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路下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红星路下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红星路下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红星路下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红星路下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 施工组织设计7.1 编制说明及依据7.1.1 编制说明在认真学习领会招标文件、图纸并通过对现场仔细考察及标前答疑的基础上,根据成都市红星路下穿隧道工程B标段工程特点,并结合我公司的施工实力、技术、资源和机具的配套能力以及多年从事市政工程、地铁、城市道路、隧道工程施工的丰富经验等因素,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中,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重难点全面、科学地予以安排,在人员方面,安排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参建;在机械设备方面,根据本工程实际,配足配强施工机械、测量检验试验设备,对关键工程或关键工序予以充分合理的组织,解决好各工序、各工点间的施工干扰以及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使整个工程施工得以协调一致、优质高效地进行,确保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本项目工程的施工任务。我公司在投标文件编制过程中除遵守初步设计图纸要求和招标技术规范要求外,还参考了国家、相关行业、省市有关规范要求,并结合了我公司在地铁施工、房建深基础等施工方面的经验。一旦中标,将在施工图纸发布后,根据施工图纸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对本施组进一步细化,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便于指导施工。7.1.2 编制依据业主提供的成都市红星路下穿隧道工程主体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第卷第卷;业主提供的成都市红星路下穿隧道工程主体施工招标文件(A、B)标补充通知一200259号;业主提供的成都市红星路下穿隧道工程主体工程施工招标文件(A、B)标补充通知二200262号及补充图纸;业主提供的成都市红星路下穿隧道工程主体工程施工招标文件(A、B)标补充通知三200264号及补充图纸;业主提供的成都市红星路下穿隧道工程主体工程施工招标文件(A、B)标补充通知四200269号;2002年8月23日上午业主组织工地现场考虑所得资料;我公司自行组织的工地现场考察所得资料;2002年8月薪8日业主主持的标前会;国家、相关行业、四川省、成都市有关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现场管理暂行标准;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和施工能力及从事同类型工程施工所积累的成熟施工经验及技术成果。7.2 工程概况7.2.1 总体工程项目简介成都市红星路下穿隧道工程是成都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其尽快实施对缓解成都市城市交通紧张状况(两个交叉路口),以及配合步行街建设,繁荣经贸市场,树立都市品牌有重要作用。成都市红星路下穿隧道工程位于成都市红星路上,两端分别与华兴街和东升街口相交。设计起点、终点里程分别为K0+058、K1+266.5,全长1208.5米;地道引道起点、终点里程分别为K0+180、K1+180,两端引道分别长208米、130米,引道采用U型槽或桩基 U型槽结构;地道起点、终点里程分别为K0+388、K1+050,地道全长662米,其中K0+388K0+965.4和K1+029.1K1+050段长598.3米采用地道桥结构,K0+965.4K1+029.1段长63.7米采用框架结构,在K0+441.1处设蜀都大道电缆隧道一座,横穿地道顶部通过,长83.6米,地道设雨水泵房2座、监控设备室2座、变电所2座、机站设备室1座、紧急停车处2处,顶部通风口7个。7.2.2 本标段工程概况成都市红星路下穿隧道工程B标段里程范围为K0+640K1+266.5,全长626.5米,工程范围包括隧道工程、洞内外道路工程(注明:1、含里程范围内C标段路面工程;2、步行街范围内面饰材料及安装除外)、B标洞门装修工程。地道引道:长130米,净宽18.5米,采用U型槽结构长20米,采用桩基U型槽结构段长110米,桩间距组合为4.7m+175m+44m+5m,采用挖孔灌注桩,C标已做;U型槽边墙厚0.35米(含5cm厚墙面装修层)。引道挖深小于最不利水位时,0.5米厚。引道挖深大于最不利水位时底板厚度为0.3米,在边墙之间设有桩间横梁,桩间横梁上设横梁搭板。地道桥:长346.3米,开挖深度约8米,采用地道桥结构,净宽9m+9M(紧急停车处净宽10.25m+10.25m)地道桥上部结构采用2跨简支板梁。板梁除通风口处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开孔梁外,其余均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板梁厚0.6米,板梁上部再现浇一层10厘米厚的C40砼。地道桥下部结构为“倒m”型结构,由边墙一中墙一边墙和底板组成。桩采用挖孔灌注桩,标准断面处桩径为1.01.2m,桩长为10米,间距一般为5米。桩间设档土板厚0.15米,在挡土板与边墙之间的空隙用砼填充。在桩、挡土板、边墙及砼填充上部设盖梁,盖梁横断面宽1.6米,高1.4米。边墙与中墙、底板为一整体刚性结构。中墩(中隔墙)墩身宽0.4米,墩顶宽1.1米;边墙厚为35cm(含5cm厚墙面装修层),U型槽底板厚0.5m。中隔墙厚0.5m(含0.5m厚墙面装修层),大车道3.75m,小车道3.5m,隧道两侧均设排水沟和管线沟槽。框架结构:本标段框架结构长63.7米,净空同地道桥结构。框架结构段位于K0+965.4K1+029.1段,即南打金路口。7.2.3 工程区域自行特征工程区域内地质情况单一,附近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e)、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4al)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地层分述如下:人工填筑土主要由人工回填瓦块、卵石、砂土及粘性土等组成,其中卵石含量10%40%不等,结构松散,稍湿,厚度2.54.1m;冲积层由局部分布的亚粘土、亚砂土、粉砂、细砂、中砂、卵石等组成,除亚粘土可塑、卵石土分松散、中密和密实外,其余结构松散,湿饱和,卵石土以弱风化为主,部分中等风化,厚度较大,力学强度高,稳定性好。冲积层厚度8.927.5m;白垩系上统灌口组为强风化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稳定性好,力学强度较高,泥岩顶板埋深起伏较大,其埋深为13.030.0m以上,北段低,南段高。7.2.3.2 气象及水文情况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署、冬少冰雪。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多年平均降水量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195.2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228.3小时;主导风向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工程区域内地下水为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较强的渗透性。含水层的厚度为9.525.0m,大气降水及区域降水为其主要补给源。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5.77.3m,相应标高为492.64493.33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丰水期一般出现在7、8、9月份,以8月份地下水位埋深最浅,枯水期多在12、1、2月份,其余月份为平水期。成都地区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1.52.0m左右,常年地下水位埋深平均值约为3m。根据在该路段所作的抽水试验成果,卵石土渗透系数1822m/d。7.2.4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II级;隧道净空:4.5米;荷载等级:城-A级;最大纵坡:5%;抗震烈度:度。路段标准路幅:2.0m(人行道)+3.0m(慢车道)+1.0m(绿化带)+13.0(车道)+2.0m(分隔带)+13.0m(车道)+1.0m(绿化带)+3.0(慢车道)+2.0m(人行道)。7.2.5 主要工程数量本标段主要工程数量表如下表(附表7.2.5-1):成都市红星路下穿地道桥主要工程量 附表7.2.5-17.2.6 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7.2.6.1 工程特点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干扰大、工期紧是本工程的特点。施工场地狭窄:本工程所处路段车流量大,施工期间开挖出的U型槽两侧路面不允许中断交通,组织施工只能只能在U型槽范围内,场地十分狭窄。施工干扰大:红星路车流量大,施工期间不能中断交通,对施工存在较大干扰;东大街南打金路口施工期间不能中断东西向交通,施工该路口时要保留东西向有至少6个车道23米宽度供车辆通行。工程处于市中心,进出材料、出土运输时间受到严格限制。工期紧:本工程从开工到最后竣工交验仅有161天,工期压力大。7.2.6.2 工程重点土方开挖强度相当大,且施工场地狭窄,因此为首要重点。下穿逆道地道桥基坑开挖需实行降水施工,降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基坑的开挖,因此防水施工为本工程第二重点。7.2.6.3 工程难点南打金路口段框架结构段施工为本工程的难点。红星路与东大街交叉处流量大,施工时要保留东大街方向至少6个车道23米宽供车辆通行,施工时该路口采用明挖、倒边的施工方法,先施工东大街以南,待施工完毕,框架结构砼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覆土,平整路面,达珐通车条件后,也要保留至少6个车道23米宽度供东大街方向的直行车辆通行,然后再施工该路口的北边。施工工序复杂,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复杂,同时路口管线密布需要积极配合C标进行管线改迁和保护。7.3 施工总体布署7.3.1 施工指导思想本工程以系统工程理论进行总体规划,工期以P3项目计划管理进行控制,实行工序、工期倒排,直接落实到工序,并随时进行优化。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管理,随时调整到最优。质量以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全面控制,安全以事故树和生物钟进行预测分析并进行控制。整个工程以“坚持领导、强化管理、科技引路、技术先行、严格监控、确保工期、优质安全、文明规范、争创一流”为施工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创优质工程,追求卓越、让用户满意”为质量方针,以“创优质名牌、达文明样板、保合同工期、树企业信誉”为战略目标组织施工。7.3.2 施工总目标7.3.2.1 质量目标严格按照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业主审定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确保本工程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全部达到国家或交通部现行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按“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的工程质量原则施工,确保优良,争创省部级优质工程。7.3.2.2 安全目标无重大安全和人身伤害事故,年负伤率不超过5,安全生产指标达国标。7.3.2.3 工期目标确保合同规定的工期,本工程项目计划在2002年10月1日正式开工,2003年2月23日竣工,总工期156天。较合同工期161天提前5天完成。7.3.2.4 环保目标建设绿色环保工地,创建文明、卫生的施工环境,做到无噪声扰民,无尘土污染,无垃圾弃物污染。全面达到卫生、文明、环保标准工地要求。7.3.3 施工组织机构一旦我公司中标,将成立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红星路下穿隧道工程B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经理部在现场全权代表公司行使管理职能及履行合同的义务和权利,确保工程按期、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确保施工总目标的实现。经理部下设五部两室,即工程管理部、计划成本部、财务会计室,安全质量部、机电物资部、办公室和中心试验室,经理部下辖两个作业队。施工组织机构详见组织机构框图。7.3.4 施工队伍布置及任务划分7.3.4.1 施工队伍布置经理部与第一作业队设在乐锦江街与江南管街之间的拆迁空地上。第二作业队布置在本公司洞子口附近的预制场内,并在预制声援移山倒海进行空心板梁等结构的预制。7.3.4.2 施工任务划分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结构我公司的实际,一旦中标,我公司将把本工程作为公司工作重点,优先投入生产要素,从多年参加市政工程、地铁及公司工程建设队伍中抽派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下设两个作业队,任务划分如下:一作业队:负责下穿隧道土石方的开挖和结构施工、路面工程等施工,施工人员150人。二作业队:负责空心板梁的预制、运输和吊装,洞门装修施工。施工人员60人。7.3.5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说明7.3.5.1 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针对施工场地狭窄的特点,我公司把项目经理部、第一作业队办公和生活设施及零星料库均设在本标段范围内的拆迁空地上,经现场调查,经理部设在东锦江街与江南管街之间的拆迁空地,机械设备停放场、钢筋加工房、木工房、材料堆施场设在东升路与红星路路口附近的拆迁空地上,具体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第二作业队、预制场、材料堆放场设在城郊,具体布置详见预制场施工平面布置图。7.3.5.2 场地围蔽在本标段的施工范围内,实行打围作业,封闭式施工,做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围栏高度1.8米。围栏统一采用1.8米高的兰色彩钢板,下用砖砌30厘米高的基脚,基脚统一涂刷黄色油漆,围栏顶用红灯设置警示标记。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美观性。7.3.5.3 预制场利用我公司洞子口预制场,用地9000m2,进行空心板梁的预制和存放。预制构件台座布置详见预制场台座平面布置图。场内设7个先张法制梁台座,每个台座一次性施工7片梁。预制场用C20混凝土硬化并铺设15cm厚砂砾透水层,并在预制场四周设排水沟,保证在制、存梁期间场内不积水。场内配备15T龙门吊移梁、梁体装车并用拖车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7.3.6 施工供水、供电本工程范围内施工生活用水均采用市政供水管道供水。由于地下水丰富,且无污染,施工用水可直接抽取降水井点地下水储存后使用。储水池选择合适地点修建,容量50M2。本工程施工用电利用城市电网电力为主,现场设置一台350KVA的变压器,自变压器沿线路方向架设临时电力线路。同时备用一台100KW内燃发电机,以备停电时用,确保施工生产的连续性。7.3.7 临时排水、排污设施施工场地内设置纵向主排水沟,并在主排水沟接入城市排水系统前设置污水沉淀池,场地内的施工废水及雨水经水沟(盲沟、渗水沟)排入主排水沟内,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就近排入城市排水系统。管井钻孔施工时的泥浆经沉淀池沉淀后用专用泥浆槽车外运排放。7.3.8 施工通讯经理部、各作业队安装程控电话保持对内对外联络,项目经理部和各作业队主要人员配备手机及对讲机协调指挥和调度。7.3.9交通疏解本工程位于成都市红星路上,且与东西向行车的东大街相关,车流量大、施工场地有限,根据本工程组织施工的难度,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现场实地踏勘,对红星路的交通疏解进行统一安排,具体详见红星路总体交通疏解示意图。我公司将根据在城市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本项目施工组织方案、各阶段工序及关键部位工期,采限有效的施工措施,在施工期间保证不中断交通,保证车辆通行畅通及行人安全,减少施工对交通干扰,确保总工期的实现。因此,保证既有道路的畅通和行车安全是关系到本标段工程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为达到上述目的,拟采用以下交通组织措施:编制交通组织实施方案上报业主、监理、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同意并批准后编写成施工公告立于施工现场,并在报纸上刊登,让广大司机和过往群众知晓,提前作好从其它道路绕行以缓解该路段的交通压力并警示通过时注意安全;施工前积极配合业主作好施工场地内的拆迁工作,平整施工场地,保证各种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成品能顺利、快捷地输送到施工场地内的各个作业面;从交通管理部门购买交通警示标志,限高、限速、“前方已在施工”等标志;施工期间,在各交叉路口和施工沿线设置交通协管员帮助交警疏导交通、维护该施工路段交通秩序,保证施工、行人和车辆交通安全;在工程施工期间,在施工范围内设置防护隔离栏,将施工与交通、行人隔离;为减轻既有道路交通负担,对施工产生的废方和弃渣料,尽量利用交通不繁忙时运输到选定的废料堆弃场;各个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做到各专业相互配合,统一安排,以科学合理的顺序安排施工;精心安排东大街南打金路口施工期间的施工顺序和交通组织。东大街南打金路口拓宽后有60多米,下穿隧道以框架桥结构通过该路口,施工时该路口采用明挖、倒边的施工方法,先施工东大街以南,则在东大街以北进行交通疏解,待施工完毕,框架结构砼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覆土,平整路面,达到通车条件后,将东大街以南进行交通疏解到以北的道路上并保留至少6个车道23米宽度供东大街东西向的直行车辆通行,然后再施工该路口的北边。另外施工时派专人协助交警24小时指挥交通。东大街路口交通疏解详见东大街路口交通疏解示意图-及东大街路口交通疏解示意图二。7.4 施工降水措施基坑降水可以加固基坑内和坑底下的土体,提高基坑内土体抗力,从而减少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的变形量,防止坑外地面过量沉降,并疏干坑内地下水,方便挖掘机和施工人员在坑内施工作业。7.4.1 管井降水施工方法管井采用冲击钻机成孔,汽车吊下放钢筋笼井管,潜水泵抽水。管井井点构造如下:管井降水井点系统由潜水电泵和滤网组成,根据计算本工程选用的潜水泵的扬程为h12m3/h。管井构造如图所示,井点井孔直径采用600mm,井管的直径选用300mm,井壁管由混凝土管制成,过滤器用钢筋笼骨架构成,在外面包裹镀锌铁丝网两层,内层为40目细滤网,外层为18目粗滤网。7.4.2 管井井点布置基坑开挖地段充分利用C标已有的降水井,路口段因C标没有布置降水井,为保证挖孔桩施工的需要新增降水井,当引道基坑挖深小于2.5米时,不设降水施工。降水井布置详见降水井点平面布置图。7.4.3 管井成井施工考虑到抽水期内沉淀物可能沉积的高度,决定降水深度至基坑开挖镀部以下1.0m。地道桥段井点深度按下式计算:井深L=H+h+ir =(12+3)+1+(1/10)9.6 =17mH:桩基挖深(m);H:基坑底面至降低后水位的竖向距离,取1m;i:降落漏水平均水力坡降,取1/10;r:井管至基坑侧壁的距离(m);降水井深度据基底深度的变化而改变。成孔根据我公司现有的施工设备以及成功的经验,确定管井孔采用钻孔法,孔径为600mm,泥浆护壁。泥浆的浓度严格控制,既保证在冲孔过程泥浆护壁作用,又能保证在降水过程中洗井能够洗干净。冲孔过程中要控制孔的垂直度和达到设计深度。沉放井管在沉放滤管前进行清孔,沉放时保护好滤网和保证井管钢筋骨架连接牢固,不能出现松扣现象,在下放过程中保证井管的垂直度。下放到位后,及时用碎石在滤网和井管周围进行回填。洗井洗井是成井工艺中重要的一道工序。一口井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洗井的质量。在滤管四周填碎石后立即进行洗井,清除停留在孔内和透水层中的泥浆与孔壁的泥浆。疏通透水层,并在井周围形成良好反滤层。采用泥浆泵冲清水与拉活塞相结合的办法洗井,以便破坏孔壁泥皮,并把附近土层内遗留下来的泥浆吸出。洗井前后两次抽水涌水量相差应小于15%,且洗井后井内沉渣不上升或基本不上升。安装潜水泵及试抽在安装水泵前量测井深和井底沉淀物厚度,以及洗井等符合要求后用绳浆潜水泵吊入井管底部分。潜水电机、电缆和接头应有可靠绝缘,并配置保护开关控制。安装完毕应进行单井试验性抽水,以确定单井出水量和降深,并检查降水设备是否正常,满足要求后转入正常工作。降水井施工质量及技术要求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及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钻机安装调正水平,保持钻孔垂直,以保证井管钢筋笼能顺利下入预定深度。下井管钢筋笼不能转动或上下串动,防止滤网破损,导致泥沙涌入降水井。下井管钢筋笼时不能转动或上下串动,防止滤网破损,导致泥沙涌入降水井。井管钢筋笼外墙滤料为13cm的碎石,均匀下入,充填密实。洗井充分及时,一般每孔两个台班左右。下水泵时应用钢绳或铁丝拴牢,水管口应扎稳,水泵安装好后应包扎井口,防止异物掉入井内,抽水时做好抽水记录。每次在进行降水之前,全面检查水管、水泵以及电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更换和修整。在更换新水泵前先清洗滤井,冲除沉渣。检查各设备合乎要求后才进行抽水。7.4.4 降水控制措施为保证围护结构和周围的环境安全,在进行降水时,根据设计要求及以往同类工程施工的经验,在基坑内外及地下管线上设一定数量且具有代表性的监控点。用来观测降水时对周围的环境和基坑的影响,并指导基坑开挖施工和降水。基坑分段分层开挖时,保证基坑内降水井中的水位处于基坑开挖底面标高0.51.0m以下。降水的方向同基坑开挖的方向,即由中间开始向基坑两边降水。在每段基坑开挖前20天,开始对该段基坑进行降水。降水时要控制降水速度,避免由于降水过快引起桩纪内涌水。在抽水过程中,每天分三班,每班对每口井的流量、水位测量三次,以便及时反馈数据,进行动态管理。7.5 下穿隧道总体施工方法及施工流程7.5.1 下穿隧道总体施工方法本标有地面路基工程(板顶土方回填)、引道U形结构工程(明挖法施工)、红星路与燕大街交叉路品框架结构工程F(明挖法倒边施工及地道桥结构段明挖法施工)。整个标段按施工方向分为南段和北段,根据其结构及位置又分为A、B、C、D、E五个施工区段,其分区位置及施工顺序见结构布置及施工顺序图。根据本工程的场地特点及道路疏解的要求,以红星路与东大街交叉路口为中心,对其两侧的施工地段分别进行施工安排,交叉路口以北的地道桥结构段及以南的引道和地面路基工程总体施工顺序为由北向南施工,东大街交叉路口框架结构段先施工东大街中心线以南,此时该路口的北边留有东大街方向至少6个车道23M的宽度供车辆通行,待施工完毕,框架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覆土,平整路面,达到通车的条件后,同样留至少6个车道23m的宽度供车辆通行,然后施工该路口的北边。详见交通疏解图。下穿隧道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土方开挖前,先施工降水管井。降水20天后进行土方开挖,采用“纵向分段、竖向分层”的方法由北向南施工,竖向分2层2次开挖,第一层土方超前第二层土方不少于20m,以保证盖梁的施工与地道桥主体结构的同步进行,第一层开挖至盖梁底部,层高为3.0m,第二层土方采用放坡并结构中部挖槽法施工,层高为5.0m,桩间挂板挡土围护施工紧随基坑开挖。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常规范的平行流水作业分段施工。结构施工采用组合钢模及特制转角模型,并用满堂碗扣式支架支撑,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预制板梁采用25T吊车吊装。顶部回填先采用人工回填,内燃打夯机夯实,待回填高度超过1米后,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回填,机械碾压夯实,恢复至原状。7.5.2 总体施工流程总体施工流程详见下穿隧道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图(GYT-01)。7.6 施工设备配备情况我公司本着既保障总工期要求,又满足施工方案的有效实施这一原则,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合理配备,充分、合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效率。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来源于我公司在成都、攀枝花、宝兰复线、兴六高速公路等地区的功能良好的施工设备,不足部分由公司机械设备租赁公司补充,在接到中标通知5天内先期所需机械到达施工现场。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见附表(一)(四):7.6.1 主要施工设备表7.7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方法、程序说明及附图7.7.1 围护结构施工本标段有桩基基坑主要采用的间隔1.0m1.2m的挖掘孔方桩及桩间挂板的支护挡土结构,K0+964.7K1+023.8框架结构段挖孔桩由本标段施工,其余挖孔桩及基坑两侧管线沟槽底以上的桩间挂板均属于C标;施工管线沟槽底以下的桩间挂板由本标施工。引道无桩U形槽段(K1+160K1+180)采用锚喷网护坡的围护挡土结构,由本标施工。7.7.1.1 挖孔桩支护结构B标K0+964.7K1+023.8框架结构采用间隔人工挖孔桩(1.21.0m),桩长12m。因为路口要保持交通顺畅,挖桩要进行倒边施工,且施工前结合C标的降水井进行降水施工,并尽快施工该段降水井,进行降水施工,以保证挖孔桩的顺利进行。挖孔桩施工方法与流程工艺流程侧桩采用间隔人工挖孔桩,桩间距为5米,大于挖孔安全距离,可同时施工。人工挖孔桩的主要作业流程:场地整平孔口排水设施设置测量定位探明地下管线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绑扎护壁钢筋、支、校正中心浇第一节护壁砼(高出地面200mm)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挖桩设备、设置排水、通风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孔径绑扎护壁钢筋,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校正中心浇第二节护壁砼重复第二节挖土、绑护壁钢筋、支模、浇砼护壁工序,循环作业至设计标高终孔验收用与桩芯砼标号相同的砼封底下钢筋笼钢筋笼验收抽水清理孔底浇灌桩身砼。侧桩采人工挖孔桩,间距为5m,可同时开工。施工方法A施工准备a.认真学习设计文件和图纸,复核地下管线,进行技术、=安全交底。b.在施工前对甲方提供的测量基准线和水准基点进行复核测量,确保无误后根据设计图进行场地轴线定位测量并设立护桩,经自检校核无误后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c.布设桩位测量控制点,并对桩位编号,经复核无误后现场放样桩位中心及桩孔边线,以及从桩中心位置向四周引测桩芯控制点桩(待第一节护壁浇筑后,将桩位十字线准确移至护壁孔口顶面,测设桩顶标高于护壁上,以之作为开挖经纠偏和深度检则的依据)。d.布设好临时弃土场地、运土道路、排水设施、按“三相五线制”要求布置好施工用电等。B、挖土挖孔作业采用人工逐层开挖,挖土次序列为先挖中心后挖周边。挖土一般情况下每层开挖深度0.95m,地质较差时每层开挖深度为0.30.5m,在卵石土地层采用风镐开挖。C.出土桩孔出土采用活动吊桶装土,提升至孔口,用双轮手拭拭或机动翻斗车转运至场内弃土点。在弃土到一定数量后安排全封闭特种自卸汽车将土转运至指定弃土场。D.护壁砼浇注每开挖掘进深度1.0m,经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尺寸后,即可进行护壁施工。护壁钢筋在现场制作,制作时注意钢筋的成型尺寸,并分类挂牌堆放。护壁内的钢筋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并且应保证每节护壁的竖向搭接长度,对相邻咬合部分应将先施工桩的护壁钢筋砼凿除,并将护壁环向钢筋同后施工的桩的护壁钢筋连接好。护壁模型采用组合式钢模板拼装而成,循环周转使用。模板用U型卡连接,并设十字支撑顶紧。安装好后应校核检查模型尺寸及加固情况。护壁砼采用商品砼,利用电动卷扬机转卷扬机转运至桩孔下进行浇注,并用小直径振捣棒配合钢钎捣固密实。井口段的护壁高出地面0.2m,且壁厚比下面的护壁厚100150mm。孔内护壁埋设25U型钢筋做人员上下的铁爬梯。护壁砼采用加工早强剂的C20细石砼,以缩短脱模时间,保证每天可以完成一个开挖施工循环。E.终孔当桩孔挖至设计要求的深度时,及时通知监理、甲方及有关单位进行终孔检验,以及时下钢筋和桩芯砼的浇筑。F.钢筋笼制安钢筋笼在现场制作,制作钢筋笼时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钢筋笼纵筋采用II级,当纵向钢筋接头采用焊接时,同一截面内有接头的钢筋面积不得超过钢筋总面积的50%,要注意钢筋笼的加强箍与主筋焊牢,以确保钢筋笼成形尺寸。当挖孔桩受地下管线影响,不能整体吊放钢筋笼时,采用在孔内绑扎成型。制安安成后,先自检合格,再通知监理验收。钢筋笼采用汽车吊起吊并将钢筋笼空中转体吊直后一次吊装入孔就位,吊放过程中应注意钢筋笼的迎土面。钢筋笼安装后应用水平仪检查其标高,用线锤检查其倾斜度,当误差在规范要求之内,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对于板桩处凹槽,钢筋笼吊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在钢筋笼的凹槽处固定好硬质泡沫板,并采用措施加以保护。G.桩身砼浇筑桩芯砼标号为C25微纤维砼,采用商品砼。砼浇筑前,再次将孔底沉渣和积水清理干净。砼浇注采用普通浇注方法,由孔口设置的溜管或串筒下料至孔底。桩身砼要连续浇筑,一次成桩。如遇特殊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等,其间歇时间应控制在砼初凝之前。如超过以上时间,在没有获得监理批准之前,不能再次灌注砼。7.7.1.2 桩间挂板施工桩间挡土支护结构采用预制挡土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规格尺寸为0.2m0.13m4.3m。桩基施工时预留槽口位置,基坑开挖时,将挡土板嵌入两桩之间的预留槽内,安装于桩间中部靠隧道侧,1米槽口内安装4块挡板,桩顶以上采用插木板的临时支护,挂板施工时,板外侧土方要夯实,挂板后将板与土体间空隙用原土回填夯实。板间0.2m空隙在板外侧安设竹夹板挡土。桩间挂板施工详见桩间挂板支护结构图。7.7.1.3 锚喷网护坡施工引道无边桩段(K0+180K0+250),基坑挖深约1.5m,基坑侧壁土压力较小,采用1:0.5的坡度进行放坡开挖,坡面采用锚喷网护坡,C15湿喷砼厚度80mm,锚钉长0.5m,以间距1m1m梅花形布置,采用8单层钢筋网,网格间距20cm20cm,筋网纵横向搭接采用弯钩对接方式,并用铁丝捆扎,弯起和搭接钢筋尺寸应满足规范构造要求。喷射混凝土材料选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粗砂、碎石(粒径520mm)拌和而成,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配合比一般为水泥:砂:碎石:1:2:2,具体施工以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为准。喷射砼分两次施工,初喷厚度为40mm,复喷厚度为40mm。7.7.2 明挖基坑开挖施工7.7.2.1 基坑土方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下穿隧道明挖基坑开挖在基坑降水20天后进行,基坑开挖采用“中部挖槽、纵向分段、竖向分层”的方法开挖,每段开挖完后,及时进行该段结构的施工,以关于秒基坑暴露时间,确保基坑稳定。明挖基坑以东大街路口为中心分两大部分进行施工,即为:K0+640K0+965.4及K1+029.1k1+180两大段,两段基坑均采用由北向南的方向单向开挖,基坑内分别配备2台EX-300挖掘机及15台12T全封闭特种自卸车施工。下穿隧道地道桥基坑开挖先进行第一层土方开挖,第一层开挖至盖梁梁底部,随后施工挖孔桩顶部盖梁,盖梁施工完后进行第二层土方开挖,第二层土方采用放坡分台阶并结合中部挖槽法施工,在中心挖槽处布置挖掘机开挖土方,沿围护桩两侧各留4.0m宽平台,充分利用其土体抗力保证围护结构的稳定,又可利用此平台进行桩间壁的凿除、桩间挂板施工及桩间挂板与结构之间的空隙回填砼,随着桩间护壁的凿除和桩间挂板及回填砼施工逐步进行,进行下一段土方开挖前再挖除预留平台部位的土方。基坑土方开挖详见基坑分层开挖示意图及基坑纵断面土方开挖示意图。引道U形槽结构段基坑开挖深度小于5米时,采用竖向不分层一次性开挖;挖深大于5米时采用分层开挖方法。7.7.2.2基坑开挖技术措施基坑土方开挖前,每段基坑开挖时均应超前设置一个1.0m1.0m1.5m的集水坑,将基坑内水泯入集水坑,用抽水机抽排基坑内积水至基坑外拭目以待截水沟排放到沉淀池。基坑内设置土方外运通道。为避免通道表面软化而影响土石方正常运输,通道选用石粉和碎石进行铺填,路面宽度为7m,且在通道侧设一个0.3m0.4m的临时排水沟,并派人进行保养维护,保证路面稳固,道路畅通。其坑开挖过程中利用两侧沿未挖除的土体作为工作平台及时凿除挖孔桩护壁并挂模回填挂板与结构之间的空隙。开挖过程中必须随挖随挂板支护,以保证基坑开挖安全。备好排水设备,确保基坑开挖面不浸水,保证开挖作业顺利进行。为保证坑底平整,控制超欠挖,基坑开挖到设计坑底标高以上2030cm时,采用工开挖找平,基工桩间梁槽采用人工开挖,局部洼坑用卵石土填平、压实,同时设备集水井排除坑底积水,并立即进行结构垫层施工。设立监测体系,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在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地表沉降,排桩位移、水位变化等派专人监测,并作好观测记录,出现异常立即处理。7.7.3 东大街路口框架结构明挖、倒边施工7.7.3.1 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东大街与红星路交叉路口K0+965.4K1+029.1段,下穿隧道以地道桥结构形式通过该路口,在施工该路口时要保留东西向有至少6个车道23m的宽度供车辆通行。为此,施工该路口采用明挖、倒边的方法,以保证交叉路口交通。东大街路口框架结构段先施工东大街中心线以南,此时该路口的北边留有东大街方向至少6个车道23m的宽度供车辆通行,待施工完毕,框架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覆土,平整路面,达到通车的条件后,留至少6个车道23m的宽度供车辆通行,然后施工该路口的北边。其施工方法是:先施工两侧间隔挖孔法,然后开挖基坑,开挖完后,施工垫层及底板,达到强度后,一次性进行墙体及顶板施工,覆土后即可东西向通车,然后倒台边施工另一段。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流程详见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GYT-02)7.7.3.2 施工技术措施土方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东大待路口横穿红星路的管线较多,开挖前,每隔50米沿线路横截面挖一条深1.5m2.0m米,宽0.5m的探槽。探明施工区域内地下埋设的各种管线。并做好标记。管线附近采用袋子 工开挖以免损伤管线,并积极配合C标进行管线的改迁和保护,无管线处采用EX-300挖掘机开挖。底部30cm厚度土言采用人工捡底,以减少对底板土体挠动,桩间土体采用人工开挖,以减少对侧壁土体的挠动,随着下部土体的开挖及时进行桩间挂板施工,尽早形成侧壁围护结构,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当东大街中心线以基坑开挖时,在靠北的侧面采用1:1的坡度进行放坡开挖,坡面采用锚喷网护坡,C20湿喷砼厚度为20cm,砂浆锚杆长3m,以间距1m1m梅花型布置,采用8单层钢筋网,网格间距20cm20cm以保证交通疏解道的安全,边坡防护详见疏解道边坡防护图。底板施工时预留侧墙(中墙)钢筋,以便侧墙(中墙)钢筋与底板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下部开挖的过程中分段进行桩间砼回填,纵向高度为2.5m,横向长度为两个桩间段为一幅,回填时利用两侧的土体作施工平台,回填砼采用挂模施工,并用钢筋插捣密实,拆模后对表面进行抹平处理,以保证防水板施工的基面要求。7.7.4下穿隧道主体结构施工下穿隧道主体结构充分利用变形缝的设置进行分段施工,分段长度为10m17.4m,为加快结构施工,采用跳段施工,路段施工见结构跳段施工示意图:7.7.4.1框架结构施工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挂板与结构之间空隙挂模进行回填砼后,先施工底板垫层和外防水层,再灌注底板,底板施工时预留管线沟槽的位置;底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同时进行侧墙、中墙及顶板结构的施工。框架结构施工工艺详见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GYT-02)。框架结构施工详见框架结构施工图。为确保结构施工质量,框架结构分两部分施工,先施工底板结构,后施工侧墙、中墙及顶板结构,其施工顺序详见框架结构施工顺序图。7.7.4.2 地道桥明挖结构施工地道桥结构底板及侧、中墙主体结构进行分段施工,施工节段之间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须大于8天,以避免混凝土早期收缩产生有害裂纹。施工步骤具体为: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挂板与结构之间空隙挂模进行回填空砼后,先施工底板垫层和外防水层,再灌注底板,底板施工时预留管线沟槽的位置;底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同时进行侧墙及中墙结构的施工。地道桥结构施工工艺详见地道桥明挖结构施工工艺图(GYT-03)。为确保结构施工质量,地道桥结构分两部分施工,先施工底板结构,后施工侧墙及中墙,其施工顺序详见地道桥明挖结构施工顺序图。7.7.4.3 引道U形槽结构施工流程引道U形槽底板及侧墙主体结构进行分段施工,施工节段之间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须大于8天,以避免混凝土早期收缩产生有害裂纹。根据引道基坑挖深与最不利水位(2.5米)之间的关系,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分别见:引道U形典型横断面图7.7.4.4 模板及支撑体系U形槽结构侧墙施工均采用可调式WDJ碗扣式满堂脚手架支模灌注混凝土。其结构施工脚手架及模板构造详见U形槽结构模板加固图。框架结构侧墙、中墙及顶板施工均采用可调式WDJ碗扣式满堂脚手架支模灌注混凝土。其结构施工脚手架及模板构造详见框架结构模板回固图。地道桥结构侧墙及中墙施工均采用可调式WDJ碗扣式满堂脚手脚支模灌注混凝土。其结构施工脚手架及模板构造详见地道桥结构模板加固图。侧墙及中墙模型采用组合钢模型,中墙顶部异形段采用特制异形钢模,用可调式支撑体系调节模板的大面平整度及垂直度,以保证结构的位置正确和外观质量。模型及支撑体系均进行强度及变形检算,并根据检算结果预留适当的变形量。挡头模板采用木模,根据施工缝、变形缝所采用的止水材料进行设置,并注意保证其稳固、可靠、不变形、不漏浆。选拔亲水性的高级C系列脱模剂,不使用油性脱模剂,以保证建筑装修与结构混凝土间的粘结能力。侧墙模板使用混凝土短撑加固,不采用穿墙螺栓,以提高侧墙混凝土的抗渗性参。因为穿墙拉杆紧固于模板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部混凝土已处于初凝及终凝状态,上部混凝土震捣使穿墙拉杆产生震动,易在结构混凝土中产生微小裂隙,造成混凝土墙面成局部渗漏。据广州地铁多家施工单位总结,穿墙拉杆处极易产生渗漏,且处理难度大,因中墙不存在渗漏问题,可采用混凝土短撑结合穿墙螺栓固定两侧模板。为防止墙体混凝土在浇捣过程中产生“爬模”现象,采用紧线器连接模板与底层板上的预留钢筋,使之产生垂直向下的分力,有效地杜绝“爬模”产生。预埋件和预留孔按放线座标,精确固定在模板上,并采用钢筋固定等措施将预埋件和孔洞模板加固牢固,确保位置准确。7.7.4.5钢筋工程进场钢筋材料必须首先进行材质试验和可焊性试验,保证用于结构的钢筋为合格产品。按设计图纸在加工场加工钢筋,运送至工作面进行施工。纵横向主筋均采用闪光对焊接至所需长度,每节段均须按规范预留出与下节段连接的钢筋,节段间钢筋的连接采用绑条焊。钢筋施工时,采用加固措施确保预埋件的安装位置稳固。按照结构要求,钢筋分层、分扎进行绑扎,所有钢筋焊接接头均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对于多层钢筋,应在层间设置足够的撑筋,以保证骨架的整体刚度,防止灌注混凝土时钢筋骨架错位和变形。钢筋施工完后,应对每个结构面预留出设计所需保护层厚度,以满足结构的设计受力状况和结构防水的要求。结构钢筋绑扎时一定要做好对柔性防水层的保证,具体措施见防水施工有关章节所述。7.7.4.6结构混凝土灌注施工下穿隧道主体结构混凝土选用抗渗、耐蚀、微膨胀的商品混凝土,并须具备缓凝、早强、高流态的特点,以适应结构混凝土灌注工艺需要和确保结构混凝土质量。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至灌注地点,用混凝土输送泵输送至灌注面。结构板体混凝土采用分层、分幅灌注,幅宽1.02.0m,侧墙混凝土的灌注必须层对称地进行,层高为0.50m。当混凝土灌注落差2m时,则使用串筒把混凝土输送至工作面。结构混凝土采用“一个坡度,薄层浇注,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灌注方法来缩小混凝土暴露面,以加大浇筑强度以缩短浇注时间等措施防止产生浇注冷缝,提高结构混凝土的防裂抗渗能力。每节段均采用纵向分幅、横向对称灌注,根据我公司施工经验及现有施工技术设备水平,以每节段混凝土的灌注时间不超过24小时控制,组织两套浇注设备及两个作业组同时浇注,每小时浇注数量不小于30m3,浇注分幅宽为2m,1小时即可完成一幅的施工,侧墙分层高度为0.5m,1小时即可完成一个层位施工,可以保障连续不间断施工。防水混凝土施工缝处采用“二次捣固”工艺施工,即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给予“二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同时又减小内部裂缝,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提高抗裂及抗渗性。二次捣固的恰当时间必须经试验测定,即:将运转着的振动棒以其身身的重力逐渐插入混凝土进行振捣,如果混凝土仍可恢复塑性的程度,即振动棒小心拨出混凝土仍能自行闭合。而不留下孔穴,此时施加的二次振捣是适宜的。二次震捣时间即要考虑技术上的合理,又要满足分层浇筑、循环周期的安排,重要的是避免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冷接头。因此,二次捣固工艺是一个有经验的施工单位所必须掌握的施工工艺,从我公司在广州地铁的施工情况来看,施工缝处进行二次捣固,效果良好,能有效地避免产生渗漏水的路径。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防止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温差过大,混凝土表面产生有害裂纹。板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温升监测,以便及时准确地采取保证措施,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每节段施工缝在混凝土浇注前必须凿毛及清洗干净。不能在浇注前灌注同等标号水泥砂浆的施工缝,如板横向施工缝,都采用涂抹YJ-302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处理,以提高混凝土接缝处的粘接力。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采用插入式捣固器振捣混凝土,在钢筋密切集区采用32小型捣固器,设专人捣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当墙高超过3m时设“门子板”进行捣固。盖挖逆作地道桥段侧墙及中墙顶部采用有压注浆,保证注浆密实。混凝土养护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为确保混凝土不产生有害裂缝,应设专人进行养护。顶板采用覆盖养护14天,中墙、侧墙用薄膜覆盖喷水养护,底板采用草袋覆盖养护。7.7.5 盖梁施工盖梁为现浇结构。施工每一段挖孔桩施工完毕后,即进行桩顶以上土方开挖,并凿除挖孔桩桩头,施作桩顶盖梁。下穿隧道地道桥的挖孔桩桩顶盖梁为C25钢筋混凝土“L”形截面,采用分段连续施工,分段施工长度为设计要求的结构变形缝之间的距离。具体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要求如下:挖孔桩施工完成一段后,人工对桩顶混凝土凿毛,并挖除一定量的土方以确保足够的支侧模空间。清除挖孔桩桩顶的余土、浮浆并将桩顶混凝土凿毛,并用清水清洗干净。按设计要求和构造要求绑扎冠梁钢筋,预留足够的钢筋主筋长度与下节冠梁主筋的搭接。侧模采用18mm厚七层胶合板,支撑体系采用16cm16cm方木、48钢管并配合以12对拉螺栓。模板在安装前要混凝土隔离剂,以利脱模。盖梁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每段盖梁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盖梁的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7.7.6预制结构施工7.7.6.1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施工先张法空心板梁预制预制场地布置详见预制场地施工布置图。A.预制场施工a.应力空心板梁采用先张法预制施工,在预制场内预制。外模采用拆装式大块整体钢模,内模采用充气胶囊,模型两侧设对拉螺杆加固,以保证空心板梁外观质量。b.先张法预制台座采用长线法形式,每一台座一次施工7片梁。台座由墩座及纵横梁组成,均采用C20砼浇注。为便于预制梁移动,在预制场内铺设轨道、用万能杆件架设简易龙门吊。c.为防止由于水浸造成台座下沉、开裂,在预制台座周边开挖排水沟,将水引入指的排放地点。B.钢筋a.每批到达工地的钢材,均向监理工程师提供试验报告和出厂质量证明书。并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及生产厂家,分类堆放,挂牌以资识别。b.钢筋在使用前,进行调直和除锈,保证钢筋表面洁净、平直,无局部弯折。c.钢筋的加工制作均在加工间严格按设计图进行,成品编号堆码,以便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