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实验项目.doc_第1页
创新型实验项目.doc_第2页
创新型实验项目.doc_第3页
创新型实验项目.doc_第4页
创新型实验项目.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试行)兰州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重点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 申 报 人: 所在院系: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申请实验室: 兰州交通大学实验室管理处 制年 月 日项目简况项目名称项目类别A、理论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类; B、科技产品开发、发明创造类;C、科学实验及研究; D、其他类。申请资助经费元项目起止时间项目申请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专业年级学院前一学期综合测评名次电话指导教师个人简历姓名 性别民族职称出生年月研究方向主要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项目组主要成员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年级所在学院项目分工分工签字项目内容概要(限200字以内)(由背景引入研究内容)铁是地球上含量较丰富的一种元素,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元素,在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长代谢中起重要作用。铁还原菌是以Fe(III)作为电子受体,在厌氧环境中进行代谢活动的微生物体。目前,铁还原菌已应用于受污染环境修复方面,另外国外已有在DDT、内分泌干扰物方面的研究。(应用领域)本项目拟通过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分离、提纯铁还原菌,进行富集培养,并将其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研究其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项目的目的和意义(目的)铁还原菌作为铁还原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力,在铁的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在自然界物质净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样举足轻重,这主要体现在其对有机物降解作用。本项目受此启发,拟通过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分离、提纯铁还原菌,进行富集培养,并将其应用于污水处理工艺中研究其对有机物降解的效果。(意义)进行本项目的意义在于利用铁还原菌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将其应用于污水处理工艺中,以期得到良好的处理效果,为铁还原菌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国内外本项目的研究状况微生物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早在1954,国外就有科学家发现了能还原铁的细菌,到1978年,发现的还原铁的细菌主要分布于芽孢杆菌属,气杆菌属,假单细胞菌属,大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芽孢梭菌属,无色细菌属,葡萄糖菌属。1987年,Lovley等发现了能还原铁的金属还原地杆菌。1988年,D 格弗里等从渡特马克河缺氧淤泥中离析出一种厌氧生物,它们能够利用锰或铁的氧化物作为电子受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即所谓GS-I5。同年,C .R迈尔斯等离析并鉴定出一种叫做Alteromonas putrefaciens的生物,能利用 Mn ( )或 F e( )作 为 电子受体而在缺氧环境下生长,这种细菌称为MR-1。这几种铁还原菌都是被发现较早而且被广泛研究的菌种。近几年人们已经通过多种分子生物手段确定了铁还原菌在自然界的厌氧环境中广泛存在,真正认识到微生物厌氧呼吸过程中铁的重要性,在其分离、提纯、代谢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已初见成果。我国对铁还原菌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见曲东教授实验室以水稻土为模式系统对铁还原过程的研究报道。项目的创新点 采用微生物富集培养技术,在活性污泥中提取铁还原菌,并将其进行富集培养。项目的详细内容、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铁还原菌的富集培养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已驯化的活性污泥系统中铁还原菌进行筛选、分离、提纯,利用微生物富集技术,对已纯化的铁还原菌进行富集培养。铁还原菌体系在城镇生活污水除磷方面的应用(如果有可能)将其应用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主要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预期成果成果形式前期中期后期最终研究成果最终成果名称最终成果形式序号预算项目预算金额(元)备注合计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