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考题范围.doc_第1页
新闻史考题范围.doc_第2页
新闻史考题范围.doc_第3页
新闻史考题范围.doc_第4页
新闻史考题范围.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新闻简史期末考试范围一、名词解释:5*61、清代的辕门抄 辕门抄: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报纸,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地方重要城府。因内容是以抄录各省巡抚衙门公报信息而得名。最初是地方提塘所办,后来逐渐由当地熟悉官场情况的抄报人来编印发行。2、敦煌进奏院状1.43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现存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实物可考的是两份“进奏院状”,是世界上现存的年份最早(公元887和公元878年)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敦煌进奏院状”印证了报状的特点。 十分近似于近代报纸鼻祖的威尼斯的“新闻信”,早于它约800年。3、普利策约瑟夫普利策 美国报刊的编辑、出版者。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奖(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 他坚持攻击政府和商界的腐败行为,并善于利用特写、插图、策划活动等方式吸引读者,是美国“黄色新闻”的发明人。 安放自由女神像的台基是普利策的世界报倡议募捐的。 4、默多克 Rupert Murdoch,出身于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场,牛津大学毕业。 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以股票市值来计算,新闻集团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 詹姆斯默多克 传媒大亨、新闻集团掌门人默多克的次子,现年38岁的詹姆斯默多克被提升为新闻集团公司副首席运营官、公司国际业务主席与首席执行官。分析人士认为,此举表明这位年轻人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坐上新闻集团继承人的“第一把交椅”。 詹姆斯曾经先后担任过新闻集团亚洲和欧洲业务的主管,今后将负责新闻集团的全球业务,包括福克斯电视网络、华尔街日报、21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以及在欧洲和亚洲的报纸和数字电视运营业务。 5、遐迩贯珍 香港最早的中文报纸,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 1853年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创办,他也是首任主编。 仍沿用线装书的装帧形式,发行到广厦福宁上等地,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 内容: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中文期刊,重点是时事新闻,其次是介绍文化知识,宗教宣传比重很小。广泛介绍西方政治历史地理和科学知识,副刊布告编上首次出现收费广告。 总体站在英国殖民者立场上,但报道中国内部消息时不必顾忌清政府的干涉,比较客观、公平。 消息、评论、短讯、通讯等近代新闻体裁初具雏形,也出现连续报道的形式,新闻业务有了长足进步。6、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15年,传教士马礼逊在米怜协助下于马六甲办起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作为西方传教的工具。 非卖品,主要在东南亚华侨居住区散发。 性质: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月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内容:以阐释基督教教义和介绍圣经为主,以介绍近代科技知识为辅,新闻报道很少; 形式:版式是和邸报相差无几的线装书,雕版印刷; 文风:文白结合、通俗浅显,有对话体,也有章回体; 宣传策略: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附。 登载的预报性新闻月食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的第一条消息。7、“苏报案”l 1903年6月初,章太炎在文章中将光绪称作“载湉小丑”,将慈禧称作“汉族公仇”,引起清廷不满。l 6月30日,清政府包围苏报馆,章太炎等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l 7月7日,苏报被查封。l 7月15日,以清政府为原告,以章、邹等为被告的“苏报案”在上海租界会审。章、邹等被判入狱,苏报永远停刊。l 苏报案后,革命派的办报宣传活动并未受挫,国民日日报、俄事警闻、重庆日报等相继创刊。l 同时,革命派为了向下层民众宣传革命主张,创办了一批白话报刊。如:林白水主办的中国白话报、杭州白话报,陈独秀主编的安徽俗话报。l 中国女报:1907年创刊于上海,主编是著名女革命家秋瑾。该报以妇女读者为主要对象,以争女权、争独立、争解放为宗旨,出版两期即被查封。8、“竖三民”u 1909年至1910年间,于右任在上海相继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l 民呼日报因用大量篇幅揭露贪官污吏的行为而被 封。(取自“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之意)l 民吁日报因赞扬安重根刺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的英勇行为,出版48天后被封。(“民吁”二字的含 义)l 民立报创刊之初言论较为温和,随着革命形势的发 展,言论日趋激烈,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日报。u 由于三报在时间上相承接,又都是由于右任创办,以“民”字打头,史称“竖三民”。9、黄远生 我国新闻通讯的先驱。他属于天生的新闻记者,文章多半是与朋友们聊天时一挥而就的。 16中秀才,20岁中举人,21岁成为清末最后一批进士中最年轻的。这就相当于现在16岁大学毕业,20岁研究生毕业,21岁获得博士学位。 1912年在北京创办并主编少年中国,开始记者生涯,与刘少少、徐彬彬并称为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1915年,在旧金山被中华革命党枪杀,年仅31岁。 他的新闻通讯的特点: 1、题材重大,内容翔实。 2、分析深刻,见解独到。 3、文笔生动,亦庄亦谐。散见于其作品中的新闻理论: 1、报纸应“主持公理,指斥时弊”。 2、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全面。 3、记者要做到“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10、澳门新闻纸它是林则徐在禁烟备战期间,派人到澳门搜集外国人出版的报刊并翻译其中有关鸦片贸易和其他方面的消息、言论。它的重点是禁烟和兵事。n 这种翻译材料,先是零散的,后来汇集成册,现存6册,所译稿自1839年7月至1840年11月。n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报纸,只是内部传抄的新闻资料,不公开发行。它具有新闻传播的性质,但更多的还是一种情报的载体。n 林则徐在译抄澳门新闻纸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按不同性质的问题,亲自加工、润色,编为澳门月报,后来被魏源收入海国图志中。11、王韬 n 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报刊言论自由思想的维新派报人。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林语堂称其为“中国记者之父”。n 17岁中了秀才,可谓少年得志。之后接二连三的科场失利,成为私塾先生。结识麦都思后,1849年到其创办的墨海书馆参与报刊的编辑工作,成为新教教徒。后来因私通太平天国被通缉,开始四处流亡。1884年,结束流亡生涯,在李鸿章资助下,接掌上海格致书院。1857年,参加六合丛谈的编辑工作,开始他的报刊活动生涯。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n 和申报保持密切的联系,申报的第二任主编钱昕伯是他的女婿。n 到老,表现出很多中国文人都有的坏习惯。n 王韬的办报主张: (重点)n 1、论述了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即办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n 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n 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n 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n 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言论自由,呼n 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认为报纸应该 “指n 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n 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认为报纸应该直抒胸臆;n 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12、循环日报1874年,王韬创办于香港,世界上第一份完全由中国人管理而取得成功的报纸。 (不是最早的国人自办报刊,却最能体现国人自办报刊的时代追求和气质。)n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刊,每天刊有一篇政论,多为王韬的手笔。这些政论的指导思想是提倡洋务,鼓吹变法。n 口号是:“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攘外”是对付列强,“诹”是咨询、讨教的意思,“远”是指西洋各国。13、“自媒体”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博客只是其一种方式。14、纽约四大美分报P10810915、中国青年l 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机关刊物。l 基本内容:一是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二是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三是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各种反动、错误的思想作斗争。l 特色: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适合青年的需求。l 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16、新记大公报l 1926年,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吴任社长,胡任总经理,张任总编。l 1926年9月1日,大公报复刊,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后以此为标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 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之为公众喉舌。 不卖:不以言论做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的金钱补助。 不盲:不盲从、不盲动、不盲信、不盲争。二、简答题: 10*31、申报馆除了出版申报以外,还有些什么出版事业?除出版申报外,还利用人力、物力资源,经营其他出版事业。(1)、出版发行各类期刊。瀛寰琐记:1872年,中国最早的文艺期刊,刊载文艺作品和少量时事政论;民报:1876年,中国最早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报纸,下层民众多是文盲,很快就停刊了;瀛寰画报:1877年,申报的图画增刊,我国第一份以图画为主的刊物;点石斋画报:1884年,旬刊,内容以时事新闻画为主,兼刊人物及风俗画和铜版照片,绘印精美,是同期的领头羊。 (2)、兼营书籍出版业务。1885年设立上海图书集成局,着手用铅活字翻印大部头丛书古籍图书集成,全书共一万卷,对保存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结:申报的创办与飞速发展,标志着中国中文商业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是我国商业报纸的成功典范。 申报1949年停刊。2、简略评价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有哪些? P6870(1)、外人在华办报活动实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2)、在华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3)、在华外报的办报经验为我国民族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3、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有哪些?1)、创办者身份复杂,知识分子、商人、洋务派官员。2)、大部分是私营性质的。3)、支持和宣传洋务运动。4)、表现出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5)、形式上大多参照了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的模式。6)、因报刊处境艰难(经济、政治),寿命不长。l 总结:第一批国人办报,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发行时间不长,地域范围不广,为生存要寻求官方庇护、挂洋招牌、托庇于租界,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