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摘要:人文教育的最大功能,就在于保护人格尊严、倡导思想自由。也就是说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而终极目的是“培养人”。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人文素质教育融于日常的语文课堂中,有目的、有计划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培养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也就是说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而终极目的是“培养人”。赫尔巴特也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也就不成其为教育了。中学语文教育是有双重性的,它既是人文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目前我们最缺的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最大功能,就在于保护人格尊严、倡导思想自由。这种教育不但要求学生拥有完整的知识和健康的体魄,还希望他们具有丰富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思想、独立的精神。这对于中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发展独立的个性,以至于实现生命的价值、寻找生活的真谛,都是非常必要的。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种底子应是浪漫的、理想的,能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的。因此青年时代应是做梦的季节,别林斯基说年轻时要追求虚幻的东西,不能过早地把人培养成太现实的人;到成熟以后,美梦破灭,在破灭中升华,这样方能上升,达到永恒的精神和谐。人文教育给予的这点亮,帮助我们在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不绝望也不走向虚无。现在的教科书却忽略了这一教育,这种损失一旦过了青春期则无法补偿;由于缺少这种生命亮色作底,当代学生乃过于懂得现实,过早面对世俗丑恶,过早学会世故了。这是十分可怕的事。人文教育的另一个方面是让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我们的汉字经过几千年锤炼,已经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气蕴,它是感悟的、包含人性美的文字,宜于让学生在朗诵中感悟语言中的那点意韵。现代人写文章过于“明白”、“大白话”,类于时下的报纸社论,这一点也是十分可怕的。相对于土八股来说,我们现行文字中又出现了一种“洋八股”形式上花哨,华丽,铿锵有力,说的却不是人话,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偏把假的当真的来说!所以今天的年轻人应像蔡元培先生所讲的那样,在不拒绝、不逃避亦不执迷于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培养一种人格超越政治、科学,培养精神信仰层面的东西。担负这一责任的是广义的美育,语文是其中之一种在我看来,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学,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以为这才是语文课的特殊意义所在。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那么语文教师应当怎样结合语文学科的实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孕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呢?一、人文教育的意义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单说工具性,即把学科所学知识作为工具加以运用,这是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其他学科所普遍具有的特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不仅指语文本身就是实现人的交际这种特殊社会行为的工具,而且在某些特定场合就是一种劳动工具,并且它还是一种达到目的的工具,比如用书面语进行交际。因此,语文的工具性不仅具有进行生产劳动的器具性,而且还具有达到目的的事物性。”(2)语文的工具性应用是相当广泛的,人们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语文体现在中学课堂上的工具性表现为对字、词、句、段、篇这些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但是绝不能说中学语文的学习重点全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如果这样的话,就是彻底丢失了语文学科人文性,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属性,是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根本。“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不仅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实现自身成长的过程,而且是激发师生的创造力而实现人身价值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学就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师生双方的积极上进的生命运动过程。”(3)也就是说,语文的人文性不单只在于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还在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并且能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创造,在创造中得到提升。如果说工具性强调的是教师“教”学生,那么人文性更强调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学”,是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所传递的一种基于课堂内容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只重视工具性,会使语文学科丧失人文性;但只重视人文性,而忽略工具性,会使语文学科的学习举步维艰,因为人文性的体现是以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为支撑的,没有对字、词、句、段、篇的认识是不可能上升到对语文人文性的认识的。所以二者是统一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使语文谓之语文。二、人文教育的方法1.身教重于言教。为了在语文课堂中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正确的人文教育思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康德曾经说过:“只有人能教育人,换言之,即是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高人文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人文素质的学生。所以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掌握相当的人文知识,不断促进自身人格完善,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以良好的人文精神面貌展示在学生面前,那么实施起人文素质教育来才会得心应手。 摘要:人文教育的最大功能,就在于保护人格尊严、倡导思想自由。也就是说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而终极目的是“培养人”。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人文素质教育融于日常的语文课堂中,有目的、有计划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培养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也就是说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而终极目的是“培养人”。赫尔巴特也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也就不成其为教育了。中学语文教育是有双重性的,它既是人文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目前我们最缺的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最大功能,就在于保护人格尊严、倡导思想自由。这种教育不但要求学生拥有完整的知识和健康的体魄,还希望他们具有丰富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思想、独立的精神。这对于中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发展独立的个性,以至于实现生命的价值、寻找生活的真谛,都是非常必要的。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种底子应是浪漫的、理想的,能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的。因此青年时代应是做梦的季节,别林斯基说年轻时要追求虚幻的东西,不能过早地把人培养成太现实的人;到成熟以后,美梦破灭,在破灭中升华,这样方能上升,达到永恒的精神和谐。人文教育给予的这点亮,帮助我们在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不绝望也不走向虚无。现在的教科书却忽略了这一教育,这种损失一旦过了青春期则无法补偿;由于缺少这种生命亮色作底,当代学生乃过于懂得现实,过早面对世俗丑恶,过早学会世故了。这是十分可怕的事。人文教育的另一个方面是让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我们的汉字经过几千年锤炼,已经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气蕴,它是感悟的、包含人性美的文字,宜于让学生在朗诵中感悟语言中的那点意韵。现代人写文章过于“明白”、“大白话”,类于时下的报纸社论,这一点也是十分可怕的。相对于土八股来说,我们现行文字中又出现了一种“洋八股”形式上花哨,华丽,铿锵有力,说的却不是人话,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偏把假的当真的来说!所以今天的年轻人应像蔡元培先生所讲的那样,在不拒绝、不逃避亦不执迷于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培养一种人格超越政治、科学,培养精神信仰层面的东西。担负这一责任的是广义的美育,语文是其中之一种在我看来,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学,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以为这才是语文课的特殊意义所在。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那么语文教师应当怎样结合语文学科的实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孕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呢?一、人文教育的意义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单说工具性,即把学科所学知识作为工具加以运用,这是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其他学科所普遍具有的特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不仅指语文本身就是实现人的交际这种特殊社会行为的工具,而且在某些特定场合就是一种劳动工具,并且它还是一种达到目的的工具,比如用书面语进行交际。因此,语文的工具性不仅具有进行生产劳动的器具性,而且还具有达到目的的事物性。”(2)语文的工具性应用是相当广泛的,人们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语文体现在中学课堂上的工具性表现为对字、词、句、段、篇这些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但是绝不能说中学语文的学习重点全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如果这样的话,就是彻底丢失了语文学科人文性,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属性,是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根本。“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不仅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实现自身成长的过程,而且是激发师生的创造力而实现人身价值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学就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师生双方的积极上进的生命运动过程。”(3)也就是说,语文的人文性不单只在于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还在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并且能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创造,在创造中得到提升。如果说工具性强调的是教师“教”学生,那么人文性更强调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学”,是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所传递的一种基于课堂内容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只重视工具性,会使语文学科丧失人文性;但只重视人文性,而忽略工具性,会使语文学科的学习举步维艰,因为人文性的体现是以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为支撑的,没有对字、词、句、段、篇的认识是不可能上升到对语文人文性的认识的。所以二者是统一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使语文谓之语文。二、人文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教育环境的创设培训课件
- 房屋装修工程监理方案(3篇)
- 电器展厅布置工程方案(3篇)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规划建议书(2025年)
- 农业信息化2025年现代种业创新基地建设与推广研究报告
- 林业结构化面试题库及答案
- 跨境英语面试题库及答案
- 客户经营面试题库及答案
- 安全教育培训质量考评课件
- 农业产业园项目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可行性研究与2025年效益评估报告
- 骨关节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DB35∕T 2176-2024 海峡两岸共通 中式插花技艺通 用要求
- 《2.1.3 活化能》参考课件
- Unit 1 Making friends 第三课时Part A Letters and sounds表格式教案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网友回忆版)(题目及答案解析)
- 委托产品加工生产合同
- 全新不锈钢护栏承包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生物质颗粒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气管插管术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