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1页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2页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3页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4页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 课题 :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 内容分析 : 1.“一棵大树的照片”意在让学生知道从照片中所获得的有关大树的信息室有限的。 2.“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原有的经验,引起学生的对比 :即使以前不经意地看到的大树,内容都 比照片上丰富。 3.“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蕴含了观察需要有明确的目的的意思 。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这段话说明科学课中的观察与平时的看是不同的。科学课中的观察是有目的的。 *教学 重、 难点: 1.重点 :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难点 : 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 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3 1、 引入。 ( 1) 你知道我们的“五个重庆” 吗?建设森林 重庆 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是什么?(植树) 出示一棵大树的照片,请同学们说说在照片上能看到什么? ( 2) 回忆你曾经看过的 真的 大树 , 你 又看到些什么呢? 3、 比较两种方式了解到 的 大树的信息,说说哪 种方法知道的信息多? 看真的大树为什么能了解这么多信息呢? 4、 教师: 正是 多种感官的运用 能看到 更接近 真实的 大树的 内容。 那么,要知道事物的真实信息我们就要选择自然界中真 实的 事物进行仔细地观察。 5、 那你 想去观察 大树更多的内容 吗? 怎样观察一棵大树呢? ( 2) 汇报观察方法 ,教师板书 a) 观察前先 讨论制定观察计划,就是想 知道 大树的什么 信息 ? 需要什么观测工具 b) 分工 记录员、观察员 ;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2、小组自己在实验报告单上写出看到的 有关树的信息。 ( 1) 学生讨论: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讨论观察的方法。 4 c) 按照一定 的 顺序观察; d) 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 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下来; e) 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安全; 4、教师带 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5、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看看你能看到什么 。 (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分组观察大树。 ( 3)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 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板书 设计 5 课后反思 课题 :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1、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4、鼓励学生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 *教学 内容分析 : 树木是学生最容易观察到的,所以从观察校园树木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体的概念是本科重点,上节课解决了科学观察的重要性 。本节课就要用这样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 并做好详细记录。 *教学 重、 难点: 1.重点 :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 2.难点: 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教学准备: 1.学生拓展树皮用的白纸若干,几张放大树的照片。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6 1、引入。 ( 1)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谁来展示你的记录? ( 2)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 再去观察校 园里的树木,并交流你观察到的树,完成一篇观察记 录。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 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 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 。 ( 3)学生 讨论观察方法,教师板书: 由远及近、整体到局部;可以采用画简图、测树干粗细、闻树叶的气味、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果实和树叶等方法。 3、 学生汇报 展示 ,并讨论树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 1)请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树的信息; ( 2)说说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7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 1)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 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 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 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5、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 3)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 2)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 1 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8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课题 :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比较大树和小草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 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现实活动过程。 ( 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 ( 2)对大树和小草进行比较观察和测量。 *教学 内容分析 : 小草虽随处可见,但学生们并没有关注过。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蹲下身子仔细观察脚下的小草,认识小草和大树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个体,有着与其他生命体同样的特征。提醒学生对小小生命也要关注、也要爱护。 *教学 重、 难点: 1.重点 : 引导学生进 行观察,研究比较大树和小草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 2.难点: 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对大树和小草进行比较观察和测量。 9 *教学准备: 1、不同形状,高度,粗细的树的图片。 2、小草的图片 3、学生记录纸。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1、 引入。 有这样两句诗“野火烧不尽,春 风吹又生。”你知道描写的是什么植 物吗? 这节课 我们就 来研究比较一下 小草和之前认识了的大 树 。 (板书课题) 3、教师出示狗尾草或任意 一种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作好记录。 ( 1)请学生说说观察的方法 。 4、 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 2、 认识常见的小草 。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小草(或请学生介绍他带来的小草)。 3、 ( 2) 分小组观察, 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 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 3) 小组讨论 。 10 同。 5、 出示图片,说说图上的大树和小草有什么区别? 6、 作业:同学自己回家观察一棵树和一棵小草,把观察到的记录在纸上。 5、( 1)小组研讨,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 2)把大树和小草的 相同和不同之处记录在纸上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 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水生植物样子和他们的生长条件,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 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现实活动过程。 11 ( 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 ( 2)对树和草等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进行比较。 *教学 内容分析 : 本课安排了与前面所学的陆生植物相对应的水生植物 的认识 , 但是相比较而言,学生对水生植物认识更少,因此本课安排了认识几种常见水生植物,并对其中一两种水生植物 仔细观察,了解他们的形态结构,探索水生植物能够浮在水面的秘密,同时通过学习知道 从植物生存的不同环境展示不同的植物个体,体现了植物的多样性。 *教学 重、 难点: 1.重点 :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水生植物样子和他们的生长条件,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 2.难点: 1) 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 2) 对树和草等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1、找几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浮萍。 2、狗尾草作比较用 3、树的图片作比较用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1、 引入 。 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大树和小 草,这些都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来观察一下生长在水中的植物,看它们跟陆地上的植物有什么不同。 2、把水葫芦和浮萍放入水槽中。 2、( 1)请学生仔细 观察它们在水 12 3、 教师:水生植物需要什么样的生长条件呢? (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想法加以指导、肯定。 4、 作业: 学生课后可找来其它水生植物进行研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5、出示图片,说说图上的大树和小草有什么区别? 中的样子,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 2)小组开始讨论水葫芦为什么能浮在 水面上?(教师指导) 3、( 1) 小组成员继续观察,找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区别 板书设计: 13 课后反思: 课题 : 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 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现实活动过程。 ( 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 ( 2)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比较观察和测量。 3、获取一些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 内容分析 : 本课时在观察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个体之后,出现的专门观察植物器官 的内容。 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体征。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但是对叶的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的生命过程认识不够,这是本科的重点。 *教学 重、 难点: 1.重点 :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 2.难点: ( 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 ( 2) 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比较观察和测量。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 1、学生捡来的树叶带到学校。 课外捡 5 种以上的植物的落叶,每种可以捡 1 2 片,放在一个塑料袋中带来 。 2、学生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 3、学生记录纸。 教师准备: 14 1.准备 4 种有比较明显不同特征的植物叶:木芙蓉叶、夹竹桃叶、槭树叶和 玉荷树叶 ,其中 玉荷树叶 要求有大的、小的、破的、黄的、绿的叶子,每个小组一份,用塑料桶装好。 2.一条玉荷树枝条,要求枝条上的叶片大小不同、颜色不同,能够明显看出叶的不同生长阶段。 3.每组一张铅画纸。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1、 引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大树和小草,今天我们 就来研究一下叶子。 (板书课题:植物的叶) 2、 你们收集到了树叶吗?怎样收集的? 3、同一种 树叶的判断。 ( 1) 把数量最多的一种树叶拿出来展示, 小组汇报。 ( 2) 教师提问: 你根据什么 说它们是同一种 树的叶? 5、认识叶的结构 (实物投影一片完整的叶):这是一片完整的叶,大家看看它在结构上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回答。 ( 3)分组 研讨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做好记录。 分小组 探究。分发教师准备的叶 ,让学生找 15 汇报: 请一个同学到上面来指给大家看。 教师板书: 叶片:有叶脉 完整叶的结构 叶柄 师指出:其实,我们的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植物叶子的结构也是有差别的,同学们课外可以自己去找找,有没有没有叶柄的叶子,有没有没有叶片的叶子。 6、 比较两种不同的树叶,请学生说说 你根 据 什么,才说另外的树叶不是同一种树的叶? 观察比较植物叶的相同和不同 (2)交流汇报。 分成几堆?为什么把这 3 片叶分开来分成 3堆?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 ( 教师 指着同一堆的 3 片叶子):为什么把这些叶子分成一堆?为什么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3)比较新鲜叶和落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找哪里是叶片,哪里是叶柄。 6(1)小组分类:每个组仔细看看桌上的这些叶子可以分成几种?把属于同一种植物的叶分成一堆,看看能够分成几堆。就放在桌上的那张铅画纸上。分好后讨论一 16 7、 课件出示: 观察一种植物 一条枝条上 的叶,我们是否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 请 在课后 再去校园 仔细 观察。 下: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植物的变化,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 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现实活动过程。 ( 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 ( 2)分类对植物的花,叶,干等进行观 察比较。 3、学习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学 内容分析 : 本节课承接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叙述植物在秋冬季各方面的变化。首先通过文字描述,引起学生回忆和思考 ,然后教材安排了学生讨论了解植物变化的方法,最后请学生 再次 走进校园 观察 植物 的 变化 。使学生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去认识植物的变化,构建植物作为生命体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 重、 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植物的变化,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 2.难点: ( 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 2) 分类对植物的花、叶、 干等进行观察比较 。 17 *教学准备: 学生记录纸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1、 引入。 教师在演示台上放上绿的和黄的树叶,问 学生: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引导学生注意植物的生长变化,板书课题。) 2、教师:一株植物不仅仅是从叶上可以看出它的生长变化,还有哪些部位能看出它的生长变化呢? 3、你们想观察植物哪一部位的变化呢?(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意愿进行分组。) ( 1)教师引导学生想出一些方法来观察植物某一部位变化的方法。比如观察一棵树上不同颜色的叶子来看变化,还可以量叶片的长度和宽 度来看变化。 4、分组汇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判断,从中得到区分植物变化的知识。 问: 1、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2、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5、用什么方法可以辨别出植物的变化过程。 作业 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它们在秋冬季节的变化,一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3、( 2)请学生分组后制作观察记录表格; 18 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课题 : 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2、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3、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 内容分析 :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整理已有的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植物的共同特征,让学生深入认识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关心生命的点点滴滴。 *教学 重、 难点: 1.重点 : 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19 2.难点: 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 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许多植物,你能按生长的地方给它们分个类吗? 2、你能举例说说你知道的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吗? 3、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 P21 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_ 4、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1、 请看 向日葵 图 思考: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图,你能说说 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生答,师板书: 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生现在书上 的表格中填写;然后汇报,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种子、 20 2、 再 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 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 ( 3) 请 学生阅读 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说说 有什么体会? 师: 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 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 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 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3、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 1)学生同桌讨论; (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适时进行提示或引导: 主要不同是 寿命的长短不同 。 ( 4)学生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21 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4、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这样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能死记硬背!)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第二单元 动物 课题 :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2、在 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 内容分析 : 本课时观察小动物的开始,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 22 境中的小动物,知道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基础上尝试调查、观察,获得更多的生活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的信息。在观察过程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感受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 重、 难点: 1.重点 : 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2.难点: 在 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1、引入。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会想到哪些动物? 如果说:“大动物”我们会想起哪些动物? 如果说:“小动物”我们又会想起哪些动物? 我们一般是怎样来划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呢? 2、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我们到校园里 观察小动物, 会去观察哪些地方呢?估计能观察到多少种动物呢? 教师板画(准备好的卡片)学生说一种,教师画(贴)一种。 在我们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小动物栖息和活动的地方? 九月里如果让我们进行一次寻找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留意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不全面、不完整,教师补充。 23 让我们再来估计一下: 我大概要花多少时间来观察? 我大概能观察到多少种小动物? 我们全班有多少同学能认真完成这项活动。 我们全班一共能观察调查到多少种小动物? 3、观察和调查的方法。 寻访活动的任务设置和寻访活动的计划的讨论。 主要任务 :了解九月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其他任务:各小组和个人自定。 计划:关于寻访活动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和小组内部分工,调查记录的选择或设计等。 (让学生自由组合,并制定相应的计划等,交流汇报后,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调整、指导和启发) 观察调查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或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 如:关于一些不知名的小动物的记录问题。 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的观察问题。 还有同学和老师提出的其他问题。 4、观察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 寻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讨论: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 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 哪些小 动物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从安全考虑,我们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 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24 讨论:从爱护小动物的角度出发,我们在寻访活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5、作业。 在 1 周左右的时间里交一份寻访小动物活动的调查记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 蜗牛(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 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 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4、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 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 内容分析 : 本课分了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从观察外形到关注它的生活, 再到学习饲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 心和研究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 重、 难点: 25 1.重点 :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2.难点: 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 2-3 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一、课前布 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 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 26 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 、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7 课题 : 蜗牛(二) *教学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2、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 内容分析 : 由于学生在此前饲养了蜗牛,因此对蜗牛的活动时间、吃食方式、食物种类和排泄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本课就是帮助学生梳理零碎的经验片段,串联起整体的对蜗牛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简 历动物生活习性的整体印象,促进学生对生命体征的认识。 *教学 重、 难点: 1.重点 :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2.难点: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 分组: 2-3 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 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 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 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28 1、 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 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 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 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 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 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 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 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 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 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 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 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 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板书设计: 29 课后反思: 课题 : 第四课 蚯蚓 *教学目标: 1、能用简 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2、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 内容分析 : 本课从动物多样性考虑,安排了认识环节动物蚯蚓。有四个活动,一是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二是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第三是观察蚯蚓对水的反应 ,四是比较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同。在观察活动中,同样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保护蚯蚓。 *教学 重、 难点: 1.重点 : 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2.难点: 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 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 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一、 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 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0 3、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 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31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 第五课 蚂蚁 *教学目标: 1、 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 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 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 3、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 内容分析 : 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虽然 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 和喜爱程度 都 比较高, 但是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因此, 本课 选择了 蚂蚁 作为观察的小动物,要求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和在课堂上观察。 *教学 重、 难点: 1.重点 :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2.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32 每组:少许面包,少 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 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 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 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 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 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 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 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 观察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33 1、 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 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 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 录。 4、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 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 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 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 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板书设 计: 课后反思: 课题 : 第六课 金鱼 *教学目标: 1、 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34 2、 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3、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 内容分析 : 本课是第四次安排认识小动物,目的是通过反复研究引导学生概括出动物的共同特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金鱼、认识金鱼了解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一大类动物。 *教学 重、 难点: 1.重点 :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2.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 *教 学准备: 每组: 2-3 条金鱼,装在玻璃缸里。 1 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 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 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 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 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 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 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 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 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35 1、 交流有关金鱼在 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 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 学生观察并记录。 5、 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 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 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 培养 “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 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 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 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 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 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36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 第七课 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1、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2、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 内容分析 :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 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本课要求学生归纳整理 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总结这些动物的共同特征,同时还建议学生再次走进校园静静观察,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 重、 难点: 1.重点 :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2.难点: 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教学准备: 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37 一、 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 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 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 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 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5、 关注: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 6、 设计意图:了解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 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 回教室汇报。 4、 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 5、 设计意图: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 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 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 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4、 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38 1、 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人有这些特点吗?” 2、 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 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4、 设 计意图: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 第 1 课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4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 内容分析 : 39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小学生从材料的角度开始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适合他们的认识需要和年龄特点的。 本课将通过观察和辨认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从观察学生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书包和教室里的设施,分辨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学会描述一些 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 重、 难点: 1.重点 :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2.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 6 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 “材料 ”,板书 “材料 ”。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 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40 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 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41 课题 : 第 2 课 谁更硬一些 *教学目标: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3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4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5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从这一课起,学生将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它们分别是硬度、韧性、吸水性和水中的沉浮能力等。 本课分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比较硬度 ,第二部分认识金属,第三部分是认识饮料罐的延展性 。教学中 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简单的测量,并通过调查和观察等多种辅助手段 。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2.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榔头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42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察结果,可能会出现方面,那金属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软硬 ) 提出: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学生尝试用木头在金属上刻划或金属在木头上刻划,看怎样做能划出痕迹。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如果再给你一种材料:塑料,它们的软硬又会是怎样的?(学生猜测) 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硬? 怎样做到有序地观察?(出示书 P48 的记录表) 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适当补充,出示活动题方) 活动提示: 43 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两种材料的 平面处。 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 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哪种材料最硬? 二、认识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根据学生的举例,出示材料开展实验) 1易传热 将大小相同的木条、塑料和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用手摸一摸哪一种材料最热? 2能导电 教师演示,将 木条、塑料、金属条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观察电灯泡是否发亮? 3延展性 试着用榔头轻轻敲打铜丝,观察铜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有金属 用砂纸磨擦铁钉、磨擦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44 三、饮料罐的故事 1组织学生阅读第 50 页,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 2讨论 铝片之所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在易拉罐的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 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 第 3 课 比较柔韧性 *教学目标: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 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3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4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45 5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 内容分析 : 这一课与前一课不同的是比较韧性,要求学生研究木头、金属、纸盒塑料几种材料的韧性,并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比较出四种材料的不同。由于是三年级的学生,操作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做细致的指导。 【教学重点】 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 选择适 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 “T 字 ”尺一把。 4 50 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 46 后断了) 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较 3 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 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 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最后边小结边演示操作步骤: 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 1 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