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诚信博学 知行统一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报告题目: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蚌埠市 城市居民幸福感研究 学院名称:团 委 团队名称:蚌埠居民幸福度调研队 指导教师:杨 磊 负责人: 林 杰 团队成员:陈乐 尚枫 丁冲 赵阳 靖紫慧 张家海 朱曼婷 吴善梅 李嘉桐 陈念胜 王宇 刘安妮 季金枝 实践时间:2016年1月9日20日- 2 - 诚信博学 知行统一目录一、调研背景- 2 -二、调研目的- 3 -三、调研方案设计- 4 -(一)调研对象- 4 -(二)调研过程- 4 -(三)选用工具及调研内容- 4 -(四)数据统计方法- 4 -四、调研结果分析- 4 -(一)问卷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5 -(二)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 5 -1、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 5 -2、调查数据描述- 6 -3、居民幸福感现状- 9 -4、客观生活满意度- 11 -5、幸福感的外界影响因素- 12 -6、影响幸福感的外界因素- 17 -(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居民满意度数学模型- 20 -1、通过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建立居民满意度综合体系指标- 20 -2、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2 -四、调研结论与分析- 23 -(一)蚌埠市城市居民幸福感总体状况分析- 23 -(二)人口学变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23 -(三)城市生活满意度对幸福感的影响- 24 -五、政策建议- 26 -(一)提高婚姻质量,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26 -(二)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27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 27 -(四)关注城市安全问题以加快城市化进程- 27 -(五)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直接提升居民幸福感- 28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蚌埠市城市居民幸福感研究摘要: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幸福感”成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和重视的民生热词。近期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更是提出了一系列增强人民幸福感的重大举措,所以加强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研究,不仅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且对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充分研究蚌埠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有机结合,从家庭收入、身体健康、工作情况、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发展六个维度出发,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我国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蚌埠 居民幸福感 影响因素 政策建议一、调研背景自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幸福感”就成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和重视的民生热词。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对中国梦做出了以下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近期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更是提出了一系列增强人民幸福感的重大举措。我国学者对幸福感的全面关注始于2004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美国耶鲁大学的一次演讲,在这次演讲中,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把关注人的幸福指数作为坚持以人为本的“六个关注”之一提出。随后,2006年的两会期间,幸福感问题成为了两会代表研究讨论的重点问题,其中造成幸福感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幸福感差异程度受到了热烈讨论。同年九月,国家统计局提出把幸福指数纳入国家统计体系,作为评估国家经济进步、社会发展的指标之一。紧接着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发布和谐社会指数监测报告,国民幸福感首次由官方进行调查并公布。随后在各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除“经济指标”外也时常出现“幸福指数”这一新指标。2012年七月,中国上市公司发展研究院、中国城市研究院联合主办“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与城市发展投资交流会”,在会上发布“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结果。同年九月,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在人民网联合进行了“中国幸福城市评价体系课题”和中国幸福城市排名的发布,在此排名中,合肥、太原和广州名列前三。同时,“2012幸福城市市长论坛”在拉萨举办,来自拉萨、银川、太原等十个城市的市长和经济、社会学者会聚一堂,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如何开掘各自的“幸福增长点”。11月,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了27份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而最受关注的当其中“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以上表明,幸福感问题已逐步成为政府关注并重视的国民问题之一。蚌埠市作为安徽省最大的城市之一,位于淮河中下游,安徽省北部,面向长三角,背靠中原大地,经济腹地十分宽广,有着悠久的历史,辉煌的工业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素有“珍珠城”的美誉。同时蚌埠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地处淮河中游,京沪铁路,淮南铁路的交汇点,京沪高铁、京福高铁的交汇点,有皖北城市中心,淮畔明珠之称,也是国务院批准的促进中部崛起、享受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国民经济在总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结构调整产业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10.71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63.66亿元,比全国提前8年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36.9亿元。1978年,蚌埠市人均GDP仅为386元,1986年跨过千元大关,2007年跨过万元大关,达11578元,2010年达17621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市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改善民生、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超100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20多倍,年均增长11.9%。据统计,蚌埠市2011年人均GDP为21443元,全国排名中208位,省内第10位。蚌埠市经济也由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封闭结构向开放结构的转变,社会结构从传统走向现代。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序构逐步转变为“二三一”序构,由1990年的68.016.016.0调整为2010年的18.847.333.9。人口发展实现了“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模式。城镇人口稳步增加,城市化水平由1990年的21.6%提高到2010年的42%,提高了20.4%。区域间人口流动频繁,外来劳动者数量明显增加,到2010年底,全市外来人口已接近50余万人,其中来蚌务工、经商或从事服务行业的外来人口比重占到80%左右。全市人口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就业人员整体素质显著上升。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8年,比1990年提高1.6年;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由1990年的14.5%上升到2010年的26.1%。对比与同时期其他发达城市的发展、如杭州,上海等,蚌埠市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交通方面稍显不足,但蚌埠市发展一直呈现优良状态,也是安徽省内发展的领先城市之一,市民素质有着显著提高,居民也渐渐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幸福观。综上所述反映出蚌埠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研究其城市居民幸福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更准确的把握社情民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并且广泛应用于其他城市的建设,促进社会全面、稳定、和谐的进步。二、调研目的 1、把握蚌埠市城市居民群体的具体幸福感状况; 2、分析蚌埠市城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 3、探讨四种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整体幸福感的构建进行前期探索; 4、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提高居民幸福感提供理论参考。三、调研方案设计(一)调研对象 242名研究样本情况如下:性别(男,47.9%;女,52.1%);年龄(20岁以下,27.3%;20-30岁,52.1%;30-40岁, 13.2%;40-60岁,3.3%;60岁以上,4.1%);文化程度初中,13%;高中(中专、技校),36%;大学(大专)及以上,48%;其它,3%;婚姻状况已婚(含离异后再婚、丧偶后再婚),72.7%;未婚,23%;离婚或分居,2%;丧偶,2.3%;家庭月均收入(3000元以下,16.5%;3000-6000元,47.9%;6000-10000元,24%;10000元以上,12%);职业(工人,4%;企事业单位,27%;机关单位,4%;个体工商户,10%;农民,3%;退休人员,3%;学生,37%;其他,12%);地区分布蚌山区, 56.2%;龙子湖区,21.4%;禹会区,22.3%。 (二)调研过程 采取分区定额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从蚌埠市选取人口分布密集的老城商业区、蚌山区万达广场、禹会区和龙子湖区4处为调查地点,于2016年1月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250份,实际收回242份,有效回收率96.8%。 (三)选用工具及调研内容 (1)主观幸福感问卷,包括个人与家庭基本情况、主观幸福感现状与感知、生活满意度以及幸福度影响因素4部分,具体见附录。(2)主观幸福感量表,因素分析抽取6个维度:家庭收入、身体健康、工作情况、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发展。 (3)主观满意度评分。 (四)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SPSS.V13.0软件和Matlab数学软件管理和处理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因素分析、模糊层次分析等方法,首先在对基本要素统计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主要利用交叉列联表分析各个要素对幸福感的评价是否有显著影响;其次通过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建立居民满意度综合体系指标,包括建立居民满意度的递阶层次结构、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计算组合权向量;最后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评价目的确定有限评价指标集合给出评价等级集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输入一组蚌埠地区居民意见评价矩阵R,计算3个准则层的评价函数,得到各个准则层的模糊关系子矩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模糊评判向量的分析得出综合结论。四、调研结果分析(一)问卷数据的可靠性分析可靠性,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本文采用目前数据检验常用的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利用SPSS软件对居民生活满意度评价各项目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到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如表-1。Cronbachs Alpha基于标准化项目的 Cronbachs Alpha项目个数.774.7777表-1 可靠性统计资料由表-1可知,问卷整体信度系数0.774,说明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于观测变量幸福感受、蚌埠市社会发展满意度、生活总体满意度、身体健康满意度等7个变量进行可靠性分析,得表-2.尺度平均数(如果项目已删除)尺度变异数(如果项目已删除)更正后项目总数相关平方复相关CronbachsAlpha(如果项目已删除)幸福感受13.558.863.448.268.757蚌埠市社会发展满意度12.928.674.482.260.750生活总体满意度13.278.813.599.395.727身体健康满意度13.399.417.412.276.762工作状况满意度13.058.280.587.395.726人际关系满意度13.409.238.505.318.745家庭关系满意度13.699.159.460.238.753表-2 项目总计统计资料由表-2可知,本次问卷调查观测变量的个数大于1,且Cronbachs Ahlha系数大于0.7。从表中可以看出,如果删除某个观测变量,其Cronbachs Ahlha系数均低于现有的整体Cronbachs Ahlha系数,说明问卷数据结构较为科学,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分析的结果具备代表性。(二) 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1、 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2、调查数据描述根据统计整理后的有效数据,对所调查的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这五个方面的要素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了解这些基本要素的分布特征。a)年龄分布图-1 年龄从年龄的分布可知,20-40岁年龄段的被调查者占总调查对象的60%以上,20-30年龄段被调查者占较大比例,基本呈正态分布,数据分布较为均匀。b)性别分布图-2 性别由图可知,本次被调查者男女数量差别为10人,男女分布较为均匀。c)受教育程度分布图-3 受教育程度从受教育程度分布来看,被调查者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数仅占16%,由此可知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较高,调查数据质量也较好。d)职业分布图-4职业由图可以看到,在职业分布上,学生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有较大比重,整体来看,各种职业分布不均匀,对数据分析会带来一定的影响。e)家庭月收入分布图-5家庭月收入在蚌埠,3000-10000属于中等收入水平,由图可以看到,调查的数据中,中等收入占70%以上,低收入和高收入者次之,数据较为合理。3、居民幸福感现状a)幸福主观感受图-6 幸福主观感受从图-6中可以看到,有49%的人感觉比较幸福;感觉非常幸福的次之,占到27%;感觉一般的占到21%;仅有3%的人感到比较不幸福和非常不幸福。这说明接近全部的蚌埠市居民目前的幸福状态较好,均在一般以上。b)城市发展认可图-7 城市发展认可从图中可以看到,人们对蚌埠市当前的发展状况没有对自己当前的幸福状况同等乐观。有22%的人对蚌埠市当前的发展状况不满意甚至是很不满意。曾经蚌埠因为铁路的兴起,如今普通铁路失去了发展优势,蚌埠当前转型不成功,相比于其他城市,如今经济发展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其发展的满意程度。c)生活满意度图-8 生活满意度从图中可以看到,有3%的人对当前的生活情况感到不满意,这与之前的主观幸福感是对应的。而剩下的97%对当前生活满意度在一般以上的人,在各个层次的分布又与之前的主观幸福感不同,这说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并不是单纯的取决于生活的满意程度。其他的影响因素,我们将在下文中分析指出。d)幸福感预期图-9幸福感预期当谈及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预期时,由图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人们对未来的生活预期是乐观的,这也反映出了人们对当前我国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肯定和对未来发展的美好预期。有30人、28人分别感觉未来生活无明显变化、无法确定。仅有2人感到未来幸福感有所降低。4、客观生活满意度a)身体健康满意度图-10 身体健康从图中可以看到,人们目前对自身身体状况评价良好,随着雾霾天气的多发,尤其对老年人未来的身体健康状况必然有影响。因此,从长远考虑,环境、食品安全等民生热点,政府还是要着重去关注。b)工作状况满意度图-11 工作状况相比于其他的因素,对于自己的工作状况,有18人对自己当前的工作感到不满意甚至很不满意。对于工作这一因素,我们将在下文对个人工作以及闲暇时间状况进行更深的分析。c)人际关系满意度图-12 人际关系从调查对象来看,蚌埠市居民人际关系均在一般以上,以满意居多。d)家庭关系满意度图-13 家庭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到,家庭关系满意度集中在一般以上,但是仍存在不满意的情况,从生活经验来看,家庭关系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整体生活满意度。家庭关系具体对整体幸福感的影响,下文我们还将通过分析指出。5、幸福感的外界影响因素在对基本要素统计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主要利用交叉列联表分析各个要素对幸福感的评价是否有显著影响。a)年龄与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加,人们对幸福的认识会逐渐丰富,同时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影响幸福的因素也在改变。因此,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会对幸福有不同的看法。图-14 年龄与幸福感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各个年龄段的人的幸福感大部分都在一般以上。在一般以上的幸福层次上,每个层次中,各个年龄段的人数分布与我们所调查的对象年龄段分布比例相似,对此,我们对年龄与幸福感进行卡方检验,探究年龄是否对幸福感有影响。数值df渐近显著性(两端)Pearson卡方50.440a16.002概似比47.33916.006线性和线性组合.9891.320有效观察值个数242表-3 年龄*幸福感 卡方检验从分析结果可知,不同年龄段居民对幸福感评价存在差异。由卡方检验表-3知:Pearson卡方的卡方值为0.002,近似概率为0.006,小于置信度5%,因此可以得出,卡方结果拒绝原假设,年龄与幸福感分组两变量具有显著相关,即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幸福感的评价有显著差异。b)性别与幸福感不同性别的居民在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考虑到男性与女性对生活满意的标准不同,因此需要分析性别因素对幸福感是否存在一定的影响。将不同性别居民的幸福感评价数据绘制成条形图,如图所示。图-15 性别与幸福感从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按性别进行分组的幸福感评价数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此作进一步的交叉列联表分析,对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数值df渐近显著性(两端)Pearson卡方10.776a4.029概似比11.8994.018线性和线性组合4.1611.041有效观察值个数242表-4 性别*幸福感 卡方检验从分析结果可知,男、女性较为平均地分布幸福感的前三个程度中,且由卡方检验表-4可知:Pearson卡方的卡方值为0.029,近似概率为0.018小于置信度5%,由此可知,卡方结果拒绝原假设,性别与幸福感分组两变量具有显著相关,即不同性别的居民对幸福感的评价有显著差异。c)家庭月收入与幸福感图-16 家庭月收入与幸福感由图中可以看到,各个收入阶段的幸福感分布趋于一致,下面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其相关性。数值df渐近显著性(两端)Pearson卡方16.626a12.164概似比15.65212.208线性和线性组合3.4301.064有效观察值个数242表-5 家庭月收入*幸福感 卡方检验从分析结果可知,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居民对幸福感评价存在差异。由卡方检验表-5知:Pearson卡方的卡方值为0.164,近似概率为0.208,小于置信度5%,因此可以得出,卡方结果拒绝原假设,年龄与幸福感分组两变量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即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居民对幸福感的评价有明显差异。d)受教育程度与幸福感图-17 受教育程度与幸福感由图可以看到,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其幸福感在不同评价的分布也是比较相似的,下面对其进行卡方检验,进一步判断其相关性。数值df渐近显著性(两端)Pearson卡方21.400a16.164概似比23.41816.103线性和线性组合3.8951.048有效观察值个数242表-6 受教育程度*幸福感 卡方检验从分析结果可知,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对幸福感评价存在差异。由卡方检验表-6知:Pearson卡方的卡方值为0.164,近似概率为0.103,小于置信度5%,因此可以得出,卡方结果拒绝原假设,受教育程度与幸福感分组两变量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即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对幸福感的评价有明显差异。e)职业与幸福感图-18 职业与幸福感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不同职业的具名对幸福感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不同职业对幸福感的评价影响非常显著,下面对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其相关性。数值df渐近显著性(两端)Pearson卡方96.468a28.001概似比55.74228.001线性和线性组合.1051.746有效观察值个数242表-7 职业*幸福感 卡方检验从分析结果可知,不同职业的居民对幸福感评价存在差异。由卡方检验表-7知:Pearson卡方的卡方值为0.001,近似概率为0.001,小于置信度5%,因此可以得出,卡方结果拒绝原假设,受职业与幸福感分组两变量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即不同职业的居民对幸福感的评价有明显差异。6、影响幸福感的外界因素a)压力图-19 压力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人们对生活中的压力评价从大到小依次为工作压力、收入压力、物价压力、社交压力、赡养抚育压力。b)关心问题图-20 关心问题随着近来雾霾天气多发、社会总体经济不乐观、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收入、子女教育、食品安全、就业等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7、政策建议图-21 政策建议在人们的政策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到,加强城市安全、加大对民生热点问题的调控、提高收入位居前几位。(三)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居民满意度数学模型1、通过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建立居民满意度综合体系指标(1)建立居民满意度的递阶层次结构首先对6个指标进行分层,将决策问题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每层有若干元素。如图:(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首先分析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影响,本文把6个指标分成3类,所以设有3个因素(X1,X2,X3)(分别构成物质因素、自身因素、社会因素),用ij表示Xi和Xj对上层目标的影响比。相对重要:ij定义1若Xi等价于Xj:赋值13若Xi比Xj重要:赋值35若Xi比Xj重要很多:赋值57若Xi比Xj是强烈重要的:赋值79若Xi比Xj是极端重要的:赋值92,4,6,8重要程度等级介于1,3,5,7,9之间1/2,1/3, 1/9对应于以上等级的Xi和Xj之间的关系的倒数我们根据调查所得的240位居民对物质因素、调查因素、社会因素的评价,我们可近似得到以下系数:12= 1:1 13= 2:1 23=2:1从而得到正互反矩阵A=111/2111/2221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利用Matlab求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得: =3对正互反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T.L.Saaty一致性指标CI=-n(n-1)=0根据Saaty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得:RI=0.58一致性比例 CR=CI/RI=00.1即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经过Matlab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特征向量(权向量):W=0.25,0.25,0.5T即当前蚌埠地区居民物质因素、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25,0.25,0.5(3) 计算组合权向量下面开始构造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每个准则正互反矩阵。a)A(家庭收入)对X1(物质因素)的正互反矩阵由于方案层对准则层的影响因素唯一,当n=1时, RI=0,这是因为1阶判断矩阵总是一致的。b)B(身体健康)C(工作环境)D(人际关系)E(家庭关系)对X2(自身因素)的正互反矩阵B2=11/3311/411/324311/2121/21, W2=(0.116,0.259,0.470,0.155)TMAX=4.1612,CI=0.0537,CR=0.0596c)E(社会发展)对X3(社会因素)的正互反矩阵由于方案层对准则层的影响因素唯一,当n=1时,RI=0,这是因为1阶判断矩阵总是一致的。根据以上矩阵的一致性比例,均满足CR0.1,即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2、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根据评价目的确定有限评价指标集合U=u1,u2,u3,u4,u5, uii=1,2,3,4,5分别对应指标A、B、C、D、E。(2)给出评价等级集合V=v1,v2,v3,v4,v5,其中vii=1,2,3,4,5分别表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3)确定各指标的权重W=w1,w2,wmT权重反映各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且i=1mwi=1,wi0i=1,2,m为了提高模型的精度,本模型利用前面的层次分析模型得出权重(权向量):W=0.25,0.25,0.5T(4)输入一组蚌埠地区居民意见评价矩阵R假设我们通过调查得到240居民对生活满意度的6个指标的单因素评价的结果。根据表中的信息,用得分除以240作为隶属度,可得 Xii=1,2,3,4的单因素评价矩阵:R1=0.100.570.30.030R2=0.150.080.560.440.270.0200.40.050.030.160.330.540.50.30.0500.150.020R3=0.080.320.50.070.03(5)计算3个准则层的评价函数,得到各个准则层的模糊关系子矩阵,进行综合评价Q1=W1R1=0.10,0.57,0.3,0.03,0Q2=W2R2=0.144,0.408,0.224,0.028,0.006Q3=W3R3=0.08.0.32,0.5,0.07,0.03由各个模糊关系子矩阵得出模糊关系总矩阵R=Q1Q2Q3=0.100.570.30.0300.1140.4080.2240.0280.0060.080.320.50.070.03通过权系数矩阵W与评价矩阵R的模糊变换得到模糊评判集S。设W=wj1m,R=rijmn,那么S=WR=w1,w2,wmr11r12r21r22r1nr2nrm1rm2rmn=s1,s2,sn其中,“”为模糊合成算子。进行模糊变化时要选择适宜的模糊合成算子,本文选择最优的M,算子,Sk=min1,j=1mujrjkk=1,2,n。将层次分析法算出的权向量W与评价矩阵R代入,得出模糊评价集,经运算得:S=WR=0.0935,0.4045,0.437,0.0495,0.0165(6)通过对模糊评判向量S的分析得出综合结论模糊评判集S=S1,S2,Sn中Si为等级vi对模糊评判集S的隶属度,按最大隶属原则得出综合结论,即M=maxS1,S2,Sn, M所对应的元素为综合评价结果。S=0.0935,0.4045,0.437,0.0495,0.0165易看出第三个指标值最大,所以居民对该地区的综合满意度为“一般”。四、调研结论与分析 (一)蚌埠市城市居民幸福感总体状况分析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居民满意度数学模型,通过对模糊评判向量S的分析得出综合结论。模糊评判集S=S1,S2,Sn中Si为等级vi对模糊评判集S的隶属度,按最大隶属原则得出综合结论,即M=maxS1,S2,Sn, M所对应的元素为综合评价结果。由S=0.0935,0.4045,0.437,0.0495,0.0165易看出第三个指标值最大,所以居民对该地区的综合满意度为“一般”。(二)人口学变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中不同性别的个体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别的不同影响了个体对于情感的体验,女性对于情感的体验更加深刻、细腻,情感体验更加丰富;而性别角色的不同影响了个体对情感的表达,使得男性在表达自己的积极和消极情绪时均受到约束与限制。同时,性别角色的差异也导致男性与女性在社会角色上的差异,男性被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带来的更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男性可能会感受到更多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并且难以得到有效排解,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的水平。职业分工不同对幸福感指数也没有影响,任何职业中的人都能体验到幸福。但我们发现,不同职业的群体的社会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是有差异的,具体表现在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社会幸福感高于企、事业单位一般员工以及商业、服务业人员,银行、保险、证券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及医生的社会幸福感高于民营企业主、个体经营者。这与美国密歇根大学Ronald教授主持的全球价值调查中所得结果类似,不同阶层的幸福感存在差异,且从总体看来,各阶层居民的幸福感水平与其阶层地位呈正相关的关系。对于这种现象的分析大致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包括经济和社会地位。干部与管理者阶层通常被认为是高收入群体,而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则通常被认为是社会精英阶层,处于社会上层,不仅满足基本物质需要,还普遍受到尊重,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产生更多的心理优势,提升个体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进一步加强个体的社会归属感,从而体验到更充裕的社会幸福感。研究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不同对社会幸福感的体验存在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对个体的影响可能来自于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社会角色等方面的不同,一般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增强个人文化素质的同时,拥有的晋升机会越多,提升社会地位的可能性也越高,占有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也越多,在这种优势下,个体可能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但本研究结果似乎更加复杂,在初中、高中及大专学历居民的社会幸福感差异比较中,初中学历个体的实现幸福感最高。也许是因为,初中、高中、大专均属于偏低的学历,而学历低的个体相对进入社会的时间也越早,工作年限较长,累积的社会财富也较多,社会阅历更充足,对社会规则的了解更深刻,社会认同感较高,社会幸福感也相对较高。收入水平作为经济指标的一项,其对于幸福感的影响被广泛研究。曹大宇对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在不考虑社会比较的作用下,个体的绝对收入对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也肯定了相对收入对幸福感的作用。本研究中发现,高收入群体的实现幸福感显著高于低收入群体。联系蚌埠市实际情况可知,五千元以上的月薪可算是较高的收入水平,足以满足个体的生存需要。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前提下,财富可以改善生活条件,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同时也促使个体加强精神追求,由生存需要转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与发展,进而带来更强的实现幸福感。但是另一方面,也有许多研究认为,一旦基本需要被满足后,收入对生活的满意度的积极效应就会减弱。(三)城市生活满意度对幸福感的影响居民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是居民在城市生活中多方面体验后的主观感受,同时包含着个体的认知性评价。城市发展水平在以往通常是由经济水平此类可量化的客观指标来反映,而城市居民生活满意程度的高低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代表城市发展的综合体现和全面结果,从而反映城市发展质量。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评价既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状况有关,又同个体差异有关。但即便是城市客观生活条件对同一个城市的民众而言是相同的,但由于个体所占有和使用的资源是不同的,城市客观条件的水平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文期望对城市相对生活条件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居住情况和社区环境、健康和休闲、市政建设状况、城市综合生活条件、城市自然环境、政府执政能力以及自身及城市未来发展等方面的看法,也即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存在影响。在居住条件和环境方面,居住条件、社区环境和城市污染对蚌埠市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且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满意度较低,但邻里关系对居民幸福感却无影响。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安居乐业”是幸福的一个重要成分,拥有自己的住房是构成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随着蚌埠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完善,居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但南昌人口数目庞大,新建社区虽然不断发展,但是入住率仍远小于空房率,商业住房大部分成为投资用房,而靠政府支持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也远远不足以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因此,仍有很大一部分的居民难以享受到良好的住宅条件。另外,中国有一句俗语叫“远亲不如近邻”,传统中国人非常重视邻里关系,但是现代的新式建筑用钢筋、水泥、防盗门隔开了邻居之间的联系,让城市居民渐渐忽略了在以往作为重要社会关系的邻里关系,相反更加关注于小家庭的生活质量。社区环境和城市污染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并且只有7.4%的居民认为城市污染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影响,这可能是由于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是城市唯一发展指标的影响,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为追求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环境、生态保护上的忽视,而现代工业化、城市高度的商业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愈加严重,与此同时,居民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也有所加强。在市政建设方面,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项目往往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作用,例如城市水电煤供应、城市医疗水平等,但在更宏观的项目上,却没有发现显著作用。同时,认为城市水电煤供应状况良好的居民只占4.9%,对城市医疗水平程度表示明确不满意的居民占37.7%,这说明,在一定时期内,蚌埠市基本市政建设还不足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城市市政建设可以狭义理解为道路交通、卫生教育、供水供电、林园绿化等公共事业的建设和管理,这种公共服务对居民而言本应该是平等享用的,但事实上,由于个体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等的不同,所占有和使用的社会资源是有所差异的,其中,最显著的差异当属在卫生教育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同。这种资源利用的不平等往往造成居民心里的不平衡,从而使得在个体幸福感方面表现出差异。在城市综合生活条件方面,就业情况、物价水平、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方面对居民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城市综合生活条件更多的是满足个体的生存需要,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多个方面有关。另外,现今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加严重,城市居民对社会保障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加强,社会保障是对个体安全需要的满足,而社保问题成为了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认为蚌埠市社会保障状况不良的居民占38.3%,这种不满显然已经影响了居民安全需要的满足,进一步影响了个体幸福感的体验。综上,从总体上看来,影响蚌埠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因素更多的是与个体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在城市不断发展建设的同时,人们更多地关注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客观条件。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从某个方面反映出蚌埠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足。五、政策建议在通过对蚌埠市居民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导致居民不幸福的因素,有了问题,我们应该想办法去解决。为此,在团队齐心合力的咨询和思考之下,我们总结了一些实质的解决办法。总得来说,通过经济不断发展带来的强大物质基础努力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是保证社会公正 的重要的前提性条件。主要论断是:“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以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 用。”政府应注重引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应把实现社会公共财产的再分配作为解决社会公平问 题的关键环节来抓,这就必然要求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具体而言,政府部门应该能体恤民生,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 期待,深入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尽最大努力促进社会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在教育上,逐步提高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探索解决城市常住人口平等享受义务教育问题,优化教育体系;卫生方面,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推进医疗卫生资 源均衡化,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建设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住房方面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力度。促进就业,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加快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格局。 (一)提高婚姻质量,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个人感觉学派认为,婚姻质量是一个主观概念, 它主要表示已婚者对自己婚姻的感性认知和体会,指当事人对配偶及婚姻关系的态度和看法。因此,婚姻质量也就是夫妻之间对婚姻的主观感知质量。所以提高婚姻质量,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婚姻质量是家庭和谐的重要方面,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男女平等的新型夫妻关系,构建夫妻本位的新型家庭关系,在生活中相互尊重并体贴对方, 从而提高婚姻质量,提升主观幸福感。 (二)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我国城市居民在受教育程度这一维度上,总体呈现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趋势。要不断增加教育投入资本,丰富文 化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要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落实。降低高等教育的门槛,加大成人继续教育的投入,继续探索和完善终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不同 层次民众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居民文化教育程度,丰富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逐步完善城市居民的文化结构,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普遍提高了,主观幸福感就会随之提升。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否,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也是衡量人民幸福与否的关键因素。提高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首先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力发展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发展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特别是要不断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关系到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险种。3、进一步发挥社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功能,逐步改变传统的单位福利体制,实现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金 社会化发放。把住房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加快建设分层次、多渠道、成系统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居住品质。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着力完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关于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多是应用国外的理论和研究工具,并没有完全地揭示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文化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且我国对国外的研究成果还没有进行本土化,因此,今后国内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中国化应引起重视,并结合我国国情,建构符合我国实际的主观幸福感理论,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工具, 进一步在实证研究中把主观幸福感的理论中国化是今后研究的趋势。 (四)关注城市安全问题以加快城市化进程 提升居民安全感城市安全问题是一项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各方面改革继续深入的新的历史时期,强化城市安全,是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进而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内容。解决城市安全问题要采取以下措施:1、要提高城市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应变能力。面对资源短缺的现实,一方面要加强能源的循环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利用, 另一方面要提倡节约,加强居民的紧迫意识,同时,提高居民在灾害危机中的自救能力和互救能力,提高冷静沉着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作为政府主要的职能之一,依赖政府的力量,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资金和物资保障体系,尽可能减少市民在突发事件中遭受的较大损失;2、要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形成高效的城市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严格交通安全管理, 加大治安和重点问题的整治力度,促进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法治化、长效化,努力消除城市安全隐患,提高市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3、要建立突发事件应变和事后心理疏导联动工作机制。城市各组成部分在各自工作实践中已经在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各组成部分要在如何进行深化合作和更有效率的联动上下功夫,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找到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同时,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甚至在有效 控制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家庭窗帘装修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维修保障与4S店专业服务协议
- 2025年度汽车尾气排放检测与维修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绿色社区环境整治与清洁服务外包协议
- 2025版教育培训项目合作服务协议
- 2025年度挖掘机操作人员培训与就业指导合同
- 2025出资转让协议:经典文旅项目股权交易
- 2025版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人员劳动合同规范范本
- 2025年婚姻解除后房产均分及子女监护权财产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年度社区食堂运营与管理及老年人膳食合同
- 高中数学选修一(人教A版2019)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 书画拍卖合同
- 银行的表内、表外、表表外业务
- 《寂静的春天》课件
- 石油化工行业历史沿革与发展展望
- 招租写字楼方案
-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前景
- 危险化学品(储存、生产、使用)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清单
- 医院收费窗口服务规范
- 初一开学第一课班会课件
- 幼儿园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