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试行版).doc_第1页
心理学复习(试行版).doc_第2页
心理学复习(试行版).doc_第3页
心理学复习(试行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2. 1879年心理学终于从哲学的母体中诞生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3. S4. 心理过程主要指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人心理现象从开始到结束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5.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6. 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对人类的心理及行为进行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和提升,其最终目标是积累知识,并造福于人类。7.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思辨的研究;描述性的研究(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相关研究。8. 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监督。9. 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0.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11. 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明确并突出活动的目的性与任务;激发学习动机;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等人格特征。12. 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品质特性,其标志实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注意的高度集中。13. 注意广度:是指一瞬间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14.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15. 注意转移:是指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16. 感觉:是有机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或对象的个别属性、个别部分(声音、颜色、气味、冷暖等)的反映。17. 知觉:人们通过感觉获得信息,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它们联系起来,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反映。18. 知觉作为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包含了觉察、分辨、识别和确认等几个相互联系的过程。19. 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和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20. 知觉根据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21. 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22. 记忆:人们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包括再认或回忆),积累、保存和提取经验的心理过程。23. 记忆力:获得、保存、回溯知识经验的能力。24. 记忆的种类: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情境记忆、逻辑记忆。25. 记忆系统:瞬时记忆(1-2s)、短时记忆(解释72)、长时记忆。26.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7.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获得和稳固经验的过程28. 识记的种类:无意识记(广告)和有意识记(学习)。有意识记又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29. 识记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有明确的识记目的;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相结合;集中识记与分散识记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30. 保持: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于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的中间环节。31. 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回忆,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人之所以发生遗忘,其原因主要有干扰、记忆痕迹消退和人的主动压抑。32.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33. 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34. 根据思维方向及答案多寡分为求同思维、求异思维;根据思维过程的有无以及是否按照逻辑来开展分为分析思维、直觉思维。35. 思维的一般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36.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问题表征、认知操作、实施操作、评价当前状态。P8437. 问题解决的阶段:发现或提出问题、分析或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38. 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式新形象的心理过程。39. 想象力:是对头脑中表象加工、改造,从而创立新思想、新形象的能力。40. 无意想象(做梦):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不自主地产生的想象。41. 有意想象:是预先有目的,在一定条件下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42.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43. 创造想象:是个体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44. 创造想象的条件:创造动机、丰富的表象储备、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的作用。45.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又可分为理想和空想。46. 影响想象力的因素:热情、逻辑思维、知识和经验、兴趣。47. 培养想象力应注意的方面:学会模仿、尽可能地博览群书、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注意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对事业保持饱满的热情。48. 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49.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50. 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情感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的;情感还随着认识活动的发展而发展;情感不仅以认识过程为基础,还反过来影响人的认识。51. 情感的内部表现:当情绪、情感发生时,内部的生理变化为呼吸系统的变化;循环系统的变化;消化系统的变化;分泌系统52. 情感的外部表现:表情,其主要特征为先天遗传性、社会制约性、时代性。53. 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应激P10254.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P10355. 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客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有目的地克服困难)56. 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性的行动;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57. 意志与认识的关系: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便不可能产生;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58. 意志与情感的关系: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能够控制情感,使人的情感服从理智的认识。59. 意志行动的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60. 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61. 挫折: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障碍或干扰,导致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反应。62. 挫折分为实际挫折和想象挫折63. 人类行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64. 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65. 人类的行为与普通动物的行为有本质的区别:目的性、规范性、互动性、戏剧性66. 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遗传、环境、文化、情势、学习67. 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68. 需要的特点:客观现实性、主观差异性、动力发展性、整体关联性6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125 (生理安全归属于爱尊重自我实现)70. 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71. 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72. 动机的形成: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内部基础,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73. 动机的种类: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74. 动机的冲突:双趋式动机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式动机冲突;趋避式动机冲突(老虎吃刺猬)75. 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76. 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适当开展竞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77.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78. 按能力的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创造性,可分为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按功能,可分为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79. 智力:是指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80. 一般智力测试一般用斯坦福比奈量表(比奈1905年提出智力年龄)和威克斯勒智力量表 IQ=100+15(XM)/S 其中X为某人实得分数,M为某人在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81.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憾因素、知识和技能、教育、社会实践、非智力因素(譬如远大的理想,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等等)82. 青少年学生能力培养:根据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把握时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因材施教);在培养智力因素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能力发展的环境,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重视和抓紧能力的早期培养。83. 能力差异的因材施教:适应能力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分校,分班,班内分组,升留级。跳级);适应能力差异的教学方式;适应个体差异的教学手段。P14684.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85. 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独特性和共同性、价值性86. 气质:个体心理活动中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87. 气质的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各类型特征在P15688. 气质在生活中的作用:影响人的活动特点和效率、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个人气质与职业活动要求相匹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89. 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综合90. 性格的特点:稳定的、一贯的态度特征91.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气质没有好坏之分,而性格特点有好坏之别;气质是先天的而性格是后天的;气质表现的范围较小而性格的表现范围广泛;气质的稳定性较大而性格的可塑性更强;某些气质特征会促进一些性格的形成,同时又不利于一些性格的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92. 性格的结构:性格的态度、理智、情绪、意志特征P15893.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遗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早期经验94. 人际关系:广义上来看,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从狭义上来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95. 人际关系的特征: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一系列心理成分所构成;积极地进行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96. 人际关系状态:零接触、单向注意、双向注意、表面接触、轻度卷入(泛泛之交)、中度卷入(可以聊天)、深度卷入(知己)97.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