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通信原理通信原理 复习材料复习材料 一 填空题一 填空题 1 通信系统按其传输信号形式可分为 和 2 通信系统按传输媒介可分为 和 3 出现概率越 的消息 其所含的信息量越大 出现概率越 的消息 其所含的信息量越 4 某二进制符号出现的概率为 1 16 它所包含的信息量为 bits 5 对于各态遍历的平稳随机过程 可以用 代替统计平均 6 实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为 则的交流功率为 t R t 7 某二进制信源 各符号独立出现 若 1 符号出现的概率为 3 4 则 0 符号 的信息量为 8 理论上 四元离散信源可能达到的最大熵为 bit 符号 9 当二进制信源的每个符号出现概率 时 该信源的熵最大 10 设某信息源由 A B C D 4 个信息符号组成 发送 A 的概率为 1 2 发送其余 符号的概率相同 且设每一符号的出现是相互独立的 则该信源的平均信息量为 11 某二进制符号出现的概率为 1 8 它所包含的信息量为 bps 12 已知某信息源的符号集由 A B C D 四个符号构成 且每一符号独立出现 若各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该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熵 为 1 2 1 4 1 8 1 8 该信源在 条件下 有最大平均信息量 bitsbits 13 已知一个十六进制信号的符号速率为 1200 则其对应的信息速率为Baud 2 bps 14 某系统传输八进制数字信号 每个码元占有的时间为 1ms 各种码元等概率出现 则系统信息速率为 bps 15 已知一个 8 进制信号的符号速率为 4800 波特 则其对应的信息速率为 比特 秒 16 在连续信道中 当传输系统的信噪比下降时 为保持信道容量不变 可采 的办法 这是基于香农理论得出的 17 香农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表示 C C 条件下的 18 已知电话信道的带宽为 3 4KHZ 接收信噪比时 信道容量为30 S dB N Kbps 19 若信道带宽为 10KHZ 信噪比为 30dB 该信道的最高信息传输速率理论值为 20 所谓误码率是 21 设某信源在 125 s 内传输 256 个二进制码元 若该信码在 2s 内有 3 个码元产 生错误 则误码率为 22 某通信系统的误码率 系统的码元速率为 1200B 则传输 5 10 e p 秒后可能出现 360 个错误码元 23 在通信系统模型中 调制信道的范围是 24 调制信道包括 媒质 25 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是 和 3 26 模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可用 来表示 27 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用 来表示 28 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用 来表示 29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可用 来表示 30 数字通信的主要质量指标是 和 它们在数字通 信中具体为 和 31 设每秒传送 N 个 M 进制的码元 则信息传输速率为 b s 32 八进制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为 1600 波特 变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时的传输速 率为 b s 33 设一数字传输系统传送八进制码元 速率为 2400 波特 则此时系统的信息速率 为 比特 秒 34 采用多进制传输的目的是 35 在码元速率相同的条件下 M 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信息速率是二进制调制系统 的 倍 36 在码元速率相同的情况下 多进制系统的信息速率比二进制系统的信息速率 37 计算机网络中通常采用 类非屏蔽双绞线来传输 100Mb s 的数 据 38 所谓双工通信是指 39 加性干扰对传输造成的影响通常用 来衡量 40 平稳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不随时间的推移而不同 其一维分布与 无关 二维分布只与 有关 4 41 一个周期信号的归一化平均功率等于 42 相关是现代通信中的广泛概念 它是 的一种测度 43 确知信号是指 的信形式 44 随相信号即随机相位信号 它是指 的信号形式 45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主要有均值 均方值 方差和 46 方差表示随机过程在时刻 t 对于数学期望值的 2 X t E X t 程度 一般是时间函数 47 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是指其统计平均可用 来替代 48 广义平稳随机过程 X t 的功率谱为 通过频率为的乘法器后其响 X S o 应 Y t 的功率谱为 Y S 49 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 则其自相关 2 00 2 A Sx 函数为 平均功率为 50 为平稳随机信号 功率谱密度为 则已调信号 m t m S 的功率谱密度 0 cosf tm tt f S 51 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可以把统计平均简化为 平均 从而 大大简化了运算 52 高斯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以后是 过程 53 理想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而自相关函 N S 数 5 N R 54 功率谱密度为的高斯白噪声 其幅度取值服从 分布 0 2 n 自相关函数为 N R 55 窄带系统是指 的系统 56 标准调幅波 AM 波 的最大缺点是 57 标准调幅波 AM 波 的最大可能效率为 58 DSB 调幅波的频谱中 所以其效率达到 100 59 SSB 调制的最大优点是 60 对于 的信号 采用残余边带调幅是一种好办法 61 残余边带调制特别适用于 的基带信号 62 相干解调要求本地载波和接收信号的载波必须保持 63 对调制信号是的 DSB 信号进行相干解调 当准确同步时 解调输出信 f t 号 d ut 64 残余边带滤波器的特点是其频率特性在附近具有 o 65 在 VSB 调制系统中 为不失真地恢复信号 其传输特性应满足 v H 66 在信噪比低到一定程度时 调频解调器会产生 解调器的 输出信噪比会急剧下降 67 解调系统中的门限效应是指 当输入检波器的信噪比降低到一个特定值以下时 6 检波器的 出现急剧下降的现象 68 对于模拟 AM 信号 无门限效应的解调方法是 69 AM 系统在 的情况下会出现门限效应 70 在解调过程中 的解调方式会产生门限效应 71 当调频指数满足 时称为窄带调频 72 与 AM 波比较 FM 波的主要优点是 73 调频信号的最大频偏为 8 20cos 2 108 cos400 tt HZ 带宽为 HZ 74 在 AM SSB VSB FM 系统中 功率利用率最高的是 频谱 利用率最高的是 75 对于 AM DSB SSB FM 通信系统 按可靠性好坏的排列顺序为 76 AM SSB VSB FM 各调制方案的带宽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77 在 AM DSB SSB VSB 调制方案中 传输频带最窄的是 78 FM 体制中 调制指数 FM 79 在 FM 调制中 已知调制指数和载波频率 则调频信号的带宽 FM m f B 80 模拟信号数字化要经过 和 三个过程 81 以的采样频率对最高频率为的基带信号采样 结果采样后的信号频 S f m f f t 谱发生了混叠 其原因是 7 82 信号的最高频率 按奈奎斯特速率采样后 采用 PCM 方 f t 25 m fKHZ 式传输 量化级数 采用自然二进制码 若系统的平均误码率 256N 3 10 e p 则传输 10 秒后错码的数目为 bit 83 对一个频带限制在 0 4 KHZ 的时间连续信号进行抽样时 应要求抽样间隔 不大于 s 84 若有一低通信号 f t 的频率范围为 0 108KHZ 则可以无失真恢复信号的最小 采样频率为 85 已知一基带信号 m t cos2t 2cos4t 对其进行抽样 为了在接收端能不失 真地从已抽样信号中恢复 m t 试问抽样间隔 s T s 86 模拟信号数字化中的三种常见抽样方式是 理想抽样 自然抽样和 87 设信号 其中 A10V 若被均匀量化为 41 个电平 9cosm tAt m t 则所需的二进制码组的位数 位 量化间隔 V n 88 均匀量化器的量化信噪比与编码位数的关系是 非均匀量 化器可以提高 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89 在均匀量化体制中 当输入信号幅度大小变化时 量化信噪比 90 改善弱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通常可以采用 技术 91 非均匀量化采用可变的量化间隔 小信号时量化间隔小 大信号时量化间隔大 这样可以提高小信号的的 改善通话质量 92 线性 PCM 系统中 抽样速率为 8KHZ 若编码后比特率由 16Kb s 增加为 64 Kb s 量化信噪比增加 dB 93 A 律 PCM 的最大量化间隔 max 与最小量化间隔 min 的比值为 8 94 对信号进行简单增量调制编码 若取增量 则不发 2sin800f tt 0 1v 生斜率过载的采样频率 S f Z H 95 信号携带着信号的 信息 PCM 信号携带着信号的M 信息 96 若编码器输入的是一个幅度为零的持续直流信号 则编码输出结果为M 97 增量调制中所产生的两种噪声是 和 98 设信号 进行简单增量调制 台阶为 抽样频率 tfMtm 0 2sin 2 为 则编码器不产生过载的条件是 s f 99 已知输入信号 抽样频率 则临界斜 x tt 2 1 量化间隔 ss Tf 率过载时 100 在简单增量调制系统中 当信号实际斜率超过最大跟踪斜率时 将会造成 101 在简单增量调制系统中 设抽样速率为 fs 量化台阶为 则译码器的最大 跟踪斜率为 102 增量调制中为防止出现过载现象 必须满足 103 当 编码为数时 理想低通传输 PCM 信号所需的最小带宽8 S fKHZ 8n 为 104 PCM 量化可分为 和 在线性 PCM 中 抽样速率 对双极性信号编码时编码器输出码元速率为 72 则量8 S fKHZ KB 化信噪比为 dB 105 PCM 信号携带模拟信号的 信息 信号携带模拟信号的 M 信息 为使 PCM 系统信号动态范围大 可采用 技术 9 106 在系统中 输入信号 抽样速率为 量化阶距为 M cosf tAt S f 要求系统不发生斜率过载 而且能正常编码 输入信号的振幅 A 的临界值为 f t maxA 107 HDB3 码解决了 的问题 108 二进制序列经过 HDB3 码编码后 连续出现的 0 符号个数最多是 个 109 PCM 语音通信通常用的标准采样频率为 HZ 110 我国采用的语音量化标准为 律 111 信号的最高频率 按奈奎斯特速率采样后 采用 PCM f t 25 m fKHZ 方式传输 量化级数 采用自然二进制码 若系统的平均误码率256N 则传输 10 秒后错码的数目为 bit 3 10 e p 112 PCM 系统的有效性用 衡量 可靠性用 衡量 113 导致数字系统误码的可能原因有 和 114 在某数字通信系统中 为提高其可靠性 可采用的措施有 和 115 最佳基带系统是指 的系统 116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中 在相同的误比特率条件下 双极性码所需的 信 号功率比单极性码 117 在传输数字信号的 如果时域上波形畸变可引起相邻码元波形之间发生部分 重叠 造成 118 传码率为 200KB 的基带信号 无码间干扰所需的最小带宽为 KHZ 119 当 编码数为时 理想低通传输 PCM 信号所需的最小带宽8 S fKHZ 8n 10 为 KHZ 120 某数字基带系统信息速率是 2000bps 为保证无码间干扰传输 采用滚降系数 为 1 的升余弦系统的带宽是 HZ 121 传码率为 200KB 的基带信号 无码间干扰所需的最小带宽为 KHZ 122 单极性数字基带信号的传码率为 1000B 2ASK 信号的带宽为 HZ 123 2ASK 信号的解调有 和 124 当码元宽度相同的条件下 在 2ASK 2FSK 4DPSK 这些调制信号中 占用 频带最宽的是 125 PSK 调制方式是利用载波的 来传输数字信息 DPSK 调制方 式是用前后码元载波的 来传输信息 它可克服 PSK 调制 的缺点 126 信源信息速率是 4000bit s 采用 QPSK 传输时符号速率是 波特 127 在数字调制中 为了克服 PSK 的 现象 采用 差分 DPSK 128 2DPSK 调制解调系统是为了解决 2PSK 系统中的 问题而提出来的 129 为解决 BPSK 相干解调恢复载波相位模糊的问题 可采取 的方案 130 在 2DPSK 中 若采用差分编码加 2PSK 绝对相移键控的方法进行调制 为 n a 绝对码 为相对码 则解调器端码型反变换应该是 n b 131 由于 2PSK 是一种恒包络信号 因此在接收端解调时一般只采用 132 设信息速率为 106bit s 则 2DPSK 信号的谱零点带宽为 HZ 11 133 已知绝对码序列为 10011001 则其相对码序列为 设 bn 1 1 134 PSK 调制方式是利用载波的 来传输数字信息 DPSK 调制方式是 用前后码元载波的 来传输信息 它可克服 PSK 调制方式载波相位模糊 的缺点 135 话音信号的最高频率为 4KHZ 采用分层为 256 的 PCM 系统对其进行编码 最 低码元速率为 相应的最小带宽为 若改为十六KbpsKHZ 进制码元 并进行 PSK 调制 则码元速率为 信道带宽为 KBaud KHZ 136 在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信息速率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BPSK 和 QPSK 信号 b R 功率谱主瓣宽度分别为 和 137 2FSK 信号发 1 码和发 0 码时其信号频率分别为 1KHZ 和 4KHZ 码元速率 为 600B 则系统频带宽度 B 最小为 KHZ 138 多进制相位调制信号的优点是 139 设信息速率为 2Mb s 则 2PSK 信号的带宽为 HZ QPSK 信号的 带宽为 HZ 140 在数字调制系统中 采用 4PSK 调制方式传输 无码间干扰时能达到的最高频 带利用率是 b s HZ 141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的最高频带利用率是 8PSK 系统的信B HZ 息速率是 1800b s 其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最小带宽是 142 设信息速率为 106bit s 则 16QAM 信号的谱零点带宽为 HZ 143 如果理想 MPSK 数字调制传输系统的带宽为 10KHZ 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最大 信息传输速率为 144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的最高频带利用率是 B HZ 8PSK 系统的信息 12 传输速率为 1500b s 其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最小带宽为 HZ 145 8PSK 系统与 2PSK 系统相比 频带利用率 b 抗噪声性能 146 当信息速率相同时 MSK 信号的带宽 2PSK 信号的带宽 MSK 信号 的相位 147 在 ASK FSK MSK PSK 调制信号中 具有包络恒定 相位连续的特 点 148 MSK 的频带利用率 普通的 2FSK 系统 149 若 2PSK 系统的信噪比为 r 则相干检测时系统的误码率 Pe 150 2DPSK 2ASK 2PSK 和 2FSK 采用相干解调时 抗信道加性高斯噪声性能从优 到劣的排列顺序 151 模拟载波电话系统中采用的多路复用方式是 PCM 数字 电话系统采用的多路复用方式是 152 常规的复用方式包括 153 FDM 的各路信号在 上不重叠 TDM 信号在 上不重叠 154 时分复用信号的最小结构是 155 在 PCM30 32 路基群帧结构中 TS0 用来传输 TS16 用来 传输 156 语音信号抽样速率为 fs 8KHZ 对于 PCM30 32 路系统 如果采用 13 折线 A 律压缩 那么系统的码元速率为 Mbps 157 在 PCM30 32 路系统中 其信息传输速率为 Mbps 158 A 律 PCM30 32 路基群的信息速率为 可同时传输 路 数字电话 159 时分复用的话路数越多 信息速率越 13 160 在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中 已知发送信息速率为 16kb s 伪随机扩频码速率为 4 096MHZ s 采用 2PSK 方式调制传输 则射频信号带宽为 该 扩频系统的处理增益为 161 扩频技术中较常用的有 扩频技术和 扩频技术 162 CDMA 对带宽都没有限制 有时又把 CDMA 称作 通信 CDMA 通信 中信号的分离是根据各站的 来实现的 二 问答题二 问答题 1 简述数字通信的主要优 缺点 2 什么是系统的误码率和误比特率 两者是否相同 3 简述信道容量的概念及香农公式的含义 4 何谓线性调制 何谓非线性调制 5 电视信号是有不同信号组合而成的 根据信号特点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调制方式 其中黑白图像信号采用了什么调制方式 为什么 伴音信号采用了什么调制方式 为什么 6 脉冲编码调制中 与自然二进码相比 选用折叠二进码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7 量化的目的是什么 量化方式有哪几种 8 简要叙述非均匀量化原理 与均匀量化相比较 非均匀量化的优 缺点 9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有哪两种编码方式 它们的编码目的各是什么 10 简述在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 造成误码的主要因素和产生原因 11 简述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特点 12 简述通信系统中采用调制的目的 13 窄带高斯白噪声中的 窄带 高斯 白 的含义各是什么 14 如何由白噪声得到窄带白噪声 窄带噪声的平均功率与其同相分量的平均功率 14 及正交分量的平均功率有何关系 15 什么是门限效应 那类解调方法会产生门限效应 16 2DPSK 信号采用相干解调和差分相干解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误码率性能有什 么区别 17 能否用非相干解调 2PSK 2DPSK 信号 为什么 18 比较说明 16QAM 系统与 16PSK 系统的接收机信噪比及误码率的情况 并说 明理由 19 何谓 OQPSK 他和 QPSK 体制有何区别 20 简述扩频通信的优点 21 什么是伪随机码 伪随机码有何特点 22 简述什么是载波调制 常见的调制有哪些 23 简述什么是多级调制 其主要用途是什么 24 简述什么是多路复用 什么是多址通信 25 什么是误码率 什么是误信率 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6 什么是频分复用 什么是时分复用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从频域和时域 的 角度说明 三 综合题三 综合题 1 设一信源的输出由 256 个不同的符号组成 其中 32 个出现的概率为 1 64 其 余 224 个出现的概率为 1 448 信息源每秒发送 4800 个符号 且每个符号彼此独 立 1 试计算该信息源发送信息的平均速率 2 试计算该信息源最大可能的信息速率 2 某个信息源由 A B C D 这 4 个符号组成 这些符号分别用二进制码组 00 01 10 11 表示 若每个二进制码元用 5mS 的脉冲传输 1 求该信源的码元速率 2 若这 4 个符号等概出现 求该信源的平均信息速率 3 若这 4 个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1 4 1 4 3 16 5 16 求该信源的平均信 息速率 3 已知某信道无差错传输的最大信息速率为 bit s 信道带宽为 max R 15 HZ 设信道中噪声为高斯白噪声 单边功率谱密度为 W HZ max 2 R B 0 n 试求 1 系统的信噪比 S N 2 信号的平均功率 4 设一幅图片约有2 5 106个像素 每个像素有 12 个以等概率出现的亮度电平 1 若要求用 3 分钟传输完这张图片 求该通信系统的信息速率 2 在满足 1 的前提下 若系统信噪比不低于 30dB 求该系统所需的信道带 宽 5 某个加性白色高斯噪声信道传输带宽为 5KHZ 信噪比为 30dB 1 计算该信道的最高理论信息传输速率 2 若信道传输带宽提高到 10KHZ 而信息传输速率不变 计算系统允许的最低信 噪比 6 10 分 已知某标准音频线路带宽为 3 4 KHZ 1 信道的信噪比为 30dB 计算该信道的信息容量 2 线路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为 4800b s 计算系统所需的最低信噪比 7 若随机过程 其中是广义平稳随机过程 且 0 cos z tm tt m t 的自相关函数 是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变 m t 1 10 1 01 0 m R 其他 量 它与彼此统计独立 m t 证明是广义平稳的 z t 8 若随机过程 其中是广义平稳随机过程 且 0 cos z tm tt m t 的自相关函数 是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变 m t 1 10 1 01 0 m R 其他 量 它与彼此统计独立 m t 16 1 求功率谱密度 Z S 2 求的平均功率 z tP 9 设一个随机相位的正弦波为 其中A和 0均为常数 是 0 cos tAt 一个在 0 2 内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 试求 1 的均值和自相关函数 并说明是平稳随机过程 t t 2 的功率谱密度 t 3 t 的总平均功率 10 设有一随机过程 其中是一广义平稳随机过程 且 0 cosX tm tt m t 其自相关函数为 110 101 0 m R 他他 1 试求的自相关函数 X t X R 2 试求出的功率谱密度 X t X S 3 试求出的平均功率 X tP 11 将模拟信号载波相乘得到抑制载波的双边 sin2mf tf t sin2 mc c tAf t 带调幅 DSB SC 信号 1 请画出 DSB SC 的信号波形图 2 请写出 DSB SC 信号的傅氏频谱式 并画出它的振幅频谱图 3 画出解调框图 并加以简单说明 12 DSB 相干解调器原理方框图如 a 图所示 DSB 信号 cos c tm tt 基带信号的频谱如 c 图所示 m t 17 1 设 试画出 a 图中 a b c 三点 4 cos 210 cc c ttrad s 信号 A f B f C f 的频谱图 2 在 b 图中 设 为窄带高斯噪声 cos c c tt n t 已知 cos sin ccsc n tn ttn tt 22 n n t 求 b 图中 c 点信号 mo t 和噪声 n0 t 的时域表达式及信噪比 S0 N0 13 已知 DSB 系统的已调信号功率为 10KW 调制信号 f t 的频带限制在 5KHZ 载 频为 100KHZ 信道噪声双边功率谱 接收机输入信号通过 3 0 0 5 10 2 n W HZ 一个理想带通滤波器加到解调器 1 写出理想带通滤波器的传输函数的表达式 2 试求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噪比 3 试求解调器输出端的信噪比 4 求解调器输出端的噪声功率谱 14 对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进行相干解调 设接收信号功率为 2W 载波为 200kHz 并设调制信号的频带限制在 4kHz 信道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 tf 3 0 2 10 nmWHz 1 求该理想带通滤波器传输特性 H 2 求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噪功率比 3 求解调器输出端的信噪功率比 18 4 求解调器输出端的噪声功率谱密度 15 某接收机的输出噪声为 输出信噪比为 由发射机到接收机之间 9 10W 20dB 的传输损耗为 试求 100dB 1 输出信号的平均功率 2 用 DSB 调制时发射功率 16 某 DSB 线性调制系统的输出信噪比为 输出噪声功率为 发射机20dB 8 10 W 输出功率为试求 从输出端到解调输入端之间总的传输损耗 3 2 10 W 解 解 已知输出噪声功率为 8 0 10NW 因为 2 分 2G 所以 1 分 0 0 1 50 2 i i SS NN 又因为 2 分 0 4 i NN 所以 1 分 6 0 502002 10 ii SNNW 可得传输损耗 2 分 9 10 Ti KSS 17 已知某单频调频波的振幅是 10V 瞬时频率为 试求 643 1010 cos210 f ttHz 1 此调频波的表达式 2 此调频波的频率偏移 调频指数和频带宽度 3 调制信号频率提高到 则调频波的频偏 调制指数和频带宽度如何 3 2 10 Hz 变化 18 角度调制信号 0 100cos 4sin2 m ttf t 式中1000 m fHZ 1 假设该角调信号是 FM 信号 请求出它的调制指数及发送信号带宽 19 2 若加倍 请重复 1 题 m f 3 假设该角调信号是 PM 信号 请求出它的调制指数及发送信号带宽 4 若加倍 请重复 3 题 m f 19 角调波 其中 0 10cos3cos m ttt 1 m fKHZ 1 假设这是 FM 试求增到 4 倍和减为 1 4 时的和带宽 m f FM FM W 2 假设这是 PM 试求增到 4 倍和减为 1 4 时的和带宽 m f FM FM W 20 已知一角调信号为 0 cos100cos m tAtt 1 如果它是调相波 并且 KP 2 试求 f t 2 如果它是调频波 并且 KF 2 试求 f t 3 它们的最大频偏各是多少 21 已知载频为 1MHZ 幅度为 3V 用正弦信号来调频 调制信号频率为 2KHZ 产生的最大频偏为 4KHZ 试求 1 该调频波的调频指数 FM 2 该调频波的表达式 3 该调频波占据的近似带宽 22 已知一调制信号 用它产生的角调波 现要求调制 3 5cos 210 f tt V 指数 试求 10rad 1 若为 FM 波 最大频偏 带宽 B 调频灵敏度 KF FM 波表达式 A 2 若为 PM 波 最大相移 带宽 B 调频灵敏度 KP PM 波表达式 PM 3 若把调制信号频率加倍 并保持调制信号振幅和调频 相 灵敏度不变 再 求 FM 波 PM 波的带宽 并讨论之 23 某调频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V 若调频 104sin 6 102 sin8 37 tt 灵敏度 Kp为 rad s v 3 1012 20 试求 1 调制信号表达式 2 已调信号的最大频移 3 已调信号的带宽 24 设一个角度调制信号的表示式为 6 10cos 2 1010cos2000 ttt 试求 1 已调信号的最大频移 2 已调信号的最大相移 3 已调信号的带宽 25 某传输系统如下图所示 调制器输出为 DSB 信号 功率为 1KW 调制信号 m t 的频谱限制在 5KHZ 内 载频为 90KHZ n t 是双边功率谱密度为 50 W HZ 的高斯 白噪声 理想带通滤波器的带宽为 10KHZ 中心频率为 90KHZ 1 求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噪比 2 求解调器输出端的信噪比 26 某调频波为 试确定 6 10cos 2 1010cos2000 FM ttt 1 该信号的最大频偏 最大相移和带宽 2 调制信号 f t 的形式 设 10 f K 27 设输入信号抽样值为 1330 个量化单位 1330 1 写出用 A 律 13 折线特性编成的 8 位码 并计算量化误差 2 写出对应于该 7 位码 不包括极性码 的均匀量化 11 位码 3 求接收端译码器输出样值的大小 28 设输入信号抽样值为 1065 个量化单位 1 写出用 A 律 13 折线特性编成的 8 位码 并计算量化误差 2 写出对应于该 7 位码 不包括极性码 的均匀量化 11 位码 3 求接收端译码器输出样值的大小 调调制制器器解解调调器器 BPF n t m t 21 29 采用 13 折线 A 律编码 设最小量化级为 1 个量化单位 已知抽样值为 95 个量 化单位 1 试求此编码器输出码组 并计算编码后的量化误差 2 试求译码后的量化误差 3 写出对应于该 7 位码 不包含极性码 的均匀量化 11 位码 30 采用 13 折线 A 律编码 设最小的量化级为 已知抽样值为 对该 630 抽样值进行编码 1 求出 PCM 编码码组 2 求量化误差和译码量化的误差 3 求对应于该 7 位码 不包括极性码 的均匀量化 11 位码 31 24 路语音信号 最高频率为 4KHZ 现对其抽样后进行 64 级量化二进制编码 其帧中另外用 1 路时隙传输同步码 求 1 画出其帧结构草图 2 计算传码 率和码元间隔 3 保证无码间干扰传输 信号占用的最小带宽 4 若 min B 采用的升余弦滚降特性传输 信号占用的带宽 1 B 32 设某路语音模拟信号的频率范围为 0 4KHZ 信号取值范围为 1 28V 1 28V 现在按 PCM 方式进行基带传输 采用均匀量化 1 若量化间隔为 0 01V 试确定 PCM 基带数字传码率 1B R 2 若这样的 24 路语音信号时分复用构成一帧 且帧中另外用 1 路时隙传输同步 码 试画出其帧结构草图 3 计算该 25 路时分复用系统的传码率 25B R 4 计算该时分复用系统在无码间干扰条件下的最小传输带宽 min B 5 若该时分复用系统采用的升余弦滚降特性传输 计算所需传输带宽 1 B 33 已知输入语音信号中含最高音频分量 幅度为 如果3 4 H fkHz 1V 则增量调制量化器的量阶 应该不小于多少 32 s fkHz 22 34 已知 M 调制系统接收端输入码组是 c n 11101010000000101111 共二十位 码元 画出解调器输出波形 16 150 s fkHzmV r t 35 对模拟信号 f t 进行线性 PCM 编码 量化电平数为 32 PCM 信号先通过滚降系 数 截止频率为 10KHZ 的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然后在进行传输 1 试求 1 二进制基带信号无码间干扰传输时的最高信息速率 2 可允许 f t 的最高频率 36 一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如下图所示 H f 1 求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 2 若以 1 T 2 T 3 T 速率传输 哪些速率可以消除码间干扰 32 一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如下图所示 1 如无码间干扰传输 则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频带利用率 滚降系数各为多少 2 若分别以以 1 T 2 T 3 T 4 T 的速率传输 是否可以消除码间干扰 1 1 2 f Hf 03 T 3 2T 3 2T 3 T 1 1 2 f Hf 08 T4 T4 T 8 T 23 37 已知二进制基带系统的传输特性为升余弦传输特性 00 0 1 cos 0 H t 其他 试确定该系统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及相应码元间隔 B R S T 38 设一个基带传输系统的传递函数如图所示 若其中基带信号的码元传输 H f 速率 试用奈奎斯特准则判断该系统能否保证无码间串扰传输 0 2 B Rf f0 f0 f H f 0 1 39 基带传输系统为的升余弦滚降特性的低通系统 无码间干扰地传输码0 4 元速率为 64KBd 的基带信号 1 求该基带传输系统的等效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带宽 2 求该基带传输系统的实际传输带宽 3 试画出该基带传输系统的频谱特性 4 求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24 40 设滚降系数为的升余弦滚降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系统的输入是十六进制1 码元 其速率是 求此基带传输系统的截止频率 该系统的频带1200 B RBaud 利用率 信息传输速率 41 已知信息代码为 1010000011000011 试确定相应的 AMI 码 并画出波形图 AMI 码 10 100000 1 10000 1 1 42 模拟信号 f t 通过误差为 0 1 的 PCM 系统传输 该模拟信号的带宽为 100HZ 幅度在 10V 10V 范围内变化 求 1 最小采样速率 2 每一采样值的编码位数 3 该 PCM 信号的信息速率 4 该 PCM 信号所需要的最小传输带宽 43 已知信号 按奈奎斯特速率抽样后 进行 64 电平均 6 4 sin 8000 f tt 匀量化编码 采用自然二进码 1 求量化间隔 2 求码元传输速率 44 已知单极性基带波形的脉冲幅度为 A 信道上有均值为 0 方差为的高斯 2 n 噪声 试证明当 1 和 0 等该出现时 该基带传输系统的其最小误码率 n t 为 1 22 e n A perfc 45 采用 13 折线 A 律编码 设最小的量化级为 已知抽样值为 对该 468 抽样值进行编码 然后对该码组采用方式传输 已知码元传输速率为2PSK 2000B 载波频率为 2000Hz 1 求出 PCM 编码码组 2 求量化误差和译码量化的误差 3 画出信号的时间波形 2PSK 25 46 采用 8PSK 调制传输 4800bit s 数据 1 最小理论带宽是多少 2 若传输带宽不变 而数据速率加倍 则频带利用率应提高到多少 调制方式 应作何变化 47 已知码元速率为 200 波特 求八进制 PSK 系统的信号带宽及信息速率 48 已知数字基带信号为 1101001 如果码元宽度是载波的 1 5 倍 试画出绝对码 相对码 二进制 PSK 和 DPSK 信号的波形 假设起始参考码元为 1 如果码元宽度是载波的两倍 重做上题 49 已知数字序列 分别以下列两种情况画出 2PSK 2DPSK 及相对 1011010 n a 码的波形 假设起始参考码元为 1 n b 1 码元速率为 1200 波特 载波频率为 1200HZ 2 码元速率为 1200 波特 载波频率为 2400HZ 50 已知绝对码为 10110010 1 求相对码 设 b0 0 2 设载频为码速率的 1 5 倍 试画出 2PSK 2DPSK 信号的波形 3 若相对码为 101100110 求绝对码 设 a0 0 51 在 2DPSK 系统中 已知码元速率为 1200B 载频为 1800HZ 或 2400HZ 发送数 据序列为 100110001 且规定后一码元起始与前一码元结束相位差为为 0 0 0 180 0 1 1 若参考相位 试画出 2DPSK 的信号波形 并构成其调制器原理框图 0 0 0 2 若采用差分相干解调器接收该 2DPSK 信号 试画出解调系统的组成框图以及 各有关点的时间波形 有关参数可自行设定 52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 若码元速率为 1200B 载频为 f0 2400HZ 输入信息为 10110 相位编码规定为 0 0 0 180 0 1 1 试构成 2DPSK 信号调制系统框图 26 2 试求信息 10110 的相对码 并画出相应的已调 2DPSK 波形 设 b0 1 53 采用 2DPSK 方式传输二进制数字信息 已知码元传输速率为 1000B 载波频率 为 2000HZ 1 设发送数字信息 110010110 给出其对应的相对码序列 并画出 2DPSK 信号 的波形 设起始参考码元为 0 2 画出 2DPSK 相干解调器的原理框图 54 设发送的二进制信息为 11010010 采用方式传输 已知码元传输速DPSK2 率为 2000B 载波频率为 3000Hz 1 画出信号的时间波形 DPSK2 2 若采用差分相干方式进行解调 试画出解调系统的组成框图 55 已知信源输出二进制符号为 00110110 用其产生 4PSK 信号 假设 4PSK 信号相 位与二进制码组之间关系为 试画出 4PSK 调制器原理图 0 0 0 0 000 9010 18011 27001 和 4PSK 信号时间波形 每个码元间隔 TS内画 2 周载波 56 已知码元传输速率 接收机输入噪声的双边功率谱密度 Baud RB 3 10 相干 2PSK 系统的输入信号功率为 求系统误码 10 0 10 2 W Hz n W 6 106 3 率 57 已知码元传输速率 接收机输入噪声的双边功率谱密度 3 10 B RBaud 非相干 2FSK 系统的输入信号功率为 求系 10 0 2 10 nWHz W 6 1064 8 统误码率 58 已知码元传输速率 接收机输入噪声的双边功率谱密度 3 10 B RBaud 今要求误码率 试计算出差分相干 2DPSK 系统 10 0 2 10 nWHz 5 10 Pe 27 所要求的输入信号功率 59 已知码元传输速率 接收机输入噪声的双边功率谱密度 Baud RB 3 10 差分相干 2DPSK 系统的输入信号功率为 HzW n 102 10 0 W 6 1032 4 求系统误码率 60 已知码元传输速率 接收机输入噪声的双边功率谱密度 Baud RB 3 10 今要求误码率 试计算出相干 2PSK 系统所要求 HzW n 102 10 0 5 10 Pe 的输入信号功率 61 对数字序列分别进行 2PSK 和 2DPSK 调制 传码率为 2048B 载波频率为 2048HZ 码元与相位或相位差的对性关系 设输入序列为 0 0 1 10110110 设初始参考相位为 0 1 分别画出 2PSK 和 2DPSK 已调信号波形 2 若接收端对 2DPSK 信号采用相干接收 画出接收机模型框图 3 若接收端 信号幅度为 10mv 信道双边噪声功率密度谱为 分别求 2PSK 12 0 10 2 n WHZ 和 2DPSK 信号相干检测的误码率 62 设发送的二进制信息为 11010010 采用方式传输 已知码元传输速DPSK2 率为 2000B 载波频率为 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疆甜菜种植与糖厂收购合同协议
- 2025年贵州社区工作者考试复习重点试题(附答案)
- 大学分层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广西忻城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护理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
- 商务谈判策略与合同签订模板
- 企业社会责任与环保意识提升互动方案
- 湖北警方考试题库及答案
- 消防国考考试试卷及答案
- 中医骨二科考试题及答案
- 软通动力 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产前诊断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护患冲突与沟通管理要点
- 2025年公文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云浮市检察机关招聘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17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西南昌市西湖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4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工程物探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招聘面试中常见陷阱问题解析与应对方法
- 涂装技能师考试题及答案
- 《丹青意蕴》第三课《国色新尚》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副省级)及参考答案
- 大学生采访策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