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启智 3100103811汉语言文学1001班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摘 要:五四运动是一场国人思想上的变革,其关键之处就在于“人”的解放,那么,为了解放“人”的“人的文学”,是什么?它的历史背景和组成都是哪些?它具有哪些历史意义?关键字:人的文学 历史背景 组成部分 历史意义 一、“人的文学”的历史背景 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腐朽中国的国门,中国的民族危机、国家危机日益加重,为了挽救这艘将倾的大船,近代的国人们先后兴起了洋务、戊戌、辛亥等改革或革命,但它们都无一逃脱失败的厄运。历史的教训告诉五四先贤们:这些军事的、经济的、政治的和科技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于是冷静下来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更高层次的思索,他们开始试着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与解决社会问题,并提出了五四时期最为响亮的口号:“民主”与“科学”。尽管那些文人信仰的主义不同,提出的主张各异,但有一个声音却是异常相同:把国人从封建依附制度和等级身份制度中解放出来,使人成为真正能够独立思想、自主创造和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如陈独秀,他大声疾呼,号召中国青年以新的自觉迎接新的时代;呼吁广大青年自觉地抛弃奴隶依附的旧思想,树立独立自主的新意识。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是一个“以自身为本位”,的独立自主的存在,而绝无“以奴隶自处之义务”,其一切言行皆听命于“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如鲁迅,他提倡“立人”,希望“沙聚之邦,转成人国。”“要风化好,是在解放人性,普及教育。”这匹先驱者的摇旗呐喊成功地在腐朽的旧中国开启了一缕“启蒙”的气息,推动了个性解放的思潮。越来越多的五四作家逐渐认识到封建礼教、家族制度、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对自由的扼杀。然而,人们苦于没有一个足够系统和代表性的体系,来将社会上这些零落的呼声整合成一股变革社会的浪潮。时代,似乎正在等待着“英雄”的出现。2、 时势造英雄,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提出 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五四先贤们说,来一个人给出一套系统的文学救国之路吧,于是周作人在1919年初发表了人的文学。(一)“人的文学”的倡导与“人学”结构的初步展示 周作人在结合当时旧中的国情与中国国民性之后,提出了他“人学”结构的两大支柱:“自然人性论”和“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所谓“自然人性论”就是对“人”的定义。周作人指出,“人是一种动物”,而且是“进化的动物”,所以“人”具有“肉”与“灵”二重性,“肉的一面, 是兽性的遗传;灵的一面, 是神性的发端”,即“以动物的生活为生存的基础”,“其内面生活,却渐与动物相远”,即理性和神性,“兽性与神性,合起来便是人性”。而面对当时文化精英过于高屋建瓴,渐渐开始和广大群众剥离,周作人提出了他“人学”结构的第二大支柱“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他指出,“人”既具有“个体”性,即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同时具有“人类”的特性,即始终不存在单个的人,人始终要在族群中生存。于是他指出,要“从个人做起”,“要讲人道,爱人类,便须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有人的位置”,“个人爱人类,就只为人类中有了我,与我相关的缘故”。因此,“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即是利己”。周作人的这两大观点整合起来就拼成了他“人的文学”的基础,那就是“一,这文学是人性的,不是兽性的,也不是神性的二,这文学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却不是种族的,国家的,乡土及家族的。”在这个层面上,周作人不仅使其“人学”思想具有相当鲜明的反封建特性,而且还运用生物学、文化人类学、道德史等学科的知识去认识“人”,揭开了蒙在“人”身上的种种神秘的面纱,从而使中国人对人自身的认识上开始有了近代科学的气息。(二)在对妇女、儿童问题研究里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周作人在解释“人性”和“人类”的基础上,对妇女和儿童的地位作了重新的定位。周作人在人的文学就曾经谈到,欧洲关于“人”的真理的发现,早在17世纪即已开始,而“女人与小儿的发见,却迟至十九世纪,才有萌芽”;他接着怀着不无痛苦的心情指出,在中国,“人的问题”从来未经解决,女人小儿更不必说了。他以超越时代的角度来看待女性的地位,他认为:“妇女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不单是关于女性的问题。”“占据人类的半数的女性,人格尚不被正确的认识,尚不曾获得充分的自由,不能参与文化的事业以前,人类无论怎样进化,总是偏枯的人类”。他还研究了女性的地位和权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妇女的问题实际只有两件事,即经济的解放与性的解放。”这一观点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五四时期中国女性解放。关于儿童的地位,周作人说“中国还没有发见了儿童”。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里有这么一段话:“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地理解,不是将他当作缩小的成人,拿怪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懂得什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周作人认为,首先,要把儿童当作人。因为儿童是“完全的个人”,因为我们不能够否认幼年和童年也是一个人人生的组成部分。其次,把儿童当作儿童。儿童毕竟心智还不够成熟,与成人相比还有很大的缺陷,我们应该表现出理解和尊重,并“顺其自然,助长其发达,使各期的儿童保其自然之本相,按程而进。”最后,周作人认为,社会应当以儿童为本位。因为按生物学上的规律,的确是祖先为子孙而生存,而非子孙为祖先而生存,因此应废去祖先崇拜,改为自己崇拜子孙崇拜。实际上这是周作人“自然人性论”的一个发展。周作人的儿童观应该说是相当现代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的发现”。然而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有助长当代对子女过度溺爱的问题。 (三)自然人性的追求与性心理研究 周作人“人的文学”的第三个概念,讲的是要求“性”的解放。他说:“相信在文明世界里,这性的解放是必要。虽比经济解放或者要更难也未可知。”他结合了安特路朗的人类神话学、弗洛伊德的“禁忌与图腾”的理论、以及蔼理斯等的性心理学,提出了自己结合中国当时国情的性观念,将矛头直至封建社会的禁欲主义:“我们真不懂为什么一个人要把自己看作一袋粪,把自己的汗唾精血看的很是污秽?性的不净思想是两性关系的最大的敌,而不净观实为这种思想的基本。”他指出维护封建旧礼教道学家“性”思想的荒谬:“他们的思想总不出两性的交涉,而且以为在这交涉里,宇宙之灭亡,日月之盈反,家国之安危,人民之生死,皆系焉。”他主张建立符合时代进步的新的性观念,“恋爱是两性间的官能的道德的兴味”,“一面是性的牵引,一面是人格的牵引,“欲是本能,爱不是本能,却是艺术,即本于本能而加以调节者。”并得出结论:“凡是人欲,如不事疏通而妄去阻塞,终于是不行的。”在周作人这里,人的自然本能不仅冲破封建旧礼教的禁锢,取得了生存的权利,而且获得了“美”的品格:“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满足。凡有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该排斥改正。”正如国外启蒙先贤们把“性”的解放看作是人的“启蒙”中重要的一环一样,周作人也把“性”的解放看成唤醒国民腐朽陈旧的思想所要走的很重要的一环。三、“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当周作人沿着“人”的这一主题继续思考,当问题落实到中国“人”的具体与实际,周作人便看到了普通人,多数人,千千万万的底层民众,即平民百姓,他们是五四时代社会巫需解决的问题,是思想解放、文学启蒙最需要关注的对象。于是,周作人提出了“平民文学”。那么,周作人所提倡的“平民文学”是什么?在这个概念上,周作人提出了与陈独秀强调平民文学的“启蒙性”,胡适强调平民文学的“传统性”不同的观点,即强调平民文学的“文学性”与“时代性”,周作人认为,“平民文学”的关键在作品的精神,与“贵族文学”的倾向于部分、修饰、享乐、游戏相对,“平民文学”是“内容充实”、“普遍”与“真挚”的文学,他认为,这是“研究平民生活的生活的文学;它不是对平民施舍同的“慈善主义的文学”,是“具有平民精神的文学”。这样看来,周作所倡导的“平民文学”,就是要求文学体现“平民精神”,体现五四的代精神。这种精神胸怀宽广,容纳广大民众,对作为普通人、多数的平民能付出真诚、尊重、关心与爱护。这种精神放弃高高在上的族立场与优越态度,把平民当人看,把平民当同路人看。这里,周作人顺延此前他“人的文学”主张,紧扣五四思想解放的时代脉搏,用由、平等、博爱、人权的人道思想,用五四“人”的发现、人性启蒙与科学这些崭新观念贯注其间,对“平民文学”做出了时代性的理解。由此我们看到,周作人的“平民文学”不仅研究平民生存、生活与命运的问题,而且以平民文学为切入口对文学本质进行了深入思考。“文学当以平民的精神为基调,再加以贵族的洗礼,这才能够造成真正的人的文学。”从实质性上来看,周作人提倡的“人的文学”,它实际上就是“平民文学”。四、“人的文学”的历史意义引用一下周作人自己对“人的文学”的评价:“须营一种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生活。第一,便是个人以心力的劳作换得适当的衣食住与医药,能保持健康的生存。第二,革除一切人道以下或人力以上的因袭的礼法,使人人能享自由真实的幸福生活。”“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某种程度上来说,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提出,确实是五四文学思潮中最有份量、最值得骄傲的成果,他“把五四人的发现与文学的发现统一起来,将五四思想革命精神灌输到文学革命中去,在人的历史焦点上,找到了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的契合点”。而正是因为这一声春雷炸响,使得众多了五四先贤有了摇旗呐喊的口号,他们在思想上明确了“人”的意识,把肯定人的价值、人的权利的现代意识注入了文学的体内,这就使中国文学最终脱弃了封建非人性,实现了文学在“人性”上的关键性转折,这不仅使五四的文学开始有了一个“人”的终极目的,也为五四之后的文学,开创了一条通往光明的康庄大道。参考文献:伍鹏.论五四背景下周作人“人的文学”观,湖南师范大学,2005赵世清、李巍.论周作人“五四”时期的文学观,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杨春时.五四文学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开发投资秋招笔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基层面试题及答案
- 广药集团秋招面试题及答案
- 顾家家居秋招试题及答案
- 2026年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含答案
- 2026年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汇编
- 2026年湖北省荆门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池州青阳县林业局招聘驾驶员2人参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6年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小包团服务流程
- 演绎推理《三段论》
- 抗美援朝抗美援朝
- 气压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21版)
- 顾志能-圆的周长
- 国开2023年秋《分析化学(本)》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最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论文参考文献99例,参考文献
- GB/T 2585-2021铁路用热轧钢轨
- 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 GB/T 16825.1-2008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
- 中东历史及文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