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溯源: 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doc_第1页
阮姓溯源: 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doc_第2页
阮姓溯源: 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doc_第3页
阮姓溯源: 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doc_第4页
阮姓溯源: 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阮姓溯源: 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河南淅川:阮兴刚辑录 据传,伏羲之少子,名曰瑜伯(即少俞),偃姓,乃上古医家,尤其精通针灸学术,是中国解剖学始祖,内经记载了他与黄帝讨论医药的内容。瑜伯原居陈州(宛丘),因佐黄帝有功,赐姓阮,封食邑昆仑大夏之西。瑜伯之四十代裔孙阮皋陶,帝舜时任大理官,封陇西皋地,舜命其制定五刑律法,为中华法治文化先驱。相传,上古五帝之一少皞(即少昊),系黄帝之元妃西陵氏嫘祖所生,继黄帝为帝,建都穷桑,徙都曲阜,号青阳氏,皋陶乃其裔孙。传说,帝喾(号高辛氏)之妻简狄氏无子,往郊外祭祀求子,见玄鸟遗卵而吞之,旋有子,生下契。契为粤籍阮氏始祖,尧舜时被举为司徒,掌管五典教化,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迨商代阮髡,有功于商,受封诸侯国,因不忘世袭阮姓,于泾渭建立阮国。据诗经记载,商末,密须国人不恭,带兵打阮国,侵略至共地,周文王大怒,领兵灭密存阮。周武王伐商,阮僖上书谏,武王不听,遂弃国而居,周兼并了阮国。阮僖之子阮訚被武王禄为大夫,仍封邑于阮,子孙遂以国为氏。阮僖之十五代孙阮肥子,从西北泾川迁徙河南陈留尉氏县隐逸。东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阮肥子裔孙五百余年不参政,阮氏在陈留发展壮大,成了声名显赫的望族,后定郡望为陈留郡。阮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3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89位。阮姓在越南是全国最大的姓氏。在越南语里,阮的国语字拼写为“Nguyn”。阮姓发源于甘肃泾川,历周代至秦,逐渐向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播迁。此际见于史册者有春秋时鲁国人阮氏,始皇时秦人阮翁仲。阮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出古帝王皋陶之后,以国为氏。阮国是皋陶的一个裔孙于商朝时建立的诸侯国,其国址在今甘肃泾川一带。商末,阮国灭,子孙以国为姓。后来,阮氏东迁,汉末三国时期在陈留郡形成望族。两晋以后五胡乱华,阮氏开始南迁,宋元繁播闽粤台港及越南。如今,阮姓早已遍布中华大地,而且走出国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世界之阮姓绝大部分源出陈留阮氏。阮姓名人有阮瑀、阮籍、阮咸、阮孝绪、阮元、阮啸仙、阮玲玉等。阮姓在中国未入百家姓前一百名,但在越南为第一大姓。姓 氏:阮读 音:run起 源:阮国,以国为姓郡 望:陈留郡名 人:阮瑀、阮籍、阮咸、阮元1姓氏人口阮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4省阮姓约占全国汉族阮姓人口57%。2姓氏起源源流一源于偃姓,出自皋陶氏之后商朝诸侯阮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这是中华阮氏的主要起源。皋陶有后裔子孙在商王朝时期被封在阮国(今甘肃泾川),商末,西岐西伯侯姬昌率军灭了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氏,称阮氏。后来就称为阮氏。阮国被西周所灭之说可见于辞海,但据诗经大雅皇矣载:“密人不恭,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爱整其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依其在京,侵自阮疆。徙彼高岗,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歧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商末周初,周武王为彰其天子洪德,安抚夏、商王朝后裔的民心,曾大预封国,诸如封虞舜的后裔妫满于陈邑(今河南淮阳),为陈国的开国始君,遂为陈氏的开氏(姓)始祖。周朝如此封国命氏,氏的发展便迅速增多,阮氏便为众多氏国之一。当时这样的小“国”,其实都是一些规模不大的氏族部落。诸如:程国、崇国、扈国、阮国、房国、杜国、箕国、密须国、寒国、过国、庸国、邺国、铸国、戈国、邳国、观国、褒国、缗国、岐国、仍国、奄国、双国、武罗国等等。后来,阮国在西戎贵族的侵压下不断被分割,阮国被迫逐渐东迁,战国初期为秦国所灭,设置为义渠邑。阮氏族人为避战乱和仇杀,后分散到了全国各地。阮国故地在西汉时期置为安定县,北魏时期为泾州,唐朝时期改为保定县,元朝时期改为泾川县,因泾水而得名。源流二源于地名,出自秦朝时期九阮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九阮,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楼烦,夺得大片好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成为赵国边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了一个大郡,辖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为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秦、汉之际,有住民以九阮郡名称为姓氏者,后省文汉化为单姓阮氏。源流三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据南史、姓氏考略及路史所载,春秋时卫大夫石石昔之后有在东晋时改石为阮者.另南朝会稽余姚人石令嬴因得梁武帝宠爱,被萧衍拜为修容,赐姓阮,其家族或有以阮为氏者.源流四出自他族.今台湾土著、京、彝、回、壮、傣、蒙古、朝鲜、锡伯、苗等少数民族均有此姓 。始祖得姓始祖:皋陶。各支始祖:阮文益公自寿邑八鼓稿而游于衢西城北见其铜峰源内山水之秀丽,土厚平圹遂筑室而居,焉娶周氏生四子,分为四房:天地人和,其妻周氏生于永乐已亥年八月廿六日,终于成化癸卯年六月廿八日,葬桐树坞口坐西向东。是为浙江衢州阮氏始祖。典籍解释诗经中有一首诗:“密人不恭,取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辞海在“阮”的辞条里,开头如此解释:“阮,古国名,偃姓,在今甘肃泾川,周文王所灭”。诗大雅皇矣:“侵阮徂共”。诗大雅皇矣这首诗描写的史实是:周文王晚年做了一系列伐商的战略准备,周围许多封国被他或攻灭或收并,唯有西北边的密须国不服,密须国在今甘肃灵台县。伐密的大意是,密须国人违抗大国的命令,带兵去打阮国(今甘肃泾川东北),打到共(今泾川县城北水泉寺)的地方,周文王立刻大发威力,恼将起来,便带兵去阻住密须国的兵队,不久灭了密须国。姓谱及通志氏族略记载:“阮,为商代诸侯小国,在岐山、泾水之间(今甘肃泾川县),子孙以国名“阮”为氏”。中国姓氏地图第六部分以以国为姓,以阮国为姓为题说:“ 据史书记载,殷商时有一诸侯国阮,位于泾渭之间,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泾川一带。后来,阮国被邻国周吞并,阮国子孙为缅怀故国,纷纷以国为姓,由此,便产生了阮氏”。千家姓查源上说,“殷商时有一个阮国,偃姓,位置就在今天的甘肃省泾川县东南一带,后来被周文王所灭,阮国的子孙就以国为姓。中国各地阮氏人家的起源就在那里,后繁衍分布到整个中国”。郡望陈留郡:春秋时留邑为郑国地,后被陈国所得,故曰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陈留郡,属兖州。当时辖陈留(治所,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陈留城),雍丘,酸枣,东昏,尉氏,浚仪等17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以西,开封市、尉氏县以东,延津县、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之地。陈留阮姓名人辈出,后世之各地阮姓也主要源于陈留阮姓。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九阮郡: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北狄的分支楼烦,夺得大片优良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遂成为赵国的边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九阮设置为一个大郡,辖境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改九阮郡为九原郡,到汉武帝刘彻时期,更名为五原郡,其郡地扩为南面黄河,北背祁连山,境域辽阔。堂号太原堂:以望立堂。九阮堂:以望立堂,亦称九原堂、五原堂。竹林堂:三国时候,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3迁徙分布阮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3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89位。阮姓在越南是全国最大的姓氏。在越南语里,阮的国语字拼写为“Nguyn”。阮姓发源于甘肃泾川,历周代至秦,逐渐向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播迁。此际见于史册者有春秋时鲁国人阮氏,始皇时秦人阮翁仲。湖北通山县黄沙镇阮氏宗祠汉末三国魏晋时,繁衍于陈留郡的阮姓名人辈出,声誉显赫。永嘉之乱时,阮咸子阮孚、从子阮修及阮修族弟阮放、阮裕兄弟等陈留阮姓避乱南迁,阮修于途中遇害,其家族和阮孚他们到达今江苏南京,阮裕由于无意仕途,隐居于会稽剡山(今浙江绍兴),并有一支阮姓远徙于广西合浦。南北朝时避乱江浙等地之阮姓依旧名人辈出,高官不断。此间,阮姓因仕宦、避乱、升迁、谋生等原因逐渐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落籍,并有阮姓进入越南,如今仍是越南之大姓。另南朝宋将领、合浦徐闻人因征林邑国(今越南中南部)大败,子孙遂居遂溪。隋一统后,有南朝阮姓回迁北方。阮姓入闽始于唐朝,据阮氏族谱载,陈留郡阮安所于天祐四年(970)任邵武教谕,迁居绥安左街巷,为入闽始祖。传六世至阮文富,约在北宋时迁居福建汀州宁化上进贤坊官圳上。唐末五代时有阮姓入居四川、广东。北宋时居于闽县(今福建福州)一支阮姓北徙吴县(今江苏苏州),南宋时此支阮氏出了阮姓历史上唯一状元阮登炳。另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阮思聪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明初,山西阮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明中叶后,有渡海赴台者。清康乾后,有山东之阮姓闯关东到东北三省。如今,阮姓在中国分布较广,尤以浙江、福建、山东、湖北等省为多。现代阮姓人口列中国第一百八十九位。4名人历史名人阮瑀(约165-212):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管记事,能诗,善作书檄,有阮元瑜集。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名士,字嗣宗,陈留尉氏(阮姓历史名人阮籍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他博览群书,尤好庄老,有阮嗣宗集。他有八十余首咏怀诗,颇为有名。阮咸:魏晋间名士,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之一。他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曾为散骑侍郎。阮孝绪(479-536):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他撰写了七录,仿照七略分类法,将当时所见图书6288种,44520卷,分为经典、纪传、子兵、文集、术技、佛法、仙道七录,已佚。现尚寸广宏明集,有五十五部序目,可考察其分类情况。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清朝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他倡修清史、儒林、文苑传,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为己任。他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经校勘记、经籍纂诂、汇刻皇清经解180余种。阮匡衡:清字瑶琴,江苏扬州人。康熙四十二年(一七o三)武进士,官守备。工十七帖,年七十余,犹日临不倦。扬州画舫录阮丽珍:公元?年至一六五三年前后字不详,安徽怀宁人,阮大铖之女。生年不详,约卒于清世祖顺治中。美容色,长于作曲。大铖降清,她为某亲王所得,甚宠爱。后来为福晋所妒,遂被鸩死。大铖所作燕子笺传奇,相传乃丽珍所作;此外又作有梦虎缘、鸾帕血等剧,梵天庐丛录并传于世。阮年:清字遐生,杭(杭州)人。墨竹师诸升。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作兰竹图。图绘宝鉴续纂、同人画集阮品:约公元二六五年前后在世(亦作侃)字德如,尉氏人。生卒年不详,约晋武帝泰始元年前后在世。与嵇康为友。仕晋至河内太守。品著有文集五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阮玲玉(19101935),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广东香山(今中山)南朗左步关村人,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因为当工人的父亲早逝,孩童时代就随母为人帮佣。母亲节衣缩食,让她上学读书,就读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学。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当代名人阮真(1896.91972.12),又名阮乐真,浙江绍兴上虞东关区人,中国第一位语文教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学语文教育研究成果最为丰硕、最具批判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语文教育家,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研究的开拓者。所著中学国文教学法是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开山之作。他是少年中国学会的首批骨干,“五四运动”的先驱者。阮成发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次山 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兼首席评论员阮崇武原公安部.劳动部部长海南省省长,海南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阮泊生1914年生。直隶(今河北)蔚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蔚县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任中共浑源县委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处处长、河北省副省长,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共七大、八大、十二大代表,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5家谱文献江苏淮安山阳阮氏族谱一卷,(清)阮应徵辑,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复印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淮安县档案馆。江苏淮安山阳阮氏家谱三卷,(清)阮蕴村重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江苏淮安山阳阮氏家谱三卷,(清)阮葵生、阮芝生重辑,阮钟琦增订,复印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勺湖草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淮安县档案馆。江苏淮安山阳阮氏续谱存草一卷,阮家骏重辑,复印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淮安县档案馆。江苏淮安山阳阮氏家谱,(清)阮葵生、阮芝生等修,清乾隆五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江苏扬州阮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手写本。现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浙江鄞县鄞东鹿峰阮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吴之才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名贤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慈溪阮氏宗谱四卷,(清)阮开除、阮思明纂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敬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绍兴山阮氏家乘不分卷,(清)阮汝昭修,阮大有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安徽潜山潜阳阮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广东新会阮氏族谱不分卷,(清)阮有才编,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云浮阮氏族谱不分卷,(清)阮麦秋编,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石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阮氏宗谱八卷,(清)阮易路重修,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文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阮氏族谱二卷,(清)阮国珏纂修,清咸丰年间刻,清光绪间续修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浙江金华铜峯阮氏宗谱四卷,(清)周泰文拜撰,清光绪元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暨阳阮坞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三斯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浙江绍兴越州阮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国)阮彬华、陶念钦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世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浙江诸暨暨阳西安西湖阮氏宗谱四卷,(清)阮松臣等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安徽合肥阮氏宗谱十五卷,(民国)阮辑五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敦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浙江奉化奉川阮氏宗谱十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七年(公元19l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仅存第九十三卷)。江西兴国阮氏宗谱,(民国)阮占魁等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浙江永康雅庄村志(有李、汪、阮、施、陈、周、林、蔡等姓),(现代)李修龙等修,1996年计算机排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6字辈排行湖北通山阮氏字辈:光大开、英士班、家国彦、孝有风.红安阮氏字辈:始祖阮贵卿(史称铜头将军)霆公彬 卿 甫 国 肇 友 喜 正 宇 大 廷 可 楚 启 之 时远 方 徵 泰 永 观 成祥 景 从 先 志 福 善 荣 昌 家 传 忠 孝 道 庆 明 良 承 宣 保 定 德 裕 乃 康。安陆字辈:.“绍起成先业,鸿开克大昌 .谷城阮氏字辈:善士成先,大道昭然。当阳阮氏字辈:一几光先志,心传永吉祥。河南三门峡.、南阳陕西省安康商洛山阳、白河、江西九江、武宁湖北阳新县通山县(古称兴国州) 字派:堂号:竹林堂(通山县黄沙大源支)霭公- (四庆省文进、应显添惟伯、武尚宗可承、良久洪仁远)(四庆省文进、子应受仲景、廷玉操一鸣、万世宣亨远)、-光大开、英士班、家国彦、孝有风、 经纶才、理道教、本源敦、 勋业永、 振东平、慎言依博义、训后重端方、润泽联康健、心齐祝瑞祥。(通山县大畈支)云公-泰朗希仕试、添朝廷丹、一中应晋佐、圣君善承先、祖世绪长荣、诗书班-家国彦、孝有风、 经纶才、理道教、本源敦、 勋业永、 振东平、慎言依博义、训后重端方、润泽联康健、心齐祝瑞祥。-禹公后裔于2010年7月四省议定在湖北黄冈武穴市召开会议取消-(经伦才,理道教,本源敦,勋业永,振东平,慎言依博义,训后重端方,润泽联康健,心齐祝瑞祥)修改成林熹辉徨在,经纬俊睿才)此次决定是为了修国谱而定!浙江金华铜峯阮氏字辈:“邦 国 泰 平 匡 来 辅 翼 博 学 详 问 慎思 审 辨 乾 屯 坤 临 元 亨 利 贞 明 良 培 德 厚 重 存 仁 修 其 礼义 钟 秀 繁 与 信 友 和 睦 广 善 敬 诚 谦 恭 益 让 隆 祖 扬 名 盛世 彰 远 光 裕 家 庭”。安徽砀山字辈:“凤 吉 孝 君 兴 振 志 永 书 宏”。太湖阮氏字辈:鼎丰咸福泰、师林大有益。池州阮氏字辈:传 家 有 本 志 学 宜 鸿 德 承 宣 士。福建南安字辈:“绵 锦 成 章 扬 辉 启 祥 敦 仁 耀 德 英 俊 贤 良 经 伦 用 济 大 义 悠 长 克 绍 芳 典 奕 世 永 昌”。四川绵州字辈:“本 明 从 春 东 舜 府奇 成 文 仕 廷 思 崇 朝 先 元 永 兴 贤 开 国 少 周 定 安 邦 万 代 年 怀 忠 登 上 品 应 在 龙 凤 联 仁 让 昭 天 地 宽 和 耀 坤 轮 基 绪 承 汤 武 洪 图 显益 川”。阮氏一支字辈:“大 正 天 兴 顺 官 清 民 志 安 启 贤 富 建 宝”。广西隆林阮氏字辈:顺世安清泰,锦绣如乾坤。山东蓬莱阮氏字辈:子士云蔚启,文书衍陛登。枣庄阮氏字辈:星勇天紫记,学阵井开祥,奎文得清秀,金元宝家庄!(音)湖南根据湖南省图书馆资料,湖南三大阮姓发源地是:邵阳,郴州资兴市滁口镇塘下村(古代是郴州汝城县管理)和湘潭。塘下阮氏始祖阮阙,大约在宋朝中后期时于南京猪屎巷生了十个儿子,分布到广东翁源县,怀集县,湖北江夏,浙江,福建。塘下阮氏的来源是:先从南京猪屎巷先迁到广东怀集县,后打猎追赶老虎到湖南塘下,一直定居到现代,从这里又分出去几支,但均在湖南,且在明朝时诞生过朱棣的妃子。现将塘下阮氏字辈排行列出:湖南塘下阮氏字辈排行: 应衍宗传盛,统绪裕大兴,文本廷邦泰,德正守魁名,俊伟宏士彦,贤书启瑞英,端崇奇玉发,宪章祖先圣,世业绍前辉,誉壮光家声。 现代已经到了启字辈。7通用联四言源自偃姓;望出陈留:此联典出阮氏的姓氏源流和郡望。泾渭世泽;陈留家声:上联典出阮氏为皋陶之后,商朝有阮国,地处泾、谓之间。下联典指阮氏人望出陈留,晋朝时期的名士阮籍,就是陈留人。才称逸骥;志匹冥鸿: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文学家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人。少年时曾跟从蔡邕学习,后任曹操司空军谋祭酒,掌管记室,后为仓曹掾属。善作书檄,又能诗,为“建安七子”之一。“逸骥”,古时称善于奔跑的骏马。此处指才思敏捷。下联典指西晋朝时期的陈留尉氏人阮裕,字思旷,以德业知名。初任大臣王敦的主簿,后出任溧阳令,临海、东阳二郡太守。多次辞去朝中征召,终日静默,什么也不学习、不研究,晚年居剡山。“冥鸿”,谓高飞难见的大雁,比喻避世之士。桃源仙骨;竹径高风:上联典指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为“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教,常用“白眼”看待“礼俗之士”;对政事则极为谨慎,不轻易评论人物,常以醉酒的方法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司马昭曾为儿子司马炎向阮籍求婚,他大醉六十天以回避。长于五言诗,又能文章。下联典指阮籍的侄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