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平衡膳食健康教育.doc_第1页
心脑血管疾病的平衡膳食健康教育.doc_第2页
心脑血管疾病的平衡膳食健康教育.doc_第3页
心脑血管疾病的平衡膳食健康教育.doc_第4页
心脑血管疾病的平衡膳食健康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脑血管疾病的平衡膳食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 1999年第8期第15卷 基层健康教育作者:张新力林霞金永明单位:张新力山东省泰安市卫生防疫站,271000;林霞山东建工学院校医院,250014;金永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财源办事处防保站,271000当今世界各国的疾病谱和死亡谱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群主要死因已不再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等,取而代之的是心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称之为“现代文明病”。事实证明该类疾病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而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所致,其中膳食不合理是重要原因。成功的防治经验表明,通过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们逐渐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行为,这类疾病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一、我国心脑血管病流行概况 近2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巨大提高,膳食结构也相应发生明显变化。如北京市居民粮谷、薯豆类摄入量由70年代初的65.3%降至37.3%,动物性食物及油脂摄入量由2.8%升到23.1%,升幅高达近10倍。由于不合理膳食及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多种因素,我国人群中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全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超过150万,每年因该病死亡100万例以上。每年冠心病发病也超过100万。两病合计死亡约是我国人群全部死因的一半。以北京市为例,1997年心脏病,脑血管病及癌症已成为人群前三位死因,占死因构成的66.4%。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患病主要危险因素和基本病理基础,我国人群中患病率也逐年上升。据统计全国高血压现患病例数已达1.1亿以上,平均每年新增病例140万。过去我国的膳食结构以谷类为主,因此人群中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发达国家人群水平。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专家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了两次人群调查,证实我国人群血清胆固醇平均值有显著升高,幅度为0.090.21mmoL/L(3.68.0mg/dI)。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广州番禹农村。80年代初中年男性血清胆固醇水平为158.0mg/dI,10年后同一年龄组的男性人群达到186.2mg/dI,升幅为18%。东北、华北、西南及华南地区14组中年人群共15167人的血脂调查结果表明,男性血脂异常率为6%44%,平均24%;女性异常率为5%42%,平均25%。以上数据提示,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已成为我国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心脑血管病的综合防治和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已刻不容缓。二、膳食方面的患病相关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是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合理的膳食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基础病理改变有重要作用。不合理膳食主要有以下几种。1.高脂饮食大量研究已证实膳食脂质、血清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密切关系。长期大量地摄入高脂饮食,会升高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导致高脂血症和粥样硬化。肥肉、蛋黄、奶油、动物内脏等均为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很高的高脂饮食。2.高盐饮食食盐中含有大量的钠,钠摄入过量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的祖先早在2400年前就指出:“故咸者,脉弦也”,认识到摄盐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一些地区和种族的高血压患病率与平均每天盐摄入量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有些每日盐摄入量低于3克的人群中平均血压低,而随年龄的增长血压也无明显升高趋势。世界上某些特定低钠人群,如巴西Yanomamo印第安人,所罗门群岛居民,乌干达桑布鲁人等,高血压患病率就极低。但当低钠人群移居至每日摄盐量在78克的地区,血压就相应升高。研究也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血液中和血细胞中钠的浓度增加,而且限制钠会使已升高的血压下降。3.低纤维饮食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脂,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尤其是薯类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含有丰富的粘蛋白,能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研究也发现很少吃蔬菜、水果、薯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人群中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往往食用更多的精米、精面和动物性食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明显减少。因此应在我国居民中积极倡导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和薯类,多吃粗米粗面。4.饮酒过量国外许多研究结果证实,大量饮酒与冠心病死亡率增高有关。酒精能抑制脂蛋白脂肪酶活力,促使肝脏合成前脂蛋白增加,血中脂蛋白及乳糜微粒消失较慢,致使血中甘油三酯增高。另外,酒精可提供高热量,刺激脂肪组织,使机体释放脂肪酸增多,导致脂肪堆积。大量饮酒还会使血压升高。因此饮酒过量也是心脑血管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三、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平衡膳食知识由于膳食不合理是心脑血管病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我国居民中大力开展平衡膳食科普知识的宣传,建立平衡膳食行为,使人们逐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对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病的流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平衡膳食的目的和方式最近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提出,饮食防治的目的是:保持合适的体重,降低过高的血脂,兼顾其它的不健康饮食结构,如限制食盐量。防治方式是: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尤其是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增加维生素C和E等抗氧化维生素,减少饮酒,特别是应戒烈性酒。2.关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达国家的营养专家比较了东西方膳食模式后,认为我国心血管病等慢性退化性疾病发病率低正是由我国的传统膳食模式,即谷类为主的植物性结构膳食较为合理。近些年西方国家经过采取限制能量与脂肪摄入,改变原来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等措施后,心血管病发病率已呈现下降趋势。而我国许多城市居民中由于膳食模式的西方化,其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为此,中国营养学会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首要条目和最重要的内容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谷类为主是我国膳食中的优良传统,但必须以食物多样为前提。因为没有一种食物含有全部营养素,必须依赖多种食物的调配,才能满足人体的全部营养需要。食物可以分为谷类及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和纯热能食物五大类。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谷类位于底层,每人每天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人每天应分别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人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占第四层,每人每天应吃奶及奶制品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第五层是油脂类,每人每天不超过25克。专家建议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范围是一个平均值和比例,日常生活中勿需每天都样样照着“宝塔”推荐量吃,但要经常遵循宝塔各层各类食物的大体比例。同时宝塔包含的每一类食物中都有许多品种,虽然每种食物都与另一种不完全相同,但同一类中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分往往大体上近似,在膳食中可以互相替换。3.如何做到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可以用两句话来简要概括,即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一”指每日饮一袋牛奶,内含250毫克钙,可有效改善我国膳食中钙摄入量普遍偏低现象。“二”指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250克350克,即相当于主食68两。“三”指每日进食3份高蛋白食品,每份指:瘦肉1两,或大鸡蛋1个,或豆腐2两,或鸡鸭2两,或鱼虾2两。“四”指4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三四五顿(指在总量控制下少量多餐),七八分饱。“五”指每日吃500克蔬菜及水果。“红”指每日可饮少量红葡萄酒50100毫升,这有助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活血化瘀,预防动脉硬化。“黄”指豆类食物和黄色蔬菜,豆类似大豆制品为代表,黄色蔬菜指胡萝卜、红薯、南瓜等。“绿”指绿茶及深绿色蔬菜和水果。“白”指燕麦粉或燕麦片,研究证实每日吃燕麦50克,平均血胆固醇下降39毫克%,甘油三酯下降79毫克%。“黑”指黑木耳、海带、黑米、黑芝麻、黑豆等。尤其是黑木耳,每天食510克能显著降低血粘度与血胆固醇,并抗血小板凝聚,有助于预防血检形成。除此之外,还应保持每日摄盐量在6克或6克以下,并常吃以下几种食物。一是豆制品,最近美国一项分析表明,每日摄入3050克大豆蛋白能显著降低有害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而不影响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二是香茹、蘑茹、平茹等食用菌,这些食用菌对防治高血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