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犀牛角藏品鉴别问题的几个误区.doc_第1页
浅谈对犀牛角藏品鉴别问题的几个误区.doc_第2页
浅谈对犀牛角藏品鉴别问题的几个误区.doc_第3页
浅谈对犀牛角藏品鉴别问题的几个误区.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对犀牛角藏品鉴别问题的几个误区最近几年,我十分注意查看论坛上专家和藏友关于犀牛角藏品鉴别问题的论述,前面我发过浅谈犀牛角藏品鉴定的逆向思维、浅谈犀牛角的鉴定技巧的文章。关于犀牛角的历史、文化价值、药用价值等等,论坛上有很多的论述,在这里不在重复。下面谈谈对犀牛角藏品鉴别问题的几个误区: 第一、世界上只有五种犀牛。个人认为这是根据现实状况得出错误结论。用这个结论去看待和衡量几百年的历史状况,这种认识本身就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人研究认为明代以前的犀牛有35种之多 ,明清时期400多年的时间里古人们大量捕杀犀牛,有很多犀牛已经灭绝,现在仅有5种犀牛的标本,而且多数犀牛角藏品又都是明清时期的制品,我认为:有很多明清时期的犀牛角藏品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目前收藏界被专家和藏友认可的是所谓“竹丝和鱼子纹” 明显的才是犀牛角,没有同时有这两个特征的就不认可。其实同时具有这两个特征的还不到3种犀牛的角,还有许多正真的犀牛角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和认可。用几种犀牛角的共有的特征去鉴别和衡量所有犀牛角及藏品,这种认识首先就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其实,细细观察,水牛角、黄牛角、牦牛角(家畜和野生的)、黑山羊角、绵羊角都有竹丝纹和鱼子纹,只是明显与否的差别、内在结构的差异、人们的认识和视觉上的差别而已。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和研究。 第二、犀牛角没有“年轮和角朊”。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动物的角不可能是在胎儿时就有的,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漫漫生长出来的。生物学告诉我们:凡是动物的角都有“年轮”,没有“年轮”的动物角是不存在的。只是明显与否的差别,质地结构的差异、人们的认识和视觉上的差别而已。但犀牛角的“年轮”的结构与其他动物角是有明显差别的,动物学还告诉我们:“犀牛不是牛、蜗牛不是牛、河马不是马”,只要细心观察也是容易分别的。 “犀牛角没有角朊”这种说法更荒唐。“朊”的读音为(ran也读wan),是古人对“蛋白质”的总称(说文解字和辞海中都有解释)。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所有动物的角都属于“有机化合物”,主要含量都是“蛋白质”,不含“蛋白质”的角,就不是动物的角了,就成了“无机化合物”了,比如:动物角的化石、玉、石头、钢铁等等。因此,这种理解也是错误的。用这样的“理论”去解释和鉴定犀牛角,只有文盲认为是正确的,凡是学过化学、生物学的人,都会认为用这样的理论去解释和鉴定犀牛角是错误的。第三、用一把尺子、一条标准去衡量所有的犀牛角制品也是不科学的。现在所谓“权威专家”的标准就是 “有竹丝纹、鱼子纹(栗纹),没有年轮”一条标准,其余一概否定,这是不符合唯物辨证法的,由于那些“权威专家”认识的错误,导致了目前犀牛角收藏品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很多真正犀牛角藏品被否定(因为我研究过水牛角、黄牛角、牦牛角(家畜和野生的)、野牛角、黑山羊角、绵羊角等许多动物角几角雕,只有角马的角没见过);二是导致了犀牛角赝品的大量出现。作伪者围绕着“有竹丝纹、鱼子纹(栗纹),没有年轮”这样一条标准去作伪。我所见到的赝品有以下几种:一是塑料、胶合料仿制品。仿出“有竹丝纹、鱼子纹(栗纹),没有年轮”的犀角杯,看去非常漂亮;二是用水牛角、黄牛角或者牦牛角,经过化学药水浸泡、洗涤、脱色,就可以使它成为你所需要的颜色,经过压缩处理(这是在一个牛角雕加工厂看到的),仿出明清时期的各种犀牛角雕的造型,仿出竹丝纹、鱼子纹(栗纹)然后作旧,尤其是野牦牛角的仿制品欺骗性最大,收藏要慎重。三是利用各种动物的蹄子(牛蹄、马蹄、羊蹄、猪蹄等)经过化学药水浸泡、洗涤、脱色,经过压缩处理后,就可以使它成为你所需要的颜色,(这是在一个牛角雕加工厂看到的),仿出明清时期的各种犀牛角雕的造型,仿出竹丝纹、鱼子纹(栗纹),然后作旧,用火烧也同样有动物角的那种味道。权威专家们为什么不去像研究瓷器、青铜器一样去研究犀牛角?出一本权威的鉴定专著呢? 第四,对历史记载中关于犀牛角鉴别的很多论述也有很多误解。比如:对明朝曹明仲对犀角的优劣的精辟论述。格古要论卷六中记载:“犀角出南蕃、西蕃,云南亦有。成株肥大花儿者好,及正透者价高。成株瘦小分量轻花儿者不好,但可入药用。其纹如鱼子相似谓之粟纹。粟纹中有眼,谓之粟眼。此谓之山犀。凡器皿要滋润,粟纹绽花儿者好。其色黑如漆,黄如粟,上下相透,云头雨脚分明者为佳。有通天花纹犀备百物之形者,最贵。有重透纹者,黑中有黄花,黄中又有黑花,或黄中有黄、黑中又有黑。有正透纹者,黑中有黄花,古云通犀,此二等亦贵。有侧透者,黄中有黑花,此等次之,有花如椒豆斑者,色深者,又次之。有斑散而色淡者,又次之。有黑犀无花而纯黑者,但可车象棋,不甚直(值)钱。凡犀带有角地上贴好犀作面而夹成一片者,可验底面花儿大小远近,更于侧畔寻合缝处可见真伪。又有原透花不齐整,用药染黑者,则无云头雨脚,黄黑连处纯黑而不明。但有粟纹不圆者,必是原透花不居中,用汤煮软,攒打端正,不是生犀,宜一验之。凡器皿须要雕琢工夫及样范好,宜频频看之,不可见日,恐燥而不润故也。毛犀,其色与花斑皆类山犀而无粟纹。其纹理似竹,谓之厘犀。此非犀也,不为奇也,故曰毛犀。骨笃犀,出西蕃,其色如淡碧玉,稍有黄,其纹理似角,扣之声清如玉。磨刮嗅之有香,烧之不臭,能消肿毒及能辨毒药,又谓之碧犀,此等最贵”。又比如: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川犀、南犀纹细,黄犀纹绝少,番犀纹粗,多有云头雨脚。外层黑色、中间黄花(花指角之心,以为角表纹,误矣!)为正透;外层黄色、中间黑花为倒透;黄中有黑、黑中又有黄为重透;此三者合称为通天犀,犀之上品也,无花而纯黑者则为下品。犀有山犀、水犀,以水犀为贵。有毛犀者,非犀,实为旄牛(非牦牛)也,其角甚长可为弓,弓力强劲;其角有竹丝纹,人亦称为竹牛,伪之为犀角,卒莫能辨。对古人的这些论述,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甚至是误解或歪曲。如果认真查阅说文解字或辞海并逐字逐句的推敲和领悟每一个字或每一句话,你就会发现,目前很多藏友,甚至是所谓的鉴定专家们对犀牛角鉴定方面的认识都有许多的误区。因时间关系,对历史记载中关于犀牛角鉴别的很多论述,以后再阐述(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