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沧源民中 高一 地理 教学设计 2011.08.25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二、三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所要学习和认识的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基础理论,是以后进一步进行地球公转学习的铺垫。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学习过这一部分的的一些知识,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是在基础上对这部分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本节内容比较轴向,重点难点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分析计算能力。由于它是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加大课时,并对地方时的计算及日期计算和地转偏向力的应用等内容重点讲解。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变化的逻辑思维。二、目标及其解析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2据图掌握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等基本概念。3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周期和意义。4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日照图判断昼夜长短。5能运用地球仪或相关图表解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有:1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线速度和角速度,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系统逻辑思维有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理解地球纬线圈的长度变化规律及角速度的概念。2 昼夜交替的原因及晨昏线的判读,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3 时差、地方时及区时的概念,地方时、区时的换算,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明白时差产生的原因,划分时区的现状、原因及其意义。涉及到的相关计算,在不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前提下,可以总结为公式和规律,帮助学生学会计算。4 日期的变更及两条重要的经线,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求学生理解其产生并识记。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重难点较多,而学校又缺少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条件,在教学中需要借助常规版图、地球仪模拟演示等方法,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同时尽可能贴近学生对地理事物额亲身感受的经验,从身边的地理出发落实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五、教学过程【问题一】昼夜现象及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设计意图:从昼夜产生的原因及其更替原因入手,并通过使用地球仪进行光照实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导入晨昏线的相关概念。例一: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分界线C.晨昏线的西边是昼半球,东边是夜半球 D.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公转共同产生的【解析】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从而产生昼半球和夜半球。即使没有地球自转,昼夜现象照常存在。晨昏线又划分为晨线和昏线两段,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西边是夜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西边是昼半球。答案:B例二:某飞机沿纬线方向每小时向东飞行15个经度,那么飞机上的乘客将看到( )A白昼和夜晚的时间都长了一倍 B白昼和夜晚的时间都相等C白昼和夜晚的时间都减了一半 D白昼和夜晚的时间不变【解析】因为飞机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飞行,并且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当地球以巨大的引力带着飞机转了半个球时,飞机实际上已经历了一次昼夜变化耗时12小时,所以机上乘客感觉白昼和夜晚都减少了一半。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地面物体(飞机、轮船等)的运动方向(向东或是向西),同时要深刻理解昼夜交替周期的内涵。答案:C【变式训练】1、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分界线C.晨昏线的西边是昼半球,东边是夜半球 D.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公转共同产生的2、昼夜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太阳照射 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A、 B、 C、 D、【问题二】昼夜的分界线称为什么?如何判读晨昏线?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晨昏线的概念,掌握简单晨昏线的画法,能够正确区分出晨线和昏线,并能理解晨昏线的地理特点及意义。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例一: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半球,此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点。(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3)该地乙地的白昼时常约为_小时。【解析】第一题,根据向西经度的度数越来越大可以知道,阴影部分大部分为西经,阴影部分主要位于西半球。甲点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应为6时。第二题,由图中可以知道西经30度为6时,能够求出地方是为12时的经线为东经60度。第三题,甲地日出时间为6时,由经度差可以推知乙地日出时间为6时30分,所以乙地的昼长应为11个小时。答案:西 6 北 东经60度 11【变式训练】1、关于晨昏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C、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份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问题三】地方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设计意图:理解地方时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学会简单的地方时计算方法。认识环节:东早西晚不同经度不同地方时,同一经度地方时相同每隔15度经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例一:北京(东经116度)地方时为8时,求东东京(东经139.5度)、纽约(西经74度)的地方时?【解析】(1)经度差=大-小:同东(西)经 =经度和:一东(经)一西(经)(2)地方时差=经度差/15=商(时)+余数4(分)(3)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地方时差(东加西减)(4)若得出的地方时大于24小时,则将地方时减一天,日期加一天,若得出的地方时小于0时,则将地方时加24,日期减一天。答案:东京9时34分 纽约前一天19时20分【问题四】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设计意图:理解国际区时的划分,学会简单的区时计算。例一:(2005全国) 2005年3越8日23时9分(东七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发生8.7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继在该岛的西略北100千米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这些 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据此回答: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五区)为(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C、27日12时9分 D、28日11时9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区时之间的计算。东七区与西五区相差12个时区,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纽约的时间=3月28日23时9分12小时=28日11时9分。答案:D例二:(2004年甘宁等四省卷)希腊雅典(东二区)19时向世界转播体育比赛实况,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 )A、13时 B、次日凌晨1时C、次日17时 D、23时【解析】我国使用的是“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东八区的区时),比东二区早6个时,用加法计算。答案:B例三:(2004河北、山东)9月23时飞机达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接近7时 B、5时多C、不到5时 D、7时多【解析】9月23日,全球昼夜等长,各日出的地方时都是6时。由于飞机的高度高,因此在飞机上看日出的时间要比地面时间早一些,即不到6时。根据地方时换算方法,很容易计算出这时北京时间不到5时。答案:C例四:(2001年全国文综)读中心为北极的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1)(2)甲图2题。(1)甲地时间为( )A、8时 B、9时C、15时 D、16时(2) 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华北平原正小麦播种季节B、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C、 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D、罗马气候干热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读(3)(4)题 (3)甲地的时间为( )A、15时 B、9时C、3时 D、12时(4)北京为( )A、6日8时 B、7日8时C、6日20时 D、7日20时【解析】该题就是把时区、日界线和地球的光照示意图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典型的“一图多用”题型。现在的考试中,这种“一图多用”的题目日益增多,比重越来越大该题目的第(1)题,较为简单,把图看成是一幅普通的的太阳光照图,找到晨线(早晨6:00),即可求出甲地的时间为9:00。而第(3)题,则较为复杂,要把图看成是一幅地球上的日期变更图,按照地球的自转方向,找到两条特殊经线夜里0:00所在经线、180度经线(自西向东)日期增加1天的,所过的经线为180度)即可求出甲地为3:00所以做该类题目,首先要先看懂题干和问题要求,根据题意先找到一些已知条件,然后再判断具体的问题答案。答案:(1)B (2)A (3)C (4)B 【变式训练】1、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A 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六、课堂小结(一)昼夜更替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使得在同一时间里,地球只有一面能被太阳光照亮,即产生了昼夜现象。2、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即自转现象,昼夜就不停地更替。3、昼夜更替的周期:24小时,称为一个太阳日。4、昼夜分界线:晨昏线5、晨昏线的判读:(1)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二)地方时及其计算1、概念:因所处经度不同而时刻不同,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2、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转,太阳东升西落,导致在同一条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永远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间永远比西边早。3、计算:(1)特殊点地方时的确定:a.太阳直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b.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为18时(2)计算公式为: 所求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 (东加西减) (三)区时的划分及计算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已知经度数15,如果所得余数小于7.5,商为时区;如果所得余数大于7.5,商1为时区数。2、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东加西减)(四) 日界线及日期的计算1、日期的变换有两种:自然变换和人为变换。a.自然变换是某地区时间为24点,其日期事实上已是新的一天。b.人为变换是指日界线(注意:实际的日界线并不完全是一条直线)2、两个日期计算问题: 180经线两个日期的分界线 0时经线3、过日界线时间的计算: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具体详见右图。七、目标检测1、昼夜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太阳照射 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A、 B、 C、 D、2、昼夜更替的真正周期是( ) A、24小时 B、23小时 C、23时56分4秒 D、23时54分6秒3、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B、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3时56分4秒C、昼夜交替是地球绕日旋转而产生的 D、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会有昼夜现象4、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东八区的区时 120。E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 116。E的地方时 A B C D5、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什么时间,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 ( ) A8点 B12点 C20点 D24点6、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B晨昏线(圈)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C晨昏线(圈)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D晨昏线(圈)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7、(2010济宁高一检测)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条纬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B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C东边的地点地方时晚于西边的地点 D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4度8、关于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 B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C东经5属于东时区 D西经52属于西三区八、配餐作业A组1、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B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C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D在夏至日,晨昏线与地轴在同一平面内且与太阳光垂直2、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3、地球上新的一天起始于 ( ) A.晨昏线 B.国际日期变更线 C.中央经线 D.本初子午线4、我国最东端约在东经135,最西端约在东经73,两地地方时相差( )A5小时 B4小时 C4小时08分 D5小时08分5、某卫星发射站于北京时间元月1日10时向赤道上空发射了一颗地球同步试验卫星,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3000千米。回答下列问题:(1)发射卫星时,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是_,此时地球上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时间范围占全球的_(多一半、少一半、正好一半)点。(2)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充分利用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沿地球赤道半径为R(半),自转周期为T(秒),则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_。(3)在卫星运行的轨道附近,有没有流星现象发生?_原因是_。(4)该同步卫星环绕一周(360)的时间应是_。B组1、下列地理现象中,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现象B昼夜交替现象 C极昼极夜现象D昼夜长短的变化2、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C晨昏圈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晨昏圈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3、东经161东经160的地方()A区时早B地方时早 C地方时晚D一定先看到日出4、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A悉尼(150E附近) B上海(120E附近)C洛杉矾(120W附近) D阿克拉(0经线附近)5、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东八区的区时 B采用120E的地方时C采用北京的地方时 D采用东八区中央经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