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地球表面形态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地球表面形态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地球表面形态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地球表面形态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9讲地球表面形态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讲地球表面形态考点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方面。地质作用主要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使地表趋于缓和平坦各种地表形态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1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剥蚀作用B沉积作用C风化作用D变质作用答案D2关于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B内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速度较快,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速度较慢C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D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B3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A地球内部的热能B太阳辐射能C地球表面的水能D大气运动的风能答案B考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读此图需要“两看两关注”:两看:一看板块名称、范围及相对位置;二看板块类型、运动方向及附近的宏观地形。两关注:美洲板块西侧的板块名称,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所在的板块。(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上图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板块边界类型(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板块相对移动图示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典例板块背离运动(张裂)形成裂谷、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板块相对运动(挤压碰撞)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和巨大的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沟、海岸山脉、岛弧等马里亚纳海沟、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2)主要类型:褶皱和断层。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构造。其中E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3)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教材金句在地垒的基础上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在地堑构造上常有许多典型的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等。1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1)解释宏观地形的成因。如青藏高原是由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隆起形成的。(2)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而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3)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201811月浙江选考)图1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完成下题。图1图21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甲丙乙丁B乙丁甲丙C丙甲乙丁D丁乙甲丙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读图可知,为红海,该处为生长边界,位于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对应的边界类型为丙;位于日本东侧沿海,是消亡边界,西部为欧亚板块,东部为太平洋板块,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与甲图吻合;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是消亡边界,东部为大陆,西部为海洋,与乙图吻合;位于大西洋中脊的生长边界,与丁图吻合。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2018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略图。2红海位于板块的_边界(填“生长”或“消亡”)。答案生长(2017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3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4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3.A4.D5(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与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的是()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答案A解析上图示意陆地板块之间的碰撞现象,且有大小之分,小板块在与大板块碰撞后,前端向下俯冲,后端随之隆起,大板块则呈现出一系列的隆起。这是青藏高原及其北侧系列高大山脉形成过程的模拟图,故A选项正确。(20164月浙江选考)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完成第6题。6图中勃朗峰所在山脉是欧亚板块与_板块_(“碰撞”或“张裂”)而成。答案非洲碰撞(2018全国文综)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78题。7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8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7.A8.C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故选A。第8题,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C正确。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少。A错误。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B错误。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D错误。1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A阿巴拉契亚山脉B安第斯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D喜马拉雅山脉答案D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岛弧和海沟B海岭和海沟C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答案A3下列板块中,几乎全在大洋上的是()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答案B4“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B搬运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答案A5下列各组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A褶皱、断层B地壳运动、地震C高山、峡谷D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答案A6褶皱的基本形态是()A地垒和地堑B背斜和向斜C地堑和背斜D断层和节理答案B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及相互关系(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2)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并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其中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2)主要的沉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在搬运过程中,当外力作用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被搬运的物质就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具体表现如下: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合理改造能趋利避害。如修建梯田,填海造陆等。(2)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如在坡地上耕作、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教材金句风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侵蚀沉积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侵蚀堆积地形。1侵蚀与沉积规律(1)侵蚀规律: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河岸与流水作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分析,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不论哪个半球,凹岸侵蚀,凸岸沉积。如上图B岸为凹岸,侵蚀作用强;C岸为凸岸,沉积作用强。(2)沉积规律: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流水沉积、风力沉积、波浪沉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2“五根据”判断河流流向(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河流流向总是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所以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较小。(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岸弯曲处,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侵蚀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4)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河流流向: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5)根据时令河虚实线判定河流流向:时令河即季节河,这类河流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由雨季时雨水汇流而成,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小,在旱季时流量变小甚至干涸,随季节消失的部分在地图上用虚线画出,河流由实线向虚线流。(201811月浙江选考)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完成12题。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BCD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BCD答案1.D2.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1题,根据地层的分布看,黄土在最上部,是形成最晚的,故D正确。第2题,黄土层是风力沉积的结果,故A错误;晋陕间黄河峡谷水流速度快,沉积物颗粒大,故形成的岩层应为砂砾石层,故B正确;砂页岩是粉砂和细小的粘土颗粒组成,故C错误;褶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D错误。(2018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完成第3题。3形成乙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作用。答案流水沉积4(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ABCD答案B解析观察四幅图片可知,图中为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为流水沉积地貌(冲积平原),为风力沉积地貌(沙丘),为冰川侵蚀地貌(角峰、刃脊等)。(20174月浙江选考)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完成第5题。5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答案D解析外界温度变化可能使岩石表面和内部膨胀、收缩幅度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岩石破碎,这属于物理风化作用。(2016全国文综)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68题。6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7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8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6.C7.B8.D解析第6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第7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8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同时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读下图,完成13题。1图的地貌景观是()A流水侵蚀地貌B海浪侵蚀地貌C冰川侵蚀地貌D风力侵蚀地貌2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BCD3形成图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答案1.B2.D3.C4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填海造陆达200多平方千米,相当于3个香港岛的面积,填海造陆会给地表形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答案填海造陆是人工完成侵蚀、搬运、沉积的过程,与河流进行的自然过程无异,但进行得更快更强烈。填海造陆使海面缩小,陆地扩大。(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位于浙江三门湾的花岙岛,以独特形状的玄武岩地貌成为旅游热点。读图完成下题。1形成图示海岛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A物理风化、海浪侵蚀B风力侵蚀、流水搬运C流水搬运、流水沉积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答案A(2018浙江名校高三下学期期末)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有一块著名的“金刚宝石”,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如磐石。据考证该岩石是地质时期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的。据此回答23题。2“金刚宝石”最可能属于()A玄武岩B石英岩C花岗岩D石灰岩3“金刚宝石”景观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浪侵蚀B风力搬运C流水沉积D冰川侵蚀答案2.C3.A4下列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属于趋利避害的是()荷兰围海造田新安江水库蓄水成湖湘、赣围垦洞庭湖、鄱阳湖,使其面积大规模缩小浙西丘陵大规模修建梯田ABCD答案A解析荷兰围海造田、修建新安江水库,都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进行的,利大于弊。而围湖造田,破坏了湿地功能,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在坡度大的山体上建梯田易加剧水土流失。课时训练(2018浙江五校联考)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示意简图”。完成12题。1图中属于美洲板块的代码是()ABCD2北部紧邻极圈的甲地是一个10万多平方千米的岛屿。该岛()A地热资源较为缺乏B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主要由火山喷发形成D由两大板块挤压形成答案1.B2.C(2018台州中学第一次统练)下图为“某河漫滩剖面示意图”。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完成34题。3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A河流落差大的河段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C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段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4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3.D4.B解析第3题,山区峡谷河段,河流以侵蚀为主,不利于河漫滩形成;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为主;故选D。第4题,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以堆积作用为主,选B。(2018宁波学考训练)右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56题。5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6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B岩礁C沙滩D海岸答案5.A6.C下图为“华北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属于冲积扇地貌的是()A甲B乙C丙D丁8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B从南往北地势呈降低趋势C出山口往东,沉积物的颗粒渐小D村庄所在的地区为背斜谷答案7.D8.C图1为厦门鼓浪屿“日光岩”(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形成“日光岩”风景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A甲B乙C丙D丁10图1中“巨石”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A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B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C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答案9.B10.D11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神奇崖壁可谓鬼斧神工,以其中漂亮的鸡形礁石最为著名。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关于“十二门徒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类似我国桂林山水的峰丛、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B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鸡形礁石是由于海浪侵蚀作用而坍塌C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岛弧链D是由海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而鸡形礁石是因为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坍塌答案B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13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答案12.B13.A14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答案断块山洪积冲积平原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作用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15(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西岳华山是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谓独石成山。材料二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沿着太行山北行一路考察,看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他猛然顿悟,“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进而推断整个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材料三图1为华山和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图2为太行山崖面岩层剖面图,图3为华北平原及周边地区略图。(1)写出华山形成的内、外力作用过程:_,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_,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_,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2)据材料二和图2,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属于_,主要判断依据有_、_。(3)写出图3中相应图例的地形名称。图例地形名称(4)判断华北平原与山东丘陵形成时间的早晚并简述理由。答案(1)岩浆侵入地壳断裂上升外力风化侵蚀(或侵蚀)(2)沉积岩层理构造含有化石(3)图例地形名称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4)华北平原形成时间晚于山东丘陵。山东丘陵先受板块挤压形成岛屿,后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华北平原时此处岛屿变成了丘陵。高频考点加强练2地壳的物质组成、循环和地表形态冰壶也称“冰上溜石”,其形状为圆壶状,由天然花岗岩制成。读图完成12题。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制作冰壶的岩石是()A外力作用形成B变质作用形成C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D火山喷发形成2下列岩石按成因与制作冰壶的石材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大理岩B石灰岩C砂岩D玄武岩答案1.C2.D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A岩B岩C岩D岩4类岩石转化为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岩浆侵入C外力作用D变质作用答案3.A4.D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岩石折叠如被,图a为“某地地质景观图”,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甲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读图完成56题。5构成图a景观的岩石,其所属类型对应于图b中的()A甲B乙C丙D丁6形成图a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侵蚀作用冷凝作用ABCD答案5.C6.B解析第5题,图a中的景观为沉积岩,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的特点,可以确定其所属类型对应于图b中的丙,图b中甲对应的是岩浆岩,乙对应的是沉积物,丁对应的是变质岩,戊对应的是岩浆。第6题,图中地层发生明显变形且有不同程度的侵蚀,显然,岩层形成之后先受到内力作用,再受到外力作用。读“岩层的穹窿构造(穹窿构造地貌是发育在地台盖层上的背斜,形态大致呈圆形,中部呈穹窿状)示意图”,完成78题。7按成因分,A处岩石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8该穹窿构造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挤压风化侵蚀B内力挤压风力沉积C内力抬升流水沉积D内力抬升风力沉积答案7.C8.A解析该处岩层层理清晰,所以是沉积岩。表面有破碎,故是风化侵蚀。(2018百校联盟猜题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最不可能找到化石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10图示地区()A以内力作用为主B断层发生早于褶皱形成C以平原地形为主D变质作用晚于岩浆活动答案9.A10.D11(2018百校联盟猜题卷)下图为“黄土夯筑的甘肃玉门关古城堡遗址近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