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人文教育,塑造健全人格.doc_第1页
抓好人文教育,塑造健全人格.doc_第2页
抓好人文教育,塑造健全人格.doc_第3页
抓好人文教育,塑造健全人格.doc_第4页
抓好人文教育,塑造健全人格.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抓好人文教育 塑造健全人格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学校 陈潇河本来,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但是,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的教育成为时尚,人们逐渐忘掉了教育的根本,忘掉了人的灵魂。而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来说就不是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反观当下,现在的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畸形,比如先前发生的日本留学生只因汇钱时间拖延在机场刀刺母亲的事例,还有最近发生的药家鑫等案例,都反映了他们在以下四个方面人文素养的缺失:1、责任不强。他们偏重知识学习,放松思想品德。他们认为政治是空的,学好功课才是实在的。他们具有民族自尊与爱国情感,但缺乏与之相应的责任心和义务感。2、漠视生命。现代学生是对生命、人格是很漠视的,随意伤害别人的人格、人身、人命的案件时有发生。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没有真正作过认真思考。3、功利至上。过去一些引以为荣和受人尊敬的概念,如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等,已失去了吸引力,也就是逐渐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价值,而物质与金钱,知识与效率,生活和娱乐,竞争与社交等成为学生欣赏和追求的目标。他们更重视的是“现实”。过去偏重于理想与信仰,而现在的学生更注重现实。他们的态度更加实际,注重生活上的实惠,看重物质条件与自身利益,逐渐摒弃“理想主义”,而转向“现实主义”,个别的甚至抱有“享乐主义”。4、难经风雨。经不起人生的挫折考验,对老师的批评,考试的失利、同学间的矛盾、家境的变化、父母离异等人生困境无法解决时,不会求助他人,往往走进死胡同或极端、用暴力解决,直至“飞流直下三千尺”(跳楼)、“自挂南山下”(上吊)等,一言以概之,就是不知道“为何而活着”,所以,现实需要我们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教育。那么,现代的学生至少要具备哪些基本的人文素养呢?本人认为至少要做到下面五点。一、尊重生命的价值。这是人文精神之始,尊重生命,当然不但要尊重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在此,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人一定要有同情心,这是人最基本的善良品质。要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同情别人的生命,同情一切生命,包括弱小的动物。中国和西方的哲学家都非常重视同情这个本能,认为它是人性中固有的因素,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起点,而且把同情看作是道德的基础。用孟子的话说叫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是“仁之端”。用佛家的话叫“众生平等”,即不论贪、贱、富、贵都应一视同仁。 这就是最基本的人文精神,离开了这一点,一切都是海市蜃楼。二、要读懂人生。就是读懂人生相处相容之道,无非如下几点:第一、善待自己。要求树立自尊心、自信心、有初步的自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才不会因一点小小挫折而导致轻生、自戕的情感;第二、善待他人。要求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对他人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能以已度人,度他人,能理解人、宽容人、帮助人;三、要关心社会。要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恩泽,众生的供养,社会就是我们心灵的家。同时要关心学校集体、社区及国家的未来,以至世界大事,初步形成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心;四、要热爱自然。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要从大自然中汲取人生的养分,滋养自身,爱护环境,爱护万物,视万物与已为一元;五、要有理性思维。对生活、人生中遇到的问题,要学会以理性的思维及知识去分析,正反两方面去思考,学会向他人请教,学会必要的处事能力,学会沉着,冷静。有了以上基本标准,但是如何更好地落实和指引学生具备这些基本的人文素养呢?本人认为应当着重抓好“三个教育”。一、教育管理是人文教育之关键。因为人文教育只有通过学校管理,才能在全校贯彻下去,成为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动,人文教育的管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校级管理,在学校的领导下处理好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关系,制定出全校进行人文教育的总体方案。第二层次的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可分为品德教育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三方面。而品德教育管理是人文教育的重点,它包括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一些基本人文素养知识要在这些课程活动中落实到位。二、教书育人是人文教育之示范。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是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就是教师对人文素养的最好示范者,对学生人格的充分尊重,有了这份尊重,教师才不会成为“知识的贩卖者”,教师示范就成为人文素养教育的最好例子。三、环境育人是人文教育之载体。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又能影响环境,通过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就是“隐形教育”,有教育家说“善于教育的老师可以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这就是环境育人的功能,其目的就是营造一个氛围、一种环境、一种文化来影响教育对象。校园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及心理环境三个方面。自然环境与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系,建筑环境是指学校建筑物所构成的环境,建筑物的布局与造型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心理环境包括领导作风、教风和学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