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气环境.ppt_第1页
第二章大气环境.ppt_第2页
第二章大气环境.ppt_第3页
第二章大气环境.ppt_第4页
第二章大气环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大气环境 研究环境污染问题的主线索 污染物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转化 扩散规律 控制和管理措施和对策 污染源 溯源 环境 2大气环境 2 1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2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2 1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一 大气的结构 1对流层 Troposphere 2平流层 Stratosphere 3中间层 Mesosphere 4热成层 Thermoshpere 5散逸层 Exosphere 2 1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一 大气的结构对流层 Troposphere 特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密度大 集中了大气3 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下垫面的影响大气边界层 atmosphericboundarylayer ABL 自由大气层 2 1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一 大气的结构2平流层 Stratosphere 特点气温的变化空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臭氧层Ozonelayer 2 1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二 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 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 恒定成分 可变成分 O2 N2 惰性气体 CO2 H2O等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一 大气污染的发生二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三 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一 大气污染的发生1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 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对人体 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一 大气污染的发生2大气污染的发生 输入 输出 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二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1大气污染源的概念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 设备和装置 2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按来源 天然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天然污染源 SO2 H2S CO2 CO HF及火山灰等颗粒物 火山喷发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天然污染源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森林植物释放海浪飞沫 CO2 CO SO2 NO2 HC等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人为污染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 燃料的组成成分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人为污染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过程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 含氧有机化合物 硫氧化物和铅的化合物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人为污染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过程农业活动排放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2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按性状特点 固定式污染源 移动式污染源 按空间分布形式 点污染源 面污染源 线污染源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三 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1大气污染物的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2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按存在的状态 气体状态污染物 固体颗粒状态污染物 按形成的过程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 primarypollutant 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 secondarypollutant 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 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1 气溶胶 aerosol 状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 totalsuspendedparticles TSP 飘尘 floatingdust 降尘 fallingdust 可吸入粒子 inhalableparticle IP PM10 PM2 5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2 硫氧化物主要指SO2和SO3危害来源 参与了硫酸烟雾和酸雨的形成腐蚀性 损害植物的叶片刺激人的呼吸系统促癌作用 燃料的燃烧过程S O2 SO2硫化物矿石的焙烧 冶炼过程4FeS2 11O2 2Fe2O3 8SO2 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中的SO2大约有1 6亿 1 8亿t 我国的SO2年排放量在2000万t左右 居世界第一位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3 氮的氧化物NO和NO2来源危害 燃料燃烧过程生产过程生物源 形成酸雨NO2具有腐蚀性和生理刺激作用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之一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4 碳的氧化物COCO2 无色无嗅的有毒气体 化学性质稳定 机体缺氧来源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4 碳的氧化物COCO2 无毒气体引起温室效应来源 CO2 天然源 人为源 矿物燃料的燃烧 CH4的转化 动植物呼吸 海洋脱气 目前 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为240 108t 至2050年 将增至700 108t 美国为CO2排放量的第一大国 占全球总量的23 中国次之 占13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5 碳氢化合物CH4NMHC non methanehydrocarbon 温室气体来源 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分解反应所产生的 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前体物来源 天然源 植物释放的萜烯类化合物 人为源 汽油燃烧 焚烧 溶剂蒸发 石油蒸发和运输损耗 废物提炼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6 含卤素化合物卤代烃其它含氯化合物氟化物 类型来源危害 天然源 海洋 人为源 化学工业 包括Cl2和HCl来源危害 包括HF SiF4 H2SiF6 F2等 来源 使用萤石 冰晶石 磷矿石和氟化氢的企业 燃煤量较大的工业 危害 HF和氟污染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三 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3大气污染类型两个决定性的条件能源的性质和污染物的化学反应特性气象条件 如阳光 风 湿度 温度等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3大气污染类型 根据污染物性质 2 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3大气污染类型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分 1 煤炭型 2 石油型 3 混合型 4 特殊型 课后思考题 比较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异同 查阅有关资料 了解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及其危害 比较还原型和氧化型烟雾 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哪些 Next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扩散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大气污染物 化学转化 的概念概念条件反应物反应的结果包括光化学过程和热化学过程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 污染物之间 污染物与空气 形成新的二次污染物 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其他条件 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包括哪些 光化学烟雾 酸雨 臭氧层的变化 气体硫化物污染 氮的氧化物污染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一 大气光化学特性二 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三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四 大气污染 光化学烟雾 的形成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一 大气光化学特性前提条件具备一定波长的光污染物本身的性质光反应的过程 原动力 来自于太阳辐射 能吸收太阳光使其发生初级反应的物质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1光辐射的特点 光的波长越小 能量越高 只有到达对流层的光才能参与对流层的光化学反应 380nm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2可吸收光子的物质和非吸收光子的物质吸光物质 O2 O3 NO2 SO2 酮 醛类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等物质 非吸光物质 N2 水蒸气 CO CO2 NO SO3和硫酸 烃类化合物 醇类化合物 有机酸类化合物等物质 表2 8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3光化学反应原子 分子 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反应 称为光化学反应 自由基 自由基在其电子壳层的外层有一个不成对的电子 因而具有很高的活性 具有强氧化作用 大气中存在的重要自由基有OH HO2 R RO和RO2等 来源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光化学反应过程 初级过程 光离解过程 直接反应 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 光化学过程 光物理过程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光化学反应过程次级过程 指在初级过程中的反应物 生成物之间进一步发生的反应 举例 大气中氯化氢的光化学反应过程 式 1 为初级过程式 2 和式 3 为次级过程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一 大气光化学特性二 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三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四 大气污染 光化学烟雾 的形成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二 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 一 二氧化硫的氧化作用1光化学氧化2催化氧化 二 硫酸气溶胶的形成过程1物理过程2化学过程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一 二氧化硫的氧化作用1光化学氧化 1 直接光氧化初级反应 不稳定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1 直接光氧化次级过程 猝灭反应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2 间接光氧化自由基氧化 气态SO2在光化学反应活跃的大气中能与强氧化性自由基反应而被氧化 反应速率加快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一 二氧化硫的氧化作用2催化氧化 触媒氧化作用 非均相反应 催化 催化 催化剂 溶液的酸碱性 大气的相对湿度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二 硫酸气溶胶的形成过程1物理过程 2化学过程在硫酸气溶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盐 其中以硫酸铵为主 硫酸气溶胶形成过程中 可形成有机硫微粒 如 C3H4S2O3 3n和 C5H8SO n等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一 大气光化学特性二 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三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四 大气污染 光化学烟雾 的形成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三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 一 二氧化氮的光化学反应 二 二氧化氮的化学反应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一 二氧化氮的光化学反应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二 二氧化氮的化学反应NO2与OH的反应NO2与O3的反应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一 大气光化学特性二 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三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四 大气污染 光化学烟雾 的形成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四 大气污染 光化学烟雾 的形成 一 光化学烟雾的特征1特征2概念 二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1光化学反应的过程2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一 光化学烟雾的特征1特征烟雾呈蓝色 具有强氧化性 刺激人们眼睛 伤害植物叶子 能使橡胶开裂 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一 光化学烟雾的特征2概念光化学烟雾 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大气 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二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1光化学反应的过程 NO转化为NO2碳氢化合物 HC 氧化消耗二次污染物的生成 光化学反应的过程 引发反应 基传递反应 终止反应 烷 醛 2 3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二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2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地理条件纬度 季节 气象条件有关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的夏季和早秋季节 2 污染源条件石油为动力燃料的工厂 汽车排气等污染源 Summary 一 大气污染化学转化二 大气光化学特点前提条件 光化学过程三 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SO2光化学氧化和催化氧化硫酸气溶胶的形成四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NO2的光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五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特征和概念 反应机制 形成条件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二 大气水平运动和湍流三 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四 影响大气污染的其它因素五 大气中污染物扩散模式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两个基本概念气温的垂直递减率 verticaltemperaturelapserate 干绝热递减率 dryadiabaticlapserate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温度层结 temperaturestratification 正常分布层结中性层结等温层结逆温 气温t 高度Z m 1 2 3 4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两个问题温度层结会不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 如何影响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20 10 1000m d 1 100m 20 15 0 5 100m 减速运动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20 10 1000m d 1 100m 20 5 1 5 100m 加速运动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20 10 1000m d 1 100m 20 10 1 100m 等速运动或停止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大气稳定度 atmosphericstability 稳定不稳定中性 如何判别大气稳定度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气块法 当 d 0 则a 0 气块加速运动 大气不稳定 当 d 0 则a 0 气块减速运动 大气稳定 当 d 0 a 0 大气为中性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大气不稳定 大气中性 大气稳定 思考 大气稳定度一般的日变化规律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逆温 inversionlayer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气温t 高度Z m 大气是稳定的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逆温辐射逆温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逆温 inversionlayer 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 A B D C A B D C h h L AB 下降L h CD 下降L h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不同温度层结下的烟型扇型 亦称为平展型 圆锥型波浪型 亦称为链条形 熏烟型 亦称为漫烟型 屋脊形 亦称为城堡型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1 扇型 平展型 性状 大气状况 发生情况 地面污染情况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2 圆锥型 性状 大气状况 发生情况 地面污染情况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3 波浪型 链条型 性状 大气状况 发生情况 地面污染情况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4 熏烟型 漫烟型 性状 大气状况 发生情况 地面污染情况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5 屋脊型 城堡型 性状 大气状况 发生情况 地面污染情况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6 受限型 城堡型 性状 大气状况 发生情况 地面污染情况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湍流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压梯度力重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惯性离心力 大气运动 风湍流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湍流风风速廓线 平均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 风速廓线模式 对数律模式 指数律模式 中性层结 非中性层结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湍流大气的湍流运动湍流 Turbulence 大气湍流 一种不规则运动 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 无湍流情况下的烟团扩散 湍流情况下的烟团扩散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湍流大气的湍流运动大气湍流的形成 热力湍流 机械湍流 在气温垂直分布呈强递减时 热力因子起主要作用 而在中性层结情况下 动力因子往往起主要作用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湍流湍流扩散理论简介梯度输送理论湍流统计理论相似理论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湍流湍流扩散理论简介梯度输送理论是根据泰勒 费克提出的分子扩散理论建立的 它假定 由大气湍流引起的某物质的扩散 类似于分子扩散 并可用同样的分子扩散方程来描述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湍流湍流扩散理论简介湍流统计理论假设条件流体中的微粒呈连续运动物质的质量守恒大气湍流场是均匀 稳定的 统计学理论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三 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地形和地物的影响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三 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山谷风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三 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海陆风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三 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城市热岛环流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四 影响大气污染的其它因素污染物的性质和成分污染源的几何性状和排放方式 课后思考题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有哪些气象因素 其中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是什么 大气稳定度与气温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递减率的关系 逆温分为几种类型 试画图说明大气稳定度和烟羽形状的关系 下垫面状况对大气污染有何影响 什么是大气湍流 湍流是如何形成的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二 大气水平运动和湍流三 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四 影响大气污染的其它因素五 大气中污染物扩散模式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坐标系 u O x y z 风向坐标系 x轴与平均风向一致 y轴在水平面上与风向垂直 z轴指向天顶的直角坐标系 x a 0 x a h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高斯模式假设污染物浓度在y z方向上的分布符合高斯正态分布 风速是稳定和均匀的 源强是连续排放 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质量守恒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高斯模式 实源的影响 He z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高斯模式 u O He He x y z 虚源 He z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高斯模式 扩散参数 y和 z y 1x 1 z 2x 2扩散参数系数 1 2 1 2与大气稳定度有关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高斯模式1高架连续点源地面浓度公式地面轴线浓度 z 0 y 0 z 0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高斯模式地面轴线最大浓度cmax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高斯模式2地面源任一点的浓度公式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高斯模式2地面源地面浓度公式地面轴线浓度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高斯模式 有效源高 He扩散参数 x y的确定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烟囱有效高度的计算 产生烟流抬升的原因 初始动量浮力风 u 和湍流大气的稳定度下垫面状况 Vs和D T Ts Ta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烟囱有效高度的计算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原则和方法 GB3840 83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 GB T3840 91 该标准替代了GB3840 83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烟囱有效高度的计算我国标准 GB T3840 91 中推荐的公式当烟气热释放率Qh 2100kJ s 且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 T 35K时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我国标准 GB T3840 91 中推荐的公式当1700kJ s Qh 2100kJ s时 当Qh 1700kJ s或者 T 35K时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烟囱有效高度的计算例题某城市远郊区有一高架源 烟囱几何高度为100m 实际排烟率20m3 s 烟气出口温度为200 求在有风不稳定条件下 环境温度为10 大气压力1000hPa 10m高度处风速为2 0m s的情况下 烟囱的有效源高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例题解 求解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例题解 求解烟气热释放率Qh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例题解 选择烟气抬升公式 n0 n1和n2的选择 u n0 n1和n2分别为0 33 0 6和0 4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例题解 求解抬升高度 H 烟囱的有效高度He为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扩散参数的确定稳定度分类法示踪剂浓度法平移球示踪法 等容球或平衡球 固定点脉动风速仪或风温仪测定法放烟照相法 光学轮廓法 激光测烟雷达法环境风洞模拟实验法 湍流量确定法 Pasquill扩散曲线法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扩散参数的确定Pasquill扩散曲线法 P G曲线法 思路 风速 云量 云状和日照等常规气象资料 划分稳定度级别六个级别 A B C D E F 根据稳定度级别和距离查阅图表 确定扩散参数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Pasquill扩散曲线法 P G曲线法 表1Pasquill稳定度分类方法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Pasquill扩散曲线法 P G曲线法 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对于开阔乡村地区能给出较可靠的稳定度 但对城市地区是不大可靠的 主要是由于城市较大的地面粗糙度及热岛效应对城市稳定度的影响 最大的差别出现在静风晴夜 这样的夜间 在乡村地区大气状态是稳定的 但在城市 在高度相当于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几倍之内是微不稳定或近中性的 它上面有一个稳定层 太阳辐射的强度仅根据太阳高度角划分为强 中 弱三档 事实上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仅与太阳高度角有关 而且与天空云量有关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我国的国家标准规定的扩散参数的计算和选用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 由表1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 再由太阳辐射等级数与地面风速 由表2确定稳定度等级 扩散参数 y z的确定 表2 16 表1由云量 太阳高度角确定的辐射等级数 3表示强太阳射入辐射 2表示中等射入辐射 1表示弱射入辐射 0表示射入与射出辐射相平衡 1表示地球存在弱的射出辐射 2表示存在强的地球射出辐射 表中的太阳辐射等级 表1由云量 太阳高度角确定的辐射等级数 表2由辐射等级数及地面风速确定的稳定度级别 思考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扩散参数 y z的确定查表法说明 对平原地区农村及城市远郊区 A B C级稳定度直接由表查算 D E F级稳定度则需向不稳定方向提半级后由表查算 对工业区或城区中的点源 A B级不提级 C级提到B级 D E F级向不稳定方向提一级 再按表查算 丘陵山区的农村和城市 其扩散参数选取方法同工业区 表2 16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例题在D级大气稳定度条件下 求出在某市工业区高架点源下风向800m处的扩散参数 解 对工业区中的点源 D级向不稳定方向提一级 查表得 1500m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例题某厂烟囱有效高度为60m 烟囱排出80g s的SO2 烟囱出口处的平均风速为6m s 求 D稳定度条件下下风向500米处的SO2地面一次浓度 该500米处 原本底浓度为0 08mg m3 请按大气质量标准 0 5mg m3 进行比较分析 解 查表得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解 扩散参数 y和 z分别为 由地面轴线浓度公式得 4 4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解 叠加上本底值该点处大气中SO2浓度不超标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恶劣的工作条件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全副武装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浓烟滚滚 避之不及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生活中的健康杀手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无辜的受害者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控诉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Someday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无题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一 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二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三 大气环境标准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烟气治理的基本流程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一 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烟尘控制技术二氧化硫净化技术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一 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烟尘控制技术 机械式除尘装置 湿式除尘装置 袋式除尘装置 电除尘装置 按除尘机理 除尘装置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一 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烟尘控制技术 机械式除尘装置 重力沉降室 惯性力除尘器 离心力除尘器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重力沉降室 50 m 优点 结构简单 可用砖砌 造价不高 施工容易 阻力较小 维护方便缺点 占地面积大 对小粒径的粉尘除尘效率低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旋风式除尘器 筒体 锥体 进气管 排气管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优点 结构简单 体积较小 不需特殊的附属设备 造价较低 阻力中等 器内无运动部件 操作维修方便缺点 捕集粒径小于5 m的微粒的效率不高 旋风式除尘器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惯性力除尘器 回转式 碰撞式 10 20 m 缺点 容易磨损 影响使用寿命 除尘效率不高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一 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烟尘控制技术 过滤式除尘器 填充材料 空气过滤器颗粒层除尘器袋式除尘器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优点 除尘效率高 操作简便 适合于含尘浓度低的气体缺点 占地多 维修费用高 不耐高温 高湿气流 袋式除尘器 工作原理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一 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烟尘控制技术湿式除尘器除尘原理类型优点 耗能相同的情况下 除尘效率比干式除尘器的效率高可以处理高温 高湿 高比电阻 易燃易爆的含尘气体除尘的同时 可以去除有害气体污染物 2 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一 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