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馆史陈列馆.doc_第1页
上海会馆史陈列馆.doc_第2页
上海会馆史陈列馆.doc_第3页
上海会馆史陈列馆.doc_第4页
上海会馆史陈列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会馆史陈列馆项目名称:上海会馆史陈列馆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项目负责人:郑时龄 建筑设计:章明、张姿、肖镭 项目地点:上海 中山南路1551号 建筑面积:1956 建设单位:黄浦区文化局 竣工时间:2010年4月13日 摄影:张嗣烨上海会馆史陈列馆位于历史保护建筑三山会馆东侧,其所处的特殊位置要求建筑必须在体现文化建筑特征的同时符合风貌保护区整体视觉形象的设计,以简洁纯净的形体与立面处理衬托原三山会馆建筑的丰富与变化。鉴于原有建筑三山会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丰富的历史价值,新建筑必将受到其文化辐射与文脉影响。因此扩建的设计策略定位于在维持原有历史脉络与场所精神的前提下,谨慎处理新老建筑之间若即若离、和而不同的相互关系。对理念性改造的文化认知,对传统空间的现代演绎 鉴于原建筑三山会馆院落式与内向性的空间组织、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新建建筑也相应地取外部严谨质朴内部活跃生动的原则,以现代的功能要求、构造与材质重新建构具有中国传统意韵的空间意向。它以简洁而序列化的外观元素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形象相呼应,它通过立体化的纵横交错的连续屋顶,体现传统建筑灵动的屋面体系;同时,它又以简约明快的手法彰显了现代建筑形态生成的逻辑性与思维过程。对深层表皮的全新诠释,对城市空间的再生实践 鉴于原有建筑采取的清水砖墙、木构与涂料相组合的表皮形式,不同性质的材质通过传统的方式相关联,形成了协调一致的视觉效果。因而新建建筑的设计策略定位于以全新的现代材料重新诠释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而不拘泥于对传统材料与构造方式的沿袭或搬用。采取定制陶板替代原有清水红砖,在维持原有色彩、肌理、质感的同时更为精致,并可采取更为灵活的拼接与组合方式。项目采取金属板材屋顶取代原有小青瓦屋面,有利于屋面的保温节能,并有效利用顶面采光,为展厅室内提供舒适科学的自然光源。同时,定制半开放陶棍幕墙替代原先的封闭式围墙既形成了空间界面与分隔又形成了朦胧的传统意境。通过形态抽象与元素提炼,传达出既现代简约,又透射传统韵味的建筑风采。这是一次理念性改造的再生实践,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建筑个体的更新与改造范畴,更是城市肌体不断更新与激发活力的有益探索,是建筑及城市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