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菇栽培技术简介.doc_第1页
红菇栽培技术简介.doc_第2页
红菇栽培技术简介.doc_第3页
红菇栽培技术简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菇栽培技术简介rn来源: 江苏食用菌网 当前位置 江苏食用菌网 食用菌栽培技术 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 浏览正文 红菇栽培技术简介作者: 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121 更新时间:2009年06月16日 【字体:大 中 小】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它是一种野生稀有菇品,分布于辽宁、江苏、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每年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地上。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药用功效。在福建闽南地区,妇女分娩时必食红菇补充营养;在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我国食用菌科研部门进行人工驯化栽培,获得成功。栽培季节 红菇属于中温偏高型的菌类,野生红菇多发生于夏季。其菌丝生长2025均适,出菇2328均可,栽培季节为春接种,夏出菇。通常5月接种,菌丝培养4550天,6月下旬至7月长菇,提前70天进行原种和栽培种制作。原料选择 红菇属于草腐土生菌类,主要以分解粪、草有机质作为主要营养进行繁衍。野生红菇子实体多生于林中潮湿、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上。基质均为腐烂秸秆、杂草、树叶及畜粪。红菇的栽培原料以富含纤维素的农作物秸秆为宜,如棉籽壳、棉花秆、甘蔗渣、黄豆秸、玉米芯、玉米秆、高粱秆以及山上芦苇、斑茅、象草、节芒等野草均可利用。培养料配制 红菇对养分要求较多,以配制合成培养料为宜。下面介绍几组配方,供选用。配方一:棉籽壳86,麦麸8.5,石灰2,碳酸钙1,过磷酸钙2,尿素0.5。配方二:黄豆秸48,花生壳20,棉籽壳19,麦麸10,过磷酸钙1,碳酸钙2,料水比例为1:1.3。配方三:棉籽壳90,麦麸6,石灰1,过磷酸钙1.5,碳酸钙1,尿素0.5,料水比例为1:1.3。配方四:芦苇50,杂木屑16,棉籽壳30,石灰1.5,过磷酸钙2,硫酸镁0.5。料水比例为1:1.3。配方一、二主要用于熟料袋栽,配方三、四适用于发酵料床栽。栽培方式红菇栽培分熟料袋栽和发酵料床栽,两种栽培方式不同,培养料制作也有别:熟料栽培按照配方一或二,将培养料拌匀,含水量掌握在60左右,然后装入173335厘米聚丙烯塑料袋内,经高压灭菌,冷却接种(按常规要求)。发酵料床栽:按照配方三或四,将培养料混合拌匀,集中成堆发酵处理。料堆高0.8米,宽1米,长度视场地而定,堆料后盖膜保湿,发酵时间57天,料温达到65时开始翻堆,中间翻堆23次。接种培养 栽培方式不同,接种培养方法有别。袋栽:待料袋温度降至28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红菇菌种接入袋内的培养基上,并做好棉塞封口。接种后移入2325的室内发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骤增。发菌培养通常30天左右。待菌丝发满袋后,将菌袋搬到野外荫棚内脱袋,采取卧式排放于事先经过消毒处理的棚内畦床上,并覆盖腐殖土35厘米。畦床四周用泥土封盖,让菌筒在畦床内继续发菌培养。床栽:将发酵料铺于畦床内,料厚1518厘米,分3层播种,即畦面先铺一层料,播上菌种,继续铺一层料,播一层种,然后再盖一层料,形成3层料2层种。一般每平方米用干料10千克,菌种量占料量的10,播种后整平料面,稍加压实。然后在畦床上方拱罩薄膜防雨。待菌丝吃料2/3时,覆土35厘米。但要注意通风,使畦床空气保持新鲜,以利菌丝发育。出菇管理 当菌袋进入野外畦床排场后,在管理上应保持覆土的湿润。土壤含水量不低于20,野外地栽靠土壤湿润,一般不必喷水,如气候干燥,土面发白时可喷水保湿,但不可渗入料中,以免菌丝霉烂。覆土后一般20天左右即可出菇,此时温度掌握在2326范围,并进行人为变温差刺激,干湿交替,促进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分化成菇蕾。菇棚内要“三分阳、七分阴”,子实体发育阶段每天上午揭膜通风,并结合喷水1次,空间相对湿度保持90为适。菇棚内保持空气新鲜。温度掌握在2328范围。出菇期正值炎夏高温季节,野生红菇多生长密林之下,温度比空间低。为此人工栽培遇高温时,应采取喷水降低空间温度,畦沟蓄水调低地温,加厚棚顶遮盖物,抵制外界热源,人为创造适宜长菇环境。出菇阶段如果发现杂菌污染,应及时挖掉受害部位,并撒上石灰粉,12天后再覆盖新土,并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采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