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桥梁优势-静宁格瑞有机果品基地.doc_第1页
发挥桥梁优势-静宁格瑞有机果品基地.doc_第2页
发挥桥梁优势-静宁格瑞有机果品基地.doc_第3页
发挥桥梁优势-静宁格瑞有机果品基地.doc_第4页
发挥桥梁优势-静宁格瑞有机果品基地.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挥桥梁优势 舞动科技产业静宁县格瑞有机果品科普示范基地静宁县格瑞有机果品科普示范基地建于2004年11月。现有120平米的综合办公服务场所,下设“三部一室一协会”,即科技培训部、农资经营部、果品营销部、综合办公室、静宁县农业新技术推广协会。有工作人员12名,基地负责人为静宁县农业新技术推广协会理事长景永学。该基地是在静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顺应静宁县被国家林业总局等单位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等有利形势,依托已经形成的南部苹果北部梨的产业格局,为进一步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打响“静宁苹果”品牌,全面推进静宁县果品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而创建的。其宗旨是“发挥基地科普示范带动、引领农民科技致富、促进果品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基地已建成高标准有机果品示范基地3000亩,主要示范品种为红富士、秦冠、早酥梨等,示范带动农户2300户,年创社会经济效益近6000万元。另外,还依托基地创办的刊物田园和静宁苹果采购网两大宣传平台,依靠刊物每月5000份的发行量和网站每天近百次的点击率,最大限度的提高基地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打造“静宁苹果”的卓越品牌。 基地目拥有固定资产超过150万元,专职工作人员达6名,会员总数达到6170人,其活动地域覆盖全县24个乡(镇)392个村。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推广新技术、建设新农村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协会自身人员专业、机制灵活、信息灵通、组织便捷的优势,组织会员开展农业新技术引进推广工作,加快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了农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步伐,走出了一条“协会搭台、会员唱戏、农户受益”的发展模式,在推动小康、和谐、活力静宁建设步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至2009连续6年,协会被主管部门授予农民最受欢迎的协会,2004年荣获平凉市十强农民技术协会称号。2008年9月,基地荣获中国科协、财政部“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总结我们的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努力。一是着眼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从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入手,在扩大协会影响力上找突破静宁县作为一个拥有47万多人的农业大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结构和速度,对于县域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把分散耕作与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经县农业、科技部门倡导,1997年由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多年的个人发起,设立了涵盖农业信息、技术训、推广、市场营销服务等广范围、多功能,集产、供、销一条龙的社团组织。协会自成立以来,以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和农民免费培训为突破口,将有文化的青年农民、科技示范户作为会员的主体,先后聘请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汪景彦、杨凌示范园信息部主任刘笃慧、果农报社刘全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吕平会等国内10多家科研单位的专家担任协会技术顾问,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现场技术指导、印发宣传材料、制作农业实用技术光盘、创办协会刊物、开通协会网站等途径,向会员及广大农户介绍农业新技术,宣传农业新思想,引进推广高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当地农业,增强协会自身技术贮备。10多年来累计接受农业新技术培训的农民超过20万人次,仅近3年举办苹果栽培培训319场次,培训果农4.9万人,有108名骨干会员先后到北京、西安、运城、烟台及日本长野县考察学习苹果栽培先进技术。至今年9月底,协会会员总数较成立之初扩大了近15倍。同时,我们把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协会辐射带动的主渠道,根据县域自然地理、气候特征和果、蔬、薯等支柱产业分布状况,与各科研推广单位联合,先后建成优质红富士标准化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万亩种薯繁育基地等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点)58个,组织群众参观学习,并聘请绿邦化工公司、保丰化肥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向群众解答技术难题,收到良好的效果。今年5月,协会推出了“百村千户万民行”科普宣传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支持协会、参加协会的热情。协会的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户一家一户发展模式下,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市场、技术信息不对称,农业新技术转化应用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二是着眼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从健全网络、改善服务入手,在提高农产品市场化上做文章基地从成立之初就立足于农业产业化,在组织会员交流技术信息的同时,多方位、多渠道为广大会员提供市场信息,形成了以市场定种植,以产品定规模的信息、技术服务模式。为了适应广大会员和农户多层次的需求,协会将分布于24个乡镇的农业信息、技术类协会作为单位会员,吸收到本协会中来,使协会的网络更加健全、服务更加便捷。在信息、技术服务上,从广大农户最直观、最熟悉、最易接受的农产品种植入手,针对传统西瓜成熟期与周边地区上市同步,造成“瓜贱伤农”的冲击,协会通过选用推广晚熟品种,延迟播期、育苗移栽等技术,建成2000亩“双晚”西瓜栽培示范基地,使西瓜成熟期推迟到中秋、国庆节之际,市场价格一直攀居高位,经济收益提高50左右。协会组织部分会员,先后去兰州、安徽、昆明等地实地考察花卉市场指导,建成城川乡名贵花卉示范基地,最高的户年收入达到50万元,成为协会示范基地的一大亮点。由协会牵线搭桥,仁大、李店、治平等乡镇的骨干会员瞄准静宁苹果走红国内外市场的机遇,大打科技品牌,依托科研院校生产SOD苹果、富硒苹果、贴字苹果、有机苹果,实现了销售增值,推动了静宁苹果品牌化。协会创办的静宁苹果采购网站,通过发布信息、热线服务,不仅吸引2000多名国内客商,更重要的是开拓了海外市场,使静宁苹果走出国门,近年累计出口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等5个国家的静宁优质红富士超过1500吨,实现创汇580多万元。协会的成立和规范运作,架起了静宁农民走向国际市场的一道桥梁。三是着眼于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从推广新技术、展示新成果入手,在辐射带动上谋发展静宁县农业新技术推广协会,依靠自身优势,与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甘肃省农科院、果农报社、北京中农乐果树新技术研究所、美国嘉吉公司、英国帕瑞达斯公司、日本旭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等30多家单位合作,成功地组织推广了100多项农业新技术,年创社会收益超过500多万元。协会引进的高美施、绿邦98、鼎元复合肥、华隆高机能复混肥的推广,改变了我县农民的用肥习惯,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益农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由北京中农乐果树研究所研制的高机能有机肥,解决了我县果园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根系病害严重的状况,累计为农民增加收入达2237万元。我们先后从辽宁、山东、兰州引进各类蔬菜新品种,通过田间对比试验,L402西红柿、嘉优2号西瓜、阳春大白菜、兰杂2号长茄等优良蔬菜品种的成功推广,为我县蔬良种化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我们依托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引进以高光效为核心的30多项苹果栽培新技术,带动了我县苹果标准化生产,使静宁苹果成为精品、名品、优品,被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出口水果果园3.8万亩,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国家质检总局“静宁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06年11月,协会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二届杰出华商大会,受到国家有关领导、北京奥委会领导的接见,成功地展示了静宁苹果,在2007年9月12日的全国苹果年会上,协会与各地客商签约达6000万元的销售定单。在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上,一些国家政要、运动员品尝静宁苹果后赞不绝口。2009年春节,被世界杰出华商协会选为慰问四川灾区的安全食品,受到温总理的称赞。2009年4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作为外事礼品送与泰国领导人。2009年7月27日,受泰国前副总理披尼邀请,我作为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在泰国海滨城市芭堤雅举行的泰中商务论坛,并与泰国吉迪国际贸易公司签订了1亿泰铢(约合2000万人民币)的果品贸易协议。四是着眼于规范化管理,从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入手,在内部管理上挖潜力 基地和协会在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技术推广、市场开发的同时,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水平作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切入点,按照“自主办会,依靠科技,依靠会员”的原则,把自觉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登记管理部门监督管理作为自身健康发展的保证措施,在修订完善协会章程的基础上,制定了协会会员大会制度、协会理事会议事制度、协会负责人民主评议制度、协会实体财务管理制度、协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协会财产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对规范协会活动,促进协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协会组织会员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位会员至少推广一项实用农业新技术、至少种植一亩科技示范园、至少联系一户非会员户、每年至少提供一份技术信息需求建议书,提高了广大会员的凝聚力和辐射带动效应。 回顾我们协会的工作,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核心。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信息采集、技术推广、科研合作、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等方面都不具有优势地位。我们协会紧贴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形成的这种农户、基地(协会)、市场的运作模式,在联结农户、技术、产业、市场和增加农户收益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方向,是农业技术类协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实践告诉我们,农业要发展,必须走产业化之路。我们基地一直把服务产业化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产前产中服务中,通过建立会员服务处与基层供销社联合,把优质的作物品种、农药、化肥提供给农户,把成熟的技术示范给农户。在产后服务中,积极捕捉外界信息,为会员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加强自身建设,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