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学案 公开课.docx_第1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学案 公开课.docx_第2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学案 公开课.docx_第3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学案 公开课.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导学案课标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课前预习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未改善。2.标志:_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 届三中全会。3.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 为纲”的“ ”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为中心。作出了实行 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从此拉开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 和开辟中国 道路的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1)措施 首先在 展开 (1978) 普遍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2)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全国农业得到了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地变革;促进了 改革的全面展开。2.城市改革(1)措施中心环节:增强 ,搞活企业。(1984全面展开)管理体制:实行 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 制经济为主体, 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实行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建立背景(1)国内: 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东欧剧变, 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到挫折。2.建立过程(1)提出1992年,邓小平发表“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同年10 月中共 提出目标,建立社会主义 体制。(2)确立框架中共 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进一步完善1997年,中共 进一步完善了 理论。(4)基本建立21世纪初,社会主义 体系基本建立。3.效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 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课堂探究探究一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人均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按每人平均计算,1958年303公斤,1978年316.6公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材料三: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逛”,而且“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评分到半夜,吵架闹轰轰”。探究二城市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探究分析计划经济的弊端。材料一: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仅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课堂达标1.“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副对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为“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为“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的推行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4.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 (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5.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6.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7.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8.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A粮票一股票 B大人一先生 C法币一人民币 D臣民一公民9.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振兴之路。其中1919、1949、1979和2009年的主题先后是( )A科学发展改革开放独立解放反帝爱国B独立解放科学发展反帝爱国改革开放C反帝爱国独立解放一一改革开放科学发展D改革开放反帝爱国科学发展独立解放10、右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 )询问笔录 问:你的鸡蛋是买来卖的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