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福建省大田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福建省大田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福建省大田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福建省大田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大田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一、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若夫霪雨露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负者歌于途 ( ) b杂然而前陈者 ( ) c 去国还乡 ( ) d 长烟一空 ( ) 2、翻译下列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译: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小要求加标点符号)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 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二、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1923题。(18分)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饮少辄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宴酣之乐 射者中,弈者胜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行者休于树 a.告之于帝 b.苛政猛于虎c.躬耕于南阳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句。(4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4、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冬景的句子是: (分)5、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分)三、阅读下面选自醉翁亭记中的文段,完成文后69题。(15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解释句中加点词。(3分) (1) 日出而林霏开。霏:_ (2) 觥筹交错。 觥:_ (3)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_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往来而不绝者 中轩敞者为舱a b 以为妙绝 射者中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c d 无丝竹之乱耳 至于负者歌于途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6分)野芳发而幽香。译文:_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译文:_4、选文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具体描写了_、太守宴、_和_四个场景。(用原文回答) (3分)四、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分) 甲: 乙: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4分)五、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j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j掇:(du)拾取,采取。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2分)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3、翻译下列句子。(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2分)六、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1题。(13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醉翁亭记)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每题1分,共4分)(1)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日出而林霏开: (4)佳木秀而繁阴: 2、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甲) (乙) 3、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4分) (1)前人之述备矣。 译文: (2)野芳发而幽香。 译文: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3分)七(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此:指滁州。掇:拾取,采取。上:皇上。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佳木秀而繁阴。 秀: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九、阅读下面三个文言文选段,回答7-11题。(18分)(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4分)太守谓谁(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是进亦忧,退亦忧(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2、翻译下列句子。(4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_的思想。(2分)4、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5、“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已经揭晓,下面是当选人物、香港已故著名实业家、慈善家霍英东先生的颁奖词: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如果要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历史人物”评选活动,请你选择以下某一人物作为当选人,用以上颁奖词风格给他写一段颁奖词。(4分)可选择的人物:范仲淹、欧阳修、孟子、陶渊明、诸葛亮我选择的人物是: 颁奖词: 十、【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2)余至扶风之明年 ( ) (3)既而弥月不雨 (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4分) 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答: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7-11题。(15分)十一、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n):汴水。 余浸:支流。 岩阜:假山。 芡(qin):水生植物。 富:丰饶的物产。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 (2)佳木秀而繁阴 秀:_(3)修竹森然以高 修:_(4)以为陂池 以:_2、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 (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译文:_3、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2分) 春季:_ 秋季:_4、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2分)a:_ b:_5、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_十二、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汗流浃背 (2)呷浪之鳞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文: 3、作者列举了几种游人?用现代汉语回答。(3分)。 十三、(甲)湖心亭看雪 (乙)满井游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2分)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答案一、1、 a 负 (背着) b陈 (摆放) c 去 (离开) d 一 (全) 2、(1) 没有这种人,我同讹一道呢? (2) 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d二、1、 就 情趣 尽兴地喝酒 下棋2、c3、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爱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4、水落而石出。5、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三、 1、(3分) (每小题1分) 霏:雾气 觥:酒杯 酣:尽兴地喝酒 2、c (3分) 3、(6分)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发”各1分,文句通顺1分,共3分) 杂七杂八摆放 ( 陈列 ) 在面前的,是太守的酒宴啊。(“杂然”、“前陈”各1分,文句通顺1分,共3分) 4、(3分) (每项1分) 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醉四、1、(3分)(1)日光 (2)景象 (3)季节 (每小题1分)2、(4分)(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每小题2分)3、(4分)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每句2分)4、(4分)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五、1、(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本题2分。每小题1分)2、既 得 斯 泉 / 于 山 谷 之 间(本题1分)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4、与民共乐(本题2分,如答成“与民同乐”得1分)六、1、(每小题1分,共4分) (1)日光(2)景象(3)散(或“散开”) (4)发荣滋长2、(每个1分,共2分) (甲):“浩浩汤汤”或“气象。万千” (乙):“水落石出”3、(每题2分,共4分) (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4、(甲)文是写水景,(乙)文是写山景; (甲)文写了朝暮之景,(乙)文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甲)文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文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七、1、滋长 命名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3、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4、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5、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异: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八、1、(3分)(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每小题1分)2、(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3、(4分)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各2分) 4、(4分)共同之处:人民生活安逸。民风淳朴。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九、1、是 因(因为) 在朝廷上做官 以为乐(为感到快乐,把当作快乐)(每个1分,共4分)2、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为什么呢)?(兼顾加点词的翻译,酌情处理,本题2分)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这样做却(还)不能称王(统一天下)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兼顾加点词的翻译,酌情处理,本题2分)3、与民同乐(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