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 h em a s t e rt h e s i so f2 010u n i v e r s i t yc o d e :1 0 2 6 9 s t u d e n tn u m b e r :510 7 2 9 010 6 4 e a s tc h i n a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r e a s e a r c he so nl u x i x i n g s n a nh u az h e n j i n gf u m o , d e p a r t m e n t :h i 旦曼璺曼曼垦堕g 堕垦g 星垒坠亟l i ! 曼! 垦! 堕【曼旦星p 垒丛塑星旦! s p e c i a l t y : l i t e r a t u r eo fa n c i e n tc h i n a r e s e a r c hf i e l d : l i ! 星垒! 丛! 曼q 里星:q i n 旦y 垒箜鲤 s u p e r v i s o r 里q e 垒坠g y q 望g m a s t e r :y o uj i a m i n a p r i l2 0 1 0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毛y 1 7 4 2 713 f l l l l l irr l f l l i i j i r l l l f l l l i j l i i i f l l l f l lij u f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陆西星 研究,是在华东 师范大学攻读硬声博士( 请勾选) 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汐声年,月声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陆西星 研究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 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博士( 请勾选)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 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 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 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 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 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 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 或“涉密”学位论文枣,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本人签各逝盘选 2 o 0 年3 - 月,o 日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 位论文( 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 ,未 经上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 均适用上述授权) 。 进佳筮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彭国忠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主席 归青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查正贤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王冉冉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李振中副教授商丘师范学院 论文摘要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是明代中后期最重要的一部庄子学著作,在庄子 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根据相关的古籍文献资料对陆西星的生平、家 世、交游进行有理有据的推理和考证,以此来关注作者对作品的影响。其次,文 章从王阳明心学和陆西星本人的宗教思想出发,概述南华真经副墨的撰述背 景,考察思想冈素对它的内在影响。而在儒、释、道三家思想互相融合的时代背 景下,陆西星有意整合儒、释、道三家之说,体现出独具特色的释庄风格。 在义理阐发方面,以道解庄和以佛解庄是南华真经副墨的主要特色。 在以道解庄方面,他认为庄子是老子的注疏,并用丹书印证庄子。 在以佛解庄方而,他将庄子视为中国的佛典,用佛典与庄子相互参 看。在明代中后期散文评点的影响下,陆西星在篇章结构、艺术特征以及文章脉 络三方面,对庄子作了独具个性的评点,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以文 本研读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对该书的释庄特色以及散文评点特色进行了 深入研究,力图全面细致地展示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的文学及学术价值。 关键词: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义理评点 a b s t r a c t t h eb o o kn a nh u az h e nj i n gf um ow r o t eb yl ux i x i n gi so n ep i e c eo ft h e m o s tp r o m i n e n tw o r ks t u d y i n gz h u a n gz i , w h i c hp l a y sas i g n i f i c a n tr o l ei nt h es t u d y h i s t o r yo fz h u a n gz i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o ft h et h e s i s ,i ti st h es t r i c tr e s o n i n ga n d r e s e a r c hw h i c ha r ea b o u tl ux i x i n g sl i f e t i m e ,f a m i l yb a c k g r o u n da n dh i sc i r c l eo f f r i e n d sa c c o r d i n gt os o m ea n c i e n tb o o k sa n dd a t a s ,s ot h a tw ek n o ww h a t st h ee f f e c t t h a tl ux i x i n gh a so nh i sw r i t i n g i nt h es e c o n do ft h et h e s i s ,f r o mt h ev i e wo fw a n g y a n g m i n g sp h i l o s o p h yo fm i n da n dl ux i x i n g sr e l i g i o u st h i n k i n g ,n a nh u az h e n , l i n gf um o sc r e a t i o ns e t t i n g sa n dt h a th o wl ux i x i n g st h i n k i n ge f f e c t sh i sw r i t i n g a r em i k e sa b o u t i nl ux i x i n g st i m ew h e nc o n f u c i a n ,b u d d h i s ma n dt a o i s m i n t e g r a t e d ,l ux i x i n gt r i e si n t e r p r e t sz h u a n gz if r o mt h ev i e wo fc o n f u c i a n , b u d d h i s ma n dt a o i s m ,r e f l e c t i n gh i ss p e c i a lw a yo f a n a l y z i n gt h es t y l eo fz h u a n g z a st ot h ee x p l a n a t i o no fs c h o o lo fp r i n c i p l e t h a tl u x i x i n ge x p l a i n sz h u a n gz ib y i n t e g r a t i n gt h ei d e o l o g yo fc o n f u c i a n ,b u d d h i s ma n dt a o i s mi st h em a i nf e a t u r eo f n a n h u az h e n g , l i n g w i t hr e g a r dt o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z h u a n gz it h r o u g ht a o i s m p h i l o s o p h y , l ux i x i n gt h i n k st h a tz h u a n gz ie x p l a i n sl a oz ia n dh ep r o v i d e sd a n b o o ka st h ee v i d e n c e b u ta sf o r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z h u a n gz it h r o u g ht h ei d e o l o g yo f b u d d h i s m ,l ux i x i n gr e g a r d sz h u a n g 乃a sc h i n a ss u t r a ,a n dh er e f e r st ob o t hs u t r a a n dz h u a n g z iw h e nh er e a d st h e m b e c a u s eo ft h ee f f e c to ft h ew a yo fa n a l y z i n g p r o s e si nm i da n dl a t em i n gd y n a s t y ,l ux i x i n gr e s p e c t i v e l yg i v e sad i s t i n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t ot h es t r u c t u r ea n d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s k e l e t o no fz h u a n gz i ,a n d g r e a te f f e c e to nt h el a t e rg e n e t a t i o n si sg e n e r a t e db e c a u s eo fh i sh u az h e n , l i n gf um o w i t ht h o r o u g hs t u d yo fh i sw r i t i n g sa n dl o t so fc o n c e r n e dd a t a s ,id oad e e pr e s e a r c h o nt h ef e a t u r e so fl ux i x i n g sw a yo fa n a l y z i n gt h es t y l eo fz h u a n gz a n dp r o s e si n h i sb o o kn a n h u az h e nj i n gf um oa n d t r yt os h o wy o ut h ev a l u eo ft h eb o o k k e yw o r d s :l ux i x i n g n a n h u az h e nj i n gf um o t h es c h o o lo f p r i n c i p l e a n a l y z et h es t y l eo fz h u a n gz i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 研究 目录 前言l 第一章陆西星与南华真经副墨3 第一节陆西星之生平考3 第二节陆西星之家世考6 第三节陆西星之交游考9 第二章南华真经副墨之义理阐发( i - ) 1 4 第一节南华真经副墨的撰述背景1 4 ( 一) 内丹东派的丹法影响1 4 ( 二) 王阳明心学的影响1 6 第二节儒、释、道三教合一背景下的义理阐发2 0 第三章南华真经副墨之义理阐发( 下) 2 6 第一节陆氏以道解庄之特色2 6 ( 一) 南华者,道德经之注疏也一2 6 ( - - ) 以丹书印证庄子3 2 第二节陆氏以佛解庄之特色3 6 第四章南华真经副墨之评点特色4 0 第一节对庄子的篇章结构关系的评析4 1 ( 一) 篇章之间的整体对应关系4 3 ( - - ) 篇章之间部分章节的对应关系4 6 第二节对庄子的艺术特征的评析5 0 ( 一) 文之奇美,深有意味5 0 ( - - - ) 善体物情,捭阖变化5 3 第三节对庄子的文章脉络的评析5 6 结语6 1 参考文献6 2 后记6 5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 研究 上- 鱼 刖吾 明代中后期,庄子学复兴之后,问世的庄子学著作层出不穷,而南华真 经副墨以其独具特色的义理阐发和评点分析,成为明代庄子学的一支奇葩,具 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关于陆西星及南华真经副墨的资料繁多,而 流于支离琐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提到了南华真经副墨。书日:“明陆 西星撰。西星字长庚,号方壶外史,不知何许人。明焦兹作庄子翼,引西星 之说甚多,则其人在弦前。书首有其从子律序,作于万历戊寅,则与弦相距亦不 远也。是书编次,一依郭象本,而以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八字分标为八卷,每 篇逐节诠次。末为韵语,总论一篇之旨。其名“副墨”,即取庄子大宗师 篇“副墨之子”语也。大旨谓南华祖述道德,又即佛氏不二法门,盖欲合老释为 一家。其言博辨恣肆,词胜于理。其谓天下篇即庄子后序,历叙古今道术, 而以己承之,即孟子终篇之意,则颇为有见。故至今注庄子是篇者,承 用其说云。”不仅介绍了本书的基本体例,也简略提到南华真经副墨的主旨 以及解庄特色。 据资料显示,关于陆西星的道家养生思想,佛家思想等方面的研究众多,而 对解析庄子思想的南华真经副墨研究较少。当代,随着宗教研究的发展, 国内对陆西星的研究多是侧重于其道家内丹理论的研究,看重其“内丹东派之祖” 的身份。蒋门马先生在其论文陆西星 评介中,对此书做了简 单介绍,主要介绍此书的主要版本、总体结构、全书要旨以及陆氏的一些见解, 但其中只是做非常简单的概述,并未联系文本做深刻的解析。1 导师方勇先生庄 子学史对陆西星其人其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主要是注重对陆氏其书的旨意分 析。由于篇幅原因,未能做详细的阐述,本文试图在庄子学史论述的基础上 做更加精细的分析。笔者主要从作者因素、撰述背景、义理阐发以及庄子评点特 色等方面,全面展开研究,试图尽量全面、客观地把握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 1 蒋先生点校的南华真经副墨,于2 0 1 0 年3 月出版,因论文研究的大纲已经确定,未及仔细研究。粗 略看来,其丰要以明万历六年李齐芳刻天台馆刊本为底奉,以明万历十三年孙大绶重校本为校本进行点 校的,通过对文意进行仔细斟酌,考察了南华真经副墨的相关字词的音叶、词序等情况,将俗体字、 异体字改为通行字。此书通体流畅,减少了许多阅读的障碍,可惜是论文即将终稿之时,才见此书,唯 有待往后细细阅读。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 研究 的解庄思路,进而展现出陆西星的解庄特色。 本文的研究特色在于以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多层次的解 析,既注重南华真经副墨在庄子学发展过程中的继承与创新,又注意结合社 会时代的思想文化背景。以文本研读为基础,细致整理、归纳文献资料,从作者 要素和社会背景出发,探索陆西星在义理阐发以及评点方面的特色,力图挖掘出 南华真经副墨特有的文学及学术价值。 2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研究 第一章陆西星与南华真经副墨 陆西星,字长庚,号潜虚子,又号方壶外史,晚号蕴空居士,明代兴化人, 生于明武宗正德一五年( 即1 5 2 0 年) ,卒于万历三十四年( 即1 6 0 6 年) ,享年 8 7 岁。1 其一生专于性命之学,著作丰盛,其主要著作有方壶外史( 8 卷) 、南 华真经副墨( 8 卷) 、楞严述旨( 1 0 卷) 、楞严经说约( 1 卷) 。兴化县志 ( 编订于嘉靖三十八年) 和兴化县新志( 编订于万历十九年) 之编纂,陆西 星均参与其中。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陆西星,字长庚,号方壶外 史”,2 却谓“不知何许人”。3 然查兴化县志、兴化县新志、重修兴化县志、 明史稿、明人资料索引、方壶外史等书,关于陆西星其人其事之资料颇 丰。笔者根据方志中的资料,试图对其生平、家世、交游加以考察。 第一节陆西星之生平考 民国二十三年上海受古书店石印本南华真经副墨,书前扉页上刻“古邵 阳陆方壶先生注”,明确指出了陆方壶为古邵阳人。而据方志查之,古邵阳,即 为明代兴化之前身。4 又据卷端题名“方壶外史陆西星长庚述,同里李齐芳子蕃、 徐栋隆夫,犹子陆律子和、陆栋宗京同校 ,及“自序万历戊寅四月望日方壶 外史陆西星长庚自识”5 可知,陆西星,字为长庚,号为方壶外史。据二者细查 兴化县志,可详细了解陆西星的生平事迹。在兴化县志中,陆西星被列 于“文学列传”之中,其在当时当地文学上的影响可见一斑,其详载如下: 陆西星,字长庚,生而颖异,有逸才。束发受书,辄悟性与天道之 旨。为诸生,名取燥,九试棘闱,不遏,遂弃儒服,冠黄冠,为方外之 游,数遇异人,授真诀,乃纂述仙释书数十种,而所注庄子尤盛于 世,焦太史兹( ( 经籍志中所载南华副墨是也。方壶外史亦盛行, 1 阳明道教养生家陆两星与他的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 2 纪昀四库全书总日提要,卷一百叫卜七,河北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 3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七,河北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 4 ( 清) 张可立兴化县志,清康熙二十四年钞本。 5 ( 明) 陆西星 南华真经副墨民国二十二年上海受古书店石印本。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 研究 西星学宗二氏,缘饰以儒,术识宏博,于书无所不窥,娴于文辞,兼工 书画,同时宗究副臣最以才名,而著述之富,独推西星,云弟原博,亦 有才名,宪副拟之二陆。其( ( 楚阳诗选载焦太史( ( 经籍志中,子姓 有藏之者,从孙士骗,字渠黄,性嗜学,笃至专,动不避寒暑,有不炉 不扇之风,尝手录经史子集,与四子相鼓吹者几盈尺,名日稽古集。 南丰汤总宪来贺、莱阳周孝廉正序之。当书未成,三年不下楼,其专笃 如此,其他手录尤多,皆未及梓行,而率子延推、延抡藏于家。延抡高 尚不事,博学工古文,卓然名家,士骗之泽也。1 可见,陆西星自幼业儒,聪慧隽秀,且博览群书,工于诗画,为当时名重乡里的 秀才。其九试不遇,遂弃儒从道,得仙师“授真诀,而竟究玄理。县志中也提 到他“著述之富 ,其南华真经副墨和方壶外史盛极一时,为后人称引。 陆西星虽然科举连连失利,却悟性高深,才华横溢,为当时最具才名的宗臣所赏 识。其弟陆原博与其从孙陆渠黄亦博学多才,擅于文辞,陆西星之家族修书之风 可见一斑。 由县志可知,陆西星早年聪慧隽逸,闻名乡里,事科举之业,意欲与时人一 样,“学而优则仕”,以此“兼济天下”。然其命运不济,“九试不遇”,后“弃儒 服,冠黄冠”,转而专注于内丹之学,著书立说,名扬天下。此段关于陆西星弃 儒从道之事,方壶外史之新梓 玄肤论序有些许记载:“陆君潜 虚早岁事举子业,艺称业举子者之最,瑰玮士林,去天尺五,于心非不当也,俄 而若或启之,厌举子,弃去弗绩,日孳孳惟金火寻求,竟究玄理,噫,异哉君! ” 2 可见,陆西星久试不遇,早已洞察了科举之弊,觉之“于心不当 ,顿悟之后而 志于“金火”,究玄理之机,其传奇色彩可见一斑。 关于其修道事迹,重印方壶外史丛篇郑序中也略有记载他的道学功底, 并叙述了方壶外史的基本成书过程。“明嘉靖年,陆潜虚先生究道德之根宗, 得仙师之口授,深悯后学,皓首穷经,浩无津涯,往往废书而叹,甚至误入旁门, 人亡财散,于是将最古最要之书,玉皇经、阴符经、道德经、参同契、 吕祖首字歌、邱祖师青天歌、龙眉子金丹印证诗均为测疏,亦其精要, 1 ( 清) 张可立兴化县志人物文学,卷十,清康熙二十四年钞本。 2 ( 明) 陆西星方壶外史丛篇十三种。卷八, 新梓 玄肤论序民国四年( 1 9 1 5 年) 铅印本 4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 研究 名为方壶外史丛篇。川由此可见,陆西星深谙天道之旨,志于探索道德之宗, 得“仙师口授”而深有感悟,便为一些最古最要的道教之书测疏,合为方壶外 史丛篇,以此勉励后人。县志中言“所注庄子尤盛于世,焦太史弦经籍 志中所载南华副墨是也”,2 庄子历来难解,想必陆西星自身的道教修 养为其注庄做了极佳的铺垫。 值得提出的是,陆西星虽弃儒从道,但并非只是务于仙道,而不关心世事的 人。其作大风歌,体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深刻关怀。诗歌末尾感情诚挚,发 为感慨,其文日:“呜呼,我无广厦千万间,不庇寒士空长叹,朝避长蛇夕猛虎, 愁心使我凋朱颜。 3 陆氏引用李白、杜甫的诗句表现了他深切的儒家情怀。 1 ( 明) 陆西星方壶外史丛篇十三种,重印 从篇郑序,民国四年( 1 9 1 5 年) 铅印本。 2 ( 清) 张可立兴化县志人物文学,卷十,清康熙二十四年钞本 3 ( 明) 欧阳东风兴化县新志词翰之纪,卷九,明万历十九年手钞本。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 研究 第二节陆西星之家世考 陆西星为明嘉靖、隆庆、万历问兴化人。据重印方壶外史丛篇万序记载: “陆潜虚先生,所著方壶外史数种,实为斯道正宗,先生四世知修学,通三 教,又得吕祖真传。”1 由此可知,陆西星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据相关记载,兴 化有“顾、时、陆、陈”四大姓,陆姓系兴化望族,明清两代名人辈出。据绿 荫堂陆氏家谱记载,南宋时,陆游后裔官平江( 今苏州市) ,遂由山阴( 今浙 江绍兴) 迁居苏州。后来,后裔陆六二迁兴化,为咸淳年间( 1 2 6 5 1 2 7 4 年) 省 元,官两淮盐运使,陆六二子孙兴盛,人才济济。明代初年,陆弈官户部郎中, 出使朝鲜。( 兴化姓氏陆姓) 陆容之后,道教学者陆西星,才子陆律,隐逸 者陆延抡,清代诗词大家陆震都是兴化名人,名躁一时。兴化县新志以年表 记载了相关陆氏族家族有名望之人,并作了简略的叙述,由此可大致了解陆西星 的家族情况。 宋成淳: 陆六二,进士,任两淮盐运使。今乡贤陆谦、陆复、陆颐皆其后裔 元: 陆复,昆山州知州,有传。2 皇明、洪武: 陆颐,有传见理学。3 宣德: 陆碹,贤良方正,大冶县主簿。4 另外县志中对相关人物做了比较详实的记载,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陆西星家 族的情况,故录于下: 陆颐,闽之弟,善书,尽诗、文,两使朝鲜,成祖以“三绝”面誉 之,是为颐光先生5 1 ( ( 明) 陆西星方壶外史丛篇十i 种,重印方壶外史丛篇万序,民国网年( 1 9 1 5 年) 铅印本。 2 ( 明) 欧阳东风兴化县新志人文之纪辟举,卷七,明万历十九年手钞本。 3 ( 明) 欧阳东风兴化县新志人文之纪辟举,卷七,明万历十九年手钞本。 4 ( 明) 欧阳东风兴化县新志人文之纪辟举 ,卷七,明万历十九年手钞本 5 ( 明) 欧阳东风兴华县新志人文之纪逸民才艺卷七,明万历十九年手钞本 6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研究 陆碹,额之子,善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杂品及其精妙,以“贤良 方正”辟举。1 陆琰,颞之季子,善唐马,苍范败素,时人获之视如拱璧。2 陆锡,颐之孙,碹之子,善花鸟,有吕延振之风,能诗,号东村外 史,南津义井乃其手书。3 由此可见,陆西星的先辈们贤明通达,工于诗画,善文辞,后来的陆西星本人也 “娴于文辞,兼工书画 ,且“著述颇富”,这不能不说他深刻地受到了家族文化 的熏陶。 另外,县志中也有其先祖建功立业的详细记载。书载:“陆复,按高文义 传传,复,元人,任湖州路武康丞,令行禁止,民赖以安。人以重贿求免, 公拒之日君不知故人生平守清白,岂受彼污耶? 太守廉其贤,保知昆山州 有侄被诬连及,公当戍海南,公毅然日:吾侄母老子幼,吾愿代之,遂行卒于 配所”4 先祖陆复居官廉洁贤明,洁身自好,且仁义爱人,人赞日:“虽古循良, 何以加此。 5 又“陆谦,字仲益。复之弟。先世居河南,南渡时累叶袭职公 一 一 敏慧爽朗,幼无童心,长倜傥敦义,喜宾客,有志向当世之务。6 陆谦仁义爱人, 有用世之志,为时人称赞。而陆容以文才闻名于世,才华横溢,且“气专而容秀, 言温而色和,周旋进退,安详雅重,而又侈之以读书,六艺之文,宣布德音,谕 以怀柔之意,国人观者,无刁、= 景慕而爱悦之,其为远人所重”7 其人端庄稳重, 谈吐温文尔雅,颇具外交之才。而陆碹则“以贤良方正”8 辟举。 可见,陆西星家族中也不乏用世之才,先辈们贤良方正,廉洁仁爱,这些无 不感染着陆西星,激励着他奋发向上。他幼时学儒,渴望像其先辈一样,通过科 举走向仕途,进而“治国平天下”。正因为他用世之志未曾湮灭,他早年不堕科 举之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9 这是中 ( 明) 欧阳东风兴华县新志人文之纪逸民才艺卷七,明万历十九年手钞本。 2 ( 明) 欧阳东风 研究 第三节陆西星之交游考 陆西星“为诸生,名敢燥”,1 作为兴化名人,陆西星与当地名贤交往交游比 较广泛。当时名重一时的显宦宗臣和李春芳皆是其好友。万历十三年,陆西星作 八哀诗,以悼念先后离他而去的师友亲朋,其中包括理学家韩贞、文学家宗 周、宗臣、宰相李春芳、才子禹龙、潘应诏,从子陆律等八人,诗文中怀悼之情 哀哀欲绝,此中可以窥见陆西星与他们的交游。而众多友人中,宗氏父子和李春 芳是陆西星十分重要的交友,此节略加介绍。 据重修兴化县志和兴化县志记载,“西星学宗二氏,缘饰以儒,术 识宏博,于书无所不窥,娴于文辞,兼工书画。同时宗宪副臣最以才名,而著述 之富,独推两星云。弟原博,亦有才名。 2 又有:“西星于书无所不窥,娴文辞, 兼工书画,同时宗臣最以才名,而著作之富,独推西星。”3 这位对陆西星极为激 赏的宗臣,即为“明代后七子 之一的宗臣。而宗臣之父宗周对陆西星影响也颇 多,这些影响主要是理学儒家方面的。 宗周,字维翰,一字理庵,为宗臣父。其“嘉靖十年中举,授金乡知县,迁 四川叙州府通判,进广东肇庆府同知,擢南刑部郎中,转四川马湖知府。”4 可见 宗周也是事举得志之人。他做官期间公正不阿,不谒私情,为人“刚正廉直,不 可干以私”5 、,尝“亲党有以钱粮免票,浼周为之竿犊者,周日:有田有赋, 分也。多取病民,妄与市惠,不义,而不可为也。固却之。”6 其在亲友而前, 仍然能够体恤百姓,以民为先,坚持道义。所以公“所至辄有慧政,谳狱多所平 反”。7 “少好学,博极群书,多所著述,尝作文训,训其子臣成进士。8 又“读 书百花洲,早暮勤劳,一如寒素,于经传微言、古今帝王大略得意会心,著为文 字,以开示承学,得若干万言,邑市民为周立碑于学宫。 9 可见,宗周勤于学问, 1 ( 清) 张可立兴化县志人物文学,卷十,清康熙二十四年钞本。 2 ( 清) 张可立兴化县志人物文学,卷十,清康熙二十四年钞本。 3 ( 清) 张可立兴化县志人物文学,卷十,清康熙二十四年钞本。 4 ( 清) 梁周糠重修兴化县志人物志列传,卷八,清咸丰二年刻本。 5 ( 清) 梁同棘重修兴化县志人物志列传,卷八,清咸丰二年刻本。 6 ( 清) 梁园棘重修兴化县志人物志列传,卷八,清咸丰二年刻本。 7 ( 清) 梁园糠重修兴化县志人物志列传,卷八,清咸丰二年刻奉。 o ( 清) 粱园棘重修兴化县志人物志列传,卷八,清咸丰二年刻本。 9 ( 清) 粱园棘重修兴化县志人物志列传,卷八,清咸丰二年刻本。 9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 研究 于文学多有建树,并承办乡学,为邑人所尊敬。陆西星曾学于宗周,耳濡目染之 中,其在品行、文章、学问等方面必受其熏陶,成为他“科举求仕”路上的楷模。 陆西星深受宗周的经史致用思想的影响,与同辈宗臣也十分交好。陆西星与 宗臣都是兴化的名诸生,自小以才气齐名于乡里,既为同窗,也为知己,一生交 往频繁,彼此奉为莫逆之交。在宗子相文集中,有许多关于二人交往的书信 资料。 宗臣,字子相,为宗周之子。“嘉靖已酉,以戴氏礼举于乡,庚戊戌进士, 授刑部主事,辛亥调吏部考功主事”。1 兴化县志乡贤列传载:“性慷慨, 遇事敢为善,将略胆气过人,会倭犯福州,臣与诸司道分守”。2 宗臣性格义气凛 然,遇事果断,为抵御倭寇来犯,其不顾个人安危,敢为人先。但是宗臣不是只 在战场上驰骋的英雄,他在文学上的涵养也为人称赞,可谓“文武双全”之士。 兴化县新志亦载:“宗臣,字子相,太守周之震子,生而颖异,能日记数千 言,目闪闪有光,童子时出县城,令尹河南马公路见其文,奇之,以延为子弟 臣十六入黉序,岁试辄首擢,声藉藉起,诸生中唐荆川先生见其试稿,品为江北 第一文士。 3 宗臣少年便聪颖异常,童子之时文才博得令尹马公之赏识,后收为 门下弟子。十七岁之时就名声鹊起,并被奉为“江北第一文士”,由此可知,宗 臣天资过人,在乡里因为才气而颇具名望。 同时,他是“明代后七子”中重要的一员。“肆力文学,起先秦两汉班马屈 宋,无不掇其菁华,与布衣临清谢蓁、缙绅济南李攀龙、长兴徐中行、南海梁有 誉、吴人王世贞、楚人吴国伦结社燕中,各以文事相颉颃,名节相砥砺,而有誉 不遐谢布衣,少诎焉,遂称中原五子,海内翕然向之会。”4 宗臣提倡古文复古运 动,经常与当时有才之士以文事相交,并注重读书人的名节品性,以身践行,后 辞官回乡,海内人士争相与之结交,宗臣的才气和品性由此可见一斑。同时他十 分关心民生疾苦,登平远台记中写道:“千里之内,亡者未葬,疮者未起,流 者未归,系者未释,吾念之夫君子之谋人国也,上忧主忧,而下忧民忧者也。 1 ( 明) 欧阳东风兴化县新志人文之纪文学列传,卷六,明万历十九年手钞本。 2 ( 清) 张可立兴化县志乡贤列传。卷八,清康熙二十四年钞本。 3 ( 明) 欧阳东风兴华县新志人文之纪文学列传卷六,明万历十九年手钞本。 4 ( 明) 欧阳东风兴华县新志人文之纪文学列传卷六,明万历十九年手钞本。 1 0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 研究 今帝心常在万里,而民莫充充之在吾前”1 ,此体现了儒家浓重的忧国忧民的士 大夫精神。他“以湛思,故咯血,谢病归”,2 后几经辗转,赴八闽之地从戎报国, 最终,“庚申春,卒于官,越十余日,御史樊献科,率诸司,奉木主入祀名宦 祠”,3 年仅三十六岁。 结合材料综而述之,宗臣义气凛然,遇事果断,在战场上敢为人先,且具备 一定的将帅之才。他在文学方而,才华出众,成就斐然,为时人称赞,后尽忠职 守,死于战地。而陆西星和宗臣的交情,我们可以从宗子相集的相关书信及 县志中陆西星的诗赋中略知一二。 宗臣与陆西星书信交往颇多,大多数表达的是友人离别之后的思念之情,其 中或显或露地流露出归隐之意,对陆西星修道逍遥的生活表现出一定的倾慕之 情。“明月在天明星稀,仙人夜半歌紫薇。黄鹤一去无消息,昆仑云圃将安归? 四野寒光透人肌,于山苍翠湿吾衣。下山忽遇天风起,一一化作浮云飞。”( 山 中夜行) 4 月明之夜,诗人于山野之中望月抒怀,诗歌清新自然,对友人陆氏的 思念之情蕴藉其中,却不落痕迹。“白鹭三洲远,青山万树低。相思惟梦到,夜 夜风台西。”5 ( 寄陆子) 诗人远在他乡,骋目远忘,难以遣怀,因思念友人, 至于相思夜梦的境地,可见宗臣与陆西星情意深重。而在“别来千里看鸿雁,明 月愁心落五湖。”6 ( 寄陆长庚) “何时重把袂,兹意有沾巾。春去悲游子,书 见见故人”。7 ( 寄陆子) 等诗句中,我们明显地感到宗臣对陆子西星这位友人 的重视,“鸿雁”传“书”成为他们联络感情的最好方式,其虽相隔千里,感情 依然诚挚深厚。 另外,宗臣在书信中也不乏归隐之意,表现出对从道的兴趣。这在访陆长 庚不遇中表现十分明显: 出郊频系艇,筑室不依山。樵者千林下,人家一水间。 庶花春更碧。渚草夕仍斑。汝谓长逃世,吾将共闭关。 1 ( 明) 宗臣宗子相先生集登平远台记,明天华阁刻本。 2 王世贞 子相墓志,宗子相集附录,第1 1 4 2 页,转引自安琪宗臣经世致用观及其诗文研究。 3 欧大任宗子相传,宗子相集附录,第l1 2 7 页,转引自安琪宗臣经世致用观及其诗文研究。 4 ( 明) 宗臣宗子相先生集i l l 巾夜行,明天华阁刻本。 5 ( 明) 宗臣宗子相先生先生寄陆子,明天华阁刻本。 6 ( 明) 宗臣宗子相先生集寄陆长庚,明天华阁刻本。 7 ( 明) 宗臣宗子相先生集寄陆:f ,明天华阁刻本。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 研究 岂乘黄鹤去,何意白云还。龙剑斗边色,渔竿石上闲。 玄芝应自摘,丛桂好谁攀。惆怅当年语,丹书次第删。7 诗中宗臣极其直接地表露“闭关”之意的同时,想象了从道生活的逍遥自得,那 种闲适的生活对处于厄境,渴望解脱的宗臣是很大的慰藉,其在现实生活中受挫, 走上仕途,却志不得伸,发出“惆怅当年语,丹书次第删”的感慨。这些情真意 切的作品,侧面表现了陆西星与宗臣的暗合之处。陆西星九试不中而不得志,但 他并非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而是返归性命之学,潜心修道,得到了宗臣的认可, 甚至宗臣有想要在精神上皈依于道家的倾向。宗臣个人是十分欣赏陆西星的,陆 长庚夜至中有“中宵抚长剑,惜尔陆云才。”2 的诗句,宗臣把陆长庚的才华与 陆云相提并论,其对陆长庚的惺惺相惜之情,表露无遗。又有“予往在草莽时, 则长庚时时共予治博士家语,顾其非好也,辄太息罢去。时过长庚草堂,长 庚辄与予几而谈,细剖深语,己命侍子摘园蔬饭予,或酒予,不夜不别;即别, 复相与握手,竞谈途中 3 可见他们志趣相投,在文学才气方面颉颃卜下, 并且同窗之情深厚感人,令人向往。而陆西星也借文章回忆了他与宗臣的美好交 往。“论文令夜榻,回首又冱云缘进杯中酒,经芙水面舟,他时共心赏,应 任此淹留。”4 陆西星回忆他与宗臣把酒论文的美好往事,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他 们以文学之事频繁交往,在文学和思想上互相吸引,各取所长。宗臣浸润陆西星 的是儒家思想中的立功之志,而陆西星吸引他的是道家思想中的性命之学,他们 最终成为莫逆之交,终此一生。 陆西星另外一位十分重要的友人是名臣李春芳。据兴化县新志记载:“李 春芳,字子实,是为石鹿先生。德性温醇,气度闲雅,涵养纯熟,终身不见喜怒 之色。少从学于甘泉、南野二先生之门,文宗瞿塘,典雅充澹,不为记诵词章之 习,一言一句皆性真流出。嘉靖辛卯举乡荐,丁未成进士,廷试一甲一名,声誉 倾动一时无何以亲老恳乞休致。上怜其意,敕驰驿以归,杜门谢客,日将性 命之学,愿真养和终其天年,得寿七十有四。讣闻,上加厚恤典,葬祭如礼, 1 ( 明) 宗臣宗子相先生集访陆长庚不遇,明天华阁刻本。 2 ( 明) 宗臣 研究 第二章南华真经副墨之义理阐发( i - ) 第一节 南华真经副墨的撰述背景 ( 一) 内丹东派的丹法影响 作为内丹东派之祖的陆西星,他的修道生涯以及丹学修养对其文学创作产生 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节试从宗教思想方面阐述陆西星的丹法研究对其释庄 特色的影响。 陆西星在金丹就正序篇中记述了他的授受事实,书中载: 嘉靖丁未,偶以因缘遭际,得遇法祖吕公于北海之草堂,弥留款洽, 赐以玄醴,慰以甘言,三生之遇,千载希觌。既以上乘之道勉进我,人 首言阴阳合而成道,时则谬举三峰之说以质于师,师乃斥之。问尝授以 结胎之歌、入室之旨,微言奥论,动盈卷帙,笔而藏之,顾旨其言,而 未能畅也。因循世廿载,几负师恩。甲子嘉平,予乃遁于荒野,览镜悲 生,二毛侵鬓,慨勋业之无成,知时日之不待,复感恩师示梦去彼挂此, 遂大感悟,追忆曩所授语,十得八九,参以契论经歌,反覆绸绎,寤寐 之间,性灵豁畅,恍若有得,乃作是篇。1 此段引文,陆西星回忆了他从道遇师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修仙求道过程 中的辗转反复。嘉靖丁未,陆西星“得遇”法祖吕洞宾于北海草堂,仙师亲授真 诀。而在吕祖口授过程中,他并未能参透其中玄妙。时隔几乎近二十载,其仍然 于金丹之业无所建树。而在甲子嘉平间,他大感生命流逝,事业无成,遂潜心学 道,追忆吕祖先前所授真诀,参之以道书,于恍惚寤寐之间,参悟玄理。此段充 满了传奇色彩,陆西星“因缘遭际得遇法组吕公”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学者考 究,陆氏文中所叙述的吕祖之出现,都是箕降“真降者,有形,神,气。三者之 不同,箕,神也。入窍者,气也。可见者,形也。 2 从此可知,陆氏文中所叙述 的吕祖之出现,并非是我们所一般理解的“以肉身相见”,而是“神降”,那么, 陆西星实际只是受到了吕祖的精神启发,而非见到其本人了。 1 ( 明) 陆西星方壶外史从篇十王种,卷八,金丹就j 下篇序,民国四年( 1 9 1 5 年) 铅印本。 2 阳明道教养生家陆西星与他的 第4 页转引自三藏真诠第1 4 3 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 1 4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研究 由引文可见,陆西星将洞穿性命之旨的学问称之为“勋业”,以金丹之学安 身立命,究天地之玄理,其巾自述其修道奇缘,灵异动人,颇具传奇色彩。此处 的吕公( 纯阳) 是道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道家将之视为“道宗”,与“道祖” 老子相提并论,并认为他是一位内丹派别的传法导师。陆西星“得遇”吕公,受 其影响,开始了他的修道生涯。据相关学者考察,陆西星修道生涯大致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嘉靖二十六年到四十二年,处于摸索阶段,以地元为主。 第二阶段为嘉靖四十三年至万历三年,为成熟期,以人元为主,地元为辅,1 兼 学医药、勘舆,著名的内丹学著作就是写于此时。后期为万历三年以后,著作以 南华真经副墨、楞严述旨为代表。2 由此观之,陆西星正是在人元修炼与 地元修炼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主张“内外双修”的内丹学思想。而晚年之作 南华真经副墨必然受此思想的影响。 金丹就正篇作为方壶外史最早的一篇,奠定了内丹东派的双修理论, 金丹就正篇上篇说: 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 一铅一汞也,此大丹药物也。夫坎之真气,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 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气取于彼,何以故? 彼,坎也。外阴而内阳, 于象为水为月,其于人也为女,我离也,外阳而内阴,于象为火为日, 其于人也为男,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其理一 焉者耶。3 此段着重阐述了“阴阳顺生人逆成丹”的丹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体育产业行业全球化战略与体育赛事营销研究报告
- 2025年数字货币行业加密技术与金融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人工智能行业智能机器人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报告
- 2025年智慧城市行业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研究报告
- 2025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英语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临床应用考核试题
- 2025湖南湘西州泸溪县汇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及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基础)在线题库综合试题及答案
- 2025北京丰台区新村街道办事处招聘城市协管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福建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医学人才校园专场招聘5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4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完整版)
- 不再举报协议书6篇
- 空管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四合一检测仪使用课件
- 药物中毒的护理与急救
- 兄弟分户房屋协议书模板
- 学堂在线 大数据系统基础 章节测试答案
- ICU常见体位护理
- JJF(蒙) 058-2023 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规范
- 2025年高一的数学知识点大纲
- 2025年平面图形的画法说课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