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外思考题.doc_第1页
化工原理课外思考题.doc_第2页
化工原理课外思考题.doc_第3页
化工原理课外思考题.doc_第4页
化工原理课外思考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原理课外思考题一、填空题第一章 流体流动1、在静止的同一种连续流体的内部,各截面上 位能 和 静压能 之和为常数。2、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滞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是抛物线形曲线,中心最大速度为平均速度的 2 倍。3、测速管测得的是管道中 点 速度,孔板流量计测得的是 平均 速度。4、 U管压差计一端接在管路中,另一端通大气,它可以测量管路中任意截面上的 表压强 或 真空度 。5、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滞流流动时,摩檫系数与 管壁粗糙度 无关,只随Re加大而 减小 。6、转子流量计属于变截面 、 恒压强差型流量计。7、U 形管压差计用水作指示液,测量气体在水平管道中的压降,若指示液读数R20 mm,则表示压降为 Pa,为使R 读数增大,而压降不变,应更换一种密度比水 (大或小)的指示液。8、沿壁面流动的流体中有两个区域,一是 ,二是 。9、并联管路中各管段压降 ,且各管段中管子长、直径小的管段通过的流量 。10在测速管(比托管)中,由内管传递出的压力相当于流体正对测压孔处的 与 之和。11、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从中心到壁可以 、 、 。12、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滞流流动时,其速度分布是 型曲线,其管中心的最大流速为平均流速的 ,縻擦糸数与Re的关系为 、。13、连续性方程是由 导出来的,它适用 流体。14、在计算直管阻力时,流体从管中流出的出= ,流入管中的入= 。15、雷诺数Re的物理意义是 与 之比,当Re 时,一定是层流流动;当Re 时,一定是湍流流动。16、流体作湍流流动时,邻近管壁处存在一 _ 层流内层_,雷诺数愈大,湍流程度愈剧烈,则该层厚度 愈薄 。17、水力半径的定义式为 _rH = 流通截面积/润湿周边长 _,当量直径为 _4_倍水力半径。18、长度为 a , 宽度为 b 的矩形管道,其水力半径为 ,当量直径为 。19、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不是阻力平方区),其摩擦系数随 和 而变。20、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是 ;适用于圆形直管的不可压缩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为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1在离心泵的运转过程中, 是将原动机的能量传递给液体的部件,而 则是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的部件。2、 输送沸点 或温度 的液体,泵的允许安装高度将减小。3、离心泵启动前应 关闭 出口阀,旋涡泵启动前应 打开 出口阀。4、离心泵特性曲线是在一定 转速 下,用常温 水 为介质,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5、离心泵的泵壳制成螺壳状,其作用是 转能,即使部分动能转换为静压能。 。6、往复泵的往复次数增加时,流量 增大 、扬程 不变 。7、离心泵的流量调节常用 ,而往复泵的流量调节采用 。8、离心泵启动前需要先向泵内充满被输送的液体,否则将可能发生 气缚 现象。而当离心泵的安装高度超过允许安装高度时,将可能发生 气蚀 现象。9、齿轮泵的特点是,适宜于输送 粘稠液体以至膏状物 液体,而不宜于输送 含有固体粒子的悬浮物 。10、当离心泵的流量增加时,泵的扬程 ,泵的轴功率 。11、离心泵是依靠 对流体作功,其作功的部件是 。12、离心泵的工作点是 曲线与 曲线的交点。第三章 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1、在规定的沉降速度条件下,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只取决于降尘室 底面积 而与其 高度 无关。2、转筒真空过滤机的分配头由 和 组成的。3、沉降可分为 和 两种。4、在过滤操作中,真正发挥拦截颗粒作用的主要是 而不是 。5、间歇过滤操作包括 、 、 、_、_。6、工业上常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有 、 、 。7、在恒压过滤时,如过滤介质阻力忽略不计,且过滤面积恒定,则所得的滤液量与过滤时间的 次方成正比,而对一定的滤液量则需要的过滤时间与过滤面积的 次方成 比。8、转筒真空过滤机,转速越快,每转获得的滤液量就越 ,单位时间获得的滤液量就越 ,形成的滤饼层厚度就越 ,过滤阻力越 。9、在斯托运克斯沉降区,颗粒的沉降速度与其直径的 2 次方成正比;而在牛顿区与其直径的 1/2 次方成正比。10、板框压滤机中横穿洗涤法,在流体粘度与推动力相同条件下,洗涤速率与最终过滤速率之比为 1/4 ;叶滤机中置换洗涤法,洗涤速率与过滤速率之比为 1 。11、在一套板框过滤机中,板有 构造,框有 构造。12、转筒真空过滤机的分配头由 和 组成的。13表示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两种不同方式是用 和用 表示。14重力沉降设备用于除去 mm以上颗粒,沉降槽与 工作原理相同。15转筒真空过滤机,转速越快,每转获得的滤液量就越 ,单位时间获得的滤液量就越 。 16、在一套板框过滤机中,板有 构造,框有 构造。17、流化床在正常操作范围内,随着操作气速的增加,流体在颗粒缝隙间的流速 ,床层空隙率 。18、流化床操作流速范围的大小可用 与 之比来表示。19、由多层等厚度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若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愈小,则该壁面的热阻愈 (大、小),其两侧的温差愈 (大、小)。20、多层管壁稳定导热中,若某层的热阻最大,则该层两侧的温差 ,若某层的平均导热面积最大,则通过该层的热流密度 。第五章、第六章 传热及传热设备1、对流给热分为 对流给热和 对流给热两种。2、蒸汽在套管换热器中的环隙中冷凝以加热管内的空气,则总传热系数K值接近于 空气 的对流传热系数;管壁的温度接近于 蒸汽 的温度。3、当壳体和管子之间的温差 且壳体承受压力 时,可采用补偿圈(又称膨胀节)的方法消除列管换热器应力。 4、对流传热过程中,在其它条件相同下,弯管的对流传热系数比直管的对流传热系数 ,这是因为流体在弯管内流动时 。 5、蒸气冷凝有 膜状冷凝 和 滴状冷凝 。6、在卧式管壳式换热器中,用饱和水蒸气冷凝加热原油,则原油宜在 管程 流动,总传热系数接近于 原油 的对流传热系数。7对流传热过程中,在其它条件相同下,短管的对流传热系数比长管的对流传热系数 ,这是因为短管入口处 。8CR一定时,NTU增大,则e ;NTU一定时,CR增大,则e 。9列管式换热器壳程常用的折流当板形状有 形和 形两种。10当壳体和管子之间的温差 且壳体承受压力 时,可采用补偿圈(又称膨胀节)的方法消除列管换热器应力。11翘片管换热器是从两方面实现对传热过程的强化作用,一是 ;二是 。12对于列管换热器,不洁净或易于分解结垢的物料一般应走 程,黏度较大的物料应走 程。13、管内空气的对流给热系数为40W/m2 ,壳程为饱和水蒸气冷凝,则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近似等于 ,管壁的温度近似等于 温度。(管壁及污垢热阻可以忽略)。14、污垢热阻增大,会使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 ,总热阻 。15、传热的基本方式有 传导 、 对流 和 辐射 三种16、在无相变的对流传热过程中,热阻主要集中在 滞离层内(或热边界层内) ,减少热阻的最有效措施是 提高流体湍动程度 。17、厚度不同的三种材料构成三层平壁,各层接触良好,已知b1b2b3,导热系数l1l2 R2 R3,各层导热速率Q1 = Q2 = Q3。18、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愈大,则该壁面的热阻愈 小 ,其两侧的温差愈 小 。19、液体在大容器内沸腾时,随着温度差(tw-ts)的不同,出现自然对流 、泡核沸腾 和 膜状沸腾 不同的沸腾状态。20、消除列管式换热器温差应力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在壳体上加 膨胀节 、 采用浮头式 或 U管式结构 ;21、写出三种间壁式换热器的名称:套管式 、 管壳式 和 平板式等。22、在列管换热器中,拟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这时,两流体的流径应是空气 走管程、 蒸汽 走壳程。第七章 蒸发1、多效蒸发主要有 、 、 三种典型流程。2、温度差损失包括 、 、 。第八章、第九章 传质过程导论及吸收1、吸收是分离_的单元操作,它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液中的_差异达到分离目的。2、双膜理论认为,吸收质是以_的方式通过两膜层,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_,3、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 4、吸收操作中温度不变,压力增加,可使相平衡常数_,传质推动力_。5、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只要组份在气相中的分压 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6、分子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 ,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不变、减小),随压力增加而 (增大、不变、减小)。7、在逆流操作的吸收塔中,当操作液气比(L/G)m时,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而系统温度增加(设温度对Sc 的影响可略)则气体出口浓度ya 将 ,液体出口浓度xb 将 ,塔的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OG 将 。8、吸收塔的设计中,若填料性质及混合气体处理量一定,当液气比增加时,则传质推动力 (增大、不变、减小),传质单元数 (增大、不变、减小),传质单元高度 (增大、不变、减小)。9、在吸收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 、 、 。10、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 ,而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11、吸收操作线斜率越小,传质推动力越 ,对传质越 。12、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体中低浓度氨,操作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入口气量增加,则NOG ,气体出口组成 ,液体出口组成 。(填增大、不变、减小)13、分离任务要求一定,当回流比一定时,5种进料状况中, 进料的q值最大;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 ,分离所需的总理论板数 。二、单项选择题第一章 流体流动1、在静止流体内部各点的静压强相等的必要条件是 。(D)A、同一种流体内部 B、连通着的两种流体C、同一种连续流体 D、同一水平面上,同一种连续流体2、湍流粘度是 。(A)A、流动情况的函数 B、流体的物理性质C、湍流时流体的粘稠度 D、内摩檫力大小的指标3、孔板流量计与测速管都是属于定节流面积的流量计,利用 来反映流量的。A、变动的压强差 B、动能差 C、速度差 D、摩擦阻力4、在一水平变径管道上,细管截面A及粗管截面B与U管压差计相连,当流体流过时压差计测量的是 。(D)A、A、B两截面间的总能量损失 B、A、B两截面间的动能差C、A、B两截面间的局部阻力 D、A、B两截面间的压强差5、流速在阻力平方区流动时的摩檫阻力 。(D)A、不变 B、 随流速加大而加大C、与u1、25成比例 D、与u2成比例6、在一定管路中,当孔板流量计的孔径和文丘里流量计的喉径相同时,相同流动条件下,文丘里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V和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0的大小为 。A、C0=CV B、 C0CV C、C0 C、= D、不能确定11、当不可压缩理想流体在水平放置的变径管路中作稳定的连续流动时,在管子直径缩小的地方,其静压力( C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确定12、通常流体粘度随温度t的变化规律为。( A ) A、对液体t升高减小,对气体则相反 B、t升高、流体减小C、对液体t升高增大,对气体则相反 D、t升高、流体增大13、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时,若其已进入阻力平方区,则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为。( C )A、Re增加,增大 B、Re增加,减小C、Re增加,基本上不变 D、Re增加,先增加大后减小 14、在完全湍流(阻力平方区)时,粗糙管的摩擦系数数值。 A、只取决于Re B、只取决于/d C、与无关 D、只与有关15、滞流和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A )A滞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B滞流时Re数小于湍流时Re数C流道截面大时为湍流,截面小的为滞流 D湍流流速大于滞流流速16、量纲(因次)方析的目的在于。( D )A得到各变量间的确切定量关系 B无需进行实验,即可得到关联式C得到无因次数群间定量关系 D、用无因次数群代替变量,使实验与关联简化17、某厂要求安装一根输水量为30m3/h的管路。当选取水的流速u=1.8m/s时,合适的管子规格为( A )。 A、89mm4mm B、108mm4mmC、57mm3.5mm D、32mm3mm18、当流体在管内流动时,若要测取管截面上流体的速度分布,应选用流量计测量。A、孔板流量计 B、文丘里流量计C、比托管 D、U 形管压差计19、某套管换热器由1084mm和552.5mm钢管组成,流体在环隙间流动,其当量直径为( )mm。A、 53 B、 45 C、 50 D、 5820、能够直接读出体积流量的是:A、转子流量计 B、文丘里流量计 C、孔板流量计 D、比托管21、下列能起放大作用的压差计是 。A、普通的U形管压差计 B、单U形管压差计C、双液柱微差计 D、复式U形管压差计22、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0当Re增大时,其值 。A、总在增大 B、先减小,后保持为定值 C、总在减小 D、不定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1、离心泵的效率和流量Q的关系 。(B)A、Q增大,增大 B、Q增大,先增大后减小C、Q增大,减小 D、Q增大,先减小后增大2、在测定离心泵性能时,若将压强表读数p2将 。(B)A、随流量增大而减小 B、随流量增大而增大C、随流量增大而基本不变 D、随流量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3、离心泵停止操作时,宜 。(A)A、先关出口阀后停电 B、先关出口阀或先停电均可C、先停电后关出口阀 D、单级泵先停电,多级泵先关出口阀4、往复泵适用于 。(C)A、大流量且要求流量均匀的场合 B、介质腐蚀性强的场合C、 流量较小、压头较高的场合 D、投资较小的场合5、离心泵在一定的管路系统工作,如被输送液体的密度()发生变化(其余性质不变),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任何情况下扬程与无关; B、只有当(Z2 - Z1)=0 时,扬程与无关;C、只有在hf =0时,扬程与无关; D、只有当P2P1=0时,扬程与无关。6、如图2所示,从操作角度看,以下离心泵哪种安装方式合适( )。图27往复泵在操作中A、不开旁路阀时,流量与出口阀的开度无关;B、开启旁路阀后,输入设备中的液体流量与出口阀的开度无关;C、流量与转速无关;D、允许的安装高度与流量无关。8将含晶体10%的悬浮液送往料槽宜选用A、离心泵 B、往复泵 C、齿轮泵 D、喷射泵9、离心泵原来输送水时的流量为qV,现改用输送密度为水的1、2倍的水溶液,其它物理性质可视为与水相同,管路状况不变,流量(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10、选择一台适宜的离心泵,是根据 。A、(流量、扬程) B、(流量、功率)C、(扬程、功率) D、(扬程、效率)11、开大离心泵的出口阀,离心泵的进口真空表读数将( A ),出口压力表读数将( B )。A、增大 B、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12、输送系统的管路特性方程可表示为H=A+BQ2,则( B )。A、A只包括单位质量流体需增加的位能;B、A包括单位质量流体需增加的位能和静压能;C、BQ2代表管路系统的局部阻力损失;D、BQ2代表单位质量流体需增加的动能。13、有自吸能力的泵是( B ) A、离心泵与旋涡泵 B、往复泵与旋转泵C、齿轮泵与离心泵 D、旋转泵与旋涡泵14、离心泵开动之前必须充满被输送的流体是为了防止发生_。A、气缚现象 B、汽化现象 C、气浮现象 D、汽蚀现象15、离心泵铭牌上标明的是泵在( )时的主要性能参数。 A、流量最大 B、压头最大 C、效率最高 D、轴功率最小;16、离心泵吸入管路底阀的作用是( )。 A、阻拦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B、避免出现气蚀现象 C、维持最低的允许吸上高度 D、防止启动前充入的液体从泵内漏出第三章 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1、在重力场中,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D)A、粒子几何形状 B、粒子几何尺寸 C、粒子与流体密度 D、流体的流速2、以下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A、过滤速率与过滤面积平方A2成正比B、过滤速率与过滤面积平方A成正比C、过滤速率与所得滤液体积V成正比D、过滤速率与虚拟滤液体积Ve成正比3、含尘气体通过长4 m、宽3m、高1m的降尘室,已知颗粒的沉降速度为0.25m/s,则除尘室的生产能力为 。(A)A、3 m3s-1 B、1 m3s-1 C、0.75 m3s-1 D、6 m3s-14、在转筒真空过滤机上过滤某种悬浮液,将转筒转速n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生产能力将为原来的 。(B)A、2倍 B、20、5倍 C、4倍 D、1/25离心沉降速度是。A、颗粒运动的绝对速度 B、切向速度 C、径向速度 D、气流速度6已知旋风分离器的平均旋转半径为0.5 m,气体的切向进口速度为20 ms-1,那么该分离器的分离因素为 A、81.5 B、800 C、100 D、40.87、板框压滤机洗涤速率为恒压过滤最终速率的1/4 的这一规律只有在以下条件下才成立。A、过滤时的压差与洗涤时的压差相同;B、滤液的粘度与洗涤液的粘度相同;C、过滤压差与洗涤压差相同,洗涤液的粘度与滤液的粘度相同,以及过滤面积与洗涤面积相同;D、过滤压差与洗涤压差相同且洗涤液的粘度与滤液的粘度相同。8、在滤饼过滤操作中,实际上起到主要拦截固体颗粒作用的是。A、滤饼层 B、过滤介质 C、滤饼层与过滤介质 D、滤浆、滤饼层与过滤介质9、将降尘室用隔板分层后,若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直径要求不变,则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将 (A), 颗粒的沉降速度(C), 沉降时间(B)。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10、设颗粒在stokes区沉降,当含尘气体温度升高后,降尘室的生产能力( B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不确定。 11、在恒压过滤时,如介质阻力不计,过滤压差增大一倍时同一时刻所得滤液量_。A、增大至原来的2倍 B、增大至原来的4倍C、增大至原来的倍 D、增大至原来的1.5倍 12、过滤基本方程式是基于推导出来的。A、滤液在介质中呈湍流流动 B、滤液在滤渣中呈湍流流动C、滤液在介质中呈层流流动 D、滤液在滤渣中呈层流流动13、在一个过滤周期中,为了达到最大生产能力应( ) A、过滤时间应大于辅助时间 B、过滤时间应小于辅助时间 C、过滤时间应等于辅助时间 D、过滤加洗涤所需时间等于1/2 周期 14、旋液分离器是利用离心力分离( )。 A、离心机可分离液液混合物 B、离心机可分离液固混合物; C、离心机可分离气固混合物 D、离心机所分离的不均匀混合物中至少有一相是液相 第五章、第六章 传热及传热设备1、双层平壁定态热传导,两层壁厚相同,各层的导热系数分别为1和2,其对应的温度差为t1和t2,若t1t2则1和2的关系为 。(A)A、12 C、1=2 D、无法确定2、沸腾传热的过热度增大,其传热系数。A、增大 B、减小 C、只在某个范围变大 D、沸腾传热系数与过热度无关3、NTU小就意味着达到相同的出口温度(T2或t2)时,所需的传热面积 。A、大 B、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4、通过三层平壁的定态热传导,各层界面间接触均匀,第一层两侧温度为120和80,第三层外表面温度为40,则在第一层热阻R1和第二、三层热阻R2、R3的大小为 。(D)A、R1(R2+R3) B、R1(R2+R3) C、无法确定 D、R1=(R2+R3)9、管壳式换热器中,饱和蒸气冷凝以加热空气,下面两项判断为 。(A)甲:传热管壁温度接近于加热蒸汔温度。乙:总传热系数接近于空气侧对流传热系数。A、甲、乙均合理 B、甲、乙均不合理 C、甲合理、乙不合理 D、甲不合理、乙合理10、工业生产中,沸腾传热应设法保持在 。(B)A、自然对流区 B、核状沸腾区 C、膜状沸腾区 D、过渡区11、套管冷凝器的内管走空气,管间走饱和水蒸气,如果蒸汽压力一定,空气进口温度一定,当空气流量增加时,传热系数K 应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不能确定12、在多层平壁定态导热中,通过最大热阻的一层平壁的热量( )通过其余平壁的热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13、蒸汽压强的变化,对冷凝传热的影响是A、蒸汽压强 P, 值,对 关联式有影响;B、蒸汽压强 P, 值,对 关联式有影响;C、蒸汽压强 P, 值不变,对 关联式无影响。14、冷热流体在套管换热器内换热,内管走冷流体,如果冷流体流量增大一倍,则总传热系数( ),冷流体的出口温度( )。 A、增大,下降 B、增大,升高 C、减小,下降 D、减小,升高15、沸腾传热的过热度增大,其传热系数。A、增大 B、减小 C、只在某个范围变大 D、沸腾传热系数与过热度无关16、在沸腾操作中,工业上一般维持在。 A、自然对流区 B、核状沸腾区 C、膜状沸腾区 D、三个区域都可17、把一壳程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管内水的列管式换热器由单管程改为双管程,会引起A、管内对流传热系数减小 B、总对流传热系数减小C、管内阻力减小 D、对数平均温差减小18、NTU小就意味着达到相同的出口温度(T2或t2)时,所需的传热面积。A、大 B、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19、傅立叶定律是_的基本定律。A、对流传热 B、热传导 C、总传热 D、冷凝20、在蒸汽冷凝中不凝气体的存在对 的影响是 ( B ) 。A、使 升高 B、使 大大降低C、对 有一定的影响 D、对 无影响。21、述措施中对提高换热器壳程对流传热糸数有效的是( )。 A、设置折流挡板 B、增大板间距; C、增加管程数 D、增加管内流体的流速; 22、用多管程换热器,虽然能提高管内流体的流速,增大其对流传热糸数,但同时地导致( )。 A、管内易结垢 B、壳程流体流速过低 C、平均温差下降 D、可减少管内流动阻力 23、大换热器传热面积的办法有( )。 A、选用粗管排列 B、选用翅片管 C、增加管程数 D、增加壳程数24、在空气与蒸汽间壁换热过程中采取 方法来提高传热速率是合理的。 A、提高蒸汽流速 B、采用过热蒸汽以提高蒸汽的温度C、提高空气流速 D、将蒸汽流速和空气流速都提高。25、利用水在逆流操作的套管换热过程中冷却某物料,要求热流体温度T1、T2及流量qv1不变,今因冷却水进口温度t1增高,为保证完成生产任务,提高冷却水的流量qv2,其结果(A)。A、Q不变,tm下降,K增大 B、K增大,tm不变C、Q不变,K增大,tm不确定 D、Q增大,tm下降。26、穿过两层平壁的稳态热传导过程,已知各层温差为t1=40, t2=15,则第一、二层的热阻R1、R2的关系为_。A、无法确定B、R1R227、关于传热系数K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传热过程中总传热系数K实际是个平均值;B、传热系数K随着所取的传热面不同而异;C、传热系数K可用来表示传热过程的强弱,与冷、热流体的物性无关;D、要提高K值,应从降低最大热阻着手;28、流体无相变化时的自然对流给热系数是由 决定的。A、(Re、 Pr) B、(Re、 Gr) C、(Pr 、Gr) D、(Pr、Re、Gr)29、某一套管换热器,管间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管内空气(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使空气温度由20升至80,现需空气流量增加为原来的2倍,若要保持空气进出口温度不变,则此时的传热温差应为原来的 A 倍。A、1.149 B、1.74 C、2 D、不定 30、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中普兰特准数是表示 C 的准数。A、对流传热 B、流动状态 C、物性影响 D、自然对流影响第七章 蒸发1、在单效蒸发器中,将某水溶液从14%连续浓缩至30%,原料液沸点进料,加热蒸汽的温度为96.2,有效传热温差为11.2,二次蒸气的温度为75.4,则溶液的沸点升高为 D 。A、11.2 B、20.8 C、85 D、9.62、为蒸发某种粘度随浓度和温度变化较大的溶液,应采用B流程。A、并流加料 B、逆流加料 C、平流加料 D、双效三体并流加料 3、为蒸发某种粘度随浓度和温度变化较大的溶液,应采用_流程。A、平流加料 B、并流加料 C、逆流加料 D、双效三体并流加料第八章、第九章 传质过程导论及吸收1、当吸收阻力为1/KG时,其相应的吸收推动力为( A )A、 B、 C、 D、2、下列描述的吸收速率方程式中正确的是B:A、 B、C、 D、3、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0.00625atm、 E2=0.011atm、E3=0.0035atm,则C。A t3t2 B t1t2 C t1t2 D t3t1 4、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若其它操作条件不变,仅增加入塔气量,则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将(A)。A、增大 B、降低 C、减少 D、不确定5、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0.0035atm、E2=0.011atm、E3=0.00625atm,则有。A、t1t2 B、t3t2 C、t1t2 D、t3t16、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A、1 B、1 C、=1 D、不一定7、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填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OG将。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不能判断8、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填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NOG将。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判断9、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当吸收因素A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达到平衡出现在。A、塔底 B、塔中部 C、塔顶 D、塔内任何一处10、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当吸收因素A=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达到平衡出现在。A、塔中部 B、塔内任何一处 C、塔顶 D、塔底11、单向扩散,cB(或cA)随z。A、呈对数函数变化 B、呈线性变化 C、呈双曲线变化 D、先呈线性变化变化,后呈对数函数变化12、混合物中易溶组分的浓度愈高,则漂流因数。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不一定13、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已知相平衡常数m=1,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数分别为kya =210-4 kmol/m3s、kxa =0.4 kmol/m3s,则该气体为( )气体。A、难溶 B、易溶 C、溶解度适中 D、无法判断14、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液气比增加,所需填料层高度将。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判断15、吸收塔的设计中,若填料性质及处理量气体一定,液气比增加,则传质推动力。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不能判断16、在一符合亨利定律的气液平衡系统中,溶质在气相中的摩尔浓度与其在液相中的摩尔浓度的差值为。A、正值 B、负值 C、零 D、不确定三、计算题第一章、第二章 流体流动及流体输送机械1、如图3所示一输水管路。管路直径均为1084mm,其它尺寸见本题附图。在E、F两处各装一压力表,并在这两点间装一水银(水银密度为13600kgm-3)U压差计,高位槽A至E处、E处至F处的管长分别为30m和10m(均包括局部阻力损失的当量长度)。管路摩擦系数=0、026。问:(1)当阀门全开时,压力表pF读数为147 kPa,R=25 mm,试求管路水的流速(ms-1)及pE的读数。(2)当阀门关闭时,pE、pF两压力表及U压差计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图3 图42、如图4所示,用离心泵将池中常温水送至一敞口高位槽中。泵的特性曲线方程用H=25.7-7.3610-4Q2(H以m计;Q以m3h-1计),管出口距池中水面为13m,管路总长度为95.5m(包括所有局部阻力当量长度在内)。管内径均为100mm,管路摩擦系数=0.03。试求: (1)阀门全开时,管路中的实际流量(m3h-1)为多少?;(2)为使流量达到60 m3h-1,现采用调节闸阀开度的办法,求此时管路特性方程。(3)设泵的原转速为2900 rmin-1,若采用调节转速的办法使流量变为60 m3h-1,则新的转速为多少?3、如图5所示,用泵2将储槽1中密度为1200kg/m3的溶液送到蒸发器3内,储槽内液面维持恒定,其上方压强为101.33103Pa。蒸发器上部的蒸发室内操作压强为200mmHg(真空度)。蒸发器进料口高于储槽内的液面15m,输送管道的直径为68mm4mm,送料量为20m3/h,溶液流经全部管道的能量损失为120J/kg,试求:(1)泵的出口管路中流体的流速;(2)泵的压头;(3)若泵的效率为65%,求泵的轴功率。4、用离心泵把20的水从储槽送至水洗塔顶部,槽内水位维持恒定。各部分相对位置如图6所示。管路的直径均为76mm2.5mm,在操作条件下,泵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为24.66103Pa;水流经吸入管与排出管(不包括喷头)的能量损失可分别按与 计算,由于管径不变,故式中u为吸入或排出管的流速m/s。排水管与喷头连接处的压强为98.07103Pa(表压)。试求:(1)水在管内的流速u;(2)泵的压头;(3)已知泵的效率为60%,求操作条件下泵的轴功率。图5 图65、有一循环管路如图7所示,管路内安装一台离心泵,安装高度Hg = 3 m,在高效范围内,此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可近似表示为(式中qv以m3s-1表示),管路总长为130 m,其中吸入管长为18 m(均为包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管内径d = 50 mm,摩擦系数= 0、03。试求:(1)管路内的循环水量;(2)泵的进、出口压强。 图76、某型号的离心泵,在一定的转速下,在输送范围内,其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可用H=186105 Q2(H 单位为m,Q 单位为 m3s-1)来表示。用该泵从贮槽将水送至高位槽,如图8所示。两槽均为敞口,且水面维持恒定。管路系统的总长为20 m(包括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管径为463mm,摩擦系数为0.02,试计算:(1) 输水量( m3s-1);(2) 若泵的效率为65 %,水的密度为1000 kgm-3,离心泵在运转时的轴功率kW;(3) 若将该系统的高位槽改为密闭容器,其水面上方的压强为0.5Kgf/cm2(表压),其他条件不变,试分析此情况下的输水量与泵的轴功率将如何变化?(不必计算,用公式与特性曲线图示说明)。图87、每小时将2104kg、45氯苯用泵从反应器A输送到高位槽B(如图9所示),管出口处距反应器液面的垂直高度为15m,反应器液面上方维持26、7kPa的绝压,高位槽液面上方为大气压,管子为76mm4mm、长26.6m的不锈钢管,管壁绝对粗糙度为0.3mm。管线上有两个全开的闸阀、5个90标准弯头。45氯苯的密度为1075 kgm-3,粘度为6.510-4 Pas。泵的效率为70%,试求:(1)管路摩擦系数;(2)输送管路的阻力损失;(3)泵的轴功率附:各局部阻力系数: 全开闸阀 1 = 0.17 图9 90标准弯头 2 = 0.75摩擦系数计算式 = 0.1( + )0、23 8、如图10所示,用离心泵将池中常温水送至一敞口高位槽中。泵的特性曲线方程用H=25-0.004Q2(H以m计;Q以m3h-1计),已知泵吸入管路的压头损失为2.4mH2O,压力表pB距池中水面为2m,管路直径为75mm,文氏管的喉径为25mm(均指内径)。水流经文氏管阻力损失可忽略不计,两U型管的读数分别为R1=700mm、R2=800mm,指示液为汞,其密度为13600 kgm-3。试求: (1)管路中水的流量为多少(m3s-1);(2)压力表pB读数为多少KPa?图109、某输水管路系统中,离心泵在转速为n=2900r/min时的特性曲线方程为H=25-5Q2,管路特性方程为H=10+BQ2(Q:m3/min,H:m),试求:(1)B=2.5时工作点流量QA与扬程HA 。(2)阀门关小到B=5时的工作点流量QB与扬程HB(3)对于流量QB,因阀门开度由B=2.5关小到B=5,管路阻力损失增加了多少?10、如图11所示,用离心泵将池中水送至一敞口高位槽中。泵的特性曲线方程为:H=25-2.81Q2(H:m,Q:m3min-1);管路总压头损失,输送管内径为0.1 m,试求:(1)管路中的流量为多少m3min-1?(2)为使流量达到0.88 m3min-1,现采用调节阀门开度的办法,求此时的管路特性方程; (3)设泵原转速为n=2900 rmin-1,若用调节转速的办法使流量变为10 m3min-1,则新的转速应为多少? 图1111、用离心泵将密闭储槽中20的水通过内径为100mm的管道送往敞口高位槽(图12所示)。两储槽液面高度差为10m,密闭槽液面上有一真空表P1读数为600mmHg(真),泵进口处真空表P2读数为294mmHg(真)。出口管路上装有一孔板流量计,其孔口直径d070mm,流量系数Co0.7,U形水银压差计读数R170mm。已知管路总能量损失为44J/Kg,试求:(1)出口管路中水的流速;(2)泵所需的压头;(3)泵出口处压力表P3(与图对应)的指示值为多少KPa?(已知P2与P3相距0.1m)。图12 图1313、用离心泵将常温水经由钢管从水池送往常压高位槽,要求输送量为10 m3h-1。两槽液面维持恒定。管线总长(包括直管长及所有局部损失的当量长度,下同),其中吸入管线长,管路摩擦系数,泵的吸入口在水池液面上方4m,其余尺寸图13,试求:(1)离心泵所需的扬程;(2)若泵的效率,计算离心泵所需轴功率;(3)操作条件下泵的允许气蚀余量为3.7m,试问此泵安装高度是否合适?14、如图14所示,贮水槽水位恒定,槽底放水管直径为1073.5 mm,距管子入口15m处接一U形管水银压差计,其左壁上方充满水右壁通大气,测压点距管子出水口20m。当闸阀关闭时测得h=1510mm,R=620mm;当闸阀部分开启时,h=1410mm,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