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白居易与江州之贬.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白居易与江州之贬.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白居易与江州之贬.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白居易与江州之贬.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白居易与江州之贬.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白居易与江洲之贬 2004 级中国古代文学 翟海霞 导师 张明非教授 研究方向 隋唐五代文学 摘要 江州之贬是白居易一生中影响最大的变故 贬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它对白居易的 人生思考 诗歌价值取向 诗歌风格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 这些影响对白居易后期文学 创作及风格变化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这对把握白居易 文学创作 文学风格的嬗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认为白居易贬谪的真正原因有三个 第一 白居易的主张与宰相及朝中许多大 臣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 第二 白居易曾经批判过的吐突承璀 成为最受宠信最有权势 的宦官 严绶 王锷 李师道成为最强势的藩镇 第三 宪宗早已冷淡了白居易 这次 为了承璀 也要将白居易赶出朝廷 通过对 与元九书 的重新阐释 作者认为白居易的出处观是 所守者道 所待者 时 江州之贬 促进了这一观念的形成与成熟 白诗的价值取向 江州之贬前 主要表现为美刺讽喻 突出诗歌的政治功能和社会 功利 江州时期 主要表现为追求个体身心的自由自适 白诗的风格 由贬谪之前的切直变为江州时期的旷达 闲适诗经历了闲而逸 闲 而适 闲而旷的演变历程 感伤诗 律诗风格嬗变的总体特征 一个是情感由外向性 转向内倾化 一个是作品主题更为集中于表现谪居时期的各种情理 情感更为浓郁悲凉 在用字 意象创造 意境营构上都表现了这一新变 关键词 贬谪原因 出处观 个体自由自适 旷达 内倾化 浓郁悲凉 ii b a i j u y i a n d t h e c e n s u r i n g o f j i a n g z h o u z h a i h a i x i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c e n s u r i n g o f j i a n g z h o u w a s t h e b i g g e s t a c c i d e n t i n b a i j u y i l i f e r e l e g a t e s w h a t i s t h e t r u e r e a s o n i t s d i a l o g u e b a i j u y i l i f e p o n d e r e d t h e p o e t r y v a l u e o r i e n t a t i o n a c t u a l l y t h e p o e t r y s t y l e d i d p r o d u c e w h i c h t o a f f e c t h o w v i t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d i d t h e s e i n f l u e n c e d i a l o g u e b a i j u y i l a t e r p e r i o d l i t e r a t u r e c r e a t i o n s a n d t h e s t y l e c h a n g e h a v e t h i s a r t i c l e t h o u g t b a i j u y i s b e i n g r e l e g a t e d h a s t h r e e r e a s o n s f i r s t l y b a i j u y i s p o s i t i o n w i t h p r i m e m i n i s t e r a n d center minister i n r o y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s w a s o p p o s i t e s e c o n d l y t u t u c h e n g c u i a of f i c i a l s w h i c h h a s b e e n c r i t i c i z e d b y b a i j u y i m o s t r e c e i v e d e m p e r o r t h e f a v o r a n d t r u s t y a n s h o u w a n g e l i s h i d a o b e c a m e t h e m o s t f o r m i d a b l e m i l i t a r y g o v e r n o r t h i r d l y t a n g x i a n z o n g has already slit bai juyi and m u s t e x p e l h i m t h e r o y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t h r o u g h t h e a g a i n e x p l a n a t i o n t o w i t h y u a n j i u l e t t e r i t h o u g h t b a i j u y i s o u r c e v i e w w a s observes is the dao wa i t s f o r i s t h e t i m e c e n s u r i n g o f t h e j i a n g z h o u p r o m o t e d t h i s i d e a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i s m a t u r e t h e p o e t r y v a l u e o r i e n t a t i o n o f b a i j u y i s w a s t h e s a t i r e m a i n l y b e f o r e r e l e g a t e s t o p r o m i n e n t p o e t r y p o l i t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a n d s o c i a l u t i l i t y i n j i a n g z h o u t h e p u r s u e i n d i v i d u a l b o d y a n d m i n d f r e e d o m f r o m w a s s u i t a b l e b a i j u y i p o e t r y s t y l e b e c a m e t h e j i a n g z h o u t i m e b r o a d m i n d e d f r o m b y r e l e g a t e s t o c u t s t r a i g h t b e f o r e t h e c o m f o r t a b l e p o e t r y s t y l e e x p e r i e n c e d s u c c e s s i o n a l v a r i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c o m f o r t a b l e a n d l e i s u r e l y c o m f o r t a b l e a n d s u i t a b l e c o m f o r t a b l e a n d b r o a d m i n d e d s a d p o e t r y l u s h i s t y l e e v o l u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on the one hand ch a n g e d m e l t i n b y t h e e x t r o v e r s i o n a n d o 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 t h e w o r k s u b j e c t m o r e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e x p r e s s i o n l i v e d i n e x i l e t i m e e a c h k i n d o f r e a s o n t h e e m o t i o n c h a n g e d r i c h l y i s d i s m a l i n u s e d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t h e i m a g e c r e a t i o n i n t h e i d e a l c o n d i t i o n c a m p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l l t o d i s p l a y t h i s h a s n e w l y c h a n g e d k e y w o r d s r e a s o n w h i c h r e l e g a t e s s o u r c e v i e w i n d i v i d u a l f r e e d o m a n d b e i n g s u i t a b l e b r o a d m i n d e d i n e m o t i o n m e l t r i c h a n d d i s m a l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 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广 西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 有权 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 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 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公 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 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前 言 江州之贬是白居易一生中影响最大的变故 贬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它对白居易的 人生思考 诗歌价值取向 诗歌风格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 这些影响对白居易后期文学 创作及风格变化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这对把握白居易 文学创作 文学风格的嬗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成果主要有 在版本整理和资料整理方面有顾学颉先生的 白居易集 朱金 城先生的 白居易集笺校 陈友琴先生的 白居易研究资料汇编 研究专著有陈寅 恪先生的 元白诗笺证稿 朱金城先生的 白居易年谱 王拾遗先生的 白居易传 褚斌杰先生的 白居易传 谢思炜先生的 白居易综论 蹇长春先生的 白居易评 传 等等 学术论文主要有 陈贻焮先生的 从元白和韩孟两大派略论中晚唐诗歌的发 展 褚斌杰先生的 白居易的人生观 张安祖先生的 论白居易的思想分期 顾 学颉先生的 白居易与永贞革新 傅璇琮先生的 白居易评价中的一个问题 尚永 亮先生的 论白居易所受佛老影响及其超越途径 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就以下几问题进行探讨 一 白居易贬谪的原因 关于白居易贬谪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旧唐书 新唐书 本传认为主 要是越职言事和其诗作甚伤名教 二 他自己在 与杨虞卿书 中反思时 认为遭贬主 要是在为学士时 得罪了一些人 而且还否定了因为言事而贬官的原因 三 陈振孙在 白文公年谱 中已经对 新井 赏花 诗有伤风教 作了辨正 四 蹇长春先生对 王涯落井下石一事作了详细的论证 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白居易是贞元 元和之际新 旧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笔者根据 旧唐书 本传和 与杨虞卿书 中提供的线索 思考那些宰相 执政等 人为什么要打击白居易 其深层原因又是什么 并对元和十年时 朝中的宰相 当权的 宦官 大部分大臣以及朝外的强势藩镇 他们的政治态度 他们与白居易的关系 做了 一番简要的考查 认为第一 白居易的主张与宰相及朝中许多大臣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 第二 白居易曾经批判过的吐突承璀 成为最受宠信最有权势的宦官 严绶 王锷 李 师道所领藩镇成为最强势的藩镇 第三 宪宗早已冷淡了白居易 这次为了承璀 也要 将白居易赶出朝廷 二 白居易的出处观 白居易的创作和思想 学界一般以江州之贬为分界 认为他早期以 兼济天下 为 2 主 后期转变为 独善其身 笔者重新解读了 与元九书 认为兼济天下 独善其身 是白居易想一生始终奉守的理想 这是他所守之道 但是守道还必须受到君臣遇合 政 治局势和个人仕途顺利与否等因素 也就是 时 的制约 白居易的出处观 用他自己 的话概括就是 所守者道 所待者时 这是白居易自江州之后人生的指导思想 出刺 杭州 苏州时期种种勤政为民的行为 主动请求外任 中隐于朝 都是这种出处观的表 现 江州之贬促进了 所守者道 所待者时 出处观的形成 与元九书 明确提出了 这一出处观 这标志着白居易出处观的成熟 三 江州之贬对白诗价值取向的影响 谪居江州之前 白诗的价值取向主要为美刺讽喻 突出诗歌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利 江州之贬 使得白居易不得不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 对险恶仕途的畏惧 对自己行为的 反思 对命运的伤感 决定了这一时期文学价值取向的转变 即以追求个体心灵的自由 自在 身心的自适愉悦为主 主要表现在 第一 由追求政治上的事功转为追求文学上 的不朽 第二 题材上表现为对日常生活的反复咏叹 这一转变 丰富了诗歌题材 开 拓了诗歌的境界 与前期讽喻诗相比 更多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 艺术成就也更高 四 江州之贬对白诗风格的影响 江州之贬对于白诗的风格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总体来讲 由前期的 但伤民病 痛 不识时忌讳 伤唐衢二首 其二 1式的切直转变为 行立与坐卧 中怀淡无营 咏怀 式的旷达 白居易以理来排遣种种情累 他所用的理 笔者认为是融会各家 思想的安时顺命的人生哲学 在诗中表现为知足顺命和待时而动 就其思维方式而言 主要是比较思维和换位思考 旷达诗风在这时创作的闲适诗 感伤诗和律诗中都有明显 的表现 本文还就闲适诗 感伤诗 律诗的风格演变 分别作了简要论述 笔者认为白居易的闲适诗按风格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为官时 闲而逸 表 现为落落寡合 卓尔不群的精神风貌 所以具有逸的风格 但是逸而不飘 逸而不旷 退居渭上时 闲而适 不过他的适与陶渊明的任真适性不同 一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 下产生的 一是带有很强的佛老色彩 与王维 不食人间烟火 式的适也不一样 有很 强的人间味 江州时期 闲而旷 无论是与前期的闲适诗比较 还是与他以前的贬谪诗 人屈原 柳宗元等人比较 他这一时期的风格主要表现为旷达 笔者尝试以情为线索 探讨白居易的感伤诗 律诗在江州前后诗风的嬗变 为了研 1白居易著 顾学颉校点 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卷一 本文所引白居易诗文均出自本集 3 究方便 又按照情感的不同分为思乡 思念亲友 自伤身世 随感四大类 总体来说 一是由外向性转向内倾化 江州之前的创作 多是缘外物生情 除了抒发个人的私情之 外 还有不少忧虑国事和怜悯生民的天下至公之情 江州时期 诗人更关关注自己的心 灵 作品主要表现种种心理感受 从丰富的现实社会转向狭窄的内心空间 表现在题材 上 大量思乡 自伤身世的作品的出现 在情感上 集中表现自己的种种由贬谪带来的 思乡之愁 对自身遭遇的伤感 对前途的焦虑 在创作意图上 主要为了抒发和表现内 心的情感 一是由于作品主题更为集中于表现谪居时期的各种情理 情感更为浓郁 悲 凉 作品在用字 意象创造 意境营构上都表现了这一新变 学界认为白居易是唐代被研究得最透彻的三位诗人之一 本文又选择了众人皆知的 江州之贬为切入点 以笔者浅薄的学识 提出了一些与先贤不同的观点 作了一些肤浅 的尝试 不足之处 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4 第一章 白居易贬江州原因探析 关于白居易贬谪江州的原因 旧唐书 和 新唐书 都有记载 内容大致 相同 旧唐书 相关记载如下 十年七月 应为六月 盗杀宰相武元衡 居易首上疏论其寃 急请捕贼 以雪国 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 不当先谏官言事 会有素恶居易者 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 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 而居易作 赏花 及 新井 诗 甚伤名教 不宜寘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 奏贬为江表刺史 诏出 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 言居易所犯状迹 不宜治郡 追诏授江州司 其中认为白居易遭贬的原因 一个是宰相武元衡被刺白居易以宫官先于谏官上疏 言事 对此 白居易在 与杨虞卿书 中已经做了否定 一个是其母因看花坠井 而死 白居易作了 赏花 和 新井 诗 有悖名教 前人早已指出 此乃欲加 之罪何患无辞 显然是那些 素恶居易者 执政 等人的借口而已 2 那么 白居易遭贬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蹇长春先生详细的论证了王涯落井下 石的原因 他认为一是出于其贪婪 阴狠的本性 再就是他认为白居易是属于革 新派的 王涯为了讨好宪宗 吐突承璀等守旧派 必须要打击白居易 总之 白 居易是永贞 元和之际革新 守旧政治势力斗争的牺牲品 3 笔者不揣浅陋 提 出一点不同看法 望大家指教 关于白居易与永贞革新的关系 傅璇琮先生已经作了精审的辨正 认为白居 易并没有赞同和支持永贞革新 4 白居易也许对永贞革新失败的新党成员是有些 同情 但没有证据证明白居易是站在后来的新党一派 而且据 资治通鉴 所载 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 凡十年不量移 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 悉召至京师 谏官争言其不可 上与武元衡亦恶之 三月 乙酉 皆以为逺州刺史 官虽进而 地益远 5 可见武元衡是反对新党重回政治中心的 这样一个革新派的反对者 被刺 如果白居易是新党一派或者支持新党的 他应该高兴才对 怎么会第一个 站出来要求严查此事呢 况且永贞革新 革新派惨败 十年后的政治很难再说是 新旧两派之争了 其实贬谪原因 白居易在 与杨虞卿书 中作了一些反思 认为是在任翰林 学士期间 上疏和讽喻诗得罪了一些权贵 笔者依据这条信息和上文所引 旧唐 书 那一段文字提供的线索 重新探索白居易遭贬时的政治背景及贬谪原因 在分析之前 我简单说下武元衡案的性质 武元衡的被杀 其实是藩镇与朝 2顾学颉 白居易贬谪江州的前因后果 武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81 年第 3 期 3 蹇长春 白居易的江州之贬与王涯的落井下石 西北师大学学报 2005 年第 1 期 4 傅璇琮 白居易评价中的一个问题 文学遗产 1982 年第 3 期 5司马光编 胡三省注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1956 年版 卷二三九 宪宗元和十年 条 5 廷 反削藩与削藩的政治斗争结果 而且由于王承宗与武元衡的矛盾已经表面化 了 所以当时大家都认为是王承宗指使人干的 后来还引发了一场战争 白居易 坚持维持国家统一和威严 支持平定藩镇 这次他主张严惩凶手 以雪国耻 提 升朝廷的尊严和威信 其最终结果可能导致另一场朝廷与藩镇的战争 这事的性质 白居易的主张及其可能出现的后果已经明了 接下来我们分析 白居易遭贬的深层原因 旧唐书 中提到宰相和执政 当时的宰相和执政究竟有哪些人 他们与白 居易有何关系 据 新唐书 宰相表 元和十年的宰相有武元衡 韦贯之 张弘靖 宣武 军节度使韩弘守司徒 6 另外 资治通鉴 载元和九年九月 加河东节度使王 锷同平章事 旧唐书 宪宗纪 载元和十年正月 宣武军节度使韩弘守司徒 平章事如故 旧唐书 卷一五六 韩弘传 也载 宪宗即位 加同平章事 时 王锷检校司空 平章事 致书于宰臣武元衡 耻在王锷之下 宪宗方欲用形势以 临淮西 乃授司徒 平章事 陈振孙的 白文公年谱 就忽略了王锷 韩弘 武已死 还有韦贯之等四位宰相 韦贯之 据两唐书本传 他是一个正直的官员 他与白居易的接触 元和十 年前 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元和元年 元白都去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时 右补阙韦贯之 中书舍人张弘靖为考策官 7 元稹入第三等 白居易入第四等 李商隐 白公墓碑铭并序 中云 元年 对宪宗诏策语切 不得为谏官 补周至尉 可见 元白政治起步的差距是与韦 张二人对他们的态度很有关系 白居易对此颇有怨词 第二次在元和三年 韦贯之又为考策官 白居易为覆策官 但由于牛李党争 韦贯之等人遭到贬谪 这两次接触 并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两人 有矛盾 白居易江州之贬与这两次接触的关系 俟考 关键是元和十年他的政治 态度 资治通鉴 元和十年 条载 韦贯之屡请先取吴元济 后讨承宗 曰 陛下不见建中之事乎 始于讨魏及齐 而蔡 燕 赵皆应 之卒致朱泚之乱 由德宗不能忍数年之愤邑 欲太平之功速成故也 上不听 8 可见韦贯之主张 应该集中财力 兵力讨伐吴元济 这一主张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 张弘靖 他是由节度使调任为刑部侍郎同平章事的 首先从他的政治出身看 他应该是维持节度使的权益而不主张对藩镇进行抑制的 元和九年 淮西领主吴 少阳死 李吉甫主张趁此机会谋取淮西 宪宗也采纳了李吉甫的建议 而张弘靖 主张先为吴少阳辍朝 赠官 遣使吊赠 待其有不顺之迹时再加兵 错过收回淮 6欧阳修 宋祁撰 新唐书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卷六二 7 唐大诏令集 卷一 六 政事 制举 中有 放制举人敕 曰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第三次等元 稹 韦惇 第四等独孤郁 白居易 又据 旧唐书 卷一五八 韦贯之传 他与张弘靖这一年考制 策 8 资治通鉴 卷二百三十九 6 西的良机 9 元和十二年 王师讨伐王承宗劳而无功 当时蔡州又久攻不下 张 弘靖遣使偷偷告诉王承宗朝廷也有罢兵之意 王承宗也趁机上表款附 1 0 可见张 弘靖与当时一些节度使关系非同一般 其次 张弘靖也是主张 两役并兴 恐国 力所不支 请并力平淮西 乃征恒冀 的 1 1 白居易主张捕贼雪耻 而刺杀的主谋 大家一致认为是王承宗 这样有可能 引发另一场与藩镇之间的战争 这是与韦贯之 张弘靖的策略背道而驰的 王锷 元和五年十一月 以河中节度使调为河东节度使 由于宪宗左右受锷 厚贿 多有称誉 被任命为兼平章事 1 2 此事遭到了包括白居易在内的许多大臣 的反对 白集中有 论王锷欲除官事宜状 为证 其曰 宰相者 人臣极位 天下具瞻 非有清望大功 不合轻授 王锷既非清望 又无大功 若加此官 深 为不可 元和九年九月 加授同平章事 韩弘 旧唐书 本传载 及用严绶为招讨 为贼所败 弘方镇汴州 当两 河贼之冲要 朝廷虑其异志 欲以兵权授之 于是任命他为淮西诸军行营都统 然而韩弘虽居统帅之位 却 常不欲诸军立功 阴为逗挠之计 每闻献捷 辄数 日不怡 其危国邀功如是 1 3 韩弘乐于擅权 想倚淮西叛军为重 不愿淮西速平 他不仅自己逗留不进 而且设法阻挠其他将领平淮西 1 4 可见 韩弘作为当时最 主要的藩镇之一 想方设法来维护藩镇的权益 与朝廷对抗 也是不主张平定淮 西和对其他藩镇用兵的 白居易的主张威胁到藩镇利益 韩弘也是很嫉恨的 结合上述史料和论述 我们知道当时的宰相有韦贯之 张弘靖 王锷 韩弘 四人 而且这四个人中都有打击白居易的可能 除宰相之外 执政的攻击也是白居易遭贬的重要原因 笔者翻检出当时当权 者 同时又被白居易批判过的 素恶居易者 朝中主要有吐突承璀 藩镇主要 是于頔 严绶 李师道等人 吐突承璀是宪宗最宠幸的宦官 元和四年 宪宗不顾李绛等大臣的反对 发 动了镇压成德叛镇王承宗的战争 吐突承璀想夺裴垍兵权 故意迎合宪宗 自请 领兵讨伐王承宗 宪宗竟授予赴镇州行营兵马使 招讨处置使 时为翰林学士的 白居易上奏反对吐突承璀作为统帅 后来由于其他谏官 御史的反对 宪宗削承 璀四道兵马使 改为处置宣慰 1 5 宦官在中唐以后的政治上影响 学界先贤已经 作了很多论述 如陈寅恪先生认为 永贞内禅即新故君主替嬗之事变 实不过当 日宫禁中阉人两党竞争之结局 其说诚不误矣 夫顺宪二宗帝王父子且为其牺牲 9 事见 资治通鉴 卷二三九 元和九年 条 10 参 新唐书 卷一二七 张弘靖传 11 参 资治通鉴 元和十年 条 12 参 资治通鉴 卷二三八 元和五年 条 13刘昫撰 旧唐书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卷一五六 14 参 资治通鉴 卷二三九 元和十年 条 15 事见 资治通鉴 卷二三八 元和四年 条 旧唐书 白居易传 以及白居易的 论承璀职名状 7 品及傀儡子 何况朝臣若王伾王叔文韦执宜刘禹锡柳宗元之徒乎 1 6 并认为中 晚唐政治斗争 内廷阉寺为主动 外朝士大夫为被动 1 7 而承璀在元和十年 已经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宦官了 他的入朝 对他的反对者 反对宦官专权的白居 易来说 仕途无疑多了一重难以逾越的障碍 于頔 元和初年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是一个极为跋扈的方镇 宪宗即位后 为了削藩 答应了于頔的请求 与其结为亲家 并允许他归朝入觐 白居易上 论 于頔裴均状 反对于頔入朝 元和四年 于頔为了邀宠固位 进献自己的歌舞 人于禁中 白居易又上 论于頔所进歌舞人事宜状 反对于頔元和八年因通过梁 正言向枢密使梁守谦行贿事败 由司空 平章事罢为恩王傅 元和十年却又拜为 户部尚书 1 8 严绶是促成永贞内禅的三大藩镇之一 所以在宪宗一朝颇受厚待 然而严绶 为河东节度使时 主要依赖宦官 资治通鉴 载 河东节度使严绶 在镇九年 军政补署一出监军李辅光 绶拱手而已 1 9 因此 白居易上疏指责严绶在太原时 与李辅光相互勾结 2 0 而元和九年以淮西招抚使 镇压吴元济 可见严绶当时是 宪宗朝最得势的藩镇 李师道在元和十年时与王承宗暗地里阻挠朝廷对淮西用兵 而且他所领的魏 博是当时最嚣张的藩镇 而白居易也曾得罪了这位让朝廷恐惧的藩镇 元和四年 魏征的玄孙稠非常贫困 以故宅抵押给别人 李师道请以私财赎出 宪宗让白居 易草诏 白居易说 事关激劝 宜出朝廷 师道何人 敢掠斯美 望敕有司以官 钱赎还后嗣 2 1 藩镇虽然在外 但是中晚唐时期 藩镇 朝臣 宦官往往是相互勾结在一起 联系非常紧密 他们的政治立场基本是一致的 所以 像严绶 王锷 李师道等 藩镇在元和十年前后 对朝廷政局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他们得到宪宗及朝廷的 重视 这对于曾经鞭挞他们 反对藩镇割据 主张维护国家尊严的白居易来说 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 我们再看看当时朝中大臣政治态度 下文列出几则史料 一 旧唐 书 卷一七 裴度传 载 先是诏群臣各献诛吴元济可否之状 朝臣多言罢 兵赦罪为便 翰林学士钱徽萧俯语尤切 唯度言 贼不可赦 二 平淮西时 李师道有唇亡齿寒之感 于是以其所养刺客奸人暗中作乱 以帮助吴元济 牵制 朝廷 元和十年春 派盗贼攻击河阴转运院 杀伤十余人 烧毁钱帛三十余万缗 16 陈寅恪 顺宗实录与续玄怪录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陈寅恪卷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第 779 页 17 陈寅恪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109 页 18 参 资治通鉴 卷二三九 元和八年 条和 新唐书 卷一七二 于頔传 19 资治通鉴 卷二三七 元和四年 条 20 见 论太原事状三件 第一件 21 参 资治通鉴 元和四年 条 8 谷三万斛 于是人情惶恐 许多大臣请求罢兵 2 2 三 六月武元衡被杀 裴度受 伤 有些大臣请求罢免裴度以安李师道 王承宗等藩镇的心 四 元和十一年高 霞寓大败于铁城 宰相劝宪宗罢兵 2 3 凡此种种 表明当时许多大臣并不赞同对 藩镇用兵的 武元衡被杀 无异于是息兵的最好机会 这时白居易却与朝廷大势 作对 势必遭到别人的攻击 最后 宪宗的态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宪宗在元和四年对白居易谏罢 河北兵和承璀事 已经十分不悦 对李绛说 白居易小子 是朕拔擢致名位 而无礼于朕 朕实难奈 元和五年 白居易当改官 宪宗谓崔群曰 居易官卑 俸薄 拘于资地 不能超等 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2 4 可见宪宗对白居易的直切已 经有些反感了 更关键的是 吐突承璀的回朝 旧唐书 卷一六四 李绛传 吐突承璀 恩宠莫二 是岁 将用绛为宰相 前一日 出承璀为淮南监军 翌日 降制 以 绛为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又 资治通鉴 载 上欲相绛 先出吐突 承璀为淮南监军 至是 上召还承璀 先罢绛相 2 5 李绛和白居易在元和四年是 反对承璀为统帅的最坚决的 如果白居易安于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个闲职 不再切 直言事 也许可以相安无事 但偏偏这时又站出来言事 宪宗为了召回承璀 不 惜罢免李绛 对喜欢直谏又是承璀的老对手的白居易 更不会手下留情 所以 将白居易逐出朝廷 也是与宪宗的意愿相符的 综上所述 白居易遭贬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 白居易的主张与宰相及朝中许 多大臣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 第二 白居易曾经批判过的吐突承璀 成为最受宠 信最有权势的宦官 严绶 王锷 李师道所领藩镇成为最强势的藩镇 第三 宪 宗早已冷淡了白居易 这次为了承璀 也要将白居易赶出朝廷 这样 我们也许 比较容易理解 为什么宰相 素恶居易者 执政 王涯等人群起而攻白居易了 这些因素只要一种足以将白居易逐出京城 更何况是这些因素的总和 所以 白 居易的被贬是必然的 只不过武元衡案给对方提供的很好的借口而已 22 参 资治通鉴 元和十年 条 23参 资治通鉴 元和十年 条和 元和十一年 条 24 旧唐书 卷一六六 白居易传 25 资治通鉴 元和九年 条 9 第二章 江州之贬与白居易的出处观 贬谪对一个人的世界观 人生观的影响 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 遭贬江州 对白居易的人生思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出处和生死是中国士大夫面临的两大 主要问题 他们的人生思考主要包括这两个方面 限于篇幅 本文仅探讨江州之 贬对白居易人生思考的影响 白居易对待出处的态度 受到历代士大夫的称赞 如宋代叶梦得说 白乐 天与杨虞卿为姻亲 而不累于虞卿 与元稹 牛僧孺相厚善 而不党于元稹 僧 孺 为裴晋公所爱重 而不以晋公以进 李文饶素不乐 而不为文饶所害 处世 者如是人 亦足矣 推其所由得 惟不汲汲于进 而志在退 是以能安于去就爱 憎之际 每裕然有余也 26 关于白居易的出处思考 王拾遗先生在 白居易世界观刍议 一文中 认为 白居易思想以江州之贬为界 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积极乐观 表现为 达则兼 济天下 后期主要是 穷则独善其身 这种说法为学术界普遍接受 张安祖先 生认为白居易的思想转变应在长庆二年出守杭州时 27尹富先生调和了这些观 点 认为卸任拾遗是思想创作转变的开始 江州是继续转变期 忠州是关键点 要求自放时是完成期 28笔者则认为 兼济天下 是白居易的人生理想 独善其 身是人格道德上的修养 是他想一生始终奉行的道 不过这个所守之道 需要时 机的允许 学界先贤认为白居易思想的转变在江州之贬 有两个主要依据 一是前期有 大量的讽喻诗 而后期却很少 这一点张安祖先生已经指出 讽喻诗的创作与其 谏官职责有关 白居易用讽喻诗来反映现实问题作为恪守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实现兼济之志的重要手段 卸任左拾遗之后 自然创作就少了 笔者认为这一观 点有白居易自己的文章作内证 可以成立 所以不再赘述 另一个依据来源于 与 元九书 为了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先引原文如下 古人云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仆虽不肖 常师此语 大丈夫所守者道 所待者时 时之来也 为云龙 为风鹏 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时之不来也 为雾豹 为冥鸿 寂兮寥兮奉身而退 进退出处 何往而不自得哉 故仆志在兼济 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 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 讽谕诗 兼济之志也 谓之 闲适诗 独善之义也 故览仆诗 知仆之道焉 白居易认为大丈夫就应该守道 待时 时来 就要如腾云飞龙 乘风大鹏 勃 然突然陈力而出 时不来 就像南山玄豹 高飞之鸿 隐晦远害 这与孔子的 26 叶梦得 避暑录话 余话 上 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27 张安祖 论白居易的思想创作分期 求是学刊 1996 年第 1 期 28 尹富 白居易思想转变之再探讨 求索 2004 年第 1 期 10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论语 述而 天下有道则现 无道则隐 论语 泰 伯 的出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那么 在白居易看来 君子所守的道是什么呢 即 志在兼济 行在独善 对这两句话 王汝弼先生在 白居易选集 中解释 说 立志原在兼济 但迫于形势 实践上只能独善其身 按白氏此语是牢骚 也是遁词 29笔者则认为这两句话是并列的而非递进关系 是上句指白居易的 人生理想 下句讲白居易的行为道德修养 白居易在文中也说得很明白 元和十 年前的讽喻诗是兼济之志的表现 闲适诗是独善的体现 我们翻阅白集 就会发 现他在大量创作讽喻诗的同时 也写了不少表达独善想法的闲适诗 兼济天下的 人生理想与独善其身的人格道德修养是并行不悖的 而且白居易明确表示要始终 奉行 这在他一生 大和三年第二次分司东都之前 的行实中到了证明 先说 独善其身 白居易在 与杨虞卿书 中说 加以握兵于外者 以仆 洁慎不受赂而憎 秉权于内者 以仆介独不附已而忌 其余附丽之者 恶仆独异 又信狺狺吠声 唯恐中伤之不获 他不顾强藩 权佞的怨愤 同僚的中伤 为 了救济人病 而 不惜时忌讳 这些 洁慎 介独 独异 的行为 无疑 是其独善其身的突出表现 谪江州之后 党争越来越激烈 宪宗以及后来的皇帝 也一个比一个昏聩 宦官大权独揽 藩镇更加跋扈 鉴于这些因素 白居易主动 请求外任 外任也是独善其身的表现 至于 兼济天下 前期以诗 救济人病 补阙时政 多次上疏 积极参 政干政 这些学术界论述较多 毋庸再言 在江州时期 他时常关心平定淮西的 战役 如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仗愤然有感率然成章 元和十三年 没有 如愿回到长安 却被量移到忠州 在忠州的不少诗作中流露出政治的失意 如 谏 诤知无补 迁移分所当 不堪匡明主 只合事空王 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 二林僧社 出处之意 时时窃自哂 刺史岂如是 仓粟喂家人 黄缣裹妻 子 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 此外 还表现了对民生的关注 养树既 如此 养民亦何殊 将欲茂枝叶 必先救根株 云何救根株 劝农均赋租 云何 茂枝叶 省事宽刑书 移此为郡政 庶几甿俗苏 东坡种花二首 为杭州刺史时 筑堤钱塘湖 钟泄其水 溉田千顷 复浚李泌六井 民赖 其汲 3 0 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好事 刺史苏州时 施政为民的心情比较 强烈 其自云 渭北离乡客 江南守土臣 涉途初改月 入境已经旬 甲郡标 天下 环封极海滨 版图十万户 兵籍五千人 自顾才能少 何堪宠命频 冒荣 惭印绶 虚奖负丝纶 候病须通脉 防流要塞津 救烦无若静 补拙莫如勤 削 使科条简 摊令赋役均 以兹为报效 安敢不躬亲 襦袴提于手 韦弦佩在绅 敢辞称俗吏 且愿活疲民 自到郡斋仅经旬日方专公务 康熙皇帝 29 王汝弼选注 白居易选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 361 页 30 新唐书 卷一一九 白居易传 11 非常赞赏白居易这种勤政为民的精神 认为 中幅极尽理烦治剧之略 盖到郡 经旬 而规模已定矣 一结即先忧后乐意 乃知居易实具经世之才 而当时未竟 其用为可惜也 分司以后 时不可为 不得已托诗酒以自娱耳 救烦无若静 补拙莫如勤 十字 凡为守令者 当录置座右 3 1 如果认为白居易的思想转变 在江州时或者出刺杭州时 那么这些行为就很难解释了 白居易真正放弃兼济之 志 其实是在大和三年 第二次分司东都之后 时局实在让他丧失了信心 才中 隐于朝 此后 几乎没有什么政治建树就是明证 虽然白居易想始终奉守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 然而兼济之志与独善不同 它 必须受到外界各种条件的制约 取决于君臣遇合 时代政治局势等各种因素 这 因素是 时 所以 还必须待时而动 时来则陈力而出 时不来 则奉身而退 这也就是白居易所说的 所待者时 所待者时的思想 最早见于他的 动静相交养赋 他从老庄思想中获取了 朴素的辩证法的认识 则知动兮静所伏 静兮动所倚 吾何以知交飬之然哉 以此有以见人之生于世 出处相济 必有时而行 非匏瓜不可以长系 人之善其 身 枉直相循 必有时而屈 故尺蠖不可以长伸 嗟夫 今之人 知动之可以成 功 不知非其时 动必为凶 知静之可以立徳 不知非其理 静亦为贼 出仕 与退居 要相济相成 有时而行 有时而伸 有时而屈 相时而动 3 2 后来在 君 子不器赋 中亦云 故动与时合 静与道俱 时或用之 必开臧武之智 道不 行也 则守寗子之愚 从上述引文 可以看出白居易的出处观念 除了坚守他 的道之外 还要待时而动 既然白居易的出处的思想已经明了 那么江州之贬与白居易这种出处观有何 关系 笔者认为这次贬谪促成了白居易出处观念的形成与成熟 遭贬江州 经历人 生的重大变故后 对出处问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并在 与元九书 中明确提出 了 所守者道 所待者时 的出处观 这标志着白居易出处观的成熟 这一观念 的具体表现 就是这一时期的许多诗文中流露出的安时顺命的思想 此后的人生中 基本上是这一观念的实践 如经过了三年的贬谪和两年的量 移 好不容易于元和十五年年底回到长安 他一回朝 就由司门员外郎擢升为主 客郎中 知制诰 长庆元年 加朝散大夫著绯 后又转视正二品的勋阶上柱国 同年十月 拜授中书舍人 虽是五品上的官职 事实上是十分清要的职位 然而 长庆二年七月 他却主动请求外任 31 唐宋诗醇 御选唐宋诗醇 卷二五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2詹杭伦先生认为此赋作于长期任官之后 是为官的经验总结 于是将它编在最后 如果按照詹先生的观 点 更加说明了 所守者道 所待者时 的出处观成熟于江州时期 见 唐宋赋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华龄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115 页 12 为什么在一步步升迁的时候 白居易却要求外任呢 与唐朝的政治局势有 关 一是以元和十五年十二月和长庆元年的科考案为表征 党争异常激烈 再就 是穆宗根本无法与宪宗比 没有宪宗那样的胆识 魄力和才干 由于他也是宦官 一手扶持上台的 所以也势必受制于阉人 同时 曾经平定的河朔四镇又挑起事 端 重燃战火 朝廷由于财政 军力等等种种原因 不得不对藩镇进行妥协 这 些情形 让白居易感到在朝中并不能有所作为 也为了避免陷于朋党之中 所以 请求外任 在出守杭州途中所作的 马上作 中 他把自己比作投渊之鱼 虽没 有完全脱离笼网 但能远离祸害的漩涡中心 享受泛舟江湖的快乐 虽然 在白居易看来 自元和中兴后 再也没有出现过他所认为的 时 但他还是等待抓住机会实现一点兼济之志 如在杭州和苏州 也有不少作为 但 自穆宗后 政治局势无法与元和前期相比了 所以他只能耐心地等待 在实际中 无法实现兼济之志 自然独善方面凸显出来 于是 表现知足保和 闲适自乐成 为后期诗歌的主流了 总之 白居易的出处观 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作为一种理想 一生始终奉守 之 独善 可以不受外界的因素限制 即使在朝为官也可以独善 这是他早期也 有不少闲适诗的原因所在 然而兼济天下 却要受到 时 的限制 时来才能实 现兼济之志 时不来 则退之 但不是隐退 而是待时而动 即使在遭到贬谪时 虽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兼济之志 但是仍然坚持这种理想 白居易直到第二次分 司东都之前 一直坚守这一理想 然而 时 后来一直没有出现 时 与理想 的矛盾 是白居易江州之后的人生悲剧 13 第三章 江州之贬与白诗价值取向 江州之贬是白居易的人生巨变 学界先贤主要侧重研究遭贬的原因33和贬谪 对白居易思想的影响 34江州之贬不仅是白居易的思想的分水岭 而且对白居易 的创作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学界对后者较少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主要探 讨这次贬谪对白居易诗歌文学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其文学意义 一 贬谪之前 救济人病 裨补时阙 贬谪江州之前 白居易的文学价值取向鲜明地表现为美刺讽谕 突出诗歌的 政治功能和社会功利 这首先体现在其诗歌理论上 他认为诗文就应该具有像古代那样 上以纫 王教 系国风 下以存炯戒 通讽谕 故惩劝善恶之柄 执于文士褒贬之际焉 补察得失之端 操于诗人美刺之间焉 与元九书 建议统治者恢复古代的采 诗制度 这样 统治阶层可以由诗而知民情 风俗 政教之得失 又可以通过诗 歌代言 宣泄人民的情感 发出直切的呼告 可以达到 上下交合 内外胥悦 的郅治升平 其次主张 惟歌生民病 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 通过诗歌反 映民生疾苦 抨击时弊 揭露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的矛盾 让这些问题达于天子之 耳 以改善之 总之 白居易主张文学创作主要就是为了上以 补察时政 下 以 泄导人情 其次 这时的讽谕诗和策林七十五道及大量反映现实问题的奏章 都是这一 主张的具体反映和辅助手段 陈寅恪先生在 元白诗笺证稿 第五章 新乐府 中指出 一吟咏一事 虽为乐天 秦中吟 十首之通则 实则 新乐府 五十篇亦无一篇不然 其每篇 之篇题 即以篇所咏之事 每篇下之小序 即此篇所持之旨也 35那么 我们 可以从其篇题和小序即可看出美刺讽谕的价值取向 歌颂祖宗丰功伟绩 陈述创 业之艰难 劝诫宪宗者 如 七德舞 法曲 二王后 对宦官干政 祸害 百姓现象的抨击 如 卖炭翁 对权贵奢华生活的嘲讽 如 杏为梁 伤宅 对百姓的悲惨处境的怜悯 如 红线毯 杜陵叟 秦吉了 批判当时厚葬 的陋习和风俗 如 草茫茫 33如顾学颉先生的 白居易贬谪江州的前因后果 在宋人的基础上更加深入详细地论述了白居易遭贬的真 正原因 武汉大学学报 1981 年第 1 期 34 如褚斌杰先生在 白居易的人生观 中认为白居易前期思想是积极用世 博施济众的 遭贬后演变为独 善其身 乐天知命的思想了 文学遗产 1995 年第 5 期 第 64 74 页 蹇长春先生也认为江州之贬是白 居易思想的分水岭 前期主要是 兼济天下 的激进民本主义 后期则为 独善其身 的知足保和的中庸 主义 参 白居易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第 335 434 页 35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 页 14 除了意旨明确的 秦中吟 和 新乐府 之外 还有一百多首讽谕诗 这些 但伤民病痛 不识时忌讳 伤唐衢二首 其二 的讽谕诗的功能 白居易 在 与元九书 中阐述得非常清楚 是时 皇帝初即位 宰府有正人 屡降玺书 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 擢在翰林 身 是谏官 手请谏纸 启奏之外 有可以救济人病 裨补时阙 而难于指言者 辄咏歌之 欲 稍稍遁进闻于上 上以广宸听 副忧勤 次以酬恩奖 塞言责 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再如 与杨虞卿书 凡直奏密启外 有合方便闻于上者 稍以歌诗导之 意者欲其易入而深诫也 总而言之 白居易的讽谕诗有如谏纸 是他参政 议政的重要手段 是服务于政 治教化的重要工具 关于这一方面的诗歌讨论和诗歌创作 学界先贤多有论述 36在此不再赘言 白居易一方面大量创作讽谕诗和奏疏 对朝政提出自己的看法 或对一些权 贵的行径进行抨击 或通过反映民生疾苦作为人民的代言人 宣泄人民的怨愤和 愿望 让统治者察知风俗的盛衰和政教的得失 这些积极参政议政的举措 为自 己博取功名 实现社会价值 一方面又在退朝之后 病居之时 渴望摆脱吏役束 缚 逃脱于官场这一樊笼之外 通过闲适诗 感伤诗 律诗来营构让心灵休憩的 港湾 借以获得人性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自在 享受暂时的闲适之乐 实现个体 的生命价值 如 和郑元及第后秋归洛下闲居 同高侍郎下隔年及第 勤苦成名后 优游得意间 玉怜同匠琢 桂恨隔年攀 山静豹难隐 谷幽莺暂还 微吟诗引步 浅酌酒开颜 门迥暮临水 窗深朝对山 云衢日相待 莫误许身闲 据朱金城先生辨证 此诗作于白居易及第后第二年 即元和十七年 37金榜题 名应是酬躇满志 意气飞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