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兴县北河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北省定兴县北河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北省定兴县北河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北省定兴县北河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河北省定兴县北河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章及第二章第一节;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完成第问题。2图中的各层中,构成地壳的是()a b c d3图中的各层中,在海洋底部显著变薄甚至缺失的是()a b c d4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是()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5地球处于一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指的是太阳很稳定 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 宇宙间的各天体各行其道a. b. c. d.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回答问题。6太阳辐射分为三部分,其中a、b、c分别代表()a红外区、紫外区、可见光区 b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c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 d可见光区、紫外区、红外区7下列有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途径是太阳活动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具有利弊两面性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气温高低变化的根本因素太阳活动与大气降水变化的周期相同a b c d北京时间 2011 年11 月17 日19 时36 分,我国“神舟八号”卫星在内蒙古顺利降落返回地 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8材料里提到的时间是指( )a北京地方时 b格林尼治时间 c东八区区时 d内蒙古地方时9此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a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 b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c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 d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10“神舟八号”降落返回地面时,纽约时间(西五区)为( )a11 月17 日2 时36 分 b11 月17 日6 时36 分c11 月16 日6 时36 分 d11 月17 日18 时36 分读“北极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完成题。 11甲地的时间为( ) a.9时 b.21时 c.12时 d.18时12此时,北京时间( ) a.6日20时 b.7日8时 c.6日8时 d.7日20时第十九届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于2010年6月11日至7月1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回答问题。13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幕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 )a b c d14在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举行期间,约翰内斯堡市体育场广场上的旗杆正午时影子朝向及影长变化情况为( )a影子朝北,长度先变短后变b影子朝北,长度越来越长c影子朝南,长度越来越短d影子朝南,长度先变长后变短15读甲、乙两幅图,从3月21日到6月22日前后,此时期( )a.地球运行在甲图公转轨道上的段上 b.太阳光直射点移动在乙图的a段上c.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16下列各图正确表示1月1日前后日照情况的是( )17一年中我国各地白昼时间都开始变长的日期大致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 日 d12月22日18地球上南北半球自东向西流的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流两岸受侵蚀较大的是都在北岸 都在南岸靠近低纬的河岸 靠近高纬的河岸19表为甲、乙两地11月1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统计表,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我国某校的同学自制了一台可调式太阳能热水器(图1),以便使热水器的吸热面每天都能获得最多的太阳辐射,图2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吸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0图2中反映12月22 日夹角的点是ab cd21该学校大约位于( )a634nb2326n c30nd5326n读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22大庆中学30周年校庆日(9月5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区域并向哪个方向移动:a直射点位于-之间,并向北移动 b直射点位于-之间,并向南移动c直射点位于-之间,并向南移动 d直射点位于-之间,并向南移动23当太阳直射点由向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校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 b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c北京白昼时间由长变短 d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2010年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是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两周年的日子,由此必须引起人类对应自然灾害的重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4地震发生时,下图所示全球日期分布状况最有可能的是25从2008年5月12日到2009年5月12日,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太阳直射点位移曲线图的是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11年1月8日15时10分(区时)航行在图示海区内。读图回答各题26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a9日14时15分 b9日15时15分c8日15时15分 d7日16时15分27东11区与东12区的分界线是 a172.5e b170e c165e d172.5w28、四地,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左偏,自转线速度最小,则该地位于 a b c d29读图,北半球冬至日,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广州、北京、哈尔滨、南京 b、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c、广州、南京、北京、哈尔滨d、哈尔滨、广州、北京、南京30读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丙为岩浆b图中a的含义是重熔再生作用c图中乙可能为沉积岩d图中d的含义是上升冷却凝结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题型注释)31(10分)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甲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2)图甲所示为北半球 (节气日),日期为 。此时,地球位于图乙中的 位置附近,公转速度较 (快、慢)。(3)a、b两点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是 ,白昼时间较长的是 。(4)a地的地方时为 ,b地的地方时为 。32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虚线表示极圈),回答下列问题:(11分)(1)该图是以_(南极、北极)为中心的地球自转俯视示意图。(2)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节气)日光照图,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_(极昼、极夜)现象。(3)这一天d地昼长_小时,a地夜长_小时。(4)此刻,c地是_点钟,d地是_点钟。(5)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广西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1)图中abc是晨线还是昏线? ,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 。(2)图中表示北半球的_节气,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3)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 点,f点的地方时为 点,h地的区时为 。(4)某物体由d到c做水平运动,其偏转方向是先向 (东、西)偏,后向 (东、西)偏。(5)a、b、c、d四地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_,a、b、c、d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是:_.(6)若太阳直射在21n,则北半球有极昼现象的纬度范围是:_。一、选择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8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读图可知:a、c、d都属于南半球,地球自转为顺时针;b为北半球,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故选d。考点:地球自转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地球自转方向,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2a3a【解析】2试题分析: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阅读图示可知,位于莫霍界面以下,为地球内部的地幔圈层,不是构成地壳的部分。结合四个选项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正确。考点:地壳的构成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地壳构成的认知与分析能力。3试题分析:地壳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铝层位于上层,地壳中硅和铝的比重大些,密度相对小些;硅镁层位于下层,铝的成分相对减少,镁和铁的比重相对增加,密度较大。硅镁层是连续分布的,而硅铝层在大洋底部很薄甚至多有缺失。阅读图示可知,为位于上层的硅铝层,a为符合题意的选项。考点:地壳的组成及其特点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地壳组成及其特点的认知与分析能力。4a【解析】试题分析:太阳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于光球层和色球层。当光球层的黑子增多时对应位置的色球层也会频繁发生耀斑,a项正确。流星雨是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发光留下的光迹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b项错误。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c、d错误。考点:人类对太阳活动的认识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人类对太阳活动的认知能力。5d【解析】试题分析:地球所出的安全宇宙环境是指:太阳周围的恒星际空间有利于太阳的稳定,一般指太阳光照条件的稳定,进而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产生和演化;就太阳系而言,围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轨道夹角较小,几乎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公转方向一致,均为自西向东,互不干扰;就宇宙正常运行的天体而言也是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这样就形成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由上分析可知,d为正确选项。考点:地球所处安全的宇宙环境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地球所处安全的宇宙环境的认知能力。6b7b【解析】6试题分析:太阳辐射波谱由可见光区、红外区、紫外区三部分组成。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0.40.76微米之间,波长小于0.4微米的是处于紫外区的紫外光,大于0.76微米的是处于红外区的红外光。据此结合图示可知,a、b、c分别代表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故b为正确选项。考点:太阳辐射波谱的组成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太阳辐射波谱组成的认知与分析能力。7试题分析:太阳通过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两方面影响地球,太阳辐射是对地球影响最主要的方面,错误,a、d两项可排除;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源泉,太阳活动中耀斑出现会对通信造成干扰破坏,可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具有利弊两面性,正确,c项可排除。影响气温高低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太阳活动有11年的活动周期,对大气降水变化有一定影响,但周期并非相同。由上分析可知,b为正确选项。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太阳给地球带来影响的认知能力。8c9c10b【解析】试题分析:8材料中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e的地方时。911月17日,位于9月23日12月22日之间,故公转轨道应位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10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纽约时间为西五区,西五区区时较东八区西面13个时区,故时间应较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故计算西五区区时为11月17日6时36分。考点:本题考查时间问题和地球公转轨道等内容。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北京时间的含义、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之间;掌握区时计算的一般方面: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东加西减。11d12b【解析】试题分析:11图示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则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图中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两条分界线为7日0时和180经线,结合自转方向,从7月6日进入7月7日的界线为7日0时。故图示甲所在经线较7日0时所在经线西面90,故其时间晚6个小时。计算得其时间为6日18时。12结合上题结论,则180经线的地方时为7日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较180经线的地方时晚4个小时,故计算其时间为7日8时。考点:本题考查时间问题计算。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地球自转的方向,掌握分界两个日期的两条界线为0时和180经线。13a14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13根据图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可知,为夏至日前后,靠近远日点。14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靠近北回归线;后向南离开这里,故正午时刻正午太阳高度先降低后升高,影子一直朝南且先变长后变短。15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根据甲图中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a表示夏至,c表示冬至,故b表示秋分,d表示春分日,故从3月21日到6月22日,在甲图中应位于段上,而在乙图中,从3月21日到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到北回归线,即为a段。故选b项。16b【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判断。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南极地区出现极昼,北极地区出现极夜,故b项正确。17d【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反之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故12月22日开始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则我国各地白昼开始变长。18d【解析】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自东向西流的河流,北半球的河流向北侵蚀,南半球河流向南侵蚀。侵蚀岸都靠近高纬度。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19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1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越往南昼越长,故甲地位于乙地的南面。根据正午的北京时间:甲城北京时间13:00为正午,则当地较北京时间晚1个小时,故当地经度为105e;乙地北京时间11:00为正午,则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早1个小时,故当地经度为135e,故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面。20c21c【解析】20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根据图示,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12月22日,我国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则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达到最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1该地春秋分时热水器的吸热面的夹角为30,则太阳高度为60。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该地距离赤道的纬度差为30,所以该地地理纬度为30n。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2b23d【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对地球运动意义的影响。229月5日处于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并逐渐向赤道移动,故b项正确。23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为春分日,为夏至日,此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故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a错误;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远日点,故公转速度逐渐变小,b错误;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故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c错误;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不断扩大,d项正确。24c25c【解析】24本题考查日期分界线。全球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00所在经线。180经线的时间为新的一天的日期小时数。根据北京时间为5月12日14时,则180经线的时间为5月12日18时。则5月11日的范围是6小时。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5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5月1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6c27a28c【解析】26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但是不能确定船只航行的方向,所以日期和区时可能为1月7日15时15分,或1月9日15时15分,或9日14时15分。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7经度每隔15为一个时区,东11区的中央经线为165e,所以东11区与东12区的分界线是172.5e。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28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说明位于赤道和回归线以外,可能为或;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左偏,则位于南半球,所以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9c【解析】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广州、南京、北京、哈尔滨。30d【解析】试题分析:由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可以判断,丙为岩浆(三个箭头指向),甲为岩浆岩(一个箭头指向),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图中a的含义是重熔再生,图中b的含义是上升冷却凝结,图中c的含义是变质作用,图中d的含义是外力作用。不正确的是d。考点:主要考查了地壳物质循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壳物质循环形成过程。31(1) 画图(逆时针)(2)夏至日 ,6月22日,慢(3) a,b,b.(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