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_第1页
浅谈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_第2页
浅谈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_第3页
浅谈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_第4页
浅谈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1999年4月27日人民日报登载了“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的座谈会纪要。季羡林、王元化、金庸、余秋雨等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实施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读罢,我甚是高兴,因为,古典诗词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血脉文明素养和精神底蕴。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古诗文的熏陶,可以引领他们走进宏大、开阔、高尚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有力地抵抗丑恶,改造贫乏和平庸,远离虚无和轻浮,同时获得对古典美、传统美的认识与理解,为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和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平时也很重视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对学生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蕴,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一、读诗绘画、再现古诗词的绘画美教材中精选出来的古诗词,可谓是千百年脍炙人口的佳作。诗人们用自己的妙笔,让诗句生出了“花”,产生了“诗中有画”的审美效果。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一景,七字一画,描绘了闲适、优美的田园风光。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黑“、火”、“红”、“花”等词有着鲜明的色彩美,展现出的是一幅江村雨夜图和雨后群花盛开的胜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是诗歌的显著特点。因此,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抓住“诗”、“画”在艺术上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自己吟诗作画,对准确理解古典诗词内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诗配画和诗化作文。每周从背诵的3首古诗词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配上想象的画面,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出诗歌表现的空间与色彩形象。就这样,每周我都能欣赏到孩子们依据诗词的意境表现出的繁花锦绣般生动的“美”。另外,每周还要求选一首改写成小作文,将浓浓的诗情变为生动可感的篇章。学生们有的利用电脑多媒体设计出所想象的画面,有的上网互读改写的作文。这种创造性的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将自己喜欢的诗词在头脑中加工、物化,既训练了想象力,又培养了绘画能力、作文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 二、交代背景,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学习古典诗词关键在于领会其中的意境美。所谓意境,就是指作者所描绘的客观景物和自己的主观情感浑然天成,高度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由于作品在时间上的距离,学生无法准确理解诗词中的意境,所以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来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仅有27个字,却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恬静的垂钓图。教学时发现,学生对画面隐含的意义很快可以理解,即渔夫在风雨中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感;但学生难以领会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对仕途的不满、襟怀难展的深层情感,我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学生才对诗词的意境有了准确的领会与把握。再比如在教授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时,教师只有讲明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学生方可领悟诗中作者寄寓的至老不衰、为国捐躯、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操。三、点拨词句,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想象、人生哲理。这些内容正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意志品质、 想象力培养的绝佳资源。为了使学生在诵读积累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多的熏陶和感染,我在教学中抓住古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和艺术空白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积累,发挥独特的想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变抽象为具体,从而感受古诗词的绘画美、意境美。例如望天门山教学中,抓住动词“断”、“开”、“青”、“帆”等形容词、名词的妙用,这样可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古典诗词中语言的美感。天净沙 秋思一共只有28个字,运用蒙太奇式的拼贴手法,描绘了10种景物,浪迹天涯的“断肠人”挥泪置身其中。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被描写的事物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如“枯”、“老”、“昏”、“古”、“瘦”、“夕”、“断肠”等词语,启发学生慢慢品味小曲中流露的那股浓浓的羁旅乡愁,从而理解语言的概括凝练、含蓄生动的特点。四、吟咏背诵,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古典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我们教材中选入的绝大部分都是近体诗,即律诗或绝句。它们形式固定,格律严格,节奏感强,便于诵读吟咏,利于记忆,是很好的吟咏背诵的材料。实施教学时,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吟咏背诵,体会古典诗词的音律美,韵律美,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吟读背诵体会出其中的音律美,领悟语言美、意境美, 为了优化古诗词的外部环境,我把古诗词的诵读积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开展了“诵读经典古诗词”的活动。旨在组织学生通过“直面经典、诵读经典”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比如举办“古诗词朗诵会”,学生或配乐朗诵,或浅吟低唱,教师则负责评选优秀。“古诗词游戏”,师生在拍手和跳牛皮筋的活动中把望天门山、如梦令等古诗词当口令吟唱。“演唱古诗词”,将已经有人谱曲的古诗文歌曲在校广播中反复播放,并在音乐课中由音乐老师教唱。另外,还有“个人背诵”、“合作表演”等活动,把古诗词的诵读积累推向了高潮。 古典诗词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当今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加闪烁的是美的光辉。诗歌是人性的展露,情感的浓缩,人生哲理的提炼,是诗人以其充沛的热情,睿智的目光去感悟、发现生活后,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