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思和以说促写.doc_第1页
以读促思和以说促写.doc_第2页
以读促思和以说促写.doc_第3页
以读促思和以说促写.doc_第4页
以读促思和以说促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读”促“思”,以“说”促“写”朱昌球通过一年来的“书册阅读”实验研究,在解决了“书册阅读”“读什么”之后,(我们已经编写和即将编写的资料是:高一上学期毛泽东诗词导读和朱自清散文导读;高一下学期唐诗宋词导读和论语导读;高二上学期梦溪笔谈导读和海国图志导读;高二下学期“四大名著”导读和“四大名曲”导读)现在,我校已经创立了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以“读”促“思”,以“说”促“写”“书册阅读”教学模式:一、建立以语文教学为龙头的文科“书册阅读”读写活动教学流程。与以往的课堂教学一样,“书册阅读”也是分为“阅读”和“写作”两种课型。语文阅读课以“书册导读”(其中有“科普读物”,科技专著)为主,遵循“读(看)、想(探)、议(说)、练(写)、改(补)、评”六步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即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来开展阅读活动。这其中的“读(看)”,是读(看)原文、原著和有关注解、背景介绍等有关资料,用新课改的说法就是“感受”;“想(探)”是根据自己对原文和有关材料的感受中所发现的问题或产生的疑惑以及教师已经设置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用新课改的说法就是“领悟”;“议(说)”是同学们把自己的领悟进行交流,讨论,用新课改的说法就是“合作”;“练(写)”是在感悟、研讨、探究、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书面表达和语言创造,当然其答案应是丰富多彩的;改(补)是根据“参考资料”或“参考答案”进行修改和补充,修改次之,补充为主,以尊重思考的独立性和多样性;“评”可以是师生互动,自评、互评、生评、师评相结合。语文的写作课以“书册短评”和“科学幻想”为主。近几年,学校开设了阅读这门课程,每周两课时,让学生进阅览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自由阅览。学生的阅读面广了,有的一学期下来读完了近十本书(平均7、8万字一本),沿着这个兴趣,利用寒假春节再读几本,那么,半年时间可读完815本书。同样,老师也多看了点书,因为要给学生写“书册导读”“名著导读”等。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往往很想并且会不由自主地向同学、向朋友、向老师、向家长介绍他所喜欢读的书,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读后的感受、感触和体会传递给他人,这样实际上就是在做“书册广告”,再把这些所想所说整理成文字就是在写作“书册广告”。 “书册导读”和“书册广告”是师生书册阅读中心灵沟通的桥梁。不论是“书册阅读”还是“书册导读”“书册序言”的写作,强调的是“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自然,新课改的作文教学也强调“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尤其是现在的高考中时兴的话题作文,即首先是学生“审题”看题、想题(含话题),然后说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联系现实生活,想其中的社会问题某话题),然后再去读现有的文章或类似的文章,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体会写出来。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又归纳出“四步教学法”的流程:感悟(读“话题材料”)研讨(说“话题范围”)探索(想“话题意义”)创造(写“话题文章)。学校还把语文课的读写活动教学流程,在相关的文科教学中进行推广。如历史课的“自学启导式”,即学生自学和教师启导相结合。“自学”是以创办“历史学习小报”(其中有“科学技术史”专版或专刊)的活动形式开展,“启导”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生活现实来开展自学。最为典型的是“提纲导学式”教师运用提纲启发引导学生“读、想、说、练(写)”。教师设计启导提纲,学生也可设计自学提纲,教学流程为“导读导思导说(讨论)导练(写)”四步骤。政治的“生活结合式”。“活动”是以社会调查、社会考察为主,“生活”是把无形的社会大课堂引入有形的教室小课堂,在社会调查和考察活动中提高对生活的认识、揭示、概括能力。社会生活包容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许多现象和道理,教师上课通过“引入社会现象发现社会问题分析因果道理模拟社会实践”这样的基本程式,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包含的哲学道理和掌握社会经济学常识。英语的“情境活动式”,包括“情境对话”“情境阅读”“情境写作”等多种形式。“设置情境”“感受情境”“开展活动”“创造情境”是其基本的教学程序。英语教学的活动化、生活化、能力化都融入在“情境教学”之中,即这“情境”就是活动,就是生活,就是能力的培养。“情境”有歌舞、漫画、社交、工作模拟等一切的生活情境、工作情境、政治情境、文化情境等;“设置情境”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感受情境”以学生共同参与为主,“开展活动”是师生的一种互动,在师生的互动中又创造了一种新的情境。二、开辟以求异思维为核心的文科“创新思维”思维教育训练途径。我们在文科教学中设置的“读想说写”等四步基本的教学程序,其意图就是要把科学思维教育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教育放在关键位置,以求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求异创新意识的目的。其核心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以便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发表意见、尽情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创造、创新的余地。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启迪学生求异思维,练好审题立意基本功”。我们知道,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是三个基本:即审题立意基本功、谋篇布局基本功、语言表达基本功。审题立意,既属文体知识范畴,更属思维能力范畴。因而,要训练学生作文审题立意基本功,就必须得从训练学生的思维入手,尤其是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上,加大力度,给学生以启迪和点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核心又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因为求异思维实质是一种复合思维,它要综合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才能求异创新。求异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从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包括反向思维,侧向思维,多向思维;二是把原有的和现有的材料重新组织起来而解决问题,包括分类、比较和组合;三是在思维过程中有推测、联想、想象、创造等活动的参与。这三个特点,其实质就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的综合运用。根据求异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从创新思维的角度又可以看出,“从不同方向探索问题”,是思维方向问题,“重组材料来解决问题”,是思维手段问题;“思维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参与”,是思维途径问题。而求异思维就是要从“思维方向”、“思维手段”、“思维途径”这三个方面进行求异创新。于是,我们应充分利用课文材料和书册阅读中运用求异思维的例子,来传授创新思维的知识。如1、反其意而用之,简称“反意式”,这是思维方向问题。毛主席运用形象思维(想像、联想)创作了卜算子咏梅,他自己又明说自己是读了陆游咏梅词后“反其意而用之”的,这就体现出了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反映出了不同历史时代的人们对同一事物认识上的发展变化(谁能说这里没有逻辑思维判断、推理的过程);可从创造思维上看,它又是逆向思维的结晶,即表现梅花由被动地生长在孤独严寒的环境里,到主动地在严寒的环境中斗酷冬,迎春暖的乐观向上、积极战斗的精神。还有鲁迅的杂文“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也是此一类。2、有所取,有所不取。简称“取舍式”,这是思维手段问题。从哲学上看,“有所取,有所不取”,是“批判继承”,是“扬弃”,“一分为二”(这是辨证思维)。高中课文中的拿来主义,就是运用了一分二的观点来看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可从创造性思维上讲,这就是运用多向思维(发散思维的一种),从多个角度来全面,正确地看待中外文化遗产。3、釜底抽薪,另起炉灶,简称“破立式”,就是思维途径问题。鲁迅的“友邦惊诧”论是一篇驳论。它之所以具有强有力的辩驳力量,就是因为作者联想到问题的有关方面和事实,并抓住问题的有关方面和事实,并抓住问题的实质分析对比,一针见血地驳斥了敌方论点赖以存在的材料依据的虚假性,这是“釜底抽薪”;并且从而树立同敌方截然相反的论点,“友邦”的实质即“侵略者”,“惊诧”的实质是粗暴干涉;“国”是帝国主义的附庸、走狗、傀儡,这是“另起炉灶”。阅读是为了写作,于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第一类,反意式,可细化为“正误”、“革新”、“溯源”三种。1、解释本有的,纠正错误,即“正误”。如:针对“开卷有益”的观点,可提出相反的观点,“开卷未必有益”。并且通过分析:“卷”的性质、内容好,是“有益”的必要条件;“开”的方法、方式得当,是“有益”的必要条件。然后得出结论:卷好,且开的方法得当,开卷才有益;否则,就无益甚至还有害。有人又把这种方法叫做“反弹琵琶”。2、赋予新加的,推陈出新,即“革新”。论语上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相反的观点就是“朽木也可雕”。分析:(1)从教师的角度看,匠心独运,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朽木不朽,差生也可以变成好生。这是论证“朽木可雕”。(2)从学生自身来看,不甘落后,自强不息,增强自信,变后进为先进,朽木不朽,这是论证是否“朽木”。两个角度的分析相加得出结论,“天生我材必有用,世无朽木不可雕”。3、挖掘潜在的,揭示事物的本质,即“溯源”。俗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相对立的观点是:江山本难易,本性不难移。分析:(1)外界环境的变化,需要千千万万个人的齐心协力,且长期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前进一小步。社会制度的变革更是如此,“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鲁迅语),这是“江山难移”。(2)人的主观意识,思维认识,感情倾向,都是随着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个人的本性本是一张白纸,人的情感本是从幼稚走向成熟,认识是由谬误走向真理。人的本性,本来就是时时刻刻在发展变化的,岂能不移,从大的整体的环境来看,个人的人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环境造就了许多的人,环境改造许多的人,这是“本性不难移”。两方面的分析合并,结论是:江山难改,本性易移。第二类:取舍式,可分为“削减”、“添加”、“分合”三种。1、肯定一部分,否定一部分,即“削减”。论语有“居无求安,食无求饱”之说,礼记有“富润屋,德润身”之句。武大教授李格非对这两句略加增删写成一联,“居无求安食求饱,富不润屋德润身”。以表达自己德高学硕,襟怀宽广的独立人格。这是运用“削减”的例子。2、范围扩大,层次拓深,即“添加”。礼记中的“富润屋”,反映出的人们求富的愿望,虽然值得肯定,可目的、眼光窄小,反映出私有制社会人们思想的局限,运用添加式,应扩大眼界,拓宽富裕范围,从家庭扩充到集体、社会甚至全人类,走共同富裕之路。“德润身”,是坚持个人贞操,洁身自好的表现,如果拓深追求目标的层次,由注重个人修养到济世扶危,治理天下的高度上来,这无疑是层次加深,把二者添加合并起来,就可得出一个崭新的观点,富要润国,德要润世。3、立意转移,提示内涵,即分解合并。如果给一个作文命题“居安思危”新论,要写出新意就可以运用“分解合并”来进行审题立意,“居安”可分解“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从客观上讲,社会环境已具备了让人安居的条件,从主观上讲,人们可安而不安,或不满足,或心不安,把“居安”和“思危”再联系起来,就可得出居安而不安,才能思危,思将来未安之危,思别人还未安之危,思国家前途未安之危的观点,即不只是停留在人们常说的“居安要思危”上,而是进了一步“居安,怎样才能思危”,“居安,应思怎样的危”等等。第三类:破立式,包括预测、对比、解剖三种。1、根据意图,看效果,推测出是否有负效应,即“预测”。高中语文旧课本语文知识中有一篇“知识爆炸”与“知识陈旧”的说法似是而非的短文,指出了这两种说法的意图虽然好,却言过其实而失“真”,用心良苦,却夸大效果而适得其反,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而产生误导,产生这种舆论导向偏离现象,其实质就是说话、办事、作结论只注意主观意图而忽略客观效果,而批判这种导向偏离现象的作者,就是从指出其意图与效果的矛盾来创立自己的观点的。2、从形式到内容全方位进行对比或对照,即“对比”。同样是讲汉语语法用介词“把”举例造句,林语堂是:“把人杀死”,“把钱抢走”。李格非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光从形式上看,两者的造句都正确,即无语法错误,但从内容上一比较,其思想性却有天壤之别,用同样的虚词造句,但可比其思想道德的高尚与卑微。又同是采取并列的形式(从复句关系看),其修辞手法也可见出高低,前者是一般的并列,后者是对比式并列。3、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事物的表现,揭示事物的实质,即“解剖”。比如“傻子”不“傻”这个看似自相矛盾的命题,就是从事物的表现,深入到实质来看的,即从傻子的表现,剖析出傻子的精神,然后指出这种精神对己、对人,对社会进步的意义,并进一步指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社会需要这种“傻”。从傻子精神的社会作用和积极意义看出傻子的聪明和智慧,觉悟和进步,从而得出结论:“傻子”不“傻”或“社会进步需要傻子精神”。像这样的求异思维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会有比较快的提高,也会较容易地写出立意新颖,见解独到,思想深刻的文章来。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可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富有求异思维倾向的话题作文让学生练习。如: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与“苦”辩证谈2、“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近墨者朱必黑,近朱者未必赤3、“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钱坏?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谈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吗?6、“人多力量大”吗?7、“以不变应万变”谈。我校的政治、历史学科和数学、化学学科,学生都养成了每人每期自办一期学习小报的学习习惯,以体验综合性的创造性的学习全过程,呈现“书册阅读”后的学习成果。如历史小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内容(见“附件”),数学学习小报也涉及了历史、地理、天文、生物、化学、物理、环保、科技等内容,而且班班有特点,人人有风格,各人的学习方法小窍门都在小报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三、规划以文化熏陶为目的的高中“人格培养”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新课改的实施,给我们发挥创新教育的优势,深化“书册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带来了春风。为此,我们就不能停留在游击战、个体战、麻雀战的方式上,我们要走出一部分学科、一类型活动形式的小圈子,走出教育实验和科研课题的象牙塔,在学校统一部署下,以阵地战、团队战、包围战的方式,来推广我们的“书册阅读”实验。教育本是一种文化,文化不是器皿和工具;教育不只是一种活动,活动只是教育方式或教育途径的一种。孔子曾经鄙弃过教育和求学活动中的“小器”行为,在他眼中,作为一种道德情感的熏陶和人格培养的教育或学习才是一种“大器”。难怪反映他及其弟子思想学说的论语从头到尾就是一篇道德文章。可见,孔子是把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播的,他要用在他看来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来培育、教化未来的一代代人的心态和灵魂。而作为几千年以后的我们今天的教育,尤其是代表最先进的教育文化发展方向的创新教育,决不能让教育教学停留在几本教科书和几堂课上面。因为,我们要铸造的是新一代中学生的创新灵魂。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