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夜莺之歌教学目标:1、品读对夜莺的语言、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感受夜莺机智、勇敢的形象和热爱祖国的品质;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有感情朗读。一、情境导入,朗读课文,引出歌声线索1.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把视线再一次投向国土广袤的俄罗斯, 怀着对苏联卫国战争的英雄们的敬意,继续来学习夜莺之歌。2. 教师引读:战斗刚刚结束师:听,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请打开书本,79页,浏览课文,看歌声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用笔划出来,按照顺序编上序号。学生默读浏览,展示。3. 师过渡:走进这五次歌声,看看在每一次歌声中小夜莺的表现是怎样的。二、聚焦人物,品味五次歌声(一)第一次歌声响起 两次品味语言1. 师:第一次歌声响起是在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2. 师:默读这部分,想想为什么这歌声“越来越有劲”。学生思考,展示。(小夜莺想到如果吸引了敌人的目光, 就能把敌人引进游击队的包围圈,就能消灭他们,因此他必须越来越有劲地唱起夜莺的歌。)师:谁能读出这越来越有劲的歌声呢?(一生读,再齐读)4. 师:越来越有劲的歌声马上就引起了德国军官的注意,他们朝小夜莺走来。从79页第4段“喂,你来”到80页19段,去掉课文中的提示语,同桌之间一个扮演小夜莺,一个扮演德国军官, 读一读德国军官与小夜莺的对话。学生读。出示:(ppt)“怎么会就剩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1)对这个问题,小夜莺的回答真是绝妙极了。 首先看第一句。这是个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与原文对比,读一读有什么不同?(ppt)不是剩我一个学生思考展示。(通过比较发现,问句增强了语气,表达的效果要比陈述句更好。问句更加强调这里不仅仅剩我一个,还有其他的)(2)再看后一句,小夜莺回答得太有意思了。 你们说他知不知道德国军官问的是村子里有没有人的真实消息?可他为什么偏偏这样回答?学生思考展示。(因为他故意装作听不懂德国军官的问话,好让其消除戒心)(3)那小夜莺就直接说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多干脆,为什么还要加上麻雀、乌鸦等这些鸟呢?通过小夜莺的回答,在德军眼中,小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啊?(活泼、天真、无知)(4)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德国军官和小夜莺的那段对话,关注一下德国军官的表情你就会有所发现。学生自由读,展示。(通过上文德国军官和小夜莺的对话, 就能感觉到这个德国军官太狡猾、太阴险、谨慎多疑,所以小夜莺说谎得说得更像,这样才不致引起怀疑,为下一步引敌入林做好铺垫)(板书:机智勇敢)师:德国军官被小夜莺蒙在了鼓里,傻傻地接着继续追问: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出示:(ppt)“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师:德国军官还以为自己挺聪明,你们听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了吗?(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德军侵略者是野兽)师:为什么小夜莺不直接说“德军来了,德军来了”而是说“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呢?(小夜莺这样说的目的是保护自己,讽刺敌人)(4)小夜莺把德军比做野兽,你们说这“不慌不忙”的文字背后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沉着冷静)(5)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小夜莺,面对凶恶的德国军官,来读这段话,要求读出“不慌不忙”的感觉。(先指名读,后齐读)(6)师:我们不仅要注意文章的内容,还要注意作家的写作手法。这句话提示语在中间,这是一种表达方式,当然也有另一种表达方式。放开声音读一读,看看哪个句式更加突出了小夜莺的“不慌不忙”。出示:(ppt)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学生展示。(提示语在中间,这样起到一个缓冲、停顿的作用,如果直接说,有一种急促感。这样更加能看出小夜莺是“不慌不忙”地说)(7)同学们还需要再用心读读,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才能理解得更深刻。引号之中再次出现引号,里面的引号要改为单引号,句中单引号是引用他人的话语来痛骂德国鬼子。(9)师:作家写得多精彩啊!如此用心地安排提示语的位置和引号的使用,真正地让我们体会到小夜莺的“不慌不忙”,体会到小夜莺的勇敢、机智、沉着。到此,第一次歌声结束,通过小夜莺的语言描写认识了小夜莺。(板书:语言)(二)第二次歌声响起 品味动作师:81页插图对应的是哪一段?学生展示,出示:(ppt)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 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1. 师:这里的夜莺唱、杜鹃叫,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指的就是情报的内容,小夜莺在用歌声向游击队员说明敌军的情况,以便做好应对的准备)师:情报的内容多么重要啊! 歌声响起就可以了,干吗小夜莺胳膊还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 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去掉这部分行不行?学生思考展示。(正是这些漫不经心的动作,才让敌军相信这就是顽皮的小男孩应该有的行为, 从而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敌军放松了警惕)2. 师:想象一下,小夜莺还会做哪些动作呢?(ppt)出示: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或者( ),或者( )师:第一次歌声,我们通过语言认识了小夜莺,这里是通过什么又一次认识了小夜莺?小结:第二次歌声的响起,我们通过品读小夜莺的动作,更加深了对他的了解, 正是因为他不变的品质,才会把敌人引入密林深处。(板书:动作)(三)第三、四次歌声 品味侧面描写1. 当第三、四次歌声响起的时候, 他们已经进入了游击队员的埋伏圈。 放开声音读出来。出示:(ppt)“你们听见了吗? ”“夜莺! ”“你没听错吗? ”“现在你们听见了没有? ”“一、二、三、四”“三十二个鬼子”“两挺机关枪。 ”“对付得了! ”“对付得了。”“我和斯切潘把他们放过去,等你们开了火,我们在后边阻击。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 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2. 先指名读。(这样读符合当时的情景吗)。注意指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情景读准确, 后自由读。3. 小夜莺到底用他的歌声传递了哪些信息?学生展示。(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歌声代表“三十二个敌军,两挺机关枪”等信息)4. 小夜莺提供的数字如此准确,你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夜莺?(板书:细心、负责)5. 既然如此,课文在这里就直接把答案写出来得了,为什么前面还要用那么多文字,那么浓墨重彩地描写游击队员的表现呢? 快速默读这部分思考。(从游击队员的对话中,我们不仅知道了歌声传递的信息,还体会到他们配合的默契,小夜莺不是第一次执行任务,游击队员对小夜莺的喜爱)师:小结:第三、四次歌声响起的时候, 我们通过品读对游击队员的描写从侧面感受到这是一个多么尽责的小夜莺! 最后一句话,可别忘了小夜莺的什么呢?(安全)(四)第五次歌声师:战斗已经胜利了,(胜利的场面)生齐读。师:有一句话里有一个“又”字,从这“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展示。师:战斗胜利了,但战争还没结束。这是第五次歌声响起的时候,而小夜莺仍然尽职尽责,准备投入到下次的战斗中去。”三、梳理结构,探究歌声1. 原来这歌声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五次,却有着不同的味道。出示:(ppt)第一次: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就又响起来,越来越有劲。第二次: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第三次: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第四次: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第五次: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师: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五次,串联起了全文。如果把这几句描写歌声的话去掉,似乎也不影响文章要表达的思想。 为什么作者非要在“引出敌人”“诱惑敌人”这些故事情节中,插入夜莺的歌声呢?学生思考、展示。(明确:正如这位同学所说,这歌声就像一根线,把动作、语言串联起来,才使小夜莺的形象更加光彩夺目。这就是文章的线索。)2. 夜莺之歌,究竟是怎样的歌?(勇敢、正义、胜利之歌)3. 听! 夜莺的歌声又响起来了,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