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适应性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0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18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突如奇来的冰雪灾情,电力、交通、公安等系统的干部职工恪(k)尽职守,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勇气、毅力和奉献精神,诠释着“责任”这沉甸甸的字眼。b我被这美丽的海的月夜慑服了,在丝绒般的天幕衬托下,海上那闪闪的明镜中娇美可爱的月姑娘的倩(qin)影在浪花中跳跃,仿佛在向大海展示它那婀娜的舞姿。c一名真正合格的狙(z)击手,需要具备沉稳的心态、灵敏的反应和高超的射技,唯有如此,才能在紧急的事态中力挽狂澜,担当起制伏罪犯、解救人质的重大使命。d环保部门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依法对这家幅射有害核原料的企业实施按日计罚,使得两位企业领导面面相觑(q),最终引咎辞职。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作品的深刻性,充分体现在他对人性有透切的了解,对世界中“人”的种种异化的存在状态有深切的关注。中唐时候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民生也日趋凋敝,以诗歌的形式来反映民间疾苦的文人如张籍、元稹、自居易等一时并起。任何产品的质量都是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生产经营企业和有关监督部门都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严把好质量关。a荒谬从而息息相关 b荒谬因而休戚相关c荒诞因而息息相关 d荒诞从而休戚相关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某市最近出台并实施“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处置法”后,大大缓解了事故现场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和拥堵的状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b世界各地的人们常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这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仅是区域文化的摇篮,也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c为了及时收集和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市教育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日前在市内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的社会调查活动。d我们必须坚决地清除那些保守的陈旧的思想观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否则,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小题)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长桥卧波, ?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今两虎共斗,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5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面这则手机短信压缩到15字以内。(3分)我正在长途客车上,环境嘈杂,通话不方便。预计晚上7点可到达目的地。等到了目的地,我会给你打电话,你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6仿照例句,以“冬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3分)例句:有人感叹秋天,因为她的萧索,仿佛伤感和落寞的人生;有人赞美秋天,因为她的高阔,犹如沉稳而博大的胸怀。仿写: 二、古诗文(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一10题。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为巡船所物色 物色:盘查b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道:取道c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悲:悲悯d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遗体:赐予自己的身体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为之奈何b间以诗记所遭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c而幸生也何为 觉而起,起而归d请罪于先人之墓 不拘于时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10.从上面的三段文字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6分) 临江仙(宋)陈与义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陈与义(1090-1139):洛阳人。徽宗时曾任太学博士。1126年,金兵陷汴京,北宋亡,避乱于闽粤,后辗转到达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绍兴,作此词。长沟:大河。11.赏析上片“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2分)12.请就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4分)三、现代文(22分)(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13-15题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连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它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13作者为什么认为“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2分)14从本质上讲,“商人”“植物学家”“画家”对一棵古松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请分别概括回答。(3分)15根据文意,写出结尾段中加点句“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的内涵。(3分)(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16-19题 竹影 ( 苏诗布) 我老家的屋门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懂,比闹钟更让她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谷雨过后,林子里的小竹笋破土而出,一簇簇的,直往上长。仅在一夜两夜间,就认不出昨夜的同伴了。于是采撷竹笋就成了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似乎那竹笋每长一寸,我们回家的日子就近了许多。其实,在外生活的日子总不能让母亲算得那么准确,竹笋长得过高了,家门口那条小路依旧看不见我们兄弟的身影。母亲只好自己来采撷那些竹笋,升灶堂,烧沸水,剥笋皮,一场忙碌,大铁锅便渐渐地积满了竹笋。母亲坐在灶堂口,面对燃得火热的柴火,心想,孩子们快回家了。于是母亲笑了,一个人对着灶堂火一样地笑。每每这种笑总能如愿,等到我们到家时,母亲总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厉害,我就知道你们要回家了。在阳光里,母亲的竹笋慢慢地变成了笋干。阳光越过那片竹林时,母亲像翻晒衣物一样伺弄着那些笋片。最后,那些笋片几乎成了我们桌上的美味,成了我们咀嚼乡情依托。三年前,母亲生了场大病,手术过后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刚开始,母亲总是不习惯,老是把时间弄错,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了回家的孩子们。大概是母亲无法及时采撷那些新长出的小竹笋,那片竹林浓了许多,它的影子几乎就要吞没了老屋的院子。今年谷雨后,我早早地回老家了。母亲看见我回来,就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很旺。母亲明显瘦了,大概是她听不到我们喊叫她的声音,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母亲那一跳一跳的,让我的心终究有些宽慰,其实那简单的动作已经告诉我,母亲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母亲依旧忘不了那片竹林。她似乎也知道我的心思,我还没有进家门口她就带着我进那竹子林了。母亲边走边说,你回来得早了,竹笋还没有成片长出。浓浓的竹阴里只有依稀的几棵小竹笋,它们光着身子,如果不细心还看不见它们破土而出的身段儿。只在竹子林外边,有几棵长高了的竹笋,它们好像早熟的孩子,显得有些夸张。母亲说,那是引路笋,采不得的。母亲跟在我的身后,依旧是一坎一坎地越过那团竹阴。走出竹阴,阳光在一个瞬间亮丽了许多。母亲好像不忍心让我空手而回,又折回身子隐入竹林里,透过斑驳的光影,母亲还是那样一跳一跳地,越过竹林的沟坎。不一会儿,母亲从竹林里钻了出来,抱了长短不一的竹笋,母亲的脸上、头发、沾了许多的竹子叶片。我想帮母亲扫落那些碎屑,但面对母亲忙着整理那些竹笋,面对她额上渗出的汗水,我的手停住了。我只在心里祈祷,愿母亲每天都能越过那团竹阴,去领受竹林这一边阳光的收获。母亲捆好那些竹笋,似乎还不满意,又砍下了一根高高的竹子。母亲说,这竹子挺好的,你回去可以架在阳台上挂衣服。面对竹竿,我突然想到了几千年前那个远嫁的女子。诗经的卫风竹竿里记录了那个远嫁的女子的思念情怀:“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远嫁的女儿,回忆起童年在淇水的钓鱼等快乐的情形,思念之情能不涌动吗?一根竹竿无法挑动一片竹林。就像我每一次回老家,一场重逢并不能带走亲情的全部。而在母亲的心里,孩子们每一次回家都像竹笋成长一样,爱慢慢地长成竹子,慢慢地长成竹阴。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16本文通过哪些事来表现“母亲”对“我们”的爱?(2分)17下列句子描写生动,请加以赏析。(4分)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母亲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18第8段引用诗经卫风竹竿中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3分)19根据文意,探究作者赋予“竹子”的思想内涵。(4分)四(4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不少于7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富阳二中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适应性考试 语文答案一(18分)1b 2 3. b 4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不霁何虹 未云何龙?徒以吾两人在也 其势不俱生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5示例:车上不便通话,7点后联系。(3分。三个要点各1分,有欠缺酌扣)6示例:有人感叹冬天,因为她的肃杀,仿佛冷酷而悲凉的社会;有人赞颂冬天,因为她的洁净,犹如清纯而高雅的情趣。(3分,写出一句得2分,写出两句得3分。要求:语意切合,句式基本相同,比喻恰当。有欠缺酌扣)二(20分)7(3分) 8 (3分)9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世间的人所能忍受的。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论到哪里都可以找到合乎理义的死的地方了。(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0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表明自己万死不辞,抒发了精忠报国的激情;从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及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来表明自己报效国家、兴复汉室、死而无憾的志向。(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1. 用“长沟流月”创设了良辰美景,使回忆充满了诗情画意;“去无声”,既渲染了豪杰聚会的美好,也隐然若有华年盛事悄然而逝的象征意味。 (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2. 运用了今昔对比,或反衬,或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以“忆昔”总领,集中笔墨写洛中旧游群英聚会的胜景;下片折回现实,写历经国难变故后交游零落、国事沧桑、一人流亡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的怅惘之情。 (4分,手法1分,分析2分,情感1分。有欠缺酌扣)三、(22分) 13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既有客观感知的一面,但又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受个人特质的影响,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因观察者的性格和情趣而不同。(3分,客观感知1分,主观因素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4“商人”是实用的(现实的,重在务实),“植物学家”是科学的(客观的,重在学以致用), “画家”是美感的(主观的,重在再创造)。(3分,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有教无类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科技泰山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晋教版2017
- 综合复习与测试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2011必修1-北师大版2006
- 2025年畜牧养殖“饲料添加剂”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识读乐谱(六)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花城版五年级下册-花城版
- 铸造新技术与新工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金属加工基础-机械类-装备制造大类
- 第8课 风筝A、B、C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四年级上册-长春版
- Unit3 Transportation(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蔚蓝的地球课件
- 江苏省兴华中学高中地理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说课稿4 鲁教版必修1
- 第5课 洗涤剂添智慧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六年级下册湘教版《劳动教育》
- 基础教育改革专题课件
- 安全监理巡视检查记录
- CRD法、CD法、三台阶法、台阶法工程施工程序示意图
- 物料分类账详解
- DGTJ08-2029-2021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
- 《温妮的中国年》课件
- 泰来2井三级井喷事故分解析
- 船舶常用英语名称
- 《导游业务》教案资料.docx
- 河南省科技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议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