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数学模型的激光熔覆同步送粉流量控制系统研究 李佳丹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中国上海xx06) 【摘要】同步送粉器是激光熔覆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国内外研究了多种不同原理的送粉器。但是各个送粉器的粉末输送量的大小却很难控制,导致熔覆成型品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对于送粉器的流量控制系统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最优的数学模型来简化流量控制系统,实现精确的流量控制。既可以节省粉末,避免浪费,更可以提高激光熔覆的加工质量。 关键词激光熔覆;同步送粉器;流量控制;数学模型 0引言 在添加式的激光加工中,粉末的输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般宏观加工的情况下,较大尺寸的粉末流动性好,易于传输,而激光加工中粉末的颗粒直径很小,粉末(颗粒直径1m)容易集团,流动性较差,通常传输这样的粉末很困难,并且粉末的量很难控制,因此需要有特殊装置的送粉系统。 1概述 激光熔覆(lasercladding)也称作激光涂敷,是利用不同的添料方式在被涂覆基体表面上放置选择的涂覆层材料,经高能量密度(104106W/cm2)的激光束辐照后使之和基体表面一薄层同时融化,并快速凝固后形成稀释度极低,与基体材料成冶金结合的表面涂层,从而显著改善基体材料表面的耐磨、耐蚀、耐热、抗氧化及电气特性等的方法1。 同步送粉器是同步激光熔覆的关键部件之一,它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粉末送到管路并控制送粉量的大小,依靠粉末自重和气体实现粉末传输并控制传输速率2。送粉率的变化对熔覆层的高度及熔覆的强度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送粉速率的增加,激光有效利用率增大,但是送粉速率达到一定程度时熔覆层与基体便不能结合。所以粉末的流量控制对熔覆质量就至关重要了。 2国内外研究现状 要提高成型的质量,前提是要提高送粉系统的性能,关键就是要精确控制粉末流量。国外在送粉器研究方面已经很成熟,而且研制很多送粉器有刮板式送粉器、螺旋式送粉器、自重式送粉器、消磨针送粉器等,各个送粉器特性如下表。 2.1国外研究现状 B.Grunenwald和St.Nowotny设计的转盘式送粉器,是用刮板将转盘上的粉末推到凹槽内,再用载流气体将粉末输送走。L.Li和W.M.Steen设计的螺旋式送粉器,是把螺杆置于料斗的底部,通过螺纹把粉末送到混合器,再用气体将粉末输送出去,这种送粉器的流量控制是通过步进电机的转速来控制。AmitSuri和MasayukiHorio所试验的送粉器,一路气体对粉末进行沸腾使之落入下部管道,另一路气体运输降下的颗粒,通过两路气流能够更好地控制送粉量3。 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清华大学杨林、钟敏霖教授等研制了一种集成控制的高精度微型三路送粉系统。该系统由一套驱动电路同一控制,有三个独立的送粉单元构成,可以按照不同配送比送三种粉末用于梯度材料的激光熔覆和金属件的激光直接制造,粉末流量控制精度很高。天津工业大学刘常乐、杨洗陈教授等研究一种新型载气式送粉器,粉末通过粉轮的均匀拨送,在气流作用下流出,其流量控制也得到很好的控制。杭州工业大学的胡晓冬、姚建华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电传感器的粉末流量检测与控制方法,在PID控制策略下开发了一套采用PIC单片机作为控制元件的粉末控制器,实现了粉末流量控制,粉末流量稳定性提高60%以上4。 3数学模型在流量控制中应用 3.1数学模型思想 数学分析是研究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方法一般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因为随机变量的取值是随机的,大多数是通过试验得来的。所以简化理论分析的第一步就需要建立模型,即函数关系,确定回归模型5。 送粉系统的流量控制目的是保证粉末输出与粉末流入的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把粉末的流量控制简化为一元回归模型来分析和处理。这样大大的简化了控制系统,也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控制系统的精度。 3.2转轴式流量控制系统 3.2.1原理概述 转轴流量控制系统类似于机械力学原理的螺旋式送粉器,它也是在这种送粉器结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但是它比螺旋式送粉器更容易控制,其线性度更好。该系统由电动机、带有凹槽的转轴、进给装置三部分组成。它的原理图如下所示。 其原理就是现将凹槽填充满激光熔覆所需要的粉末,然后启动电动机带动转轴转动,粉末在转轴的槽里,随着转轴不断的旋转,使粉末源源不断的输送流出。上述所采用的送粉装置对粉末输送量的调节主要采用对计量容积和电机转速的调节来实现,依赖输料装置的稳定运转来实现粉末输送的稳定性。因此这种系统的流量控制由步进电机驱动精确控制。 3.2.2模型建立 一元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记为: ()01, 并设观测值为y,则 01, 其中0,1是的待定常数,称为回归系数,x是回归变量,可以使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一般变量,是随机因素对响应变量y产生的影响随机误差,也可以是随机变量。为了便于作估计和假设检验,总是假设E()0,D()2。 基于上述理论,可知转轴转速和转轴上凹槽数量与送粉总量满足一阶线性回归关系,所以可以建立一阶的线性回归模型。 同一转轴在不同转速下的粉末流量线性关系式为: Y(转速n为自变量) 不同转轴在同一转速下的粉末流量控制关系式为: Y(转轴上每转一圈送粉量m为自变量) 式中:Y总的送粉量; n转轴转速,由步进电机控制; m转轴每转一圈的送粉量,由转轴上的凹槽数决定; 随机误差。 3.2.3模型试验 任何一种数学模型的建立都存在着误差,有待进行检验,一阶线性回归模型的数学检验也就是对其可信度的检验,通常采用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实现。转轴送粉系统为了检验其可信度,进行多组数据实验。 取10组进行试验,分别在等距间隔的速度变化规律下,统计粉末输出的总量。绘制曲线如图示,粉末流量与步进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曲线。 3.3光电传感器式流量控制系统 3.3.1原理概述 光电检测技术方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发光管发出的光线经通有粉末气流的透明管后被光电转换装置接收,光电转换装置所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与透明管中粉末的流量相关,粉末流量越大,光线衰减越大,光电转换装置获得的光强就越小。也就是说,光强的强弱与粉末流量成反比,光强越大流量越小,光强越小,流量越大。这样,通过检测光电转换装置输出的电信号可以计算出流经透明管的粉末流量的大小。 3.3.2模型建立 光电传感器式流量控制检测技术不同于之前可控的送粉器,它是一种基于灰色模糊预测的数学模型,也就是说它没有直观的一阶线性回归模型,但是我们根据光电技术的原理可以近似得到一阶的线性回归模型。 当激光通过粉末流时,激光的能量发生衰减。粉末流对不同激光的衰减符合“郎伯-比尔”定理5: I()IO()()cL(1) 式中:I()为介质透射光强; I0()为介质入射光强; ()为消光系数; C为介质的平均密度,L为介质内的光程长。 由于粉末的浓度较大,复散射有可能发生,这里用校正因子R来校正,它们与消光系数的关系为ue=ua+Rus。由上式可以得到粉末的透过率: 通常若检测对象的特性一致,并且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认定为常数,则从公式(2)可得到被测粉末的质量浓度为: 由公式(3)可知:广德透过率T与被测粉末流的质量浓度值有确定的数学关系,在传感器应用中,可根据实验测试数据对传感器进行标定。 3.3.3模型验证 为测定粉末流检测电路对粉末流的响应特性,以自制辊轮式送粉器,采用75L/min氮气输送200目2Crl3粉末,并用BS-224S型电子天平(量程200g,重复精度01mg)测量每分钟输送粉末的质量。得到粉末流量与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关系如图所示,粉末流量在2-35g/min范围内时。传感器输出与粉末流量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根据上表绘制的传感器输出与粉末流量的曲线图如下所示。 4问题及展望 4.1现存在的问题 送粉器的研究还在不断的发展中,对于现在实验阶段的流量控制系统研究也显得不是很成熟。在上述流量控制系统里还需要完善一个闭环的反馈系统,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向及时的我们反馈信息。 4.2展望 随着熔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粉末材料也必然得到广泛的开发,对送粉器的要求会向多功能化、微量化、超细化方向发展,与之相对应的粉末流量控制系统也要有新的创新和提升。 5结束语 粉末流量控制系统是提高熔覆质量的关键,更加精密和完善的流量控制系统也有待开发。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阐述了控制系统的本质就是一阶线性回归模型,为新系统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BIBF-1202-d3-生命科学试剂-MCE
- pmp模拟试题及答案
- DB61T 506.1-2024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系统结构、功能及性能
- DB61T 382.5-2018 魔芋标准综合体 第5部分:商品魔芋
- DB61T 322.1-2011 核桃嫁接苗培育技术规程
- DB 61 T 502-2010农村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
- 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2025年数学高三上期末考试试题
-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三区2025-2026学年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
- 襄樊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
- 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2讲课文档
- 基于多维度指标的化妆品质量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 深企投产业研究院:2025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研究报告
- 华为主数据管理办法
- 储备土地巡查管理办法
- 静脉输液技术课件
- 临床试验病历书写规范与流程
- 2025四年级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教学分析课件-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以水为界:洱海流域产业结构优化与水环境协同发展探究
- 2025年秋六年级数学人教版(上)第1课时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 学堂在线 唐宋词鉴赏 章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