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课堂隐形教学资源挖掘利用之微探.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课堂隐形教学资源挖掘利用之微探.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课堂隐形教学资源挖掘利用之微探.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课堂隐形教学资源挖掘利用之微探.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课堂隐形教学资源挖掘利用之微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隐形教学资源挖掘利用之微探 随着影视节目、录音、录像、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进入语文课堂教学,现在的语文课堂可谓五彩缤纷,热闹非凡。可是,繁华背后那些潜在的隐形教学资源却常常被老师们忽视甚至是漠视,就好比是童话故事小猴子下山中的那只小猴子,往往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课堂教学中,要使潜在的教学资源被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就必须树立尊重学生的思想观、课堂生成的教学观,努力在教学中实践、探索。下面我结合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教学实例】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快手刘课堂教学实例:这是一堂平常的语文课,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第二段,使学生体会“我”当时的心理变化,理解快手刘戏法的神奇无比。当课文学习到第九小节:“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问学生:学到这儿,你对快手刘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真没想到这一问却出现了“突发事故”。一位学生举手说,他认为快手刘很善良。这时,蒋鲸一脸的不服气,低声地在座位上说:“我觉得他一点也不善良,他很卑鄙。”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我请蒋鲸谈谈他的理由。原来,他认为快手刘变戏法就是为了骗小孩买糖。怎么才能纠正学生的认识呢?我让学生再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关注了以前忽略的细节,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学生终于达成了共识。生: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就是一个以卖糖为生的生意人,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否则他怎么生活呢?生:再说,快手刘卖的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说明快手刘卖的糖货真价实,他是一个本分的生意人。你看,不用我提醒,他们已经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分析与思考】无疑,这次“突发事故”不但没有打乱教学秩序,反而成为了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精彩体验。在课堂上,类似的细节常会发生,可有些老师为了进度,挥挥手就让它过去了。那么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细节,使它们转化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资源?这带给了我许多思考在生动、灵活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并“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显得尤为关键。我同时深深感受到:在生成的课堂中,教师要有一双聪慧的眼睛,一对善于聆听的耳朵,这样的话,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细节、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教师都会是难得的教学资源了。一、关注学生的点滴每个学生都是教学资源“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课堂学习是每个儿童的权利。”我认为,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儿童发自内心的声音。事实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每个学生都是“特立独行者”,他们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学习的内在潜力,包括学生所联系着的家长群、社区等都是生生不息的教学资源,都可以为教学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特点。其他课堂资源(如电视、录像、网络等)最终必须与学生这一资源相结合,才能发挥最佳效益。“儿童的学习能力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首先,把学生作为教学资源,就要关注学生的言行。有心的语文教师们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较充分的实践活动时间和空间,开展游戏、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像等。通过自己平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文本,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作者,自然地与文本引发了共鸣。看着他振振有词的模样,瞧着其他学生同样渴求甚解的目光,教师对其的质疑耐心地倾听,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产生了学生与文本的再次对话,生生之间的激烈讨论。就是在这样的讨论中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刻感悟,对文本情感态度的独特体验。其次,把学生作为教学资源,就要关注学生的变化。以学定教,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语文素养。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课堂上蒋鲸不服气的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变化很自然地引发了学生之间的共鸣与争论,他自己也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状态,学生们也不再责怪他“乱说”,转而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他们通过商讨,最终达成的共识是可行、可信的。第三,把学生作为教学资源,就要关注学生的感受。我们充分尊重学生,俯下身子,与他们交谈,倾听。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中,不时地会出现像蒋鲸这样“不同的声音”,而教师,或是因“赶进度”置之不理,或是借“扰乱秩序”斥之,对这样的学生深感“头疼”。假如我当时没有给他发言的机会,或是故意充耳不闻,学生们将失去一个多么鲜活的体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要真正在乎学生,在乎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乎他们的言行举止,在乎他们的情感态度,像他们在乎老师一样地在乎他们!那样的话,每个学生都是潜力无比的教学资源。二、更新自身的观念每个教师都是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努力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学生不断地呈现变化状态,教师即时捕捉、搜集、判断、重组这些信息,利用这些活的资源,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学生再一次饶有兴趣地展开探究,如此循环,教学真正成为互动过程。本案例中,正因为教师巧借隐形教学资源,无比珍视这笔课堂的“无形财富”,才促进了课堂有效的动态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素养不断地丰厚,教师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也得以充分发挥。而这恰好说明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本人就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和资源的开发者。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重建学科教学价值观。我认为每一门学科必然有它的独特性。教师要认真分析语文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教学为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是最基本的立足点。叶澜教授“让课堂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主阵地”的呼号提出后,无数教师为之动容。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都突出了“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课堂教学本身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每个学生是拥有无数潜能和发展可能的鲜活生命体,教师唯一的任务是将生命的内质呼唤出来。只有这样,师生都能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弘扬起自主的个性,课堂也就必然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第二,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的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教师尽管教同一门课,面对不同学生或同一批学生,但他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也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了挑战。本案例中,正是我的一次倾听,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相沟通,引发群体的思想碰撞,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不断思考,敏锐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予以及时调整,努力建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第三,重建课堂教学资源观。“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有了这种教学资源观,教师才会把心思努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才会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共同创造者。有一次,我在和学生讲解写作的方位顺序时,发现个别同学老是转过头去,正想用什么办法吸引他注意力。发现教室后墙的布置专栏就是一个很好训练学生说清方位顺序的材料,立即说道:“来,大家看看教室后墙,谁能尝试着说说教室后墙布置的方位顺序”。这个学生顿一顿,随即领会了教师的良苦用心。这次偶发事件不是成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吗?三、捕捉生动的细节每个瞬间都是教学资源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当我们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时,绝不能无视学生呈现的生命信息,而应及时采撷,活化教法。“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苏霍姆林斯基语)仔细想想这句话,更觉得说得有理!我认为,本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果断地摒弃预设的教法,充分利用课堂细节变化这一隐形的教学资源,加以引导、点拨,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实现了有效教学。第一,在不可预知中捕捉细节。任何教学活动不可能完全按照某个人的想法进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种情况产生。布鲁姆说的“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就说明了课堂生成具有不可预测性。虽然课前我们可以对学情、学法作充分预测,但也无法穷尽课堂万千的变化。一次小作课上,题目是我的一家。当时,我的设想是让孩子们写一写一家最温馨、最快乐的事。孩子们都有很多话要说。可是,突然,有个小女孩在座位上哭了。我很奇怪,走过去问她。她就是不说,一个劲地哭。我摸摸她的头,轻轻地问她:“怎么了?”那孩子边哭边说:“我的家一点也不和睦。”我说别哭了,那你来说说你的家吧。从那孩子的叙述中,我们才得知,原来她的爸爸一点也不负责。每一次她生病,都是妈妈在她身边照顾她,而他的爸爸只知道打牌。有一次上学时她生病了,她的妈妈在上班,没有空来接她,打电话叫她的爸爸来接她,可是她的爸爸根本就没来。听了她的叙述,许多学生都哭了,并纷纷安慰她,鼓励她坚强起来。我告诉她,其实她的爸爸也是爱她的,只是不懂爱的方式。这是一堂多么真实的作文课啊,学生在课堂上真情的交流,是多么的可贵啊!第二,在倾听中捕捉细节。在面对这些临时出现的情况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加以引导。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有所感悟,说明他们积极思考过了,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感悟,是合情合理的,教师要认真倾听,并善于接纳。在练习朗读夜宿山寺时,一个学生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两句读得非常响亮、高昂,另一个学生却读得低沉、轻缓。当问及为什么这样读时,他们都据理加以解释,前者说:登上这样的高楼,心里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所以读的时候,声音必须高一些,才能把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后者说:连高声说话都担心惊动了住在天上的人,所以读的时候必须把声音压低。这种截然相反的理解按常人判断,必须肯定一个,否定一个,但是,教师倾听后意识到两个都在理:一个是从自身感受而言;一个是从诗的感情而言。讲得都有理,便大胆予以肯定。“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不同的理解的不足为怪,教师能充分倾听不同的意见,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悟,语文课堂因此多了些人文性。第三,在活动中捕捉细节。有效教学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的问题,为他们今后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奠定基础。例如,五年级学生在课内学习了三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课后,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