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罪犯的受教育权保护问题探析.pdf_第1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罪犯的受教育权保护问题探析.pdf_第2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罪犯的受教育权保护问题探析.pdf_第3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罪犯的受教育权保护问题探析.pdf_第4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罪犯的受教育权保护问题探析.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受教育权一词作为法律术语由来已久。但罪犯的受教育权问题,研究的学者 并不多。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接受教育已成为现代国家公民谋求生 存和发展基本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会影响其对宪法规 定的基本权利享有的多寡或行使的好坏。研究和探析罪犯的受教育权问题,不仅 有利于促进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而且有助于保护每位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 其他宪法权利,具有重大的宪政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探讨方面,关于公民的受教育权性质的观点,主要有受教育义务观、 受教育权利义务观、受教育权利观等三种。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坚持认为受教育是 一项权利而非义务。如湖南大学法学教授龚向和、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成铭、北 京大学博士温辉等。笔者赞同受教育权利义务观。即公民的受教育权具有权利和义务 的双重属性。假如公民只有受教育权利而无受教育义务,将很难解释世界各国对罪犯进 行强制教育矫正工作的合宪性。关于罪犯受教育权利内容方面,还应该包括国家对罪犯 教育的保障。国家在罪犯的受教育权保护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罪犯的教育工作,并且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 就。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罪犯受教育权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究其根 源,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宪法和法律上的缺漏造成。例如宪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 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本条款没有提到刑罚执行机关。宪法上刑罚执行机 关地位和性质的不明确,导致对罪犯受教育权保护的教育矫正机构和人员的错位和 混乱。相比之下,西方国家早就有针对罪犯的教育问题专门法律。因此,笔者认为, 必须构建教育矫正法 ,建设育新学校并进一步完善罪犯受教育权保护的法律制度。 唯有如此,罪犯的受教育权才能真正地得到保护,罪犯才能被教育改造成为守法的 新公民。 关键词:受教育权 罪犯 立法保护 ii abstract the legal term of “ right to be educated” has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few scholars probe into the criminals right to be educated. with the coming of the globalized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to receive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basic right of the civil citizens and an important way of pursuing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level of a person s education will even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rights prescribed by the constitution. to probe into the criminals right to be educated not only accele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eople s human rights, but also safeguards every citizen s right to be educated and other constitutional rights, which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ith regard to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the nature of citizen s right to be educated, there are mainly three viewpoints: obligation of being educated; right to be and obligation of being educated; right to be educated. currently, many domestic scholars hold that being educated is a kind of right rather than obligation, such as professor of law gong xianghe i n hunan university, professor yang chengmin 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octor wen hui in beijing university. the author holds the second viewpoint, namely, the citizen s right to be educated has duel characteristics- - - right and obligation. for instance, if citizens only have the right to be educated rather than the obligation of being educated, this nearly cannot explain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the fact that various countries force to educate the criminals. as to the content of criminals right to be educated, it should include the nation s obligation to ensure the criminals right to be educated. the coun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otecting the criminals right to be educat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the criminals and has achieved much. however, we should clearly realize the weaknesses in the job of protecting the criminals right to be educated.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defects in the constitution of p. r. c. and other laws. for example, article 135 in the constitution stipulates: “ the people s courts, the people s procuratorates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shall, in handling criminal cases, divide their functions, each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its own work, and they shall coordinate their efforts and check each other to ensure the correct and effective enforcement of the law.” this article even has not mentioned the penalty executive organ. the ambiguity of the position and character of the penalty executive organ in constitution leads to the chaos of the institution that is iii responsible for ensuring the criminals right to be educated. by comparison, western countries have formulated special laws on the criminals right to be educated. thus, the author holds that we must enact the law of education and redress, construct “ educating criminal” schools and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to protect the criminals right to be educated. only by doing so can the criminals right to be educated be truly protected and can the criminals be transformed into “ new citizens” . key words:right to be educated;criminal ; legislation protection 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引 言 孔子曰: “有教无类。 ”言下之意,在对待教育对象的问题上不区分贵族与平 民,不划分国界与华夷,不区别好人和坏人等不同身份,只要有心向学,愿意接 受教育者,都可以入学受教。按照罗尔斯的观点, “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 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自由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平等自由原则) 。 ” 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应该一律平等。即便是犯罪的公民,也享有受教育权。对罪 犯的教育内容不仅包括文化教育,更包括道德、思想和法律教育以及劳动教育。 文化教育是前提,没有文化,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其他教育无法进行。法律教育 的一般目的是要求社会成员能够按规则为人处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促使社会 成员理性行事,抑制人们行动中的非理性成分,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是法律教育的 理想目标。法律教育更高层次的要求就是要求社会成员具有构建良好社会制度的 愿望和能力,个人的理性上升为人类的理性,最终实现制度完善,人类和谐,天下 大同的完美世界。对于罪犯的法律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他们知晓和遵守基本的 社会规则。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人受教育的过程犹如制造一辆汽车,经过一道 道工序,到成年阶段,应该可以使用了。如果车在运行时,屡次违反交通规则, 甚至刹车失灵,造成车祸。那么就应该再返回工厂改进性能,或者寻个维修站修 理,提高车子安全性能。罪犯的教育,好比“事故车”返厂“修理” 。如果“事故 车”不经“修理改造”上路,就有车毁人亡的危险,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的战犯经过教育改造,重获新生。用毛主席的话说, “我们 的监狱其实是学校。 ”除了战犯,更有数以万计的地痞流氓、烟花妓女被改造成守 法公民。这在世界文明史是上少见的。由于罪犯被教育改造成守法公民,上世纪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我国犯罪率极低。由此可见,罪犯的教育改造率与社会和 谐稳定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罪犯的受教育权理应受到法律强力保护和社会的高度 重视。 一、选题的意义 罪犯是犯了罪而被依法惩罚的人,是社会特殊的群体。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 使之成为守法公民,既是我国宪法条文中规定的具体内容,又是我国刑罚执行工 作的重要目标。弱势群体一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的权利保护往往得 不到社会的关注。犯罪公民的权利,更容易被社会和广大群众所忽视。但是,罪 犯等弱势公民群体的权利也应受到宪法平等保护。因为,罪犯作为公民中的一员, 他们的权益更容易遭受侵犯。进入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 经济犯罪现象大幅上升,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发展更加使犯罪复杂化,严重 孔子论语卫灵公,第 39 章。 约翰罗尔斯,何怀宏译: 正义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60 页。 2 化。中国也难免受到世界犯罪浪潮的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的罪犯群体,保护他们 接受教育权利的观念、手段、方法、法度也必须因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因此,如 何保护罪犯受教育权,是法学研究的一项重点课题。 二、研究的现状 当前,对公民的受教育权问题、罪犯的人权问题研究的学者颇多。比如在公 民受教育权方面,有湖南大学法学教授龚向和、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成铭、北京 大学博士温辉等。但是,对罪犯的受教育权保护问题研究的论著,却很少。并且, 这些研究或仅局限于某一部门法的领域,或较为零散不成体系,或是过于抽象简 单。比如只是简单的从人权角度谈一下罪犯的受教育权,或是简要论述一下罪犯 受教育权的价值。人们很少从宪法角度对罪犯的受教育权保护问题进行深刻全面 的探讨分析。此外,我国罪犯受教育权的相关立法滞后。个别宪法条款内容已不 能完全适应保护罪犯受教育权的需要。比如宪法第二十八条提到的“改造犯罪分 子”一词,政治色彩过于浓厚。 宪法第四十条与监狱法第四十七条关于公 民通信秘密矛盾的规定。宪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中刑罚执行机关“缺位”等等。 三、研究的方法 笔者长期在监狱单位工作,掌握了大量的罪犯受教育权保护实际情况的第一 手资料。同时,本文运用了比较法、价值判断、逻辑分析、历史考察、学科交叉、 实地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丰富公民教育权的理论内涵,推动罪犯宪法受教 育权利的真正实现。 3 第 1章 罪犯受教育权的性质和内容 1 1 罪犯受教育权的性质 谈到罪犯受教育权的性质,我们不得不提及公民的受教育权性质。因为,罪 犯也是公民。关于公民受教育权的性质,主要流行过三种观点。先是受教育的义 务观。例如德意志魏玛共和国 1619 年颁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有送 6 到 12 岁子女上学的义务,否则会受到处罚。1883 年英国工厂法规定,工厂主雇佣 童工,必须承担给童工每天两小时教育的义务。这一时期的所谓“义务”不是针 对受教育者本人的义务,而是针对与受教育者有密切联系的人如父母、单位而言。 其后,流行受教育的权利义务观。如我国 1982 年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和义务” ,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此时 的“义务” ,涵盖两个部分:一是受教育者本人的受教育义务;二是受教育者父母 和国家的保障义务。再则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一些学者提出的新观点。他们认 为受教育纯粹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公民的义务。比如,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不是儿 童的法律义务,而是国家、社会、儿童父母的义务;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儿童不 可剥夺的权利。即受教育的权利观。持这种观点的国内外学者不在少数。笔者对 此观点持商榷的态度。笔者赞同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义务观。即公民的受教育权具 有权利和义务的双重属性。如果说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青少年儿童可以自由选择 接受或不接受教育,那么其后果令人堪忧。这一观点的论据,在犯罪的未成年公 民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又或者,假如公民只有受教育权利而无受教育义务,将 很难解释世界各国对罪犯进行强制教育矫正工作的合宪性。接下来,笔者就罪犯 受教育权的性质展开详细论述。 1 1 1受教育义务观 关于罪犯受教育权的性质,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罪犯受教 育权纯粹是一种义务,而不是一种权利和自由。即唯义务论。 “对罪犯进行教育改 造,是罪犯的义务”的观点几乎从监狱设立之初,就已有之。人类确立罪犯身份 的目的,最初是为了惩罚某些人。 “大清监狱草案”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章规 定罪犯教育内容的法律草案。其中许多内容特别是关于对罪犯的“教诲和教育” 观点为其后的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所效仿。所谓对罪犯“教育” ,本身就有强迫 惩戒和改造之意,为各国法律所肯定。越南、巴拿马等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 的义务。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义务。 义务教育法第 四条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 4 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 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 我国台湾省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有受国民教育之权利义务” 。 监狱法第三条规定, “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 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司法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第二十 一条规定, “监狱应当建立对顽固型罪犯(简称顽固犯)和危险型罪犯(简称危险 犯)的认定和教育转化制度” 。第二十二条规定, “监狱应当对顽固犯、危险犯制 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方案,建立教育转化档案,指定专人负责教育转化工作。 必要时,可以采取集体攻坚等方式。 ” 对于抗拒改造的罪犯还可以采取“集体攻 坚”的强制性方式进行。不言而喻,国家对罪犯进行教育具有强迫性、义务性的 特点。国家对具有公民身份的罪犯的受教育义务法律规定十分明确。在过去的很 长一段时间里,受教育是罪犯的一项义务的观点,已深入人心。在罪犯受教育义 务观点视野下,如果说罪犯受教育是一项教育权,那么这“权”的主体不是罪犯, 而是国家。即国家对罪犯进行教育权。罪犯的受教育权只是一项义务。诚然,国 家对罪犯强制教育改造和矫治的观点有其进步性。但是,罪犯受教育权仅是罪犯 的义务的观点,已明显不能满足当今国际社会法治日益发展的需求。于是,我们 不由得要谈及另一种观点,罪犯受教育权是一项公民的权利。 1 1 2 受教育权利观 罪犯受教育权是犯罪公民的一项权利。罪犯受教育权是公民受教育权下的 “子 权” 。公民的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最早规定公民受教育权的是 1791 年的法国宪法 。1849 年的德意志帝国宪章第一百五十二条至第一百五十八 条,专门对德国公民的受教育权做出规定。其中特别规定,贫困的公民有免费接 受教育权利。目前,全世界自少有 1/2 以上的国家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法国、意大利、日本、也门等国宪法都明确规定,公民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但我 们应该注意,美国、英国等英美法系国家的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受教育权。 这是由于这些国家注重判例法的特点所决定。虽然,这些国家没有增修宪法, “但 法院却有关于这方面权利的判例。 ” 无须多言,这些国家的公民也享有受教育权 利。1948 年世界人权宣言宣布“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具有一国公民身份 的“罪犯”同样享有受教育权。联合国制定的囚徒待遇最低限度标准原则要 求, “应该设法对可以从中受益的一切囚徒继续进行教育,包括在可以进行的国家 进行宗教教育。文盲和青少年应该接受强制教育,管理处应予以特别注意。在可 行范围内,囚徒教育应同本国教育制度相结合,以便出狱以后得以继续接受教育 而无困难。 ” 近来,我国一些刑法学学者也认为罪犯受教育权也是公民一项的权利。 如赵敏的罪犯的受教育权价值解读 、王雪峰的论保护和增进罪犯受教育权 温辉: 受教育权入宪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1 页。 温辉: 受教育权入宪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6 页。 5 都提到这种观点。罪犯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已为我国法学界广泛认同。 1 1 3 受教育权利义务观 然而,纯义务论或唯权利论各有其利弊。纯义务论,着重强调罪犯受教育的 强制性。建国数十年来,许多罪犯通过国家的强制教育,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新 公民。它的优点,无须多言。但是,罪犯也是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仅认为 罪犯受教育是义务,忽视罪犯的受教育权利,这是不妥当的;也与我国宪法第三 十三条规定,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背道而驰。 “法之下的平等,既是个人 权又同时兼具人权总则性意义的重要原则。平等的理念,在人权的历史中,与自 由一同,由来于尊重个人的思想,被视为最高的目的。诚如许多人权宣言所显示 的那样,自由与平等两个理念彼此保持结合,成为打破身份等级制社会,确立近 代立宪主义的推动力,在现代宪法中,依然被理解为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的原理。 ” 所以,普通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利,犯罪的公民也依法享有。反之,唯权利论, 也有不足。强调罪犯受教育的权利,有利于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国家对 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可是,只认为罪犯受教育是权利而不是义务,又会与罪犯受 教育的义务冲突。进而,又陷入另一个误区。因为,纯粹的权利是自由的,公民 可以行使这种权利也可以不行使。国家无权干涉。如果罪犯只享有受教育权而无 受教育义务,那么意味着罪犯可以不接受教育,国家对罪犯思想教育和初等义务 教育的工作可能无法进行。把“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的目的难以实现。唯权利 论与我国宪法关于公民有受教育的义务的规定也不相符。因此,罪犯受教育权的 性质,既不是单一的公民义务,也不是纯粹的公民权利。 老子曰: “有生于无,难易相随,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这段话讲述了正反相成的道理,对立统一的观点。同理,罪犯的受教育权利和义 务,表面看起来是对立关系,但实质上它们又是共存关系。即公民权利义务的对 立和统一关系。简单的认为,罪犯受教育只是权利或义务都不太精准,不能全面 客观反映罪犯受教育权的性质。卢梭说过,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 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我国宪法第 二十三条规定,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 规定的义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罪犯的受教育权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集合, 具有权利和义务的双重属性。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芦部信喜,林来梵、凌维慈、龙绚丽译: 宪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10 页。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第 8 页。 6 1 2 罪犯受教育权的内容 关于罪犯受教育权的具体内容,国内学界尚无定论。要知晓罪犯受教育权的 内容,就须先了解其“母”权 公民的受教育权内容。要了解公民的受教育权, 先要解析公民的教育内容。关于公民的教育内容,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非常详 尽。 例如“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等。另外还有,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 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等教育内容。 简而言之,公民的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技术、法制、文化教育等。罪犯的教育内 容也包括思想、技术、法制、文化教育。但是,与普通公民的受教育内容相比, 罪犯的教育内容又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罪犯的教育是公民权利受限条件下的教育。与普通公民不同,犯罪的 公民某些宪法权利因刑罚而受到暂时或永久性的限制剥夺。举例来说,判处无期 徒刑的罪犯,其人身自由受到永久性的限制。虽然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可以接受 各类普通的教育,但是他不能离开所在的监禁区域去接受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 罪犯教育内容不可能像普通公民的教育内容那样广泛全面。所以,罪犯的受教育 权应该得到我们社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其二,罪犯的教育是特殊的矫正教育。 宪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家“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 ” 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 第三条: “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罪犯认 罪悔罪,自觉接受改造,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劳动 技能,将其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我们对罪犯的教育不只是传授文化知识,更侧重 于“教育改造” 。对犯人的教育更强调的是一种涵盖“德、智、体、美、劳”各方 面全方位的综合性教育。矫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罪犯“这辆脱轨的列车,重新 拉回到安全的轨道上来” 。即“改造成能够遵守法律、自食其力的新人” 。矫正教 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洗脑”“洗尽罪犯大脑中肮脏腐朽、堕落颓废的思想, 重新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所以,矫正教育关键的环节是对罪犯进行 思想教育。其三,罪犯的教育内容还包括劳动教育。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罪犯劳 动的目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劳动不再是惩罚罪犯的目的,而是作为矫正罪 犯的手段,促使罪犯走上社会后,能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自己养活自己,成 为一名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劳动者。其四,罪犯教育的部分内容具有强制性。根据 监狱法第七条规定: “罪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 教育,参加劳动。 ”我国对罪犯的某些教育活动具有强制性,罪犯必须参加规定的 学习活动,罪犯没有选择是否接受某些特定教育内容的权利。比如,罪犯必须接 受思想教育、初等学历教育、劳动教育。当然,这种强制性不是绝对的。在一定 7 条件,罪犯还是可以自由选择接受某些受教育项目。具有初中文化的罪犯,可以 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以上学历或职业教育项目。目前来看,我国的罪犯教育 是以强制为主,自愿为辅的教育。我国对罪犯自愿教育的立法规定很少,实践也 不多。虽然,罪犯的教育内容有其特殊性,但绝不能因此否定罪犯的受教育权。 所有公民包括犯罪的公民的受教育权保护应一律平等。甚至,因为罪犯的特殊情 况,国家还应该对犯罪公民的受教育权予以特别保护。 对于公民受教育权内容,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根据受教育 权产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可以将受教育权划分为三个阶段的子权利,即开 始阶段的学习机会权 ,过程阶段的学习条件权和学习结束阶段的学习成 功权 。 ”另一种观点认为, “根据世界人权宣言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国际公约及其他国际法文件,当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大致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 育、高等教育和基本教育,并相应形成了初等教育权、中等教育权、高等教育和 基本教育权。另外,为了在尊重受教育者个体差异基础上有效实现上述权利,上 述国际法文件还规定了教育选择权(包括学校和教育的类型的选择权和教育举办 权) ”第三种观点认为, “受教育权包括教育权、受教育自由、教育自由、教育目 的等四个方面内容。 ”上述几种观点,各有优劣。但是,大多是从公民权利的角 度来论述受教育权。劳凯声则认为, “受教育是社会与个人的共同要求,受教育是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根据学者的观点和宪法的相关规定,笔者认为,公民 受教育权应该包括受教育权利、受教育义务以及国家对教育的保障三部分。公民 受教育义务应该包括接受思想教育义务和接受初等教育义务。关于接受思想教育 义务,例如监狱法第六十二条规定, “监狱应当对罪犯进行法制、道德、形势、 政策、前途等内容的思想教育。 ”这是对被判处刑罚的公民接受教育义务的宣示。 不对公民思想教育,我国宪法五十一条到五十六条规定的公民义务将如何落实? 如宪法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 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假如一个公民不 知道什么是法律或社会公德,他如何遵守和尊重呢?事实上,我国十分重视公民 的思想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思想教育课程。因此,笔者认为,接受思想 教育,是每位公民的义务。关于国家对教育的保障,宪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 “国 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鼓励集体经 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第 四十七条规定, “国家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 给予鼓励和帮助。 ”作为公民受教育权的“子”权,罪犯的受教育权可细化为:罪 龚向和: 受教育权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37 页。 杨成铭: 受教育权的保护和促进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01 页。 温辉: 受教育权入宪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8 页。 劳凯声: 教育法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01 页。 8 犯受教育权利,罪犯受教育义务,国家对罪犯教育保障三部分。先从罪犯受教育 权利谈起。 1 2 1 罪犯受教育权的权利内容 没有权利,便无义务。权利是义务的前提。恰似老子所言: “反者道之动,弱 者道之用。 ”要理解什么是罪犯的受教育权利,就必须了解罪犯受教育权利的主 体和内容。罪犯受教育权利的主体是罪犯。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罪犯是依法被人 民法院判处缓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死刑等刑罚措施在 监狱内外接受刑罚的人。这里所说的人是自然人,不仅包括中国公民还包括外国 人。对于外国罪犯,应该适用同等待遇原则。劳教人员不是罪犯,他们触犯的是 行政法规,而不是刑事法律。罪犯受教育权利的内容,是罪犯享有哪些受教育权 利。根据监狱法规的规定,主要包括:思想、文化、技术、文体等方面的教育权 利。 “在这种情况下, 自由就不再意味着个人的原则不受限制的活动可能性, 而是意味着透过组织不受阻碍地实施社会权力。 ” 如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第 四条规定,罪犯教育包括“入监教育;个别教育;思想、文化、技术教育;监区 文化建设;社会帮教;心理矫治;评选罪犯改造积极分子;出监教育等。 ”罪犯受 教育权利内容,笔者以为,可以根据受教育阶段的不同,分为受教育机会权利、 受教育条件权利、受教育评判权利等。 罪犯受教育机会权利,是罪犯与其他公民一样平等享有获得受教育机会,从 而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对所有人均在法律上均予以均等对待,并保 障其自由活动的所谓形式平等(机会平等) 。 ” 即“使每个人从一开始就有足够的 权力(物质条件)以便得到相同的能力而与其他人并驾齐驱”这项权利,是罪犯 接受任何教育的基石。没有这个基石,罪犯受教育权利的大厦就难以建立。罪犯 受教育机会权利又细分为:受教育机会平等权利、继续受教育权利、受教育身份 权利。其一,受教育机会平等权利,是罪犯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公 民享有一样的受教育机会权利。例如我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 “公民不分民族、 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三 十六条规定: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主要是 罪犯在接受教育入学和升学方面不被歧视的权利。即通过公正、公开、公平的考 试选拔制度,根据应试者的笔试和面试成绩享有入学和升学机会。比如,在判处 刑罚期间,罪犯通过公开考试获得的入学机会就不能被剥夺。 “在美国大多数州和 联邦监狱开始实行学习释放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还准许接受继续教育的罪犯,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卡尔施米特,刘锋译: 宪法学说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77 页。 芦部信喜,林来梵、凌维慈、龙绚丽译: 宪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6 年版,第 1 1 1 页。 约翰萨托利,冯克利、阎克文译: 民主新论 ,东方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88 页。 9 白天在监狱外学习,晚上回到监狱。 ”二是继续受教育权利(罪犯受教育选择权 利) ,是罪犯对接受初等以上教育的专业、学校等自由选择权利。包括对初等以上 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电大、函大、自学、以及其他远程教育的选择权利。但是对 罪犯选择全日制教育等方式,可能要受到罪犯被监禁的特殊情况的限制。罪犯对 思想教育没有选择权利。其三,罪犯受教育身份权利(学籍权利)是罪犯有进入 某一教育机构获得成为受教育者身份享有的权利。这项权利,是罪犯受教育机会 权利和继续受教育权利具体运用的结果。当某一罪犯通过考试获得某学校的入学 资格,进入该教育机构学习,注册登记为学生,他便享有学籍权利。接受初等以 下教育,均不得剥夺罪犯学生学籍。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剥夺接受初等以上教育 罪犯学籍。 罪犯受教育条件权利主要包括受教育条件建设请求权、受教育条件利用权、 获得受教育资助权利。 一是受教育条件建设请求权, 是罪犯请求国家积极提供保障 其实现受教育条件的权利。例如“英格兰 1964 年监狱条例第八规定: 囚犯 要求见监狱长、国务大臣的视察员或视察委员会某位成员,受理此要求的官员应 把它记录在案并迅速转告监狱长监狱长应每天都听取要见他的囚犯请求 。还 可以通过向国务大臣写请愿书,欧洲人权委员会提出控诉,向法院起诉等方式进 行。 ”虽然,英国囚徒的请求未必都被准许,但囚犯的请求权利得到较好保护。 我国宪法四十一条规定,公民有批评、建议的权利,罪犯的受教育条件建设请求 权自然包括在内。罪犯同样可以向监狱、检察机关提出请求。二是受教育条件利 用权,是罪犯对已有的国家教育设施平等利用权利。我国教育法四十二条规 定,公民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图书资料的”的权利。依照不同内容,分为参加受教育活动权和使用受教育设施 权。参加受教育活动权,是罪犯参加教育计划安排的教学活动的上课权,以及参 加课外活动的权利。例如参加劳动、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等。使用受教育设施权, 是罪犯对国家教育设施的合理利用权利。罪犯除对监狱的教育设施免费使用外, 还可以对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合理有偿使用。三是获得 受教育资助权利,是罪犯受教育可以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权利。 宪法四十五条 规定: “公民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例如我国实行九年义务 免费教育。我国教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 经济苦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第四十二条规定: “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一些发达国家还对积极接受教育的罪 犯予以物质奖励。 罪犯受教育评判权利,是罪犯受教育的结果获得教育部门公正评判鉴定的权 马志毅: 发达国家监狱管理制度 ,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页。 京特凯泽,刘瑞翔、潘佳斌、红云译: 欧、美、日监狱制度比较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9 年 12 月版, 第 6970 页。 10 利。具体包括获得公正评判权利和获得学业证书权利。获得公正评判权利,是罪 犯在服刑期间所受思想、文化、技术等教育的状况获得客观公正评价的权利。文 化、技术教育状况通过考试获取;思想教育状况通过考察方式获得。通过鉴定评 价,可以判断罪犯是否真正改造成为新人。获得学业证书权利,是罪犯获得学习 经历、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对外证明的权利。 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国家 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国家有 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 1 2 2 罪犯受教育权的义务内容 史蒂芬霍姆斯在先定约束与民主的悖论一文指出,公民们可以通过束 缚自己的手脚而增加自己的权利。他认为, “限制并不一定是削弱,它们也能够加 强。 因为 单单为了使我们不致堕下泥坑和悬崖而作的规范, 就不应被称为限制 ” 。 必要限制是对权利目的的促进。罪犯的受教育义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受初 等教育义务、受思想教育义务以及其他附随义务。 罪犯受初等教育义务。清末制定的强迫教育章程规定: “幼童至 7 岁须令 入学,及岁不入学者,罪其父母。 ”在那时,义务的主体是父母。新中国义务 教育法第二条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 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 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 度实施。 ”此时,义务教育主要是未成年人和国家的责任。笔者认为,未完成九年 教育的成年公民也有接受初等九年教育的义务。当前,罪犯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没有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是诱发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罪犯,接受未完成 的初等教育;既是其义务,又是其权利。 罪犯受思想教育的义务。在法理层面上,宪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培 养发展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第二十四条规定: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 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 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在实践层面上,从小学到大学学生都要接 受思想教育,并且考试合格才能毕业。无论从宪法法规还是宪法实践来看,接受 思想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义务。作为犯罪的公民更要接受思想教育,抛掉错误、 腐朽的思想,重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宪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 “国 家改造犯罪分子” 。此处的“改造”二字,笔者认为包括全体罪犯都有接受思 想教育义务。 监狱法第七条规定: “罪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 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 ”罪犯接受思想教育的义务无须置疑。 监狱教 埃尔斯特、斯莱格斯塔德,潘勤、谢鹏程译: 宪政与民主理性与社会变迁研究 ,三联书店 1 9 9 7 年版,第 2 5 3 页。 温辉: 受教育权入宪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63 页。 11 育改造工作规定第三条规定: “教育改造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 方法,教育罪犯认罪悔罪,自觉接受改造,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掌握一定 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将其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如果把教育机构当作工厂,受 教育者看成产品;那么,一个人学习不好是“次品” ,身体不好是“废品” ,思想 不好是“毒品” 。 在西方国家,思想教育也是罪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联合国囚 徒待遇最低标准规则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二条对罪犯的宗教教育内容作了详细 规定。在欧洲发达国家看来,宗教信仰既是囚犯的一项权利,又是教育罪犯的一 种有效手段。例如:英国规定,必须允许非英国国教教徒参加礼拜仪式,或由监 狱牧师探视。德国规定犯人不得拒绝接受宗教团体的牧师提供的宗教慰抚。法国 亦明文规定犯人有满足宗教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权利。由此可见,在欧洲发达 国家是通过宗教教育的方式实现对罪犯思想改造的目的。这与我国对罪犯进行的 思想教育相似,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罪犯受教育附随义务,是罪犯接受教育义务必须履行的其他附带义务。犯人 接受教育与普通公民不同之处在于其必须接受刑罚。罪犯的义务被规定在监狱规 章制度中。对罪犯的生活起居、劳动、学习、卫生、内部交往甚至言语举止都有 详尽的规定。例如, 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第二十一条规定: “尊重教师,遵 守学习纪律,爱护教学设施、设备。 ”第二十二条规定: “接受文化教育,上课认 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争取良好成绩”等。 1 2 3 国家对罪犯教育的保障内容 “每个人都是同等程度上的主人,所有人都有获得积极自由的保障。 ” “现 代国家必须承担一些积极义务,并组织一些公共事业来确保这些义务的实现,如 现代国家确实有义务为所有人免费提供最低限度的教育。 ” “正是相对这些国家的 积极义务,我们才说人有接受救济的权利、劳动的权利和受教育的权利。 ” 国家 对罪犯的教育保障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离开了国家,罪犯的教育权利将难以实 现。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保障。 教育经费保障。确保服刑人员有充足的教育经费,绝非易事。除用于直接教 育的费用外,监狱的建筑、监管人员、罪犯的医疗住宿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 不能把教育经费孤立于监狱经费之外。因为,监狱其他经费的使用,也影响到教 育质量和效果。西方国家,一般都明确规定罪犯经费都由国家财政负担。美国监 狱相关法规规定: “被逮捕或关押的人,以及执行法院对他们的任何判决所需的开 支,应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由合众国财政部支付。对于监狱建筑的地基和房屋 经费,执法检察官可以从美国犯人专款每一次批准动用不超过十万美元 马志毅:发达国家监狱管理制度 ,时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65166 页。 罗纳德德沃金,刘丽君译: 自由的法 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07 页。 莱昂狄冀,王文利等译: 宪法学教程 ,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1 9 9 9 年版,第 2 4 0 243 页。 12 的款额对被判罪的青少年犯的监管、管理、生活、教育、管教和训练事宜, 其费用可以从合众国罪犯补助费中支付。 ”“在美国,每个犯人每年费用为 7 千至 1 万美元,全国每年用于犯人的费用达 700 亿美元。 ” 教育师资保障。即确保对罪犯进行教育的师资力量充足,实现专职化。假如 缺乏专业人员对罪犯进行教育,罪犯教育权利就很难保障。西方发达国家监狱工 作人员专业划分程度较高。大体分为三类: “看守人员。职责是看管监狱中的罪犯。 专业人员,职责主要是从事教育、改造、治疗罪犯的工作。包括文化技术教师、 心理学家、医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宗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