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ppt_第1页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ppt_第2页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ppt_第3页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ppt_第4页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 建筑 监测及防护 严重医院感染事件回放 表现 1998年8月 11月某诊所59例病人发生肌注部位感染 潜伏期2 80天 继发腹股沟淋巴结炎4例 脓液或病理标本43份中33份检出偶发分支杆菌 调查 27种药物 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均合格 其他诊所肌注者无发病 诊所卫生条件差 1个水龙头 自来水直接从河中抽取 未消毒 玻璃注射器15支 煮沸消毒 时间凭经验 每天消毒1次 病人多时使用同种药物者换针头不换注射器结论 污染注射器是引起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细菌则可能来自河水 肌注部位偶发分支杆菌感染暴发 福建南平 1998年 调查 20份切口分泌物标本培养出龟分支杆菌 脓肿亚型 医院环境和无菌物品细菌学检查合格 使用中和未启用的戊二醛半小时不能杀灭金葡菌 1小时不能杀灭龟分支杆菌 测浓度为0 137 结论 戊二醛浓度错配导致手术器械分支杆菌污染 从而引起切口感染表现 1998年4月1日 5月31日共手术292例 4月22日 7月14日发生切口感染166例 潜伏期为20 30天 切口部位开始为小结节 继而化脓成窦道 有线头挟出 清创换药后创面清洁但不愈合 或愈合后又复发 并有淋巴结炎倾向 深圳妇儿医院手术切口感染事件 2005年12月11日 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 12日上午 10名患者相继出现眼部肿疼等感染表现 全部患者被急送上海一家医院治疗 至17日 9名患者相继实施单眼眼球摘除手术 调查 手术室布局 流程不符无菌手术要求 手术器械不能做到一用一灭菌 冲洗液污染 手术器械用酒精擦拭 手术包培养细菌阳性 绿脓 宿州眼球事件 广东省汕头手术切口感染事件 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谷饶中心卫生院38名剖宫产患者中 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 调查 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是导致事件的主要原因 该院手术器械清洗不彻底 存有血迹 手术用刀片 剪刀 缝针和换药用剪刀用戊二醛浸泡 不能达到灭菌效果 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有效监测 危险因素分析 灭菌方法选择出现错误戊二醛灭菌剂浓度应用错误没有及时对消毒剂浓度进行监测戊二醛消毒剂本身的标识不清龟型分枝杆菌唯独对戊二醛抵抗力极强 浸泡灭菌 压力蒸汽 0 13 2 未测 每天测 内外不一致 内外一致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无菌物品保障中心有人比喻为心脏有人比喻为肝脏肩负的使命越来越重 消毒供应进展 任务 负责临床各科室诊疗及护理重复使用的各种医疗器械 物品的处理与消毒 灭菌 保证临床需要 管理模式 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 操作方式 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发展 理念 彻底清洗是消毒 灭菌的保证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筑要求 建筑要求 1 基本原则 医院CSSD的新建 扩建和改建 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医院建筑和职业防护的相关要求 进行充分论证 选址 接近手术室 产房和临床科室 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 不宜建在地下或半地下室2010年1月1日后 新建 改 扩 建的CSSD如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予发放 消毒供应中心 室 合格证 建筑要求 2 环境 周围环境应清洁 无污染源 区域相对独立 内部通风 采光良好 面积 建筑面积应符合医院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 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 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两区域应分开辅助区域更衣间 值班室 办公室 休息室 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去污区 检查 包装及灭菌区 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 无菌物品存放区 工作区划分基本原则 物品由污到洁 不交叉 不逆流空气由洁到污 去污区相对负压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消毒供应中心 室 工作区域划分出现明显交叉 逆流 予以一票否决 工作区域要求 1 工作区域温度 相对湿度 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 照明宜符合如下要求 工作区域温度 相对湿度 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要求 工作区域温度相对湿度换气次数 次 h 去污区16 2130 6010检包灭区20 2330 6010无菌区低于24低于704 10 工作区域照明要求 工作区域要求 2 三区之间应有实际屏障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应设洁污物品传递通道 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 带 缓冲间应设非手触式洗手设施 无菌物品存放区不设洗手池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专用洁具间应采用封闭式设计 工作区域要求 3 工作区域的天花板 墙壁应无裂隙 不落尘 便于清洗和消毒 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应为弧形设计 电源插座应采用防水安全型 地面应防滑 易清洗 耐腐蚀 地漏应采用防返溢式 污水应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消毒供应中心建筑布局 一次性物品库房 独立的水处理间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不同点 强调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强调清洗质量监测增加灭菌生物学监测频率 通用要求 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定期对清洗剂 消毒剂 洗涤用水 润滑剂 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 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 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 设备维护与保养 日常清洁与检查按要求进行设备的检测与验证 清洗质量的监测 器械 器具和物品日常监测 在包装时进行 应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 齿牙应光洁 无血渍 污渍 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 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 并记录监测结果 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日常监测每批次监测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 并记录定期监测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 停止使用新安装 更新 大修 更换清洗剂等时 应进行检测 消毒质量的监测 1 湿热消毒应监测 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 每年应检测清洗消毒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 消毒质量的监测 2 化学消毒应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 消毒时间 消毒时的温度 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每季度对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每次检测3 5件有代表性物品 灭菌质量的监测 通用要求采用物理 化学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物理 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生物监测不合格 召回 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方可使用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合格后使用按照灭菌物品装载的种类 可选择具有代表性PCD进行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质量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 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 3 以内 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 应记录所有临界点时间 温度与压力值 压力蒸汽灭菌质量的监测 化学监测法进行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监测 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监测灭菌包包外均应有化学指示物 高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 透过外包装直接观察到包内指示物颜色的变化 可不置包外指示物快速压力灭菌器可直接将一片包内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 压力蒸汽灭菌质量的监测 生物监测法应每周一次将2片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按照规定的要求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 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 标准生物监测包放在排气口的上方 并设阳性阴性对照 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 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 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 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注意 任何监测结果合格均不能指示灭菌物品的无菌 任何监测的结果阳性均应视为该灭菌过程无效 至少应使用两种监测方法以确保灭菌监测的可靠性 压力蒸汽灭菌质量的监测 B D试验预真空 包括脉动真空 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 B D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B D测试失败 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 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低温灭菌的监测 低温灭菌方法包括环氧乙烷灭菌法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等 通用要求 新安装 移位 大修 灭菌失败 馐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 应对灭菌效果进行重新评价 包括采用物理监测法 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 重复三次 监测合格后 灭菌器方可使用 环氧乙烷灭菌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 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化学监测法 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 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 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 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生物监测法 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生物监测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 温度 过氧化氢的浓度 电源输入和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 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化学监测法 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 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 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 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生物监测法 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 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质量控制过程记录的可溯要求 对清洗 消毒 灭菌质量监测进行记录与追踪 记录应易于识别和可追溯 清洗 消毒监测资料的保存期限应 6个月灭菌质量的监测资料保留的期限应 3年 监测是为了发现问题 发现了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 解决问题 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医疗 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 HBV HCV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 或者被含有HIV HBV HCV的血液 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利器刺破皮肤 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消毒供应中心 室 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 1 需要的血量非常少 如感染乙肝只需0 4毫微升2 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 皮肤接触 粘膜接触3 发生暴露后感染的几率 HBV6 30 HCV3 10 HIV0 2 0 5 4 国外研究证实 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 高于HCV38倍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老百姓的5 6倍 职业暴露的类型 锐器伤 注射器针头 头皮针 套管针 缝合针 血糖针 手术刀 粘膜暴露 眼睛 伤口 粘膜 安全 其它职业危害 消毒液 化学气体污染使用压力灭菌器 干热灭菌器时意外烫伤 职业暴露 危害 的预防 1 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教育 防止各类意外事故发生 配备各类防护用品 设施 圆帽 口罩 隔离衣或防水围裙 手套 专用鞋 护目镜 面罩等 去污区配制洗眼装置 在回收 清洗区处理物品时应戴口罩 帽子 橡胶手套 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 必要时戴防护镜 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 尤其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 以免被锐器刺伤 废弃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 防渗透的利器盒中 以防刺伤 职业暴露 危害 的预防 2 进行敷料包装时戴口罩 帽子 防止布类 敷料中的尘埃污染 严格执行各类灭菌器的操作规程 定期检测设备 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灭菌室内严禁明火作业 配备消防器材和通风设施 使用压力蒸汽 干热灭菌器时应具有防止爆炸 燃烧的措施 灭菌物品需冷确30分钟再卸载 操作时戴防护手套 防烫伤 使用低温灭菌器时应保持空气流通 排出气体从专用管道排出 取物时戴口罩 防护手套 环氧乙烷贮气罐应存放在通风 防晒 温度 40 的环境内 定期检测环氧乙烷灭菌区空气中浓度 防止环氧乙烷中毒 燃烧 爆炸等意外事故发生 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 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