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doc_第1页
山药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doc_第2页
山药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doc_第3页
山药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药ShanyaoDIOSCOREAE RHIZOMA1、 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或趁鲜切厚片,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二、基源鉴定:本品为常用中药。全国多数地区使用的山药主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但目前部分地区有将薯蓣科植物参薯的根茎加工后作为山药用;广东等一些南方地区尚以同科植物山薯的干燥根茎做山药;这些均为地区习惯用药。另外,近年来发现有将大戟科植物木薯、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块根加工后伪充山药者。1、山药(薯蓣) 别名怀山药、淮山(广东)、山菇(广东)。主产于河南。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2、参薯 主产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性状:呈不规则圆柱形、扁圆柱形、纺锤形或扁块状。长8-15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白色,富粉性,气微,味淡,嚼之发粘。3、山薯 别名山药、淮山、土淮山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性状:根茎略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较扁。长15-30厘米,直径1.5-6厘米。栓皮多刮去,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及须根痕,常有未除尽的栓皮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淡黄色,粉性,散有少量浅棕色点状物。无臭,味微甘、微酸。4、附 山药的代用品及误用品a、木薯(大戟科)别名树薯、槐薯、木番薯、南阳薯。主产于广东、广西、湖南等。性状:本品多已切成段或片,段长达10厘米,片厚0.5-1厘米,直径1.5-4厘米。外皮多以除去,具刀削刻的痕迹。表面类白色,残留外皮呈棕褐色或黑褐色。断面类白色,粉性。靠外侧有一明显的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形成层环纹。向内可见淡黄色筋脉点呈放射状稀疏散在,中央有一细小黄色木心,有的具裂隙或形成一细小空洞。气微,味淡,嚼之粉性。b、番薯(旋花科)别名甘薯、红薯、白薯、红苕、番瓜、地瓜。产于全国各地性状:多切成片,厚0.5-1.5厘米,直径1-3厘米。外皮多已除去,类白色,偶见未除净的浅紫红色或浅灰棕色栓皮和点状须根痕。切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近边缘可见浅灰黄色环纹,切面隐约可见黄色点状或斜向条状筋脉,质硬脆,富粉性。气微,味甘,嚼之具特异番薯味。 种类性状薯蓣 山药 光山药参薯山薯木薯番薯形状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圆柱形,两端平齐不规则圆柱形、扁圆柱形、纺锤形或扁块状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较扁多已切成段或片多切成片大小(厘米)长15-30 直径1.5-6长9-18,直径1.5-3cm长8-15,直径2-4长15-30,直径1.5-6段长达10,片厚0.5-1,直径1.5-4厚0.5-1.5,直径1-3色泽黄白色或淡黄色白色或黄白色黄白色或淡黄棕色黄白色或淡黄色类白色,残留外皮呈棕褐色或黑褐色类白色表面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光滑纵沟及须根痕,常有未除尽的栓皮痕具刀削刻的痕迹偶见未除净的浅紫红色或浅灰棕色栓皮和点状须根痕质地质坚实,不易折断质坚实,不易折断质坚实质坚实,不易折断,质硬脆,断面白色,粉性白色,粉性黄白色或白色,富粉性淡黄色,粉性,散有少量浅棕色点状物。断面类白色,粉性富粉性。气微,气味气微,味淡、微酸气微,味淡、微酸气微,味淡,无臭,味微甘、微酸气微,味淡味甘,口感嚼之发黏嚼之发黏嚼之发粘嚼之粉性嚼之具特异番薯味。三、鉴别:(1)本品粉末类白色。淀粉粒单粒扁卵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835m,脐点点状、人字状、十字状或短缝状,可见层纹;复粒稀少,由23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约至240m,针晶粗25m。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环纹导管直径1248m。(2)取本品粉末5g,加二氯甲烷3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药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9: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四、检查:水分不得过16.0。总灰分不得过4.0。五、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7.0。六、饮片:炮制:1、 山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条分开,浸泡三四层透,捞出,闷润至透,切厚片,及时干燥。检查:总灰分同药材,不得过2.0。浸出物:同药材,不得少于4.0。鉴别、检查:(水分) 同药材。2、 炒山药:取净山药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3、 麸炒山药:去买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侔冒烟时,投入山药片,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出焦麸皮,放凉。山药片每100kg,用麦麸10kg。检查:水分同药材,不得过12.0。浸出物:同药材,不得少于4.0。鉴别、检查:总灰分) 同药材。4、 土炒山药:取伏龙肝粉,置锅内,用文火炒热,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挂土色,取出,筛去土粉,放凉。山药片每100kg,用伏龙肝粉30kg。5、 米炒山药:取净山药片和米,投入热锅内,用文火炒至米呈黄色,取出,筛去米,放凉。山药片每100kg,用米10kg。6、 蜜麸炒山药:将蜜炙麦麸撒入热锅内(约180度),炒至冒烟时,投入净山药片,再炒至微黄或金黄色,取出,筛去焦麸皮,放凉。或将蜜水拌麸皮,放入锅内微火炒干,加入净山药片,炒至微黄色,取出,筛去焦麸皮,放凉,山药每100kg,用蜜麸12kg。7、 饮片性状:山药为类圆形厚片,表面白色或淡黄色,表面显淡黄白色,质坚脆,粉性。无臭,味淡微酸。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微黄色。麸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淡黄色,偶有焦斑,略具焦香气。土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土红色,粘有土粉,略具焦香气。米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微黄色。蜜麸炒山药,形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