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封丘县冯村乡希哲中学 语文初中李伟内容摘要: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和效益,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此外别无他途。关键词: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说过。确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已把“创新意识”作为对人才的要求摆在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育领域,语文学科的教学同样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终极目标。进入21世纪,世界教育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不但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要使学生“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由此我们看出,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培养出一代具有高素质、高文化修养、高科技本领、高管理水准的创新人才,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每位教师的神圣使命。语文,作为这一门普通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工具学科,应该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出发,大力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教育素质,为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这样的人才对现代化语文信息应该能够及时正确地、全方位、多渠道地吸收理解运用,并且迅速、灵活、创造性地处理运用,这样的人才必须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则体现为对学生思维的挖掘和培养。 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创新思维,因为“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思维是指“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是发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独立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越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它是一种冲破旧习惯旧思维的束缚,进行多向、多维、多层面地思考的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阵地。在中学阶段进行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意义就显得尤为深远。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少、慢、差、费”的现象依然存在,“炮打”语文教学的文章屡见报端,甚至有人喊出了“误尽天下苍生”的罪魁祸首是“语文”的口号。语文教学再次陷入了困境,走向了低谷。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和效益,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此外别无他途。那么,在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加强学生逆向思维心理训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反过来想。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对学生思维心理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可以开拓 学生视野,大胆创新。如何进行训练呢? 1、通过课文训练。例如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文提问 “最严厉的三味书屋有值得歌颂的吗?”大多表示不值得。理由是三味书屋是封建教育制度的象征,不值得歌颂,应该批判。这时,我就让学生阅读“第二次行礼时”到“博学的人”,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段话是褒还是贬。有的学生马上醒悟是赞扬先生的。于是我又因势诱导:“先生是封建制度的宣传者,但是他在执教中有值得赞扬的一面,例如有戒尺不常用,这就表现了他的进步与开明,可以赞扬。”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如此一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于分析事物的两重性是逆向思维训练 ,再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让学生讨论:(1)故事中的人物谁最聪明谁最愚蠢?(2)皇帝大臣是否愚蠢,为什么?经过讨论,皇帝大臣并不愚蠢,只是因为他们昏庸虚伪才造成他们的愚蠢。讨论中逆向思维活跃,讨论的结果,主题明确而清楚。2、指导写作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例如上完皇帝的新装时,我要求学生把皇帝在大臣们簇拥之下游行之后的情况,写一篇后续。并要求学生把皇帝写成更加残酷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现皇帝有所悔悟。结果有一部分学生以此发生了逆向思维,写出皇帝由于此次所受欺骗及羞辱。回宫后,痛定思痛,励精治国,变成了一个令人敬重的皇帝。这是逆向思维的一大成效,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开拓精神的发挥。 3.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兴趣“动机是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考。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应该是单向的盲目的,教师不仅要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如果通过提问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文中若瑟夫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是不是很哆嗦?”有的学生认为,同一个人为什么要用三种不同的称呼,这样写很哆嗦,完全没有必要;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样写,一方面写出了“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另一方面也含蓄地写出了我对父母做法的不满,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通过争论,学生的思维大大激活,从而使问题深刻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产生。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对他们的积极思考表示赞许,并抓住思维的火花激发更多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此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并且有深度,有灵活感,也加强了课堂活跃的气氛。要说明的是,教师的提问,重在鼓励学生思考,要放开手脚,激励学生大胆发问,于无疑处质疑,不满足于书本提供的现成答案,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的最后结局如何呢?教参中充分肯定:“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最终走向死亡。”但上完这一课后,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如果“孔乙己”并未真的死呢?教师也可以借这一问,在班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可不可以设想孔乙己受到某慈善机构所收留,而安度晚年?”等等。经过讨论,让学生认定:孔乙己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作者的意图是让人们更加憎恶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激发人们的抗争意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孔乙己个人的悲剧性,而且明白了社会的悲剧性,同时也大大加深了对课文理解的深度与广度。由此可见:“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包办,更不能代替解答。同样地,要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堂争议,教师点拨,深入思考,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 二、创设思维情境,推动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情境是指问题情境,它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形成。而“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态度体验,更好地理解教材,得到良好发展的方法”。 创设思维的情境就必须倡导质疑。亚理斯多德曾经说过:“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质”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推动思维发展的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质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爱因斯坦对牛顿定理产生怀疑建立了狭义相对论。由此可见“以科学批判力为根据的质疑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培养虚伪上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诱发学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正如科学家所说“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到第一流的工作”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目的的设问,创造性地解疑,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学习何为的第二次考试,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学生提出三篇文章中,两个重点描写的人物,谁是主人公呢?课堂上我们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解决,并综合分析,自然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时,还可以先举例,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举例加以证明,因为事例经过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地锻炼,达到预定的效果。比如教师讲解大自然的警钟长鸣一文时,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先讲北京一带出现的沙尘暴,长江、黄河泛滥的恐怖,其他国家出现的酸雨,珍稀动物灭绝等例子。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为何会出现如此可怕的现象。这样的处理无疑会大大超出教材的范围,而且有利于了解教材的内容,充分认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通过让学生整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每一段教材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分节授课,不能一一讲完。每讲一段课文之后,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其中包含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让学生整理知识,培养创造能力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要求学生整理的知识,一定要有恰当的数量,最好以一个单元为标准,不宜过多或过少。因为太多,学生整理困难,学生会产生厌倦;过少,则达不到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2、学生整理知识要以质量为主,鼓励创新,允许出差错,教师不能因其有差错就横加指责,如果这样,创新便永远不会出现,“没有错误出现,就不会有真理降世” 。教师一定要注意给予适当评价,对其缺点要晓之以理,细心纠正,对其创新及时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激活其思维,开发其深藏的智力。 3、对于中学生,教师可以尝试,未授完课之前,让学生整理知识,边整理边思索,教师再找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和聚合思维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育中多给学生以广阔的驰骋想象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使他们成为开拓、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基础培训试题及答案
- 城市燃气管道新建和更新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理科专业基础试题及答案
- 植物基础试题及答案详解
- 城区支线管网改造提升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城区支线管网改造提升项目商业计划书
- 航空航天行业员工社保及航天技术合同书
- 离婚房产分割与共同财产分割及子女教育补偿协议范本
- 夫妻离婚车辆处置方案及后续责任承担协议
-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与保密合同-正式文本
- 管理者角色认知与转换课件
- 五牌一图(完整版)
-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全册整套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素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23322-2018 纺织品 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 全国质量奖现场汇报材料(生产过程及结果)课件
- 政策评价-卫生政策分析课件
-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含逐差法)
- 饮食习惯与健康
-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