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2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罩中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后放在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拉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是减弱噪声的专用设备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d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4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5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7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abcd8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谷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一样高d无法确定9如图所示,属于晶体的熔化图线的是 ()abcd10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 后液化b先沸腾 后凝固c先液化 后汽化d先蒸发 后沸腾11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12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在ef段放热,温度降低13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烧开水时在壶口冒出“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14如图,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1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16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7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李红同学根据该图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a海波是晶体b海波的熔点约为48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18农谚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总结得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下列关于“霜前冷,雪后寒”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霜是小水滴凝固形成,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均需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b霜和雪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需要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只有温度足够低时水蒸气才能凝华,所以霜前冷d雪是小水滴凝固形成,下雪后雪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19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钨铜铝锡固态酒精固态氢熔点/3934101080660232117259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而断b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20在一保温瓶中装有大量0的水,现将少量3的冰块放入瓶中,盖好瓶口的软木塞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少量的冰融化成水b有少量的水结冰c冰全部融化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7分)21色光的三原色是22在音响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听到音乐的同时会观察到烛焰在,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的振动发出的,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朵的23松香、蜡烛、玻璃、冰、海波、沥青、金属,其中、是晶体24红外线能使被照的物体发热,具有,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会出现现象这是因为各单色光经过三棱镜偏折的程度不同,偏折最小的是光、最大是光25每年全市都举行体育运动会,运动会上热闹非凡,给同学们留下许多美好的瞬间入场式各代表队放开嗓门提高声音的,运动员代表发言时,有同学根据声音的就能辨别是谁,开发令枪的老师总用一只手堵住耳朵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当裁判开响发令枪时,某同学看到冒烟后0.3秒听到了枪声,说明该同学到裁判的距离约为米,啦啦队喊出运动员的姓名助威,让该运动员发挥出最佳水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6音调、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其中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有资料显示,噪声经过一块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db,道路两侧种植着许多树木,这是在减弱噪声的27如图所示,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段空白区域的物质是,当它上升遇冷温度降低便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那么由甲,乙两房间壶嘴的白气多少可以得知屋子里的温度较高28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释放热量,使层(选填“上”、“中”、“下”)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吸热,使手不会被烫伤29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是非晶体晶体的熔点是,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态30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31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苹果呈,香蕉呈,瓷盘呈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作图2分,共23分)32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形成的实验装置,此时为标准大气压(1)锥形瓶中装有温水,在锥形瓶上放一装有冰块的蒸发皿,由于温水在不停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在瓶口附近遇(填“冷”或“热”)时,水蒸气发生因此在瓶口处可看到大量的类似于云,并慢慢在蒸发皿底部出现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多了变形成了降雨(2)蒸发皿中会出现少量的,其是冰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此时蒸发皿中的温度是(3)若把蒸发皿中的冰块换成热水,则在瓶口处出现白雾(选“会”或“不会”),由此可见液化是需要(填“吸热”或“放热”)33(15分)(2015秋陕西校级期中)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898989898(1)第3min温度计示数如图1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2)图2中a、b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前的情景为,水沸腾时的情景为 (填“a”或“b”)水的声音在沸腾时(选填“较大”或“较小”)这就是“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的道理(3)请在图3中的方格纸是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象(4)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前4min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请通过所绘图象总结出一条沸腾特点:(5)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则水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下去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6)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1)仅将水的质量增加;(2)仅增加液面气压;(3)既增加水的质量,又减小液面气压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图中的、(选填“a”“b”“c”或“d”)(7)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怎样可以缩短加热时间(一种即可)第二部分“附加题”34(10分)(2015秋陕西校级期中)小明选择蜡烛和海波探究“固体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如图甲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个铁圈中的铁圈,将装有蜡烛、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有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蜡烛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正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绘制的海波熔化图象,海波的熔化过程是图中a、b、c、d中的段,此过程中海波(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6min海波处于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如图丁所示是小明绘制的蜡烛熔化图象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5)通过小明的实验现象分析,可根据固体熔化时温度,把它分为晶体与非晶体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考点】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点,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响度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2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罩中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后放在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拉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音调是由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解答】解: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不符合题意;b、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不符合题意;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琴弦发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类题目是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明物体振动是发声的原因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是减弱噪声的专用设备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d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从声音的特性、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等方面对选项中的内容做出分析与判断即可【解答】解:a、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是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发声的响度会不同,故c错误;d、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特性的辨别、噪声监测仪的认识、声音的传播等,属声学基础题4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压轴题;实验探究题【分析】管乐器都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解答】解: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是探究音调和吸管长短的关系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知道: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管乐器是靠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5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声现象【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音色指声音的特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解答】解: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小响度来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此选项错误;d、蛙声和蝉声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学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是基础知识的考查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考点】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解答】解:a、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故a错误;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b正确;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故c错误;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结合超声波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知道超声波具有能量7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abcd【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d图象与事实相符合故选d【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如果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会选错答案,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8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谷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一样高d无法确定【考点】熔点和凝固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气压相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解答】解: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相同故选c【点评】在学习摄氏温度时,课本上明确说: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9如图所示,属于晶体的熔化图线的是 ()abcd【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最大的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表现在图象上就是晶体熔化图象中,有一段线段呈水平,而非晶体则不断升温因此对照各图加以分析即可【解答】解: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a正确;b、温度呈下降趋势,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b错误;c、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c错误;d、温度有下降的趋势,并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d错误故选a【点评】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10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 后液化b先沸腾 后凝固c先液化 后汽化d先蒸发 后沸腾【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根据我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所以蒸馏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答案为:a【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判断出是哪种物态变化11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的热点12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在ef段放热,温度降低【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2)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解答】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d、该物质在ef段是凝固过程,此放热,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13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烧开水时在壶口冒出“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选择温度计的原则是: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解答】解:a、当雪熔化时,是由固态的雪变成水,此过程需要向外界吸收热量,从而导致周围的温度比下雪时更冷;故a不符合题意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c、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外面的温度较低的空气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白气”故c符合题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小水珠一种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熔化吸热的特点、凝华现象的判断、重力势能和动能间的转化、导体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14如图,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不变【解答】解: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开始时试管中的液体低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当试管中的液体温度达到沸点后,只有试管中的液体沸点低于水的沸点,试管中的液体才能够继续吸收热量,这样才能够沸腾;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沸腾以及沸腾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比一般的题目出的灵活,要学会结合沸腾条件进行分析1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解题: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变为固态是凝华;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变为气态是升华【解答】解: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而成的,不是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说法正确,故c正确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丝升华成为钨蒸汽,然后又凝华而成的,不是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物态变化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各种物态变化时从哪种状态变化成哪种状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17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李红同学根据该图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a海波是晶体b海波的熔点约为48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专题】图析法【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要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能从图象中分析物体的状态、熔点、及熔化过程所需的时间【解答】解:由图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同时可知其熔点为48所以a、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由图知,海波在第3分钟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海波处于固态,因此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关键能从熔化图象中得到信息18农谚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总结得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下列关于“霜前冷,雪后寒”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霜是小水滴凝固形成,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均需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b霜和雪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需要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只有温度足够低时水蒸气才能凝华,所以霜前冷d雪是小水滴凝固形成,下雪后雪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解答】解:a、霜是由高温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雪后雪发生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故a错误;b、霜和雪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凝华需要放热,而雪后发生熔化时,需要吸热,所以“霜前冷,雪后寒”故b错误;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只有温度足够低时水蒸气才能凝华,所以霜前冷;雪后雪发生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故c正确;d、雪是小水滴凝华形成,下雪后雪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此题主要是对凝华、熔化两个过程需要的条件的理解19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钨铜铝锡固态酒精固态氢熔点/3934101080660232117259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而断b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考点】熔点和凝固点【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物质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液固共存;物质高于熔点是液态;低于熔点是固态【解答】解:a、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钨的熔点是3410,钨的熔点高于灯泡正常工作的温度,不易熔化,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钢的熔点是1300,高于金的熔点,当金掉到钢水中,达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因此金会熔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因此40的水银处于固态,不能使用,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固态氢的熔点是259,265低于259,氢处于固态,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熔点以及熔化吸热的了解,掌握物质在熔点时、低于熔点时、高于熔点时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20在一保温瓶中装有大量0的水,现将少量3的冰块放入瓶中,盖好瓶口的软木塞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少量的冰融化成水b有少量的水结冰c冰全部融化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0是水的凝固点是冰的熔点,所以在0时如果能吸热,冰会熔化,如果能放热,水会凝固【解答】解:因为温度较低的冰块放进温度较高的水中后,要发生热传递,低温的冰块吸热后温度升高,由于0的水足够多,故冰块能吸收热量升温到0,而0的水放热后,温度不变,有一部分水会因放热而凝固成0的冰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晶体凝固的条件,知道晶体达到凝固点,再放热就会凝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7分)2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专题】应用题【分析】(1)光的三原色:红、绿、蓝(2)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青、黄【解答】解: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故答案为:红、绿、蓝【点评】光的三原色能合成任意的色光和白光,颜料的三原色能合成任意颜色和黑色22在音响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听到音乐的同时会观察到烛焰在晃动,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声带的振动发出的,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解:在音响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听到音乐的同时会观察到烛焰在晃动,音响的振动产生声音,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声带的振动发出的,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答案为:晃动;振动;声带;空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条件,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23松香、蜡烛、玻璃、冰、海波、沥青、金属,其中冰、海波、金属、是晶体【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以及常见的晶体和非晶都有哪些【解答】解:根据课本相关内容的描述可知,松香、蜡烛、玻璃、冰、海波、沥青、金属中属于晶体的有:冰、海波、金属;属于非晶体的有:松香、蜡烛、玻璃、沥青故答案为:冰;海波;金属【点评】记忆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时,可结合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实物来记,不过此类题一般出现在课后练习中,中考较少出现24红外线能使被照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会出现色散现象这是因为各单色光经过三棱镜偏折的程度不同,偏折最小的是红光、最大是紫光【考点】红外线;光的色散【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太阳光包括可见光和看不见的光,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看不见的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2)三棱镜对七种色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才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谱【解答】解: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热效应,能够使被照物体发热;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会出现色散现象,从而形成彩虹;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故答案为:热效应;红外线;色散;红;紫【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25每年全市都举行体育运动会,运动会上热闹非凡,给同学们留下许多美好的瞬间入场式各代表队放开嗓门提高声音的响度,运动员代表发言时,有同学根据声音的音色就能辨别是谁,开发令枪的老师总用一只手堵住耳朵是在人耳处(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当裁判开响发令枪时,某同学看到冒烟后0.3秒听到了枪声,说明该同学到裁判的距离约为102米,啦啦队喊出运动员的姓名助威,让该运动员发挥出最佳水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选填“信息”或“能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2)减弱噪声的三种方式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中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知道此时的声速和时间,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4)声音即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体育运动会入场式上,各代表队放开嗓门,声音变大,故是高声音的响度;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色,所以运动员代表发言时,有同学根据声音的音色就能辨别是谁;开发令枪的老师总用一只手堵住耳朵,即防止声音进入耳朵,故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某同学看到冒烟后0.3秒听到了枪声,即说明声音所走的时间是0.3s,故传播的距离是:据v=得:s=vt=340m/s0.3s=102m;啦啦队喊出运动员的姓名助威,让该运动员发挥出最佳水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响度;音色;人耳处;102;信息【点评】该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方式和速度的计算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26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其中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有资料显示,噪声经过一块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db,道路两侧种植着许多树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音调;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分析】(1)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3)减弱噪声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依据事实判断归类【解答】解:乐音的三个特征是响度、音色和音调;其中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响度;音调;传播过程中【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音调的影响因素、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声现象基础题,要结合声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27如图所示,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段空白区域的物质是水蒸气,当它上升遇冷温度降低便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那么由甲,乙两房间壶嘴的白气多少可以得知乙屋子里的温度较高【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定性思想;图析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解答】解:(1)水烧开时,壶嘴就会喷出大量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接近壶嘴的区域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因此这段空白区域的物质是水蒸气;随着水蒸气的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就会液化,形成“白气”(2)壶嘴周围的空气温度越低,液化效果越明显,产生的“白气”越多由此可推断甲房间的温度低于乙房间的温度故答案为:水蒸气;液化;乙【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现象,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28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释放热量,使上层(选填“上”、“中”、“下”)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汽化吸热,使手不会被烫伤【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从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前后两种状态来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来确定是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然后再确定是吸热还是放热【解答】解:蒸馒头时,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上层蒸格中的温度较高,所以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手沾水后,在遇到高温的馒头时,手上的水要汽化,水汽化时要吸热,这样可以避免手的烫伤故答案为:液化;上;汽化【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蒸馒头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情况,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29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b物质是非晶体晶体的熔点是80,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表现在图象上,晶体熔化有一段图象是水平的,而非晶体是一直上升的(2)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解答】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