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考题型专攻练(九).doc_第1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考题型专攻练(九).doc_第2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考题型专攻练(九).doc_第3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考题型专攻练(九).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考题型专攻练(九)评述、评价型非选择题(35分钟37分)1.(25分)城市是经济发展的缩影,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闻名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樊树志国学十六讲材料二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离开农村的农业人口统计年份1751-17801781-17901801-18101811-18201821-18301851年城乡人口比例流动人口数75 00078 000138 000214 000267 000524817601851英国城市规模发展简表5万10万人10万人以上1760年1个0个1851年13个7个高中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三“城市见证历史”关键词表武昌起义上海浦东开放彼得格勒十月革命鞍山钢铁公司巴黎凡尔赛和约中美上海联合公报莫斯科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上海中共二大南京解放华盛顿九国公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10分)(2)材料二体现了英国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并评价这一历史进程。(7分)(3)根据材料三,从“城市见证历史”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8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原因,由材料一中可知其交通便利,根据所学开封是政治中心,加之宗教文化的影响;第二问由材料一分别可以得出其具有商品丰富和商品交易有分区的特点。第(2)题第一问由材料二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其为城市化进程;第二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回答。第(3)题首先将材料中涉及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提炼出一个主题,然后对关键词及其内容和影响进行阐释。答案:(1)原因:开封位于汴水两岸,交通便利;政治中心的影响;宗教文化的影响。(6分)特点:商品丰富,种类齐全;商品交易有分区。(4分)(2)进程:城市化进程。(1分)原因:圈地运动的进行;工业革命的开展。(2分)评价:城市化是客观的历史潮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必须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否则,会产生一些如就业、环境污染等社会、生态问题。(4分)(3)主题一:城市见证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2分)关键词: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分)简要阐释: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而签订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九国公约是1922年2月,美国、英国、中国等九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它调和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但又使中国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苏于1950年2月签订的条约,规定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3分)主题二:城市见证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2分)关键词:武昌起义、上海中共二大、南京解放。(3分)简要阐释: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共二大分析了国际形势,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并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强渡长江,并于4月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南京解放。(3分)主题三:城市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历程。(2分)关键词:鞍山钢铁公司、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上海浦东开放。(3分)简要阐释: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工程建成投产,它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建设成就的重要体现;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它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成为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3分)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或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认为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并把经济运行中“漏出”或“呆滞”的财富重新用于生产和消费,以宏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摘编自翟年祥二十世纪30年代中苏“凯恩斯主义”的运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中、苏经济发展为例,评价凯恩斯的观点。(要求:任选一个国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分析材料,从中总结凯恩斯的观点,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国民建设运动”和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从赞同和反对任一角度论证凯恩斯的观点即可。答案:示例一观点:凯恩斯认为政府应扩大投资,加强经济干预与宏观指导,推动经济迅速增长。(2分)态度:赞同。(2分)论证: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中央及地方政府经济建设计划,白银收归国有,发行法币,投资发展工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体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宏观指导。(4分)结果使国民经济有较大发展,并带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4分)示例二观点:凯恩斯认为政府应扩大投资,加强经济干预与宏观指导,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