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解析试题:珠海市2010年9月高三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doc_第1页
A解析试题:珠海市2010年9月高三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doc_第2页
A解析试题:珠海市2010年9月高三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doc_第3页
A解析试题:珠海市2010年9月高三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doc_第4页
A解析试题:珠海市2010年9月高三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珠海市2010年9月高三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年级 高三地区 珠海年代 2010类型 摸底考试难度 中题型 单选题主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选项A商品经济 选项B自然经济 选项C君主专制 选项D中央集权正确答案 B分数 4提示一 解答本题关键点是什么? 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思考。提示二: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采取排除法。宗族势力属于政治领域范畴。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应该是由中国古代经济形态决定的。因此,首先可以排除C、D项。C、D属于政治范畴。提示三:中国古代经济形态主要形式是什么?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选B项。提示四: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试题结束: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传统经济形式。2.年级 高三地区 珠海年代 2010类型 摸底考试难度 中题型 单选题主题 以为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及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选项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选项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选项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选项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正确答案 A分数 4提示一 解答本题关键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特征来思考。提示二:材料说明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积极意义?从材料中“这一制度以及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说明官吏的选拔与任用不再依靠血缘关系。结合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可以看到,官吏是由皇帝任命,改变过去依靠血缘来选官的世卿世禄制,故A正确。提示三:B项属于经济形式的变化,与题干要求的“政治意义”不符。西周分封制下,主要依据血缘关系来实现分封的,并不是军功政治。专制制度下的官员,并不都是文治,故D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体现了分权向集权转变,但就材料而言,材料强调的是官吏的选拔与任用不再依靠血缘关系,故C不是主要的积极意义。试题结束: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主要考查秦朝官僚制度特点。3. 年级 高三地区 珠海年代 2010类型 摸底考试难度 易题型 单选题主题 某校高一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选项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选项B天行有常,知天命而用之选项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选项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正确答案 A分数 4提示一 解答本题关键点是什么? 陆九渊是心学代表,根据心学观点来分析思考。提示二:陆九渊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他不是用逻辑的思辨来论证这个命题,而是用自己的体验来予以印证。他的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提示三:其他选项分别代表谁的观点?A是孟子的观点,B是荀子的观点,D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的观点。试题结束: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与再现,主要考查陆九渊的思想观点。4. 年级 高三地区 珠海年代 2010类型 摸底考试难度 中题型 单选题主题 1851年和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化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选项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模式改造中国选项B参加者都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选项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选项D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正确答案 D分数 4提示一 解答本题关键点是什么?首先明白1851年和1911年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化运动是指什么,再根据所学知识从原因、目的、过程予以比较分析。提示二:1851年和1911年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化运动分别是指什么?根据时间可以判断是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和1911年的辛亥革命。提示三:从爆发原因来看,两场运动有无相似之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与自然灾害,阶级矛盾尖锐有关,而辛亥革命发生与民族危机有关,故B项只符合太平天国运动。提示四:从目的来看,两场运动有无相似之处?两场运动都以暴力方式推翻清朝,但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旧式农民起义,没有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而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主张按照西方的模式改造中国。故A、C项错误。提示五:从过程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金田起义,定都南京;辛亥革命也是从中国南方开始,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故两场革命运动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D项正确。试题结束: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5. 年级 高三地区 珠海年代 2010类型 摸底考试难度 中题型 单选题主题 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竹枝词。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选项A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选项 B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选项C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选项D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诉求正确答案 C分数 4提示一 解答本题关键点是什么?根据材料提供信息“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予以判断分析。提示二:“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电车一来,人们争相拥挤,反映了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A、B、D都是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否定。试题结束: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6. 年级 高三地区 珠海年代 2010类型 摸底考试难度 中题型 单选题主题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选项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选项B“另起炉灶” 选项C“一边倒” 选项D“求同存异”正确答案 A分数 4提示一 解答本题关键点是什么?理解建国初三大方针的含义。提示二:建国初三大方针是指什么?另起炉灶”即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一边倒”即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提示三:材料反映内容是什么?材料指出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实际上就是要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故选A项。本题容易错选B项,从“或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说明B项错误。“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提出,与共同纲领时间不符,故D错误。试题结束: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建国初三大方针7. 年级 高三地区 珠海年代 2010类型 摸底考试难度 中题型 单选题主题 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综合类博览会,请阅读下表中国与美国城市化综合速度对比中国(19802007年)美国(18601910年)初期末期增长(%)初期末期增长(%)城市化率1539%4494%2955198%456%258%人口987亿132129亿32723144万9223万19335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960万平方公里0782万平方公里937万平方公里1982 一下理解正确的是城市化与工业化联系密切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美城市化进程时间上的错位根源在于国情不同国家的稳定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正确答案 A分数 4提示一 解答本题关键点是什么?根据材料提供中美两国所处时间的关键信息,结合组合项表述内容予以分析。提示二:城市化与工业化联系密切是否正确?19802007年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因此城市化进程显著;18601910年美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经济迅速发展,因此城市化进程显著。由此可见,说法正确。提示三:中美城市化进程时间上的错位根源在于国情不同是否正确?18601910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802007年中国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所以中美城市化进程时间上的错位根源在于国情不同。提示四:18601910年美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表格信息显示城市化进程显著,故正确;19802007年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18601910年美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国家稳定,表格信息表明人口迅速增长。故正确。试题结束:本题考查从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以中美两国为例,考查城市化与工业化问题。8. 年级 高三地区 珠海年代 2010类型 摸底考试难度 中题型 单选题主题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选项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选项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选项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选项D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确答案 C分数 4提示一 解答本题关键点是什么? 理解三权分立中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提示二:三权分立中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三权分立中三种权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而“锤子、剪刀、布”属于单向制约的关系,故C项正确。试题结束: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主要考查对三权分立的理解。9. 年级 高三地区 珠海年代 2010类型 摸底考试难度 中题型 单选题主题 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选项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 选项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选项C农产品收购价格过高 选项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正确答案 C分数 4提示一 解答本题关键点是什么?本题可以从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上分析。提示二: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表现在权力高度集中,牺牲农业利益来发展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A、B、D都是斯大林体制弊端的表现。提示三:斯大林体制是牺牲农业利益来发展工业,所以在赫鲁晓夫农业改革之前,不可能出现农产品收购价格过高现象。试题结束: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主要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10. 年级 高三地区 珠海年代 2010类型 摸底考试难度 易题型 单选题主题 二十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这种文学流派属于选项A浪漫主义 选项B现实主义 选项C新古典主义 选项D现代主义正确答案 D分数 4提示一 解答本题关键点是什么?根据材料提供时间,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判断。提示二:选项所列文学流派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浪漫主义出现在19世纪初期,现实主义出现在19世纪中期。新古典主义是美术流派。现代主义出现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故选C项。试题结束: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再认与再现,主要考查文学流派。11.年级 高三地区 珠海年代 2010类型 摸底考试难度 中题型 单选题主题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影响和推动二战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不包括选项A西欧走向联合 选项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选项C不结盟运动兴起 选项 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正确答案 D分数 4提示一 解答本题关键点是什么?注意题目要求“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提示二:影响和推动二战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主要是指新兴力量的崛起。A、B、C属于新兴力量。而D项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因素。试题结束: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12. .年级 高三地区 珠海年代 2010类型 摸底考试难度 中题型 单选题主题 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共同的问题是选项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选项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选项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选项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正确答案 D分数 4提示一 解答本题关键点是什么?理解材料反映的内容,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思考。提示二:本题可用什么方法?可以采用排除法。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故A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并且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不是问题的实质。提示三:材料反映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列宁“新经济政策”、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罗斯福推行“新政” 引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它们都适合本国国情,促进生产力发展,体现了“实事求是”精神。试题结束: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苏俄、美国、中国经济体制的调整。13. 年级 高三地区 珠海年代 2010类型 摸底考试难度 中题型 材料题主题 东学西渐,西学亦东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尽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文化主流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郑明谦著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1)为什么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能够形成,而欧洲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没有“生根结果”,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8分)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胡适著介绍我自己的思想(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2分)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6分)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的吸收毛泽东著新民主主义论(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8分)正确答案(1)欧洲: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前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国儒家思想影响。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的阻碍;传统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6分)(2)态度: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文化。(2分) 主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6分)(3)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发表新民主主义论。(6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想成了毛泽东思想。(2分)分数 24提示一 第一问考查1718世纪中国与西欧阶段特征的比较。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回答。提示二:第二问第(1)小问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从新文化对待中西文化态度来思考回答。第(2)小问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示三:第三问第(1)小问回答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试题结束: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1718世纪中国与西欧阶段特征的比较、新文化运动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4 年级 高三地区 珠海年代 2010类型 摸底考试难度 中题型 材料题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6分)(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研究世界现代史,可能会对20世纪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4分)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8分)(4)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请分别结合古代雅典、近代英国的政治文明实例,分析其主要特征并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两者利于弊的基本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