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窑洞造型艺术概述桀傲不训的黄河,横亘浑厚的黄土高原。在这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生存着一支勤劳而勇敢的民族犬戎的后代。他们世世代代栖息在黄土窑洞中,经历着大自然的剥浊和人类自身矛盾所造成的劫难。他们在这厚土上奋进着、创业着。独特的土窑洞艺术就是在这块黄土地上诞生并且繁衍了起来。她就是陕北民间艺术,我只所以称之为土窑洞艺术,就是因为她从民间而来,从土窑洞而来,土窑洞是他们栖身之处,是很有代表性的。因而,就叫土窑洞艺术。 陕北长大的我,从小就耳濡目染了许多民间艺术方面的东西,身着绣了花的兜肚,脚穿老虎鞋,头枕老虎枕头,连栓我的也是石狮子。寒食吃的“燕燕”,八月十五的“枣串串”;过年时贴的窗花,看的秧歌,平时听的信天游,哪里没有民间艺术?象我居住的土窑洞一样,时时伴着我。 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母体艺术,是大众化的艺术,是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气质的艺术物化。土窑洞艺术同样也是具有大众性、多样性。和上面所说的传统一样,在黄土地上随处可见。土窑洞艺术总类繁多,包括有:石刻、木雕、剪纸、刺绣、布堆花、面花、壁画等美术方面的东西,也包括秧歌、说书、拉谈、转九曲、说诗油、民歌、信天游等音乐方面的艺术形式。这里仅就美术方面的艺术形式略谈一点。土窑洞艺术丰富多彩而又广为传播,深受陕北人民的喜爱。民间艺术是协调着特定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与人类生存、生理情感之间联系的艺术形式。作为民间艺术的一部分,土窑洞艺术是同样的肩负着自己的重担,继承和延续着民族文化中深层次的东西。我们应该使土窑洞艺术随着社会的反之而发展,使土窑洞艺术更为琳琅满目。 一 石 刻 1 汉画像石 首先要说说陕北出土的在陶器和青铜器,它于石刻艺术有必然的联系。比如:商中晚期的龟纹鱼盘、商晚期的蛇首匕、蛇头剑。陶器中的碚、斛、鼎等多种器皿,其背有图案,而且多为龟纹、鱼纹、蛇纹等。图形简单,但有一顶的形体,规矩。到秦统一后,其所用器皿繁盛起来,图案也变得复杂了起来,此后就出现了简单的画像石,有许多和器皿上图案相似,但还没有形成汉画像石的规模。人们知识把所喜爱的和代表性的图形刻在石块上,砌在建筑物上。到东汉时汉画像石繁盛了起来。 陕北出土了许多东汉时的墓画像石,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和娱乐百戏,还有许多表现战斗的场面。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为了生存所进行的不懈努力。画像石题材特别丰富: 现实生活:建筑、宴饮、官吏、车骑出行、田猎、舞乐百戏、搏击格斗等。 历史故事:狗咬赵盾、孙子六博、老者鸠仗,二桃杀三士等。 远古神话:曦和之日、羿射十日、西王母、东王公、九尾狐和三足鸟、玉兔捣药、风伯、凤衔玉书、女娃补天等。 祥瑞辟邪:四灵、嘉禾、乘龙、驾虎、羽人乘龙降蔽蔽、龙凤朝阳、鸠与巨灵、铺首衔环、强梁等。 珍禽异兽:鸿、麟、朱寰等。 有代表意义的祥瑞辟邪之物在剪纸中也时常出现。 舞蹈艺术在汉代画像石中也有较多的反映:踢场子、地游子、蛮婆、蛮汉、跑旱船等。形象逼真,图纹清晰,构图丰满而有节奏。 在画像石出现的同时也产生了画像砖,画像石厥等。所谓汉瓦中就有大量的画像砖,仅瓦就有几十种,文字形、虎纹形、龙纹形、鱼纹形、宝葫芦形等。 2 石雕 在人类创造工具的起初,就可以说有了石雕,当然那时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大制石器,并不是真正的艺术石雕,但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最原始的石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失掉也发展了起来。在陕北,石雕到处都有,大都是随意雕刻而成,也有精雕细刻的。比如,大门上的石狮子、石鼓、兽头等。坟墓前的石碑,祭奠用的饭桌等。墙头上的石狮、石虎、麒麟等。从孩子起就整天和石雕打交道。小时侯拴自己的石虎、石狮,一为拴着安全大人好去干活,二是辟邪。以后看到的石锅台、石梁仓、石磨、石碾子、碌碡等,只要稍能办到的都要雕刻一番,有时候我在想,这些使用的东西,只要能用,即可,雕刻一番,不知要多废多少心事与时间,陕北人的爱美,苦中寻乐,在此可见一斑。上面雕琢的多是祝福、辟邪、福寿、吉庆等喜庆图案。就连碾子、磨也被称做青龙、白虎。 到现在石刻更为精巧,比如绥德的千狮桥、天下第一牌楼,桥上就有狮子一千多个,情态各异,动态逗人;天下第一牌楼更是匠心独运,各个部件的组合巧妙绝伦,所有地方没用一丝水泥等材料,全是石头。正体现了“江南出宰相,陕北出石匠”这句常话。绥德石雕远销欧、美、日本等国。 二 木雕 既有石刻,自然也就少不了有木雕。由于窑洞建筑的特殊性,必须在窑洞的入口处按上拱型的木门窗,因为冬天的寒冷,门和窗户在冬天是双层的,叫护门、护窗,这护门、护窗就讲究了些,上面雕上各种人物、花鸟、动物什么的。其实,就门窗本身的窗格形状也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蛇抱九颗蛋、蛇盘兔、纽丝格、陆格、寿字格、铰子格等。上面都有木雕装饰,刻有多种图案。除门窗之外,陕北的家具摆设,主要是叫门箱、顶箱的,这门箱、顶箱上总是要装上护板,和护门一样要雕刻上图案。式样别具一格。 陕北木雕方法也很多,有圆雕、浮雕、镂空雕、彩木镶嵌雕和阴雕等。 布局方式有:平面纹样与立体雕饰布局的结合,从立体空间处理片面布局;立体纹样与配景纹样组合;配景分组与几组传统植物纹样的安置;花鸟的组合与加大空间;禽鸟多作偶数,成对布局。 陕北木雕中寺庙的房梁、屋椽的雕刻最为精彩,往往与该庙的主题互成相映。在色彩上最为绚丽,是陕北木雕的代表。木雕艺术自古与建筑结合在一起,商朝王室的“六工中就有木工,古代木工是兼雕刻的。因而在创作上与寺庙相附的同时,又有随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艺人们可以在任何体积和形状的木物件上因材施艺,表现各种题材的内容,可多可少,发挥艺术创作的最大自由,并保持原构件的功能。如,转角楼、塔楼等。 传统的莲枝花纹、云纹、水纹、衣纹、带等在木雕中都应用的生动而舒展。在具体的形象中构成“以方易圆”“方中寓圆”的工艺效果。 三 剪纸 在民间艺术中,剪纸艺术最为人们所喜爱,也最熟悉。作为土窑洞艺术家族的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剪纸起源于民俗与传说,在晋代就有许多与民俗与宗教有关的剪纸。如画鉴外记“晋惠帝正月赏宴,百花未开,令宫人剪五色通草花”。在陕北有许多剪纸是表现花的,而且通称窗花,也正是正月里贴在窗子上,以示喜庆,供人欣赏。 又一说陕北剪纸艺术其形式起源于服装服饰。自汉代发明了纸后,在服装配饰替样上形成剪纸艺术。也不无道理,它与画像石应该是姊妹艺术,这是毫无疑问的。它联系民间、工匠、宫廷三者的造型意识,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独具一格的瑰宝。 陕北剪纸中的鱼的造型,可以与六千年前半坡彩陶上的鱼纹相对证;飞鸟造型可与半坡、庙底沟彩陶纹样相对比。山东大汶口文化彩陶上日月山,在陕北剪纸中可以找到类似的形象。 至于陕北画像石中的“二牛犁耕图”“西王母”“东王公”“异射十日”的图案则见得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陕北剪纸的历史,以及它与其它姊妹艺术的关系。 在陕北闹秧歌时少不了剪纸。民歌中也唱到了剪纸。如民谣中“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养小子,要好的,穿蓝衫,带顶子”把剪纸艺术的高低,看作衡量女子歪好的标准。剪纸艺术可以称做土窑洞艺术的素描,它是其它土窑洞艺术创作的基础,当然,不一定要高剪纸,但一定能欣赏、理解剪纸,这样在搞其它艺术时就有了创作的根。在陕北不仅仅是女子搞剪纸,在民间艺人中,许多男人的剪纸也搞的好。比如,扎纸火的艺人多是男子,纸火中有许多地方要用剪纸。 作为土窑洞艺术素描的剪纸,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有南北之分(陕南北部的延安和北部的榆林),分格各异,造型不同。可以分为:窗花、炕围花、纸洞花、服装配饰替样花、红白事剪纸、纸扎等。 窗花:一般图案活泼、小巧,花样很多,都是小型图案,而且各自独立。动物、人物、花卉无其不有。比如,“抓髻娃娃”“倒照鹿”“爱虎”“公鸡”“石榴”“牡丹”“莲花”等,趣味性较浓。 炕围花:多是大型的,可以说深厚、繁大。一般是连续图案。如“富贵不断头”“西厢记”等故事性图案,。 纸洞花:“纸洞”(用废纸做成纸筋,然后用胶泥、毛发调和在一起,以某中器皿为胎,做成各种各样的器什,称做纸洞。主要用来放粮食和面粉等,这种纸洞老鼠不咬。八十年代前还是陕北人家中的主要家什。)一般人家都要在纸洞上贴上剪纸,把它装饰的漂漂亮亮。它的特点是以所盛东西为题材,如放的是水果,就贴上“苹果”“桃”等花样的剪纸,放浪市的就贴上各种庄稼的图样,也有贴“五谷丰登”“招财进宝”等吉利的字样。其实用性最强。 服装配饰替样花:这一部分式样较少,但用的较多。为孩子在衣服、鞋子上装饰以下,先剪个替样;为老头子的旱烟袋增添点色彩剪个替样;为后生做一个情物,也得剪个替样;因而替样花在陕北剪纸中别样红,由于用处广,所以,构图、色彩、造型等各方面都较为丰富。 红白事剪纸:它的特点是较为固定,从形上,色彩上来说都是这样,喜事多为红色,丧事一般是白色、黄色。其内容基本固定,但极其抽象。如果不是搞这一行的,就是陕北人也很难看懂。比如,结婚时贴在洞房里的喜花“坐帐花”,画面上有牡丹花、龙、凤、石榴、桃子、贯钱和小人等。其意思是“仙桃带莲花,两口子结缘发;脚踩莲花手提笙,左男右女双新人;石榴赛牡丹,赛下一铺摊;身下设下聚宝盆,新娘一定生贵人;白女子,黑小子,能针快马要好的。”若是不知道这一段民谣是很难看懂的。 纸扎:是陕北人祭奠是烧的“纸火”。它的好多部分都用到了剪纸,可以称做立体剪纸。如“童男”“童女”“金银斗”等。它的组合性很强。 所有的陕哪剪纸都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其独到的表达方式,但是与各种民俗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四 刺绣 “哥哥你走西口,奴给你绣荷包,哥哥呀,把奴的心事表一表”这首歌是姑娘们在绣花时常哼的歌子。陕北刺绣,正是妇女在表达感情时创造的艺术产品,一针一线都倾注着自己的情感。 结婚时,要绣枕头顶子、兜肚、鞋垫、香包等送给男方,大家来品评,看其是否巧女子。 孩子时,姑、姨要送虎头鞋、虎头枕、布老虎等,视为保护神,也表示孩子虎虎生气。 到老年时,也要给老伴的烟袋上绣上一精美的图案,精心装饰一番。 至于男人们出门时所带的刺绣品,则更为精细,以为深长。以示人走的快,回的早,就绣上“月儿圆”“正月十五”“思、想、念”等图案,寄托相思。正象民歌中唱的“马拌上豌豆,人吃上面,想起你情人呀看针线。”“手里捧着绣花的鞋,想起哥哥你早回来。”还有“自不然你要荷包带,把绸绸捎回来,捎回来绸绸奴给你绣荷包”。 陕北刺绣是一种真实情感的产物,在土窑洞艺术中,可以称其为“言情艺术”。是女性的专利,是她们言情寄思的最好方式,也陕北艺术中最精细、最具象征意义的艺术。 刺绣也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如“鱼戏莲花”。民谣“鲤鱼戏莲花,两口子结缘发”鱼象征男性,莲象征女性。又如“石榴牡丹”民谣“石榴赛牡丹,赛下一铺摊”象征多子多孙。刺绣图案中好些东西表达了妇女思想中的潜在意识。 五 布堆花 布堆花是用剪裁衣物所剩布头拼凑而成的一种美术形式。有人把油画称做色彩的堆积,布堆花则是一种自然成型的碎布的拼凑,同时也是一种色彩的拼凑。其基础仍然是土窑洞艺术的素描剪纸,布堆花则是更具有随意性,可称做土窑洞艺术的写意画。基本图案多由几块主色调的布块组成,然后进行调配。成形后显著得落落大方,自然朴素。 布堆花有:枕顶花,小孩服饰花,褥面,门帘花,坐垫,挂包(工艺包)等。它的起源是母亲在小孩易破的地方,补丁时用碎布剪成图案,补上去既美观又大方、又耐磨。孩子鞋头易破,就做成了虎头鞋,猪头鞋,扎花鞋。膝盖处易破就缝上猫头、蝴蝶等图案。在这种补丁形成发展成了一种布堆花艺术,可称做“补丁艺术”它的特点是在经济上节约,在形式上造型古拙、色彩华丽、朴素大方。是自然美、形式美和实用的巧妙的统一,在民间很受欢迎,为土家窑洞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六 面花 民间美术是协调特定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之间关系的艺术形式。吃被雅化为饮食文化,在陕北饮食文化中面花是独特的一种文化再现。北方以面食为主,就在面食上下工夫,边吃边欣赏。面花的分类可以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做为“礼”品用的,一类是孩子的干粮。 祭祀用面花有祭私人的、祭天地的、祭神的各不相同,祭天地用的一般较为简单,在上面装饰一些红枣、豆类之物即可。祭人的则有大小尺寸,数量多少的规定,但造型并限定。祭神的要灵活多了,可大可小,可以是动物、花卉等各种形式。既献给神,人也可以吃,但等祭祀完毕大家分着吃掉。这种面花和小泥塑一样逗人喜爱,只是在很庄重的场面出现给人一种神秘感。不过人们还是尽量塑造的活泼一些,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寄托人心所向。 用以吃的面花主要在寒食时做,称做“燕燕”,是燕子归来是做好的。但并不是只做燕子,花样很多。寒食做面花在陕被北有个传说:为了纪念战国时的介子推遇难,这一天禁忌烟火,不吃生命所以蒸大量面花来吃。给老年人蒸大一点的“燕燕”叫做“老燕,给年青夫妇蒸的叫做”夫妻燕“,背上背着小燕,给孩子们蒸小燕。在寒食哪天吃剩的,就用线串起来,并在上面串山红枣,“干草”。挂在墙上,既为装饰,又为日后孩子的“干粮”,以属相做的最多,每个面花还有名字,如“蛇盘兔”“燕双飞”“猫抓老鼠”等。造型生动有趣,情态各异,可称得上是千姿百态。在整体上留有原始生殖崇拜观念的痕迹。 七 壁画 泥塑 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壁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隋唐时最为繁盛。陕北民间壁画同样有其特殊的地位,在民间艺术中是可以称为上品的艺术。民间壁画主要是寺庙壁画,在陕被应包裹土窑洞中的壁画炕围画。 寺庙壁画中有反映佛教、道教的、也有纪念当地有贡献人物的。在反映宗教的壁画中许多地方六下了少数民族服饰的痕迹、形象。在色彩和造型上都是很严格的,有粉本可依。构图时遵守八卦的法则,色彩遵循无行的规则。寺庙中有的颜色明显按东方甲乙木(青色),南方丙丁火(红),西方庚辛金(白),北方壬葵水(黑),中央戊己土(黄)。在寺庙壁画中,不仅仅有色彩规律,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