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直升班)苏教版(2).doc_第1页
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直升班)苏教版(2).doc_第2页
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直升班)苏教版(2).doc_第3页
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直升班)苏教版(2).doc_第4页
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直升班)苏教版(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效实中学2014年语文期中试卷(答案请写到答卷纸上)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8页,有5个大题,26个小题。其中第一至第四大题为必答题,卷面总分100分;第五大题为选答题,卷面总分5分,计入总分。总分超过100分的以100分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答题必须使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请将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一、书写(共4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二、积累运用(共4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这是一个物质的时代,一个xun( ) 嚣的时代。可越是这种时代,人们越需要精神的z( )养、心灵的超脱。作为最接近人类灵魂的文学,不该萎m( ),而应当执着坚守,茁壮成长,zhn( )放出清新美丽的花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嘶哑 厮打 喃喃自语 轻歌慢舞b要诀 决择 出奇治胜 融会贯通c蓬篙 竹蒿 相濡以沫 戛然而止d焦躁 干燥 好高骛远 苦心孤诣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b用“爱国”来感召年轻人投身工科没有说服力,这并不是说年轻人缺少爱国情怀,或者爱国已经成为一种大而无当,而是将“投身工科”与“爱国”扯在一起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c专家提醒,人感染h7n9禽流感起病的48小时内可以服用达菲进行治疗是有效的,而以为服用板蓝根能预防禽流感的观点存在误区。d昨天凌晨,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进行了第五次互拍,并首次传回着陆器携带五星红旗的全景照片,至此,两器互拍任务圆满结束。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b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扬州漆器,用料讲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闻名遐迩。c朝鲜不顾世界各方的坚决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d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是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5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a b c d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写了很多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含蓄委婉,语言清新明丽,被称为“冰心体”,结集为繁星春水两部诗集。b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在小说变色龙中刻画的一个走狗形象,契诃夫和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都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c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都发自内心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d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故乡、藤野先生、孔乙己等小说里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7. 对联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而集句联更是兼有趣味性和艺术性。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对联。例如,上联:风定花犹落(谢贞)下联:鸟鸣山更幽(王籍)请选择下列的诗句组成集句联,注意上下联顺序。(3 分)a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d诗在千山烟雨中(张孝祥)b瑞草唯承天上露(王建) e名高八斗星辰上(王延珪)c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 f绣衣却照镜中花(方干)上联:()下联:()上联:()下联:()上联:()下联:()8.名著阅读。请从(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1)“他被一位农民捉住。农民带他到全国各大城市展览,最后来到首都。这个农民发财心切,每天要他表演10场,把他累得奄奄一息。当这个农民眼看无利可图时,便把他卖给了皇后。由于小巧伶俐,他在宫廷中非常得宠,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鸟等动物的侵袭。面对国王,他沾沾自喜地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但被国王一一否定。他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他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以上这段文字节选自 ,是英国讽刺作家 的作品。文中“他”的名字是 。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主人公在 (国名)的经历。(2)“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这部名著的作者是_。从选段中可以看出林冲具有_的性格特点,他被逼上梁山的原因是:_ 。9.综合性学习(9分)纪录片是指选择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经过整理、剪辑、加工而成的影视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纪录片,某校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提取能反映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的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纪录片具有文献价值、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201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用中英文面向全球开播,它是我国首个覆盖国内外的纪录片专业频道。近三年来,我国先后推出了美丽中国辛亥舌尖上的中国归途列车等多部电视纪录片精品,涉及自然地球、历史人文、社会现实等题材。近几年,我国每年拍摄的电影纪录片仅有20部左右,这与电影故事片每年数百部的产量相比还很不协调。 主要信息:_(2)舌尖上的中国是国产优秀纪录片的代表。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探究该片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请分条陈述。(5分) 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食材、主食、烹饪等7个主题,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东西南北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每一集都采用了新颖的剪辑方式,破天荒地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域的变化进行了组合和嫁接;同时使用了最新技术设备,以“微距摄影”的方式让观众体验到许多食材的神秘转化过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共鸣。该片凝聚我们的文化认同,让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自去年播出后,该片已行销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欧美主流电视节目市场。 探究结果:_10.古诗文名句默写(共9分)说明:题每题1分,任选三题作答;题每题2分,任选三题作答。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共看明月应垂泪,_。(白居易望月有感)黑云压城城欲摧,_。(李贺雁门太守行)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_,_。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求之不得,_。悠哉悠哉,_。(诗经)温庭筠在望江南 中写女子望眼欲穿,思念不尽的句子是 , _ 。从军行中诗人杨炯以战地风雪来烘托战斗之激烈、悲壮,写得有声有色的句子是:_ _ , _ _ 。 三、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113题。(11分)孔乙己(节选)鲁迅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11. 选出对孔乙己主动教“我”写字的深层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 )(3分)a他在故意显示自己的善良。b他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境地是十分的孤独。c他在故意向孩子炫耀自己的博学。d他在向短衣帮表示自己的轻蔑。12. 作者用深刻、生动的笔触把孔乙己介绍给了你,让你认识了他。你眼中的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请你结合选文举例说明他三个方面的性格特征。(4分) 13. 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你可能会有许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广开思路,语言扼要。(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8分)故乡的沉沦于耿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14文章开篇第段写到看过的一幅照片以及自己的感受,有什么作用?(4分) 15第段画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16标题叫做“故乡的沉沦”,联系全文来看,“沉沦”有几重含义?请分条概括。(6分) 17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或其他文学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4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5分)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注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南台:官署名。禁:施禁咒语。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以清正闻 闻: 恒执弟子之礼 执: 固辞焉 固: 文诩遽遣之 遣: 19下列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与“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3分)a醒能述以文者 b得而腊之以为饵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固以怪之矣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文诩的父亲为人清正,家中藏书颇丰,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最终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州郡频频举荐他,他都没有赴命。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21翻译句子。(5分)(1)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3分) (2)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2224题。(10分)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22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3分) 23请赏析“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两句中“驱”、“拂”二字的妙处。(4分)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五、附加题(共5分)25.请在括号内填入成语(3分)最大的被子()最壮观的瀑布()最小的邮筒()最大的影集()最长的一天()最短的季节()26.有些咏物诗诗句便是谜语,谜底即诗题。请仔细阅读下面两首诗,猜一猜诗题。(2分)唐雍裕之: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打一花名) 宋范仲淹:夜人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归。(打一鸟名)(命题:刘佳妮 校对:黄文杰)直升班创新班宁波效实中学2014年 语文期中试卷答案1. 喧 滋 靡 绽 26、ddbbd 7. ca;bf;ed8(1)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格列佛 大人国(2)水浒传 施耐庵谨慎细心,随遇而安。林冲被高俅父子多次设计陷害,被逼上绝路,忍无可忍,走上梁山9(1)近年来中国纪录片首播时长和总投资都逐年递增,先后推出多部纪录片精品,但与故事片的产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远远低于故事片的产量),纪录片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2)精心选择主题 独有饮食文化展示 剪辑方式新颖,技术设备先进 情感传递性强 文化认同感强10. 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夜乡心五处同甲光向日金鳞开云横秦岭家何在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11b(a说法本身不合事理;c、d都不是深层原因;b能说明其在社会中地位低下。)12孔乙己是文明发展、社会转型中的一个落伍者和牺牲品的形象;孔乙己是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悲剧人物的形象;孔乙己是科举制度下一个贫困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上述3种概括均为正确,答出其中的某一种即可。他迂腐清高:身穿长衫,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他善良:给孩子们茴香豆吃(或:教小伙计识字);他死要面子:腿被人打断却谎辩自己跌断; 他好酒贪杯:仅有四文钱也要用手走来买酒喝;上述4点只要任答其中三点均可。13此题为开放题,评卷时可参考下列要点:(1)年轻一代要全面发展,不能再走孔乙己的老路:(2)要通过读书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不能四体不勤、好逸恶劳;(3)要通过读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不能固执地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4)要通过读书掌握独立生存的一技之长,不学完全无用的知识;(5)要通过读书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他有新意、有道理的观点,亦可;若考生写出“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之类的答案,因其离题较远,不可。)评分:写出观点1分。从两方面论述理由且言之有理3分;只从一方面论述但写得比较到位者得2分;只写了一方面且内容单薄者1分。14. 照应标题,点明“田园风貌被毁坏”的主题。 “故乡的沉沦”是统领全文的线索,引出下文的回忆与乡土中国面貌变换的思考。(4分)15. 比喻,把树坑比作枯干的泪眼;拟人,赋予了树坑人的无可奈何的情感。形象生动表现出树木被砍伐后的惨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风貌被破坏的强烈悲愤之情,有很强的感染力。(4分)16. 答案: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田园风光在消逝。 背井离乡,远离了童年的记忆和时光。毁容整容后的故乡让我们的灵魂找不到归宿。(6分)17.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在本文中指的是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或“心灵的归宿”等)。联系实际谈认识和感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4分)18闻名 施行,执行 坚决送,送走19c20b21(1)曾经有人在晚上偷割张文诩的麦子,(张文诩)看见后就有意回避,盗者于是感动醒悟,放下麦子向他道歉认错。(3分)(2)他替别人掩盖过错(他掩盖别人过错),都是这个样子的。(2分)23气势宏大(1分),高耸(1分),幽深(1分)。24“驱”“拂”二字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1分),“驱”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