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体说话 用情感表达_论电视法制新闻中出镜记者的表现技巧.doc_第1页
用身体说话 用情感表达_论电视法制新闻中出镜记者的表现技巧.doc_第2页
用身体说话 用情感表达_论电视法制新闻中出镜记者的表现技巧.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身体说话 用情感表达论电视法制新闻中出镜记者的表现技巧2010年05月18日 星期二 15:16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出镜记者”这个名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人们在看新闻时,不但可以了解新闻事实,还可以看到记者活跃的身影,他们中有的直接面对镜头作报道,有的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谈,有的作为新闻事件的调查者正在深入现场 。法制新闻如今是电视新闻领域的重要内容,他以其可视性强,贴近性足而普遍受到观众的喜爱。那么此类新闻中,“出镜记者”又该如何表现呢?下面我就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与感受,谈些粗浅看法。一、清晰“出镜记者”的角色定位。 人们往往认为“出镜记者”就是在节目开头交待一下时间、地点、环境,把他所说的话与“新闻导语”相混淆。“出镜记者”不是报幕员,也不是场外主持人,他的出现,一要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二要增强新闻的现场感,三要利于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出镜记者”就是新闻发生的参与者,是报道过程层层递进的引导者,是观众派往新闻现场的代表。 法制新闻节目不是枯燥信息的传达,不是简单的说教,不能单纯用数字证据说话。真正优秀的法制新闻要具备鲜活的人物和丰富的情感,“出镜记者”一定程度上肩负了这个使命。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中,“出镜记者”总是适时地出现,或是身处现场,为您做最详细的讲解;或是亲身调查,将过程不断的展现;或是尖锐提问,体现交锋的魅力。让观众对“出镜记者”印象深刻,从而在“出镜记者”的引导下接受了新闻报道内容。可以说“出镜记者”是电视法制新闻中最新型的表现元素,也是最鲜活的表现手法。“活”是“出镜记者”这个角色的灵魂所在,他说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在乎什么时候说,应该怎么说。二、“出镜记者”的出镜时机 记者“出镜”虽然好处多多,但也不能乱“出镜”,要掌握好时机,要“出”的恰到好处。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认为要注意以下方面。 1、选择合适的新闻题材和报道内容出镜。一般来说,动态性新闻或事件新闻更适合出镜,如我们常说的突发事件,现场新闻等,这些新闻内容相对单一,时空相对集中,事态在不断发展,现场需要突出展现,这种报道如果有出镜记者能清晰架构,更有利于对观众构成吸引力;而非事件新闻,如信息公告、人物故事、成就报道等题材,并不适宜出镜记者的出现。2、选择适当的时机出镜。许多新闻事件,一般都是“正在进行时”,稍不留意就错过机会,所以记者来到现场,要把握好时机出镜,使所表现的内容能与事态的发生或发展同步进行。同样,在出镜提问采访时,也需要记者善于看准时机进行采访。如庭审结束,当事人刚走出庭时,要第一时间迎上前去,直接提问,以真实生动的报道吸引观众。3、 选择适合的场所出镜。人总是离不开环境的,出镜也一定要身处环境中。要考虑:这个环境能否有新闻性和吸引力;背景是否生动典型;是否还在动态地发展;有没有细节供记者点评等等。在都市110这个法制栏目中,笔者对一个出镜印象深刻;大雪中,消防队员正对一场交通事故展开营救,记者适时地站在一旁告诉观众事件的进展,观众同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和听到消防队员忙碌的身影以及伤者的呻吟,出镜记者一说完立刻转身参与到营救中,虽然语言并不精彩,甚至有些生硬,但其鲜活的背景、动态的过程让人无法忘怀。三、出镜记者要善用“身体语言” “无声胜有声”这句话用在出镜记者身上也许很多人难以理解,以为出镜记者必须说话,其实不然。出镜记者要善于用身体说话,再辅助必要的现场声,这样的出镜形式更真实,更鲜活,更有说服力。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种: 1、体现环境 出镜记者要亲临现场,要向观众传递现场氛围,我们很多记者总是爱正对镜头,或只是用手指点一下事件发生地,其实这远远不够。笔者看过一条CNN的战地新闻,记者头戴钢盔,猫在灌木从旁,背后枪林弹雨,很有紧张感,战争场面一目了然。这比那些“大义凛然”站着指点江山的报道方式更能打动人心。还有一条是一场大雨中的突发新闻,记者站在水中,齐腰深的雨水让观众对现场环境有了最直观的感受。2、体现过程 很多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是很难用镜头去展现的,只有画面中有了人,观众才会有参照,才会感同身受。举一个例子,都市110曾经播出过一条寻找罂粟花的片子,深山老林,徒步十一个小时,如何去展现。这时出镜记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见片中,记者手持木棍,破荆前行,翻山跋水,偶尔双脚还被乱石卡住,每一个看过片子的人,都会认同记者的艰辛和行程的艰难。我们就是要用记者的行进动作和身体语言来叙述过程,烘托主题。3、体现立场 新闻的立场如何体现?记者的观点如何表达?我们不需要豪言壮语,更不需要累累赘述,也许出镜记者的一个动作就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一个寒冬,跳河轻生者被救上岸,瑟瑟发抖,记者脱下工作衣轻轻披上他的肩头;孩子重伤入院,母亲痛哭无助,记者把她扶进采访车,一同奔赴医院;犯罪嫌疑人流下悔恨的泪水,记者握一下他戴着手铐的双手。出镜记者就是栏目的形象代言人,他能用动作表达清晰的立场,去阐释法律的人文关怀。 4、体现细节 细节是需要突出的,这是优秀电视新闻的一个标准。但往往细节的烘托仅凭镜头难以胜任。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要善于捕捉细节,展现细节。记得有条新闻是这样的:爆炸发生,死伤惨烈,出镜记者行走在废墟之上,突然,他捡起了一个埋在瓦砾之中的布娃娃,并拍了拍上面的灰尘。一个这样的细节动作凸显了事件的凄惨。出镜记者并不是个摆设,他是现场新闻素材的发现者。 四、“出镜记者”的情感渲染 出镜记者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劳动者,要想感染观众,必须先感染自己。 首先,出镜记者要兴奋,同时也要掌控自己的情感,受现场气氛的影响,要适度表现出情感的波折,如激动,如惶恐,如悲愤。但切忌过度,也切忌同一表情,成为事件的局外人,这样造成与观众的隔阂。 其次,要注意节奏。一快一慢,一松一驰,要善于调度谈话的速度,要善于把控新闻的主题,要善于把现场引向深入。 再次,要有适当的个性化评论。出镜记者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要适时适度地敢于评论,敢于抒情,敢于表达自身情感,这一点,CCTV的白岩松做的比较到位,令人印象深刻。法制节目也是需要舆论引导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陈述事实,不能加以清晰有效的“抒情”,很难与观众形成共鸣。最后,出镜记者也要重视文采。一是要学会形象的信息传达,如“把这个贪官贪污的钱换成一元纸币,那把它们全部连接起来足够横跨整个中国”;另外,要注重语言中的情感含量,BBC关于戴安娜王妃葬礼报道中,出镜记者是这样说的:“这是戴安娜王妃最后一次穿街而过,这条路充满花香,通往她们家族的墓地。在那儿,将安息着最受关注的名人,她也将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诗一样的表达,怎么会不打动观众!五、几点建议 出境记者在日常新闻采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为出镜而出镜,要适时、适当、适宜。2、语言切忌大而空,要说人话,说老百姓的语言。3、切忌表达冗长,要言简意赅。4、切忌充当话筒架子,要善于交流,营造气氛。5、切忌形式单一,要运动起来,多运用道具。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