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1页
临武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2页
临武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3页
临武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4页
临武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武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临武县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一月临武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规划编制组织单位:临武县人民政府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 长: 唐国林副 组 长: 陈临湘 侯六海 成 员: 刘筛奇 罗利玲 李 刚 雷五旺 朱宾模 李晓毛 黄瑞云 罗 锋 唐雄清 周圣朝 周贤卫 卢跃进 雷源胜 唐国生 黄加武 廖耀忠办公室主任: 廖耀忠 办公室副主任:黄子强办公室成员: 黄四田 周武强 顾 政 艾 俊报告编制承担单位: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O八队报告编制协助单位:临武县国土资源局报告主要编制人员:陈贵玖 屈高良 任先涛 马义勋 刘 辉 刘回钟 曾海燕 沈 玲编 制 时 间:二一一年一月27目 录总 则1一、现状与形势2(一)矿产资源特点2(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基本状况2(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状况3(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4(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5(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供需形势分析7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8三、规划目标9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1(一)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11(二)矿产资源勘查12(三)勘查规划分区和勘查规划区块13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14(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14(二)矿产资源有序集约开发利用14(三)开发利用规划分区和开采规划区块15(四)主要矿产总量调控16(五)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16六、矿业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18(一)矿业经济发展18(二)矿业经济结构调整19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20(一)总体规划要求20(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21(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21(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22(五)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23八、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24(一)法制保障机制24(二)行政保障机制24(三)经济保障机制25(四)科技创新保障机制26(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矿产资源忧患意识26附 则27附 图 目 录序号图号图 名比例尺11临武县矿产资源分布图1:5万22临武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1:5万33临武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1:5万44临武县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图1:5万55临武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5万66临武县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图1:5万77临武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1:5万附 表 目 录附表1截至2007年临武县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截止2007年临武县主要矿区(床、点)保有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2007年临武县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42007年临武县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5截至2007年临武县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附表6截止2007年临武县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附表7临武县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8临武县主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分区表附表9临武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表附表10临武县主要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附表11临武县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附表12临武县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附表13临武县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14临武县矿业经济区规划表附表15临武县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表附表16临武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附表17临武县土地复垦规划表总 则1、规划目标为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促进本县矿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未来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在空间和结构上做出总体安排和部署,更好的实现政府对矿业权市场的宏观调控。2、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主要依据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国家产业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55号)、湖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意见、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以及与编制矿产资源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2)相关规划依据: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郴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临武县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及其它有关行业发展规划等。(3)矿产资源依据:全县矿产资源的禀赋特点。本县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现状、矿业工业基础、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矿产资源管理现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矿山环境的发展趋势及其存在问题等。3、规划适用范围和期限本轮规划适用于临武县行政区范围内。本轮规划的基准年为2007年,20082015年为规划重点年,2020年为规划远景目标年。一、现状与形势临武县地处湘南边境,南面与广东省相邻,居南岭山脉东段北麓。地理坐标东经11220261124719,北纬25714253514。总面积1375.24平方公里,辖5镇17乡,属郴州市管辖。县内人口32.85万,其中城镇人口11.42万人,乡村人口21.43万人,全县平均常住人口为29.735万人。县内交通方便,省道324线、214线通过境内,与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相衔接。200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GDP)为42.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增长8.2%,其中采矿业生产总值为32.36亿元,比上年增长6.50%。(一)矿产资源特点我县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优势矿种较突出。截止2007年底,已发现的固体矿种有46种(含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上表的)17种,未上矿产储量表的3种,未探明储量矿种26种。全县已发现矿床(点)82处,其中共有大型及以上矿床2处,中型矿床8处,小型矿床24处,其余各类矿点48处。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能源矿产煤,金属矿产铁、钨、锡、铅、锌、锂、铷、铌、钽等,非金属矿产石墨矿、萤石、水晶、高岭土、石灰岩、大理岩等。我县矿产资源分布较集中,其中煤矿主要集中在麦市乡、金江镇、接龙乡、水东乡等地区,金属矿主要分布在香花岭尖峰岭及其周边地区。(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基本状况1、公益性、基础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完成了广东省连县、湖南省临武、宜章等县1:20万综合性区域地质测量报告、1:20万桂阳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及1:5万香花岭幅临武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遥感地质工作方面,进行了包括香花岭在内的彩红外、多波段遥感地质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扫描成象工作。物探工作方面,进行了1:2.5万1:5万航放勘察,精度为5nT、1nT的1:5万航磁飞测,精度为10毫伽的1:10万重力测量。并在三合圩地区进行了1:1万地面物探详查;在癞子岭尖峰岭进行了1:2.5万地面磁法工作。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进行了同比例尺的土壤重砂测量。省局物探队在香花岭地区完成了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2、矿产资源勘查全县矿产资源勘查重点区域是:香花岭尖峰岭地区、金江接龙水东地区和麦市琶溪地区。香花岭尖峰岭地区主要勘查矿种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开展了铁砂坪、茶山、香花岭等地多金属矿产普查评价工作;癞子岭、铁砂坪、香花铺含铍条纹岩普查评价工作;茶山铅锌矿、大龙山钨矿、泡金山铅锌矿、东山钨矿、尖峰岭铌钽矿勘探工作;鸡脚山矿区钨、锡、铅、锌、水晶矿等矿种的勘探工作等。查明了钨、锡、铅、锌、银、铌、钽、铷、高岭土、水晶等资源储量。金江接龙水东地区和麦市琶溪地区主要是煤矿勘查。探明了天堂坪井田、畔塘井田、大山背井田、铁钉寨井田和麦市琶溪井田的资源储量。截止2007年全县煤炭资源保有储量1998.4万吨。(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状况1、开发利用矿种全县开发利用的矿产共计10种。包括能源矿产煤矿;黑色金属矿产铁矿;有色金属矿产钨、锡、铅、锌等;非金属矿产石墨、萤石、石灰岩、大理岩等。2、开发利用矿山2007年,全县合法矿山共计112家,其中煤矿55家,有色金属矿山50家,铁矿山1家,石墨矿山1家,泥炭矿山1家,石灰岩矿山4家,开采规模多为小型。县内煤矿山进行整合后,保有矿山数为28家,其中开采规模大于6万吨/年的煤矿山有26家,开采规模小于6万吨/年的煤矿山2家。3、矿业经济现状全县采矿业地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5480万元,其中煤炭采和洗选业投资10900万元,黑色金属采选业1300万元,有色金属矿采选业33280万元。规模以上采矿业总产值17.05亿元,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83亿元,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3.22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总产值8.00亿元。全县规模以上矿山固体矿产总产量200万吨,原煤总产量130.8万吨,铅选矿产品含铅量902吨,锌选矿产品含锌量1460吨,锡选矿产品含锡量21198.7吨,钨精矿含钨量(65%)4796.9吨,石墨矿年产矿石量0.7万吨,石灰岩年产矿石量27.5万吨。(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1、压占、破坏土地2007年,矿山开采占用破坏土地资源总计达到532.25公顷。全县矿山恢复治理面积1.13公顷,矿山恢复治理面积占用破坏土地面积的0.21。未来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任重道远。2、矿坑排水香花岭矿新风工区开采已至272m标高,矿井涌水量300m3/h,地下水位降深228m;塘官埔工区开采已至380标高,矿井涌水量80m3/h,地下水位降深250m;东山钨矿矿坑总涌水量为30t/h;泡金山矿矿坑正常排水量为1600m3/d,最大为3350m3/d,矿坑排水量中等;金江镇、接龙乡煤矿区矿井排水量在9950 m3/d3、矿山废水、废渣排放(1)矿山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实地调查矿山86个,矿山废水年排放量共1798.73万立方米。年治理量达到1167.97万立方米,年治理率为64.93%,年循环利用量很低,为426.39万立方米每年,年综合利用率为21.21%。利用最好的为万水乡宏发矿12万立方米每年,达到基本无废水外排。(2)矿山废渣对环境的影响实地调查矿山86个,矿山废渣年排放量99.21万吨,累计堆存量1513.31万吨,年综合利用量达到48.21万吨,年综合利用率为48.6%。可见年综合利用量已将近二分之一。4、采矿活动引发次生地质灾害本县发生的矿山地质灾害及其它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地面沉降、泥石流、矿坑突水。其中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80.2万元,崩塌、滑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5万元,泥石流(尾砂、废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2195万元,矿坑突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0万元。(详情见下表)。表1:郴州市临武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总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生矿山个数(个)占总的矿山比例(%)经济损失(影响范围)备注矿山地质灾害崩塌11.1690万元发生在花塘乡滑坡22.3215万元发生在麦市乡和金江镇泥石流910.462195万元主要发生在香花岭镇和花塘乡地面塌陷1011.631840.2万元主要发生在香花岭镇和花塘乡矿坑突水11.16140万元发生在接龙乡其它78.14340万元地裂缝、地面沉降占用破坏土地资源86100占用及破坏土地532.25hm农田28.61hm,其他耕地8.72hm,林地57.93hm,草地302.58hm,其它134.41hm水土污染8599120.68hm/47.28km主要为煤矿和有色金属矿,含有硫、磷,铅,砷等有害物质。(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矿产资源勘查中存在的问题(1)矿种勘查不平衡全县已发现钨、锡、钼、铋、铅、锌、锑、铌、钽、铍、锂、铷、铯、金、银、铁、锰、煤、萤石、水晶、高岭土、石灰岩等22个主要矿种,其中能源矿产煤、有色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矿产勘查程度较高,白云岩、石灰岩、花岗岩、砂岩、粘土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勘探程度较低,已形成的资源储量较少。(2)勘查区域局限县内勘查工作主要局限于香花岭、接龙水东地区,而周围铅、锌、锑、金等矿产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大的地区,未进行勘查工作。如县西南部的武源乡等地。(3)保有资源消耗过快,接替资源严重不足矿山可采资源储量日渐减少。由于煤资源枯竭,许多矿山将会相继关闭;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大幅度下降,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普查勘探,提高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为本县经济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4)地勘投入少,资金不足本县地勘成果多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地勘投资。90年代后 ,国家直接投入的地勘经费减少,地勘费用急剧萎缩。矿产资源勘查成果较少,新增储量根本满足不了开发的需求。县内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局限于香花岭尖峰岭和接龙乡水东乡地区,西部丰富的地下资源没有勘查资料。生产矿山虽然有一定的资源储量,但其中相当一部份属资源量,可采资源储量消耗过快,部分矿山可采资源储量日渐减少,开采矿山后备资源储量的勘探力度不够。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开采方式不合理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部分矿山企业掠夺式的开采矿产资源,部分井田采矿权设置过多,矿山越界开采时有发生;一些矿山开采方式相对落后,如部分地下开采的煤矿山企业采用巷道式采煤时,哪里有煤采到哪,不留设保安煤柱,导致地面变形等地质环境问题。(2)矿山开发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较突出受“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政策的影响,矿山数量急剧增加,矿业开发、管理相对混乱,日积月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环境灾害,如:泥石流、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地裂缝等。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3)矿业开采技术落后矿山开采技术落后,例如,井下开采对围岩的性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采用落后的“崩塌法”、“放大炮”等开采技术,造成了地面塌陷、崩塌等地质灾害。(4)矿业结构不合理在九十年代,遍地开花的采矿形式,矿山开采的门槛相对的低,对矿山企业缺乏合理的规划与调整。县内矿山结构混乱,许多地方出现乱采现象,小煤窑、小有色金属矿山数量较多,矿山分布广泛。(5)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采富弃贫,综合回采率低,采大弃小,掠夺式无序开采,造成资源浪费等现象。多数矿山为了追逐眼前的经济效益,只开采主要矿种,共、伴生矿种不予开采或作为废石随意丢弃,造成矿产资源浪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供需形势分析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潜力(1)矿产资源潜力目前全县累计探明矿种46种,其中被开发利用的主要矿种有:钨、锡、铅、锌、银、铁、煤、水泥用灰岩、粘土矿、砂石矿、石墨、大理岩等。县内优势矿种较多,石灰岩、花岗岩、大理岩等可形成规模生产。全县矿产资源勘查较集中,且部分矿山勘查程度还不够高,可扩大勘查范围及勘查深度,有增加矿产资源储量的潜力。(2)矿产资源的采、选潜力本县主要矿山现有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部分矿山企业的实际采矿量低于核定的生产能力,尚有较大的潜力。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矿山采、选技术条件,提高矿山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及降低采矿贫化率。(3)矿业结构优化调整潜力目前本县通过矿产资源结构优化调整,对部分矿山进行整合,进一步实行小矿合并,扩大生产规模,依靠科技进步,改进生产工艺,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回收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进一步开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将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临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未来的10年是全县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中部崛起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消费水平提高,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要求为能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提供更多的矿物原料,在今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趋势将急剧增加。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任务,逐步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体系,拓宽地质服务领域,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加快矿业结构调整,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贯彻落实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本行政区的资源特点、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二)基本原则1、坚持公益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相结合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统一部署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提供支持和信息;鼓励社会投资开展商业性勘查,提高地质勘查程度和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2、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全县经济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矿业的基础作用,构筑与产业布局相协调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特色矿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3、坚持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统一科学制定重要矿产开采总量,调整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规模,科学划定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规划区,制定管理政策措施,增强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指导矿业权的合理设置,促进资源有效保护,严格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整顿和规范开采秩序,转变资源利用方式,防止浪费和破坏资源,推进资源节约,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4、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功能;同时大力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和产业资本市场,在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和规划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矿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5、坚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利用本县资源,改善矿业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县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建立多元、安全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保障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供给。6、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保护矿山环境。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等综合措施,切实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促进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执行开发避让和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其它资源和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7、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三、规划目标1、总体战略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管理方式和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资源有序开发、有偿开采、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形成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局面,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高度开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矿业开发体系和多元、稳定、安全、经济的矿产品供给体系,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基础性地质至2015年,完成临武县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完成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规模、成因和危害程度,提出预防和治理方案;开展临岳高速、s324、s214线等公路沿线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开展新一轮县地下水调查评价工作,加强温泉村暖水地下热水调查评价工作。(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引入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联动”新机制,统一部署,整装勘查,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加强成矿及找矿模式研究,重视矿点检查和再评价,加强深边部隐伏找矿,加大香花岭尖峰岭、金江镇水东乡等重要成矿区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黑色金属、煤矿勘查力度。至2015年,全面完成香花岭尖峰岭、金江镇水东乡等重要成矿区深部及周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新增12个勘查成果转为开发利用的矿产后备基地。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实行规划许可制度,优势矿产保护性开发措施落实到位,严格控制煤、钨、锡等优势矿产开采总量,稳步发展铅、锌矿开发,加强石灰岩、大理岩等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研究,加大温泉村地下热水、矿泉水开发力度。有效控制限采矿种的开采总量。至2015年,切实做到矿产资源开采总量控制,固体矿石年产量控制在200万吨左右。采矿权数减至70个,其中能源矿产煤矿调整到18个,有色金属矿调整到27个,非金属矿产调整到25个。建立3个龙头矿业开发基地,组建有色稀有贵金属、煤炭、水泥建材、矿业温泉旅游4个主导产业链。有色金属开采回采率提高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贵金属选矿回收率提高13个百分点,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大幅提高。表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指标指标2010年2015年属性重要矿产年开采总量原煤(万吨)101100约束性铁(矿石 万吨)22预期性钨(WO365% 吨)15001500约束性锡(金属量 吨)20002000矿产资源储备与保护重要矿产地储备(处)1212预期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结构大中型矿山比例(%)9.010.0预期性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总回收率 提高5个百分点提高3-5个百分点 约束性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4、矿业经济发展加大矿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矿业经济各项指标快速增长;加大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矿业经济园区的建设力度;推动核心矿业集团建设。 至2015年,全县采选业工业总产值达36亿元。5、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严格控制矿山“三废”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规定的指标内,消除污染物对主要水源及水系的污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至2015年,矿山废石(土、渣)产生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禁采区内矿山全部关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50%,矿山土地复垦率达到30%,矿区山地绿化率达到30%。新建矿山生态环境全面治理,破坏土地全面复垦。进一步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调查、监测网络,落实监测管理职能。6、2020年远期目标至2020年,全面完成区域内基础性地质调查,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调查与监测,工程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调查,地下水调查评价,按郴州市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建立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监测体系。新增12个重点勘查成果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12个勘查区可以进一步勘查。矿业采选工业总产值达40亿元,固体矿石年产量控制在300万吨左右。煤炭采矿权数量控制在15以内,金属矿采矿权控制在25个以内,采石场采矿权控制在20个以内,砖瓦用粘土采矿权控制4个以内,其他矿产采矿权5个。各矿种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共伴生资源全面综合开发利用。遗留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60%,矿山土地复垦率达到50%,矿区山地绿化率达到40%。水泥生产企业与矿业、能源产业和建材产业组成原料资源循环利用、生产工艺与流程相互包容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成为当地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郴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关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的部署。形成以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新局面。(一)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1、基础地质调查15万区域地质调查:开展临武县及含临武县的8个图幅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与环境地质调查。 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开展含临武县境的武源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15万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调查:继续完成临武县境内香花岭临武县幅及周边地区的矿产资源远景地质调查工作。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配合15万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开展15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完成香花岭临武县幅周边地区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区域遥感地质调查:开展完成临武县境内的重点成矿区带1:2.5万航磁调查工作。2、公益性地质调查(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按照郴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继续开展县内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先期主要开展区内大、中型矿山的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逐步展开区内各个小型矿山的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查明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对矿山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提出治理措施、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规划。 (2)水工环综合调查 开展县东部大冲、土地乡、汾市乡、水东乡等石灰岩岩溶缺水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调查;开展新一轮地下水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主要集中在县北部的猴子江通天水库,县西南部的楚江乡花塘乡西山林场武源乡一带。3、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主要有: 资兴临武县钨锡铜铅锌金银萤石调查评价区,梅田矿区煤炭、煤层气调查评价区,万水乡石灰岩调查评价区,水东乡水泥用灰岩调查评价区,武水河、溪河河砂调查评价区(详见附表8)。(二)矿产资源勘查1、勘查矿种安排根据 “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原则及郴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部署,结合临武县矿产资源和矿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矿产资源勘查重点矿种是:钨、锡、钼、铋、铅、锌、煤、萤石等矿种。2、勘查区域布局根据本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产资源禀赋特点,在全县划分出3个成矿远景区。分别是:(1)天河冲-通天庙-泡金山有色、稀有、贵重金属成矿远景区该区几乎集中了临武县内所有的有色、稀有、贵金属矿(床)点与工业矿床,是省内重要的钨、锡、铅、锌、锑成矿远景区。无论从构造、地质特征,控矿条件,均是具有极大潜力的内生热液金属矿产找矿远景区,主攻矿种是钨、锡、铅,锌、锑、铌、钽、铍、铷、锂、银、金等有色、稀有、贵重金属。(2)太汾洞陈家南正街铁、锰、煤成矿远景区该区是临武县重要产煤地,煤层主要赋存在龙潭组和测水组中。此外在文公冲单元与龙潭组的接触带,还要注意找寻石墨、硅灰石、沸石等接触变质矿床。(3)临武县城石门冲煤、铜、锑成矿远景区该区成矿条件较上述两个远景区差,但沿一级断裂旁侧的低序次低级别断裂,特别是北西向硅化带是找寻裂隙充填型锑矿的有利场所。区内应是中低温铜、锑矿产分布最有希望的远景区,而这一带还分布有二叠系煤系地层,也是找煤的潜力区。(三)勘查规划分区和勘查规划区块1、勘查规划分区包括鼓励勘查区、限制勘查区和禁止勘查区,在全县范围内划定了3个重点勘查区,2个限制勘查区和5个禁止勘查区(详见附表10)。重点勘查区包括:香花岭周边钨锡铅锌铌钽重点勘查区、芙蓉矿田锡铅锌大理岩重点勘查区、花塘乡石灰岩重点勘查区;限制勘查区包括:袁家煤矿煤层气、煤炭限制勘查区、梅田矿区煤层气、煤炭限制勘查区(在温泉村地热水资源保护范围内内禁止勘查除地热水以外的其它矿产资源);禁止勘查区包括:西瑶绿谷国家级森林公园、临武县城及规划区,此外上舟境万水洞水库、烟竹塘水库、仙口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为禁止勘查区。2、勘查规划区块勘查规划区块划分首先考虑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勘查区的勘查规划区块,充分选择矿化信息好、成矿有利的构造部位、成矿有利的地层层位。落实郴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中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在我县划分了10个勘查规划区块。包括:临武县李罗铅锌矿普查、临武县铜坑钨锡铅锌矿普查、临武县十字铺矿区锡多金属矿普查、临武县南吉岭铅锌矿普查、临武县冬瓜冲铅锌矿普查、临武县深坪钨锡铅锌矿普查、临武县花岭铅锌多金属矿普查、临武毛冲钨锡铅锌矿普查、临武县铺下钨锡铅锌多金属矿普查、临武县沙田煤层气普查(详见附表11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1、能源矿产煤:以沙田煤矿区为骨干的能源基地,建立相应的洗选煤基地,形成高附加值产品。加大煤层气的开采力度,发展环保能源,逐步淘汰煤质较差的矿山企业。合理利用浅层地热和中低温地热水资源。2、有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铅、锌、钨、锡是县内的优势矿产资源之一,以现有大中型矿山为依托,重点开发铅锌钨锡。以三十六湾香花岭矿区、铁砂坪矿区、泡金山矿区等大型有色金属矿床及周围中小型矿床的开发为重点,形成有色金属矿产开发基地。基本形成一批布局基本合理冶炼、矿产品加工和深加工基地。3、加快水泥用石灰岩、大理岩及建筑石料的开发力度整顿全县石灰岩、大理岩及建筑石料等矿产的开发秩序,以现有规模企业为核心,进行规模化经营。加强对石灰岩、大理岩等精深加工的研究,为县内经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的原材料。(二)矿产资源有序集约开发利用1、合理配置和集约开发矿产资源新建和改扩建矿山执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的要求。对现有矿山,规模小于矿山最低开采规模要求的,资源不足或开采技术条件差的,实行关停并转;资源有保障、符合产业政策、开采技术条件允许扩大生产规模的,应实行规模化生产。 对全县3个重点矿区(香花岭矿区、沙田煤矿区、泡金山矿区),实施资源整合,科学配置矿产资源,使矿山开发规模和利用水平与矿区的资源禀赋特征相适应,促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促进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全面实施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办法,推行矿业权设置规划预审制度。加大矿山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和检测制度,加强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改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杜绝无证开采和一证多矿(井)的现象。(三)开发利用规划分区和开采规划区块1、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本轮矿产资源规划开采区划分为:重点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3类。根据郴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指标,结合本县矿产资源赋存规律和经济发展需要,在本县划分重点开采区4个,限制开采区4个,禁止开采区5个,共计13个开采规划区(详见附表12)。重点开采区有:香花岭尖峰岭铅锌稀有金属重点开采区、万水乡石灰岩重点开采区、水东水泥用灰岩重点开采区、花塘乡石灰岩重点开采区。限制开采区有:香花岭钨锡限制开采区、袁家煤炭限制开采区、梅田煤炭限制开采区(在温泉村地热水资源保护范围内内禁止开采除地热水以外的其它矿产资源)、武水河、溪河河砂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有:西瑶绿谷国家级森林公园、临武县城及规划区禁止开采区等。烟竹塘水库、仙口水库、上舟境万水洞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禁止开采任何矿种。此外,重要城镇和交通主干线(临岳高速、S324线、S214线)两侧一定范围内亦为禁止开采区。除上述区域外,根据关于临武县优先发展风电项目有关问题的复函(湘国土资函2010299号),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以优先发展风力资源为基础,在风力发电站安保范围内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矿业活动。2、矿产开采规划区块本轮规划全县共设开采规划区块22个。其中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开采规划区块13个,能源矿产煤矿开采规划区块3个,非金属矿开采规划区块6个(其中1个石墨矿、1个大理岩、1个河砂、其他均为石灰岩矿)。(四)主要矿产总量调控(1)煤炭煤:重点开发清洁、优质煤炭;禁止新建矿山开采含硫大于3.0%的煤炭;对不符合国家煤矿产业政策的矿山予以“关停并转”,整合资源;对资源和开发条件较好的矿山,进行保产扩产。力争2015年原煤产量控制在100万吨左右。以大中型高瓦斯矿山为重点,加强煤层气的开采与利用。 (2)金属矿产铁:鼓励开采可选的磁铁矿,适度开采作为水泥配料用的贫赤铁矿。钨、锡、锑、稀有金属:规划期内维持产能、产量动态平衡,执行国家统一调控指标。 金、银、铜、铅、锌:鼓励开采金、铜、铅、锌和回收共伴生银、镉,满足市内大中型选冶企业的需求。 (3)非金属矿产鼓励开采符合市场需要、有较好加工潜力的优质非金属矿产;加强环保、节能、农用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大力开发以非金属矿产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装饰材料;减少砂石粘土开采量;严格控制萤石、石墨等矿产的开采总量。 (五)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1、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1)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推广开采深井采矿、溶浸采矿,采用超细粉碎设备和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型浮选设备等,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突破煤层气开发的关键技术,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2)加强废渣、尾砂、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利用 加大利用先进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加强监管,强化减排措施。制定优惠政策,以煤矸石、尾砂、冶炼废渣的利用为重点,引导并促进企业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减排增效。 (3)加大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资金支持 通过减免税收、财政支持、价格调节、技术推广等措施,支持企业开发低贫矿产。在国家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和两权价款中建立正常的资源保护、综合利用基金。积极引导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准入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加强矿产资源开采的管理,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对新建和续证矿山提出以下开采准入条件。(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符合规划对开采矿种、开采总量、矿山总数、采矿权布局等要求;(2)申请开采难利用矿产的企业,必须具备经国家相关部门检测认定具备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资源利用达到要求的选矿工艺技术;(3)能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必须制定综合开发利用方案,暂难利用的共伴生矿以及含有益组分的尾矿必须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4)矿山规模必须与矿山储量规模相匹配,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之路,并符合规划确定的最低开采规模要求,新建矿山必须同时达到规划确定的最低服务年限;(5)矿山企业必须具有符合相应规范要求的矿产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安全生产预评估报告等法律法规文件;(6)新建矿山必须提交齐全的地质、矿产及资源储量保证程度等有关资料;(7)新建矿山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必须包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矿山环境保护方案、土地复垦方案、“三废”治理方案、矿产综合利用方案及矿产保护措施,并按规定报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8)新建矿山企业必须提交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及矿山生产规模、最低服务年限、矿山开采中环保设施建设计划书等文件。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准出条件(1)停办矿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未开采完毕的矿产资源保持在可继续开采的状态。(2)露天采矿场岩土体边坡小于容许坡度值,处于稳定状态;危岩体和不稳定边坡得到有效防治;剥离表土应恢复原位,采场边坡、断面、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应覆土并进行恢复治理。(3)地下井巷采空区矿柱按设计保存完好,或者进行了必要的充填,矿区内无塌陷或塌陷隐患,或者塌陷得到有效治理。(4)贫矿、尾矿、废石、废渣、粉尘等固体废物堆放场选择合理,按规范要求建设堆放场地,无滥占耕地、破坏土壤、危害生物、污染环境等现象。六、矿业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一)矿业经济发展本县划分出3个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和矿业经济区(详见附表14)。1、香花岭、尖峰岭有色、稀有、非金属矿业经济区:区内以有色金属资源为基础,是县内主要的有色金属采选基地。加大有色金属矿企业整改,鼓励矿山重组联合,关、停、并、转生产能力小于最低规模的矿山企业,逐步实现“一矿、一主、一权”;重点支持中低品位矿和共伴生矿选矿技术开发应用,全面提高资源回收率;建立矿山企业向矿产深加工产业发展,形成以有色金属矿为主、主辅配套、采选加工一体化的开发利用布局。2、金江接龙煤炭矿业经济区:本区位于临武县城东北部。规划期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煤炭矿业经济区建设,引导和调控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加强矿山深部找煤工作,扩大保有资源储量;严格矿山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依法淘汰关闭不符合条件的小煤窑,合理引导小型矿山企业联合重组,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集团;支持和鼓励大型矿山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矿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推进采掘机械化,发展煤炭液化、清洁煤炭、地下气化,提高“三率”水平。3、水东水泥用灰岩矿业经济区:规划期全面推进矿业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水泥产业、饰面石材产业等非金属矿产业链。以区内丰富的水泥用灰岩资源为依托,以水东水泥厂为龙头,发展壮大水泥建材集团,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湿”改“干”技术改革步伐,提高水泥原料矿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稳步提高高标号、多品种的水泥生产能力。(二)矿业经济结构调整1、矿山企业规模结构调整方向本县矿山企业规模结构调整方向是:提高矿业开发技术水平,不断优化矿业布局;矿业生产总量适度增长,矿山总数适量压减;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床储量规模相适应,遏制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加快小型矿山整改联合,促进矿山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2、矿产品结构调整方向在增强矿山开采能力,提高矿山采矿回采率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选冶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鼓励和扶持矿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边缘产业,延长矿业产业链。对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加强采、选、冶技术的提高与突破,提高综合回收率,研究和引进低品位难选冶矿石的选冶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对非金属矿产凭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非金属产品的深加工,不断开拓不同的非金属矿产品的应用领域,促进非金属矿产品深加工产业化,形成优势产业群。具体是加强水泥用灰岩、大理岩、花岗岩及建筑用石料的开发利用,对县内的水晶矿进行开采利用。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一)总体规划要求1、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强对生产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管,重点加强对矿山生态系统、地貌景观的保护,杜绝因矿山开发产生新的地质环境问题;执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制定矿山环境保护方案;加强矿山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控制;严格执行矿山环境监测评估制度,为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依据。 2、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明确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相关法律责任,加强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义务情况的监督检查。明确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矿山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和环境恢复治理的目标任务,并列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矿山环境补偿机制,全面推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完善人为诱发的矿山地质灾害鉴定制度,落实治理责任。已闭坑的老矿山造成的矿山环境问题,拓宽资金渠道,制订激励政策,加快推进治理恢复进程;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做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3、积极推进矿山土地复垦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土地复垦准入管理。严格落实土地复垦方案审查制度,新建(改、扩建)矿山项目没有复垦方案不予受理采矿权申请。严格实施土地复垦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破坏土地面积、降低破坏程度、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努力实现边开采、边保护、边复垦。 积极开展矿区废弃地复垦。依法落实废弃地复垦责任,建立矿山土地复垦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新建、在建矿山开采造成破坏的土地全面得到复垦利用;对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引导外部资金,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方力量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到2015年,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50%。(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1、重点保护区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有温泉村温泉保护区、西瑶乡国家级森林公园、临武县城及规划区等居民集中居住区及重要水库、河流。烟竹塘水库、仙口水库、上舟境万水洞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保护区。此外,重要交通主干线(临岳高速、S324线、S214线)两侧一定范围内(高速公路两侧露天开采矿可视距离500米,地下开采200米)亦为重点保护区。2、重点治理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包括:香花岭至香花铺锡铅锌多金属矿区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治理措施包括:修建挡渣墙、废渣综合利用、修建沉淀池、土地复垦、充填塌陷坑、削坡减荷、加强监测、植树造林。水东煤矿区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治理措施包括:修建挡渣墙、废渣综合利用、土地复垦、充填塌陷坑、削坡减荷、加强监测、搬迁避让、土地复垦还绿、关闭整合、控制矿山企业个数。麦市琶溪煤矿区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治理措施包括:修建挡渣墙(坝)、废渣综合利用、土地复垦、充填塌陷坑、削坡减荷、加强监测、搬迁避让、土地复垦还绿、关闭整合、控制矿山企业个数。通天庙、十八厅、烟竹塘、仙口黄沙坪、上舟境、万水洞等饮用水水源地重点保护区。3、一般治理区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是:花塘乡石灰岩矿生态环境一般恢复治理区。治理措施包括:削坡减荷、加强、土地复垦、关闭、控制矿山企业个数和矿山面积(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主要安排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区和一般治理区内,即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已严重威胁矿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治理成效显著的矿山。具体安排的矿山环境治理重点工程见下表:表3:临武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序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措施面积(km2)1临武香花岭锡矿环境治理占用土地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