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满分:100分,时间: 120分钟)审核:李峡 张新龙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嘲讽 滑稽可笑 博学多识 b硕果 慷慨淋漓 燕然勒功c轮廓 截然不同 至死不懈 d门槛 小心翼翼 一拍既合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骊歌(告别的) 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锲而不舍(锲入)b哽住(声气阻塞) 亘古(远古) 人迹罕至(稀少)c狂澜(巨大的) 祈祷(向神求福) 自为其名(自己)d崎岖(山路不平) 污秽(肮脏的东西) 迥乎不同(差得远)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便罩住了。a洒 牵 拽 b撒 牵 拉 c撒 看 拽d洒 看 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b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c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隐痛的热爱。d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都德,他是法国著名作家。c邓稼先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d伤仲永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b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c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d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欢呼声。7.古诗文默写(10分)(1)独坐幽篁里,。(2)春潮带雨晚来急, 。(3)故园东望路漫漫, 。(4) 歧王宅前寻常见,。(5)有约不来过夜半,。(6)江山代有人才出,。(7)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8)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 , 。(9)出自于木兰诗中的成语是 。二、综合性学习(4分)8. 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全面了解了有关黄河的知识。(1)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请写出至少两句。(1分) (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2分) 9名著填空:(1分)法布尔昆虫记被誉为 “ ” 。三、文言文阅读(1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即更刮目相待 (3)父异焉 (4)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1.翻译以下两个句子。(4分)(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2.【甲】【乙】两文的内容都有关于学习,然而吕蒙跟方仲永的求学结果有什么区别,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2分) 13.历代读书人有很多勤学的例子传为美谈,并形成了家喻户晓的成语,你能试举一例成语并作简要介绍吗?(2分) 四、现代文阅读(18分)(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1418题。(共9分)“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14.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2分) 15. 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两个“说”的不同含义。(2分) 16.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2分)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17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1分) 18.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二)阅读相 送完成1923题。(9分)(1)少小离家。几十年来,父母与我便有无数次的相送。但让我长久怀想,镌刻于心的是父亲那两次送别我的场景。(2)第一次是在上海火车站,父亲携家人送我去黑龙江上山下乡。那天站台上吹着阴冷的风,父亲穿着单薄的棉袄,戴着破旧的棉帽,木讷地站在我身边,深度眼镜后是沮丧的目光,几天没刮胡须的脸上,布满胡茬。(3)我上了火车,趴在窗前向家人招手告别。想着孤身一人到遥远的边陲,在火车加速的瞬间,我不由扑刷刷掉下眼泪。只见父亲突然跟着火车急促地跑了起来,声嘶力竭地喊:“儿子,不要哭,坚强些!坚强些!”洪亮而撕裂的声音,像久久压抑的情感迸发。终于,我们坐位的车窗缓缓穿过了站台。父亲在站台边停住,喘着气,挥动着手中的帽子,头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4)40多年后,当我想起站台上那幕情景时,很多图像随着时光的流逝己经模糊,但父亲奔跑时皱着眉、急切而又无助的表情却占据了我整个脑海。(5)父亲是一个刚强倔犟的男人。年青时,为了挽救一个亲人的生命,父亲遵着“割股煎汤”可治肺痨的古方,用刀在自己左臂上决然割下一大块皮肉,顿时血流如注,从此手臂上就烙下紫青色如碗口大的疤痕。对我,父亲却成了最纤柔、最耐心的守护者。从小到大,我身上任何部位的叮咬、磕碰,父亲都会摘下圆框眼镜,两眼贴近皮肤,看个仔细,即使我厌烦,他也笑咪咪地哄我。然后,涂消炎膏,炎症消退,再用护肤膏,确保皮肤光洁无损。(6) 多少年来,我一直想问父亲,问他当时的感受,问他送别我回家后的情形。但是,总觉得时间还长,有的是机会。直到他患上老年痴呆症,我才悔悟,这个问题,己经永远不会有答案了。(7)有一次回家,我坐在父亲身边,父亲突然支吾着。疑惑之际,父亲分明又对着我说:“有困难找我!”我听得千真万确!而且,父亲瞬间的表情十分肯定,似乎只有他能帮我解决问题,说完便又沉寂了。(8)我难以相信,一个患痴呆症的老人,会有这样瞬间的清醒。 (9)我向父亲告别时,父亲从藤椅上慢慢地起身,执意要送我到楼下。但是,他哪里走得了?父亲一寸寸地往前挪着。大概挪不动了,父亲让人撩起房门的布帘子,颤栗着抬起手与我告别。他抖动着嘴唇,却发不出声音。眼睛里写满了忧愁、爱怜、不舍、无奈。刹那间,我的眼眶里涌满了泪水,我不敢再看父亲一眼,转过身,急急地离去。(10)以后,再见父亲时,他又没有了任何表情;站在父亲面前,他仍然认不出他的儿子。直至他躺倒在医院的病床上,昏睡。(11)我知道,这是父亲对我最后的送别。他的儿子,己经在他的记忆中飘散得太远太远,再也看不见了。(12)从站台上的狂奔到混沌中的移步,父亲,您的两次送子之痛,在您记忆深处是否渐行渐远了?但它却沉沉地落在了我的心底,深藏在我的记忆深处19.作者详细描写了父亲哪两次送“我”的场景?请简要概括。(2分) 20.第(5)段中哪一个细节最能表现父亲是“我” “最纤柔、最耐心的守护者”?(2分) 21.请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但父亲奔跑时皱着眉、急切而又无助的表情却占据了我整个脑海。 (2)他哪里走得了?父亲一寸寸地往前挪着。 22.请说说选文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3.仔细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感悟。(1分) 五、写作(40分)24. 正在一天天长大的你,回首走过的路,沉淀在记忆深处的是那些往事。妈妈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微笑;生活中的一次挫折,学习上的一个感悟;天边的一片云彩,黎明的一道曙光回忆往事,会让生命感动,让生活精彩 请以“往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的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参考答案一、积累和运用。1d 2 a 3b 4c 5d 6.b 7.(10分,每空一分出现错字或漏字不给分)略 二、综合性学习(4分) 8.(3分)略9.(1分)昆虫的史诗三、古诗文阅读(12分)10、(4分)推脱 重新 对感到诧异 通“攀”,牵,拉11、(4分)(1)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开始宴请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仲永提诗。 (2)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12、(2分)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年幼不学,泯然众人。课文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13、(2分)略四、现代文阅读(22分)(一)14.(2分)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用文中原句答不给分)15.(2分)前一句中的“说”意为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干什么,后一句中的“说”意为向别人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16. (2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本子上多、密、整齐的小楷字这个细节(1分),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1分)。 17.(2分)开门见山,照应题目,通过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引起下文(至少答对两点,方可给分)。18.(2分)c(二)19.(2分)父亲在站台上狂奔着送“我”到黑龙江上山下乡;父亲在混沌中移步想要送“我”到楼下。20.(2分)从小到大,我身上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边境安全防护员培训总结课件
- 垃圾屋数据中台建设中的隐私保护与资源利用效率悖论研究
- 哌啶酮盐酸盐在抗肿瘤药物中的构效关系与血脑屏障穿透机制
- 后疫情时代公共空间声压分级标准争议
- 反射棱镜纳米镀层环境稳定性与长周期可靠性研究
- 反光胶条生产工艺能耗与碳排放的碳中和路径重构
- 单相诱导塑封电机模块化设计对供应链弹性供应链的支撑度评估
- 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透明化与溯源信任机制构建
- 化工生产链中三氯乙烷挥发性逸散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防控系统构建
- 功率倍增放大模块面向空天应用的极端环境可靠性强化与热失控预警
- 新学期幼儿园小班新生家长会课件
- 2024年车险理赔保险知识试题库(附含答案)
- 极简化改造实施规范
- 热固复合聚苯乙烯防火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 线性代数精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 计算机系统原理13015习题答案
- 动物病料的采集运输保存
- 创意设计垃圾桶
- 截肢患者康复护理
- 应用统计基础与实务-教学课件-作者-宋文光-宫颖华-项目一
- 《维生素及图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