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医学发展对司法检验的影响.pdf_第1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医学发展对司法检验的影响.pdf_第2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医学发展对司法检验的影响.pdf_第3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医学发展对司法检验的影响.pdf_第4页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医学发展对司法检验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宋代医学发展对司法检验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时代,这个时代呈现出不同于以往 社会的诸多变化,司法检验就是其中之一,宋代的司法检验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 化。而在同一时代,医学领域也呈现出了一种新的风尚。作为在技术知识范畴内 有交集的上述两个不同领域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医学对司法检验技术有着如何的 影响? 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宋代医学人才的培养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国家掌控 的,国家培养出来的医学人员通过驻泊医官等各种派驻形式分配到地方,这样可 以解决地方医疗人员不足的矛盾。当医学人员的培养和分配成为定制后,则给司 法检验长期提供医疗人员辅助检验的基础也就形成了。通过对当时医学和司法检 验领域多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由于尚医风气的影响,宋代士人对于医学知识掌 握的广度远远超过以前的时代,医学风尚的变化导致了士人对技术的学习有了稳 定依凭的对象,技术知识的传承管道的封闭性被打破。士人又是司法检验的主要 参与者,医学知识通过这种途径影响到了宋代的司法检验。这在以洗冤集录 为代表的司法检验书籍中有着充分的反映。宋代医学在技术知识上对于司法检验 的影响通过官方渠道和私人渠道进行。另外,分析洗冤集录中医学知识结构, 可以发现宋代医学对司法检验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技术知识上。从折狱龟鉴 这类偏向笔记小说形式但以案例为主涉及司法检验的书籍到宋慈洗冤集录的 问世,代表了士人对胥吏群体垄断司法检验知识的挑战。士人通过对司法检验技 术进行文本化的改造,进而与胥吏群体争夺对司法检验技术的发言权,而这种在 士人对医学知识的垄断过程中形成的有效方法同样可以给予士人在司法检验技 术领域进行文本垄断提供借鉴。洗冤集录的广泛刊行,可以说反映了士人成 功地应用了源自对医学知识的传承管道的垄断经验,实现了对司法检验知识的文 本化垄断。 关键词 宋代医学,士人,司法检验,洗冤集录 abstra ct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a b s tr a c t i i l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s 0 n gd y n a s t yi sav e r yi m p o n a n ta g e ,w h o s em a n ys o c i a lt h i n g s a r ed i f f e r e n tf 幻mt h ep r e v i o u sa g e s j u d i c a t o r yt e s ti so n eo ft h e m ,w h i c hp r e s e n t sa n e wf a c eo f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锄ds y s t e m a t i z a t i o n m e a n w l l i l e ,i a t r o l o g ya l s op r e s t n t sa n e wf a c e n i sp a p e fm a i n l ye x p l o r e st h i sf o l l o w i n gp r o b l e m s :w h a t st h ec o 皿e c t i o n b e 押e e nt h e s e 撕of i e l d sw h i c hh a si n t e r s e c t i n gp a n s ? w h a t si n n u e n c ei a t r o l o g y b r i n g st oj u d i c a t 町yt e s t ? h l s p e c t i o nt 0m a n yr e s p e c t so fi a t l 0 l o g y 锄dj u d i c a t o r yo f t h et i m em a k e su sf i n do u tt h a t ,d u et ot h ei n n u e n c eo fa d v o c a t i n gi a t r o l o g y ,t h e m e d i c i n ek 1 1 0 w l e d g e 伊a s p e db y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0 fs o n gd y n a s t ye x c e e d st h ep r e v i o u s a g e s ,卸d ,a s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a r et h em a i nj u d i c a t o r yt e s t e r s ,m e d i c i n ek n o w l e d g e 砌l u e n c ej u d i c a t o r yt e s t i n ga c t sv i at h i sw a y n i sk i n do fi n n u e n c ei sf u l l ys h o w nb y t h ej u d i c a t o r yb o o k sr e p r e s e n t e db y 硒“口可f m h l s p e c t i o nt ot h eo r i 西no fk n o w l e d g e i i li r 耖h 口形f 觑s h o w sm a tt h et e c h n i c a lk n o w l e d g eo fs o n gi a t r o l o g yh a se v i d e n t i n n u e n c eo nj u d i c a t o r yt e s t ,觚dt l l i si n n u e n c cc o v e r so m c i a l 锄dc i v i lw a y s b e s i d e s , m ea n a l y s i st ot h es t m c t u r eo fm e d i c a lk n o w l e d g ei nj 缈“口可f 觑s h o w st h a tt h e i n n u e n c es o n gi a t r o l o g yh a so nj u d i c a t o f yt e s ti sn o tj u s ti n a c a t e di nt e c l l i l i c a l k n o w l e d g e 1 m ee v o l v e m e n tf 幻ms t o r i e sl i l 【ez 忍哕h g 比玎妇,lt os o n g c i sj 缈“口可f m r e p r e s e n t st h ec h a l l e n g eo f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t ot h eb e a d l e s sm o n o p o l yt oj u d i c a t o r y t e s t i n gk n o w l e d g e t h ew a y o fm o n 叩o l yt ot h ek n o w l e d g ei sa l s ob o 仃0 w e df m mt l l e e x p e r i e n c e0 f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m o n o p o l yt om e d i c a lk n o w l e d g e nc a i ib es a i dt l l e p u b l i c a t i o no f 助搿口,巧池r c p r e s e n t st h a t 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s u c c e s s f u l l yu s et h e m o n o p o l ye x p e r i e n c e0 ft h ep a s s i n gc h 锄e l so fm e d i c a lh o w l e d g e ,r e a l i z i n gt h e s u c c e s so ft h et e x t u a lm o n o p o l yt oj u d i c a t o r yk n o w l e d g e k e yw o r d s s o n gd y n a s t y , m e d i c i n e ,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 j u d i c a t o r yt e s t ,勋“口可池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后记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貅1 司 日期:年月日 日期:z 坩年厂月弓d 日 4 3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绪论 绪论 1 选题的由来及意义 唐宋之际的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出现了重要的变化,当时社会的 诸多方面出现的这种深刻变化对后世的影响绵延不绝,甚至对于当代某些问题的 研究都可以上溯到唐宋时代。对于这一时期的这种变化,十九世纪的严复就已提 出宋在对后世的影响上不同于宋以前的社会。之后,国内外学者又从学术角度探 讨了唐宋时期的这种变化。1 9 2 2 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内藤虎次郎在概括的 唐宋时代观中提出了宋代为中国近世的观点。之后1 9 3 9 年钱穆在国史大纲 中提出宋代社会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1 9 4 7 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前田直 典的东亚古代的结束一文将宋代归入他所划分的古代世界中的中世阶段。这 些学者从阶级结构和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对宋代作出了有积极意义的研究。他们 的结论显示这种社会变化到了宋代日益显著并且在某些方面完成了定型。使宋代 社会在历史上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前后时代的新局面,宋代较之于前代,既有继承 又有转变;较之于后代,既有收尾也有开创,由此可见对宋代历史的深入研究的 重要性。 传统医学和司法检验技术发展到了宋也表现出了一种重要的变革。传统医学 方面,新的理论观点和制度方面在总体上有着深化的发展。宋上层对医学表现出 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鼓励医药发展,使传统医学在宋代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士人对于医学的广泛参与是之前的社会所没有的现象,而随着士人努力的介入, 使得医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局面,不光对金元医学和此后八百年间的医学流变, 甚至是对现代传统医学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同样,司法检验在宋代也出现了不 同于以往的变化,士人对于司法检验技术的掌握进一步加深,并促使司法检验制 度开启了传统世界最后一次的重要变革之门,“司法检验制度完成了由零散规则 向制度化法律化的过渡。宋之后的司法检验制度可以说只是在宋代建立的形 式上不断完善,直到现代司法检验制度出现前,无论是知识还是制度再也没有产 生质的突破。 在宋代这样一个处于变革环境的大背景下,传统医学与司法检验表面上看, 。黄道诚宋代司法检验的制度化、法律化云南社会科学,2 0 0 8 年第l 期。页1 3 7 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似乎是没有关系的两个方面,但是表象之下的潜流往往又是汹涌澎湃的,在宋代 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是否有互动的可能,两者之间影响在什么层面上展 开,以及影响的深度如何,过去几乎没有探讨过。本文正是希望能在这一领域做 一个尝试性的探讨,以期深入了解宋代社会的变化。 o 2 医学史及司法检验史学术研究回顾 o 2 1 宋代医学史的学术回顾 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上由于西学传入及西方列强借科 学技术上的优势对东方的武装介入等原因产生一次重要的转变。这一转变完成于 清末民初,故而对于宋的医学史回顾从这一时期开始。 如果按照现代史学研究的标准看医学史,恐怕民国以前没有可以担当的著 作。但就其编著体例来说,“史传性质的医学史书籍也还可见,但是数量十分 稀少。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和西冈为人宋以前医籍考中所收录有“医学 史”性质的著作自唐至清仅有十二本,其中明确可考记载有与宋医学相关书籍的 仅有宋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和明李濂医史两本。其余不是不载宋事就是 已经亡佚而不可考其具体内容。清末民初时期传统的史学方法及理论开始式微, 西方的学术体系和理论开始取而代之。对于传统医学的史学研究出现了不同以往 的局面。自梁启超提出“专门史 的研究原则,开新医学史研究之先河的首推民 国时期( 十九世纪2 0 年代) 的陈邦贤。其著作中国医学史是近代第一部有 意识的使用史学方法研究医学发展的著作。在该书的绪言中曾说:“医学史是一 种专门史,研究的须分三类:第一类关于医家地位的历史;第二类关于医学知识 的历史;第三类关于疾病的历史;研究这三类的史料,当先研究每一个时代环境 的背景和文化的现状。 其医学史观开创时代之先河,此后的医学史方向以及体 例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该书的影响。该书的第二篇“中古的医学中的第四、五 章对于医学理论和医学流派在宋代的发展与兴起已有论述。在同篇的第七、八、 九章中对宋代医政制度和疾病的流变也有所论及,但多呈现以资料汇编的形式。 o 陈元朋民国以来宋代医学史研究概况简介以台湾与大陆地区的研究成果为例【表一】大陆杂志, 第九十卷第五期,页2 2 6 。 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上海书店1 9 8 4 年1 月,页2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绪论 另外,该书对宋代的医学著作在现代的存废情况贡献较多,颇有助于医学史的研 究者。同时代的另一本重要的医学史著作是谢观的中国医学源流史,该书对 于医学知识在传承管道上的改变与特定时空下的学术思潮将使医 学的发展产生本质上的变化”这一现象的论述贡献犹巨。谢观首次注意 并论述这一在宋代开始产生的医学上的重要变化。以上两本医学史中的宋代部分 研究基本代表了解放战争前的研究成果。战后,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开始出现分流 的现象,主要可以分为三块:大陆部分,台港部分和海外的研究。大陆部分以医 学通史形式出现的著作有: 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 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 俞慎初著中国医学简史(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3 年) 赵璞珊著中国古代医学( 中华书局,1 9 8 3 年) 裘沛然主编中医历代各家学说( 上海科技出版社,1 9 8 4 年) 范行准著中国医学史略( 中医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 严世芸主编中医学术史( 上海中医学院,1 9 8 9 年) 李经纬、李志东编中国古代医学史略(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0 年) 史兰华等编中国传统医学史( 科学出版社,1 9 9 2 年) 魏子孝、聂莉芳著中医中药史( 文津出版社,1 9 9 4 年) 甄志亚、傅维康主编中国医学史( 知音出版社,1 9 9 4 年) 杨医亚主编中国医学史( 河北科技出版社,1 9 9 6 年) 廖育群主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一医学卷( 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 以上医学史体例基本相同,都以时间为顺序编排,代表了建国后医学史的主 要研究方向,9 0 年之后医学史领域出现了从医学文化方向研究的新局面,其中 的代表作有李良松、郭洪涛编著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 厦门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 ,马伯英的中国医学文化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 ,廖育群著医 者意也认识中医(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 。有关宋代的医学研究 一般也都在其中占有一章的内容。断代医学史中专门以宋代为研究阶段的著作有 严世芸主编的宋代医学家医学思想研究,该书分为八篇章节,内容在继承前 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如宋代医者对瘟病理论的初步认识和对局方 回陈元朋民国以来宋代医学史研究概况简介以台湾与大陆地区的研究成果为例大陆杂志,第九十 卷第五期。页2 2 8 。 3 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好用香燥药的批驳,该书还继承了谢观的观点,将宋代时期重方药的倾向归结为 当时医学的时代特征。有关宋代医学研究的论文的概述陈元朋在其民国以来宋 代医学史研究概况简介以台湾与大陆地区的研究成果为例已有详细的论述 ,此处不再赘述。另外需要提及的论文是刊登在医学史与保健组织上的两 篇论文,侯宝璋的中国解剖史( 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 9 5 7 年第1 号) 和马 继兴的宋代的人体解剖图( 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 9 5 7 年第2 号) ,两篇文章 都论述了宋代重要的两次人体解剖,其中马继兴的文章还对宋代绘制的人体解剖 图绘成之后可能的影响做了详细的论述。 台湾方面医学通史首推刘伯骥的中国医学史上、下册( 华冈出版部,1 9 7 4 年) 该书对于宋代医学的医政制度、疾病、医药、医籍、士人尚医风气和考试等 皆有论述,是同类书籍中著述较为全面详细的著作。其后,有陈胜昆著的中国 传统医学史( 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 9 7 9 年) 及中国疾病史( 自然 科学文化事业公司,1 9 8 1 年) ,郑曼青、林品石编著中华医药学史( 台湾商 务印书馆,1 9 8 2 年) ,史仲序著中国医学史( 正中书局,1 9 8 4 年) 。香港方面, 有陈存仁著中国医学史图鉴( 香港上海印书馆,1 9 6 8 年) ,其中有陈存仁到 欧美等地收集的罕见图片,可资研究。专著方面,仅见陈元朋的两宋的“尚医 士人 与“儒医”兼论其在金元的流变(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 9 9 7 年) 该书详细论述了宋代出现的士人习医风气的原因及与后来形成的儒医之间的 关系。论文中早期的有那琦近代中国医药目录学专著( 医籍考) 及( 宋以 前医籍考) 之研究( 科学史通讯第一期,1 9 8 2 ,5 ) ,宋代之药政( 科学 史通讯第二期,1 9 8 3 ,5 ) ,张齐贤中国医药之创始与各家学说概论( 3 ) ( 行 政院卫生署医药年报第二期,1 9 8 2 ,1 2 ) ,陈胜昆宋代的医学( 民俗曲艺 第四十一卷,1 9 8 6 ,5 ) ,郑梁生宋元时代东传日本的医学与医书( 国立中央 图书馆馆刊第十九卷第一期,1 9 8 6 ,6 ) ,此后有杜正胜带领的“疾病、医疗与 文化 研讨小组中发表的有关论文,杜正胜作为社会史的医疗史并介绍“疾 病、医疗与文化 研讨小组的成果( 新史学六卷一期,1 9 9 5 ,3 ) 。此外还有部 分会议论文也值得一观,如张哲嘉官方医学分科与医学发展:以北宋疾病分类 。陈元朋民国以来宋代医学史研究概况简介以台湾与大陆地区的研究成果为例大陆杂志,第九十卷 第五期。在该文的第2 3 1 页至2 3 5 页有对大陆地区八十年代以来刊登于中华医史杂志的有关宋代医学 史研究的论文做过详细的分类和分析。 4 上海师范大学硕上论文绪论 与伤寒研究为线索,该文为“疾病的历史 研讨会宣读文章,提到了官方分科 与民间分科的不同取向。 海外部分主要见于日本的著作。早期的有廖温仁支那中世医学史( 弘 文社,1 9 3 2 年初版;科学书院,1 9 8 1 年重印) ,石田秀美著中国医学思想史 ( 东京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 ,吉田庄人著中国名医列传( 中央公论社,1 9 9 2 年) ,小曾户洋著中国医学古典与日本书志与传承( 墒书房,1 9 9 6 年) 。 除了日本外,近年来还有美、德、法的医学史资料,未见有翻译,此处从略。 o 2 2 宋代司法检验史的学术回顾 和医学史情况类似,宋代司法检验的研究专著相对较少,多数情况为书中的 一章,或者一节,专门对司法检验史进行宏观研究的著作有闫晓君的出土文献 与古代司法检验史研究( 文物出版社,2 0 0 5 年) ,该书的重点为先秦时期的司法 检验,宋代司法检验为此书第三章内容。该章分为三节,分别论述了宋代司法检 验制度的发展,宋代的司法检验实例和南宋宋慈的洗冤集录及对传统司法检 验的总结。其中,第二节引用了疑狱集、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默记 和洗冤集录等与司法检验有关书籍中的事例。论文也都是偏向于法医学方面, 且主要集中在对宋慈和洗冤集录的研究上。又如贾静涛中国古代法医学史 ( 群众出版社,1 9 8 4 年) 中的第三章为两宋时期的检验制度研究,该书对宋代的 检验制度有详细的论述,其中同样对洗冤集录的研究着墨尤重;王云海宋 代司法制度( 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 ,该书的第五章论述了宋代司法检验制 度的特点和成就;薛梅卿,赵晓耕两宋法制通论( 法律出版社,2 0 0 2 年) 对 宋代司法检验也有涉及。另外,很多医学研究专著将洗冤集录归入医学研究 的范畴,如曾志亚主编的中国医学史,在第五章医学各科的突出成就与金元 医家的创新中出现了法医学的科类目。在这一小节中介绍了疑狱集、折狱龟 鉴、棠阴比事和洗冤集录等书以及检验格目和检验正背人形图, 且花了大量笔墨于洗冤集录一书上。 有关论述洗冤集录盼司法检验的论文较为丰富,这种情况多见于建国以 后的论文。相关的论文远远多于折狱龟鉴及棠阴比事等其它相关书籍的 研究。比较早期的论文有徐英含的关于 中所谈的中毒( 大众医学 5 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第3 期,1 9 5 5 ) ,该书所引的洗冤集录版本存在问题。1 9 8 0 年赵英魁、何传毅 的宋代伟大的法医学家宋慈及 ( 新中医杂志,第二期,1 9 8 0 ) ; 1 9 8 1 年赵正山宋慈和他的 ( 福建中医药杂志,第1 2 卷1 期,1 9 8 1 ) ; 茅晓的 在法医学上的成就浅析( 辽宁中医杂志,第1 9 卷1 0 期, 1 9 9 2 ) ;黄瑞亭的 与宋慈的法律学术思想( 法律与医学杂志2 0 0 4 年第1 1 卷) ;王宏从 看我国古代法医学发展的成就与特点( 天津成 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 0 0 5 年第7 卷第4 期) ;廖育群之宋慈与中国古代司法检验 体系评说( 自然科学史研究,第1 4 卷第二期,1 9 9 5 ) 。其中大部分文章结构及 观点基本相同,而廖育群的论文考证严谨,观点较为独特,较有学术价值。除了 以宋慈和洗冤集录为中心的论文,其它司法检验方面的研究较为少见,只有 以仵作为考察中心的徐忠明之“仵作源流考证( 政法学刊1 9 9 6 年第2 期) 。 专门论述折狱龟鉴所载司法检验情况的专著基本没有,仅见校注类书籍。 相关论文也较少,有常永平的 与古代司法鉴定以及吴元元的神 灵信仰、信息甄别与古代清官断案( 中国社会科学2 0 0 6 年第6 期) 等少量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的研究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如冈野诚北宋。区希范 叛乱事件己人体解剖囡成立宋代法医学凳展。一要素( 明治大学社会科学 研究所纪要第4 4 卷第1 号2 0 0 5 年1 0 月) 一文,首次从官方对尸体的解剖行为来 探讨当时司法检验的发展。 从以上学术回顾史可以看出,上世纪九十年代医学史开始出现由研究医学知 识和医者本身流变历史的内史,转向由社会和文化等角度切入研究医学发展变化 的外史的趋势。但是从司法角度切入的医学史研究几乎未见。而司法检验史研究 者虽然将洗冤集录看作是法医学著作,但是从医学对该书的影响看,大部分 著作和文章的探讨过于简略,往往停留于表面现象的论述,未能考察医学发展与 该书的具体关系。论文中有少量从毒物学、昆虫学等角度对洗冤集录影响的 论述,但其重点往往集中在医学角度,从整体上论述医学和司法检验互动的论文 尚未见到。 但是以往的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新史学的兴起为向社会史 方向转变的医学史研究和司法检验史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平台,使两者能统一在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绪论 定层面的研究框架下。本文正是希望突破以往尚未涉及的研究领域,截取历史上 较为重要的变革时期的宋代为时代背景,考察变革时期的医学对在该时代表现突 出的司法检验的发展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产生的原因。 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洗冤集录等文本反映的医学知识的流变和司法检验 的成就,来探讨医学在技术知识和社会观念等层面对司法检验产生的影响。本文 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四章,第一章第二章为对宋代医学和司法检验发展的大背景 介绍,第三章分析医学对司法检验影响的途径。第四章则是探讨官私两种渠道的 医学知识对司法检验书籍的影响。 7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第一章宋代的司法检验 第一章宋代的司法检验 宋史称“宋法制因唐律、令、格、式”,可见宋代司法制度相当程度上是 建立在唐代的司法基础之上,并没有因为五代之乱而从结构上完全更定新法。但 宋在制定上没有完全因循守旧而是在原有法制基础之上,积极探究新的发展方 向,使得司法体系进一步完善化。 1 宋代法制建设的大背景 任何制度的发展都有背景因素的影响,宋代司法检验的深入发展也同样有着 广泛的背景原因,厘清这些发展的背景是进一步探讨的前提。从参与者角度看, 宋代皇帝的重视是促进宋代司法发展大环境的重要基础。 宋代统治阶级对于司法的态度与以往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更加积极参 与司法活动,皇帝亲自参与司法活动的记载十分广泛,见录于各种文献中,宋 史刑法志一记载太祖、太宗“岁时躬自折狱虑囚,务底明慎,而以忠厚为本”, “太宗在御,常躬听断,在京狱有疑者,多临决之,每能烛见隐微。其中的原 因,宋史归纳为“宋兴,承五季之乱以绳奸慝”,但这只说出了其中的表面 原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 4 记载了发生在淳化四年( 9 9 3 ) 十月太宗亲自折 狱的具体事例: 京畿民牟晖击登闻鼓,诉家奴失獗豚一,诏令赐千钱偿其直,因语宰相日:“似 此细事悉诉于朕,亦为听决,大可笑也。然推此心以临天下,可以无冤民矣。”圆 另外宋史刑法志一中记载的王元吉案: 雍熙元年,开封寡妇刘使婢诣府,诉其夫前室子王元吉毒己将死。右军巡推不得 实,移左军巡掠治,元吉自诬伏。俄刘死。及府中虑囚,移司录司案问,颇得其侵诬 之状,累月未决。府白于上,以其毒无显状,令免死,决徒。元吉妻张击登闻鼓称冤, 帝召问张,尽得其状。立遣中使捕元推官吏,御史鞫问,乃刘有奸状,惭悸成疾,惧 其子发觉而诬之。推官及左、右军巡使等削任降秩;医工诈称被毒,刘母弟欺隐王氏 o 【元】脱脱宋史卷1 5 2 ,刑法志一。 o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 4 ,淳化四年十月。 第一章宋代的司法检验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财物及推吏受赃者,并流海岛;余决罚有差。司录主吏赏缗钱,赐束帛。初,元吉之 系,左军巡卒系缚捞治,谓之“鼠弹筝”,极其惨毒。帝令以其法缚狱卒,宛转号叫 求速死。及解缚,两手良久不能动。帝谓宰相日:“京邑之内,乃复冤酷如此,况四 方乎? ” 此案也是在太宗亲自参与审理的情况下冤情得雪。不仅太宗,其后真宗、 仁宗、神宗也多有亲自参与案件审理的记载。 此外宋代的统治阶级还十分重视司法官员的选拔,真宗曾经对当时的宰相 说: 刑狱之官,尤须遴择。朕常念四方狱讼,若官非其人,宁无枉滥! 且单弱之人, 不能披诉,朝廷无由知之。顷岁有县胥醉酒,与驿递铺卒相殴,夜归,胥踣于路。或 以告卒言夜寒,恐僵死。卒亟往视之,则已死。有司遽执此卒,遂以殴杀人谕。母诉 于州,州不能察,杖之。母归,其妇日:“何忍子之屈死! ”母即诣阙伐鼓,诏使案覆, 又不能原其情。母坐上言失实,杖脊放归,其妇已罄赀而去,私适他族。此不由刑官 非人,以致孤弱受弊乎? 圆 在真宗的这段话中花了很大篇幅来介绍个案例,可见真宗对于司法官员审 判不当造成的恶果有着一定程度的切身体会,故而尤其重视。 宋代这种重视法制的做法前行后效,在代代皇帝的重视参与下造就了朝廷 内外重视法律的气氛,为宋代司法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1 2 宋代司法检验的进步 宋代司法检验在总结以往朝代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规范化,其表 现大致可以从检验制度和检验技术两个方面来看。检验制度包括了检验程序、检 验范围、检验责任3 方面,检验技术则主要从检验格目的推行,正背人形图的运 用和洗冤集录的颁行等方面来说明。 1 2 1 检验制度 检验程序方面,规定了严格的检验程序,对每个环节应该遵守的内容都做了 【元】脱脱宋史卷1 5 2 ,刑法志一。 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 3 ,大中祥符三年九月。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一章宋代的司法检验 明文规定。就程序来说,可分为报检、初检和覆检三步。报检阶段,对于该报不 报和不该报而报的两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凡有杀伤去处,邻保不即申官 有家属受财私合,许诸色人告首,并合条究治。对于正常死亡而谎报为杀伤 非理死并且嫁祸于他人的行为也规定有严格的处罚措施。如洗冤集录规定: 诸缌麻以上亲,因病死辄以他故诬人者,依诬告法,谓言殴死之类,致官司信凭 已经检验者。不以荫论,仍不在引虚减等之例。即缌麻以上亲,自相诬告,及人力、 女使病死,其亲辄以他故诬告主家者,准此。尊长诬告卑幼,荫赎减等自依本法。 诸有诈病及死伤受使检验不实者,各依所欺减一等。若实病死及伤不以实验者, 以“故入人罪”论。刑统议日:“上条诈疾病者杖一百;检验不实同诈妄,减一 等杖九十。”国 检验范围方面,宋代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检验范围。在一般案件中,死亡是 最重要也最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对死尸的检验范围做了明确界定,对死亡人员检 验范围的规定体现了宋代对司法证据的重视,除了杀伤公事和非理死亡必须全部 检验外,对死前无近亲在旁的可疑死尸也都必须检验。被检人员包括了从普通良 人到奴婢阶层的死亡者,开宝二年曾诏“八月己卯,诏开封、河南府,自今奴婢 非理致死者,实时检视,听速自收瘗。 可见当时对于奴婢和仆人这样的社会地 位较低的人员的非正常死亡也都需要检验。由于当时监狱中常有囚犯遭狱吏迫害 致死的情况发生,故而可疑者皆要检验。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开封县申李宝病痈身死,而本台牒府拆官复验, 乃系考掠致死。”仁宗时对于死亡人员的检验规定更进了一步,凡是没有医生证 明的死亡都要检验: 今后所申状内无医人姓名及一日三申者,差人检验,余依旧制。”。 除了检验的范围有明确的规定外,宋代对于免检的范围也做了详细的规定, 一方面保证了普通人由于季节等不便因素,可以延期检验或免检;另一方面也保 证了检验范围的可靠性,防止不良官吏的舞弊行为发生。 检验责任方面,规定了按照检验范围应检验而不检的责任,检验拖滞的责任, 【清】徐松宋会要辑捣刑法六之七。 【宋】朱慈洗冤集录卷1 ,条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0 ,开宝二年八月已卯。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 7 5 ,元佑七年七月壬辰。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二至三。 3 第一章宋代的司法检验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请官违法以及所请官不依法检验的责任,检验失实的责任和检验人员舞弊的责 任。庆元条法事类载: 诸尸应验而不验,或受差两时不发,或不亲临视,或不定要害致命之因,或定而 不当,各以违制论。其事状难明,定而失当者,杖一百。吏人行人,一等科罪。 1 2 2 检验技术 以往的研究成果对于宋代的检验技术基本都给与了高度的肯定。宋代的检验 技术不仅继承了以前的知识,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制度化,促进了中国 传统社会发展史上司法检验的最后一次重要变革,为后世司法检验技术的继续发 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检验技术当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检验笔录中验 状、检验格目的运用,二是检验正背人形图的推广使用,三是洗冤集录的问 世。 宋代检验格目的颁行运用一事可见于多种官方文献,文献通考记载: 淳熙元年五月,诏颁浙西提刑郑兴裔检验格目于诸路提刑司。初,兴裔言诸 州县检验之弊,遂措置格目,行下所属州县。每一次检验,依立定字号用格目三本: 一申所属州县,一付被害之家,一申本司。照会州县,受词差官,检官受牒起发,皆 注目时于上。关防详密,州县不得为欺。朝廷善之,乃行于诸路。 可见宋代检验格目是由浙西提刑郑兴裔所创制,并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 ( 1 1 7 4 年) 开始推行全国。从检验格目一分为三的实施手段看,郑兴裔是想通 过将监督权分散到不同的利益对立面中这样一种制衡手段来达到制约官吏徇私 舞弊,防止官员漫漶于案件的目的。这一举措与北宋前期曾经施行过的“多系统、 多层次的司法监察系统 在方法上有十分相同之处。可见宋代对于司法衡平手段 的运用十分深入。 宋代检验正背人形图的推广是司法检验史上一个意义深远的举措。文献通 考中也同样有记载: 嘉定四年,诏颁湖南、广西刊印检验正背人形图于诸路提刑司。先是,江西 提刑徐似道言:“推鞫大辟之狱,自检验始。其有因检验官司指轻作重,以有为无, 差讹交互,以故奸吏出入人罪,弊幸不一。伏见湖南、广西见行刊印正背人形随 国【宋】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7 5 ,验尸杂敕。 o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 6 7 ,刑考六。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一章宋代的司法检验 格目给下检验官司,令于伤损去处,依样朱红书画横斜曲直,仍于检验之时,唱 喝伤痕,令罪人同共观看。所画图本,众无异词,然后着押,则吏奸难行,愚民易晓。” 于是诏行之。 检验正背人形图于南宋宁宗嘉定四年( 1 2 1 1 年) 由江西提刑徐似道建议推 行于全国。其中“令罪人同共观看 与郑兴裔推行的检验格目中运用的监督权的 衡平手段相同,而且,图形更加有利于人们直观的识别,有利于文化水平较低的 人共同进行监督。这个措施的推行有利于扩大司法监督,使得案件审理的公平性 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洗冤集录的刊行不见于宋代官方文献的记载。根据其自序所言,此书于 淳祜丁未( 1 2 4 7 年) 曾“刊于湖南宪治”。该书宋版已佚,现所能见到的最早版 本为元椠本。分五卷五十三目,内容从目录中便可一目了然: 卷之一:一、条令;二、检复总说上;三、检复总说下;四、疑难杂说上 卷之二:五、疑难杂说下;六、初检;七、复检;八、验尸:九、妇人;十、 四时变动;十一、洗罨;十二、验未埋瘗尸;十三、验坟内及屋下葬殡尸;十四、验 坏烂尸;十五、无凭检验;十六、白僵死瘁死 卷之三:十七、验骨;十八、论沿身骨脉及要害去处;十九、自缢;二十、被打 勒死假作自缢;二十一、溺死 卷之四:二十二、验他物及手足伤死;二十三、自刑;二十四、杀伤;二十五、 尸首异处;二十六、火死;二十七、汤泼死;二十八、服毒;二十九、病死;三十、 针灸死;三十一、扎口词 卷之五;三十二、验罪囚;三十三、受杖死;三十四、跌死;三十五、塌压死; 三十六、外物压塞口鼻死;三十七、硬物瘾痦死;三十八、牛马踏死;三十九、车轮 拶死;四十、雷震死;四十一、虎咬死;四十二、蛇虫伤死;四十三、酒食醉饱死; 四十四、醉饱后筑踏内损死;四十五、男子作过死;四十六、遗路死;四十七、死后 仰卧停泊有微赤色;四十八、死后虫鼠犬伤;四十九、发冢;五十、验邻县尸;五十 一、辟秽方;五十二、救死方;五十三、验状说 虽然这是一本私人著作,但从洗冤集录的目录可以看出,该书具有技术 操作手册的性质,从法律的规定到检验技术的分类,条例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回【元】马端l 临文献通考卷1 6 7 , 刑考六。 圆【朱】宋慈洗冤集录目录。 5 第一章宋代的司法检验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可以说是一本注重实用的技术性书籍。而带有这种性质的私人著作在当时是较为 少见的。洗冤集录改变了之前司法检验类著作以案例性质为分类标准的状况, 而以纯技术性内容作为分类标准。这标志着司法实践中物证、尸体类检验达到了 一个新的阶段。 司法检验给与现代人的印象就是其和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洗冤集 录中提及的活体或是尸体的检验尤其突出。医学与司法检验在技术上都十分强 调专门性,而且在这种专门性技术的相似性上也确有很高的重合率。医学的变化 是否会对司法检验产生某种重要的影响,进而导致其技术转变? 比较司法技术性 的转变和医学转变的内容等情况,是否能提供一个司法检验研究新的突破口? 这 些问题是以下所要论述的。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二章 宋代司法检验进步的背景对医学发展的考察 第二章宋代司法检验进步的背景对医学发展的考察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宋代司法检验的进步亦是如 此,对当时社会背景的考察能加深对司法检验变化轨迹的认识。就基础的技术层 面来说,医学与司法检验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两者之间的的 可比性。 在之前的医学史研究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宋代是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 期,对传统医学史的研究如果跳过宋代便无法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作出正确的评 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医家类中有一段对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宋代太 医局程文的提要: 其文皆通贯三经,及三部针灸之法,暨金石之品,草木之性,辨析精微,足资启 发。盖有宋一代,于医学最为留意。自皇祜中于古来经方脉论皆命孙兆、林亿、高保 衡等校刊颁行,垂为程序。故学者沿波讨流,各得以专门名家。观于是编,可以见当 时讨论之详也。 “盖有宋一代,于医学最为留意”,此话虽是针对太医局程文所阐发, 但若以此评语扩展到整个宋代医学,可以说并不为过。 2 1 宋代的医政制度 传统医学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特点,而要想搞清这些特点发生 的原因,首先有必要探讨一下当时医政制度。 宋代医务行政机构相较于唐代而言,数量增多。从文献统计看,常设机构由 主管医政的翰林医官院和太医局以及供奉政府医药的尚药局、尚食局、御药局、 合剂局、惠民局和收买药材所组成,此外,还有不常设的安济坊、居养院、养寿 粹和馆等机构,共同构成完整的医学机构系统。王振国主编的医学教育与医学 考试制度一书曾把宋代主要医政机构统计成一表: 名称职能医官沿革资料来源 尚药局掌和剂诊候之事有医师。崇宁编制有8 8原属殿中省六尚局之一,后并宋会要 人,其中医师2 人,御医入医官院。徽宗崇宁二年辑稿职官 4 人,医正4 人,医佐4( 1 1 0 3 年) 复建,钦宗靖康元一九 人。年( 1 1 2 6 年) 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五太医局诸科程文格。 7 第二章宋代司法检验进步的背景对医学发展的考察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尚食局掌膳馐之事有食医4 人,以辨饮食禁属殿中省六尚局之一,后入御 忌。厨,崇宁二年( 1 1 0 3 年) 复建, 靖康元年( 1 1 2 6 年) 罢。 御药院供奉御药、宫廷礼以入内内侍充勾当官,典至道三年( 9 9 7 年) 置,崇宁 仪,殿试、臣僚夏8 人,药童1 1 人。天圣年二年( 1 1 0 3 年) 至靖康元年 药等。间有上御药及上御药供( 1 1 2 6 年) ,改名为内药局, 奉9 人,另有奉御、医师、 将供御汤药职能转与尚药局, 御药、医正、医佐、药童、靖康后恢复。 药工等。 太医局掌医学教育有提举1 人,判局2 人,庆历四年( 1 0 4 4 年) 设,原属宋会要 选知医事者为之,各科置太常寺,熙宁九年( 1 0 7 6 年) 辑稿职官 教授1 人;局生初以1 2 0分出。 人为额,神宗时增至3 0 0 人。 翰林医掌供奉医药及承医官初无定员,嘉祜二年隶礼部,初名翰林医官院,元宋会要 官局诏视疗众疾定额1 4 2 人,但最多时近丰五年( 1 0 8 2 年) 改局辑稿职官 一千人。 三六 和剂局掌修合汤药,应副内设修合官1 名,由近上北宋太府寺有修合卖药所,又宋会要 诸局给卖医官内选差。南宋高宗绍称熟药所。崇宁二年( 1 1 0 3 年)辑稿职官 兴年间,置监官文武各1将制药与买药分离,分设“两二七 员,后又设修合官1 员。修合药所”和“五出卖药所”, 前者于政和四年改称医药和 剂局。 惠民局 出卖药物 政和四年( 1 1 1 4 年) 由“五出宋会要 卖药所”改为医药惠民局。南辑稿职官 宋高宗绍兴十八年( 1 1 4 8 年) ,二七 熟药所改称太平惠民局。 收买药 采购药材设辨验药材官1 人,由翰隶属杂买务。宋会要 材所林院于医官中选差。辑稿职官 二七。 这些机构中,尚药局、尚食局机构设置时间较短,且机构变动较大,这样的 频繁变动的机构往往影响较小。御药院职责以宫禁内事务为主,对于整个社会的 医药影响也有限制。收买药材所从性质上来说近于附属机构,此文也略而不谈。 可能对社会整体医药产生影响的主要就是翰林医官院、惠民和剂局和太医局。 翰林医官院的的组织构成在马端临文献通考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宋制,翰林官官院使副各二人,并领院事,以尚药奉御充,或有加诸司使者;直 院四人,尚药奉御六人,医官、医学、祗学无定员,掌供奉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之事。 国 。王振国主编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齐鲁书社2 0 0 6 年,页1 9 7 1 9 8 。 宙【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5 5 ,职官考九。 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二章宋代司法检验进步的背景对医学发展的考察 可见作为宋代医事核心管理机构的翰林医官院的职责不仅在于掌管医药政 令,还负责各方面医疗事务的管理,其承担的职责比其它机构都多,且可算作是 当时医政结构中的核心部分。翰林医官院虽然核心是为皇家机构负责,但是也有 面向社会的职责,这样的机构往往能体现医药领域某些上下同一的风尚。其社会 职能最具考察点的就是“驻泊医官”的制度,所谓“驻泊医官”,文献最早见于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二之三八: 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翰林医官院见今医官至只候七百余员,并无职事,诸 路驻泊额止百余员。今立校试之法,随所试中高下分遣,诸路州军有大小远近之殊, 而医有大小方脉、产、眼、口齿、针、疮、金镞之别。今以州郡分为八等,以医分为 八科,下项三京七人,大方脉两人,小方脉、产、眼、针、疮各一人;帅府六人,大 方脉两人,小方脉、产、眼各一人;上州四人,大方脉两人,小方脉、产各一人;中 州三人,大方脉两人,小方脉一人;下州三人,大方脉两人,小方脉一人;次远两人, 大方脉一人,小方脉一人;远两人,大小方脉各一人。医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