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阶段测试1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三历史阶段测试1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三历史阶段测试1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三历史阶段测试1 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三历史阶段测试1 岳麓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性测试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评估测试)本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1潍坊)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注意甲骨文下面的汉字,依据其中的“王、国、侯”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分封制符合题意。2(2011安丘)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叔”或“爷爷”。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a强调血缘纽带b强调尊老爱幼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白头哥,坐地叔”不能体现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继承关系,排除c项;a项和d项相比,a项是宗法制的本质特点,且能更好地反映材料内涵。3(2011潍坊1模文综)“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中国古代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而嫡长子的地位是天定的。实行这一制度,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秩序。西周并没有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排除a项;天理是北宋时期出现的儒学思想,排除c项;天道是道家的思想主张,与材料和西周宗法制不符,排除d项。4(2011潍坊3月)某同学通过查找材料确认了以下史实: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为三公之一;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就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认识应是()从秦到明皇权不断强化从秦到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断得到调整从秦到明相权不断削弱,直到消亡 丞相始终是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的核心a bc d【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官职的设置,不能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含的a、d两项;明朝废除了丞相,排除含的b项。5(2011青州)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答案】b 【解析】题目中史记的原文表明当时丞相赵高的权力过大,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a、d两项题干中材料没有直接体现,c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选b项。6(2011扬州)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a以氏族为姓 b以封地(国)为姓c以居住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卫国是当时著名的诸侯国之一,据此推断,卫、许、陈等姓起源于封国名。7(2011临沂)宗祠,是供奉祖先、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宗祠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分封制度 b农耕经济 c尊亲观念 d宗法观念 【答案】a【解析】供奉祖先、举行祭祖活动鲜明地体现出了尊亲观念和宗法观念,c、d两项是宗祠出现的因素;这种以家族为单位的习俗,其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故b项是宗祠出现的因素;分封制度强调等级秩序,不是宗祠出现的因素。8(2011淄博)小说白鹿原中,在白鹿村族长白嘉轩的提议下,白鹿村的村民共同出资修造了新的家族祠堂。这反映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尊崇祖先 维系亲情 嫡长子继承制a b. c d 【答案】a【解析】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特点,但材料中修建祠堂与这一特点无关,排除含的选项即可确定a项正确。9(2011韶关)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色是秉持儒家道德价值观的文官系统。它是惟一能够与今天的现代政治接轨的。不能接轨的是传统的君主制度,不合理处是任命来自上面,不由人民决定。该观点有褒有贬,“贬”主要是针对() a. 宗法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处理材料信息的能力。在中国古代,皇权至高无上,把持了各级官吏的任免权,这一史实与材料中的第三句话相符,体现了观点中贬的一面。10(2011淮安) “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的谥号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团,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c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 “二重证据”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答案】c【解析】文献资料的记载和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不是第一手资料,不能作为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排除a、d两项;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虽然是第一手资料,但不结合历史文献,仍然难以作出判断,故c项符合题意。11(2011临沂)华阳国志蜀志载:“(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 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 【答案】d【解析】秦在统一六国过程中第一个灭掉的诸侯国是韩国,排除a 项;统一还没有完成,黔中郡郡守不可能由皇帝直接任命,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据材料中的“黔中郡”这一信息可知,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故选d项。12(2011南昌)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各项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颁布“推恩令”b实行察举制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d实行郡国并行制【答案】d【解析】“周秦之制”即西周时期推行的分封制和秦朝时期推行的郡县制,由“兼用之”可知d项正确。颁布“推恩令”是为了削弱王国势力,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察举制属于选官制度,b项错误;c项属于加强君权的做法,与地方制度无关。13(2011临沂)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答案】c【解析】隋唐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在这一制度下,相权三分,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加强了皇权,c项正确。a项中的独立施政、d项中的皇权顶峰不符合史实(皇权发展到顶峰是在清朝),排除a、d两项;三省六部制加强的是皇权,而非中央集权,排除b项。14(2011临沂)“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 【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它扩大了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不能说明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15(2010青岛)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 “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适合做这篇论文题目的是()a明清君主专制b古代中国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c浅议焚书坑儒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答案】d【解析】从康雍乾三朝实录可以看出小华研究的是清朝的历史,从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这两本书可以看出小华研究的是清朝的政治、文化方面的历史,而军机处、“文字狱”两者的共性是加强君主专制制度。16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有利于选拨优秀政治人才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a. b cd【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伏尔泰是近代启蒙思想家,他反对君主专制,既不符合史实又不符合材料,排除;科举制为君主专制服务,不能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排除。17(2011南京1模)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防止了大臣专权 强化了君主专制 取代了内阁权力 扩大了统治基础 a bc d 【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断不至有权臣”可知正确;“权属于君”可知正确;与材料不符,排除。18(2011合肥)“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奉天承运,皇位永继 b控制言论,维护统治 c严刑峻法,钳制思想 d废除丞相,确保皇权 【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d项能全面体现材料的内容;其他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或与材料无关。19(2011广州越秀)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体现“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分封制,但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郡县制,皇帝制仍然是世袭的。20(2011茂名)明太祖说:“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命而从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这句话及其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揭示了秦朝灭亡的根源 加重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从根本上消灭了封建割据的基础使专制制度空前强化a bc d 【答案】d【解析】秦朝灭亡的根源是秦朝的暴政,排除;封建割据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没有在明朝消灭,排除。21(2011南通)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的高度流动的选拔官吏的制度,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最能体现这一特点。22(2011沂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戏词为常人熟知。唐代的皇帝诏书是先由宰相负责在政事堂议定诏稿,书面呈送皇帝用印颁行。宋代先由宰相初拟意见,面呈皇帝,退而起草,再呈皇帝终审。这反映出()a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渐趋完善b皇权逐渐加强的趋势c三省六部制度开始形成d君权相权势力此消彼长 【答案】b【解析】宋代与唐代相比,诏书的运作程序更加复杂,这从本质上反映出皇权逐渐加强的趋势,故选b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渐趋完善是在唐朝,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度开始形成于隋朝,排除c项;d项错误。23(2011厦门)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d【解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都是统一或相对统一的朝代,据此可以判断题中所指“国家政体”是中央集权制。24(2011南通)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答案】d【解析】a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只拥有草拟权,排除b项;明朝废除丞相,皇权不断加强,排除c项;综合分析材料中的信息,内阁可以维护自己的正确意见,这体现了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d项正确。 25(2011石家庄)古人以时辰计时,一个时辰两小时。子时指23:00到凌晨1:00。康熙起居注记载:寅正,康熙的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卯时,皇子的老师来到课堂检查功课。其中“寅正”“卯时”分别指() a. 4:00、5:007:00 b. 5:00、6:008:00 c. 6:00、7:009:00 d. 7:00、8:0010:00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地支的理解,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结合材料中的“子时指23:00到凌晨1:00”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寅正”“卯时”分别指4:00、5:007:00。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26.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材料二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品序文官武官带饰一仙鹤狮子玉二锦鸡狮子花犀三孔雀虎豹金钑花四云雁虎豹带饰五白鹇熊罴银钑花六鹭鸶彪素银七鸂鶒彪素银八黄鹂犀牛乌角九鹌鹑海马乌角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凤凰网请回答:(1)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分)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什么?(1分)(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4分)【答案】(1)制度: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度。(3分)核心:皇权至上。(1分)(2)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4分)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和严格的等级制度。(2分)(3)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4分)27(2011福州)(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书杨尚希传材料二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包拯奏报材料三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为l: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万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注:指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之比已高达1:911。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不得照抄原文)(4分)(2)扼要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2分)(3)分析上述历史现象的危害及其历史教训。(6分)【答案】(1)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官吏的委任越制超编,官员数量越来越多;官民之比畸形发展,官多民少的现象日益严重。(4分) (2)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强化的必然产物。(2分) (3)危害: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支出,影响了收支平衡;官场人浮于事,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而且易于滋生腐败现象。(4分)教训:必须精简机构,裁撤冗员。(2分)2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俟,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