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得分 请 勿 在 密 封 线 内 答 题 长泰一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语文试卷a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古诗文阅读(45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1)鸿雁长飞光不度,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 ,余亦乘舟归鹿门。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3)戎马关山北, 。 (杜甫登岳阳楼)(4)春水碧于天, 。 (韦庄菩萨蛮(其二)(5) ,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6)五更鼓角声悲壮, 。 (杜甫阁夜)(7)女娲炼石补天处, 。 (李贺李凭箜篌引)(8)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9)鸟雀呼晴, 。 (周邦彦苏幕遮)(10) ,大块假我以文章。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项脊轩志语段,回答2-4题。(10分)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雨泽下注(流入) 先妣抚(抚摸)之甚厚 b.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 以乎阖(关闭)门 c.迨(等到)诸父异爨 往往(到处)而是 d.风移影动,姗姗(缓慢的样子)可爱 室西连于中闺(内室)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顷之,持一象笏至 他日汝当用之 c而庭阶寂寂 呱呱而泣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而母立于兹4 最后一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b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c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5、将选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题2分)(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9题。(15分)重游鼓山记陈模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山石荦确,野径纡回,寺观穹窿,松楸疏散。五里一亭,十里一阁。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客岁,余买棹旋里,尘装甫卸,即雇笋舆,向东而行,直穷其胜。时适春和,晴空一碧,山容如画,笑靥迎人。才过五里亭,苍林荟蔚,香草缤纷,数树桃花,娇憨可掬。回忆十年前,老梅数株高出檐屋,今都就槁。寺僧易种以桃,千红斗艳,几疑武陵源尚在人间也。然余性爱梅,不爱桃,转瞬数年,景象一变,可以觇世态之沧桑矣。日午,入涌泉寺,随山僧啖蔬饭,既饱,摩娑四壁,旧题漫灭,不可复得。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于此,浩歌狂啸,击碎唾壶,意气豪迈,不可一世。曾几何时,风流云散,霁泉墓木已拱,石生浪迹欧州,欲得再与把臂,付之梦想而已。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事也。是夜辗转不寐,和尚云印极道绝顶胜景,邀余出游,允之。夜半首途,阴雾迷漫,咫尺莫辨。攀危岩,披茸草,蹀躞于磊砢中,约十余里,至朱晦翁所题“天风海涛”处,有亭翼然,颜曰:“观日”。惜为时太晚,日驭已徘徊于空际矣。俯视四野,群山如丸,千林若荠,行云奔逃,疾如飞鸟。宿霭作雨,忽阴忽晴,碧海接天,一色莫辨。近岩松涛怒吼,气象萧森,拉杂尘心,到此悉寂。下方缕缕炊烟,时已傍午。乘兴而下,抵喝水岩。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但彼辈无风雅者,殊觉可厌耳。次早,得邮书,促赴芜湖,匆匆行迈,山灵有知,当为扼腕。倘天假之缘,数年后,得与石生再来一游,想亦山灵所深许。然使天或靳余英年,抑或靳我石生,不使再见,即再见,或不能携手重游旧地,因在意料中也。譬如半山亭之梅,悉变为桃。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安知桃之后,不有他树为之代庖乎?余之能否再游兹山,亦犹之梅与桃也。嗟呼!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舟次无聊,挥毫记之,亦聊以志感云。 (选自(鼓山艺文志有删改)注 荦(lu)确:山石不平的样子。旋里:雇船返乡。蹀躞(dixi):小步行走。颜:用颜体写的匾额。靳(jn):吝惜,不肯给与。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直穷其胜 胜:美景b宿霭作雨 宿:久聚的c殊觉可厌 厌:满足d舟次无聊 次:停泊7、下列四组全部体现作者重游鼓山之乐的一组是(3分)山石荦确,野径纡回 山容如画,笑靥迎人 意气衰迈,不可一世名山之福扰犹再享 拉杂尘心,到此悉寂 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a b c d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十年后重游鼓山见到不少桃树,因本性爱梅不爱桃,故他对寺僧有所不满。b山僧邀请作者半夜出游,他们历经艰辛,到达现日亭,可惜错过了日出的时间。c作者借助游山时行到梅桃相易的现象,抒发了对人世沦桑、命运无定的感慨。d本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体现了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文化情怀。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3分)译:_( 2 )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3分)译:_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4分)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诗人提到谢灵运的用意是什么?答:_(2)“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牧 童唐吕 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眠。(1)简析诗中的“铺”和“弄”二字的妙处。(3分)答:_(2)后两句诗刻画了牧童怎样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答:_二、文学名著阅读(5分)12、下面是有关子夜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吴老太爷新丧,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开的丝织厂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素有公债界魔王之称的赵伯韬找到他和他姐夫杜竹斋,要联合做一笔多头生意。亟待资金的吴荪甫虽然知道赵为人阴毒,但是也冒险参与,结果赔了一大笔钱,从此他恨上了赵伯韬。 b、为了把公债投机的损失转嫁到工人头上,吴荪甫等人决定整顿工厂,他们整顿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裁员、减工资和延长工时。 c、刘玉英从赵伯韬那里偷听到做公债的消息,把消息卖给吴荪甫,得到了两千元,吴荪甫以为找到了可靠的内线,没想到刘玉英两头做内线,他最终吃了大亏。 d、在公债市场的最后决斗中,吴荪甫把丝厂、住宅以及八个日用品工厂的资本全部拿来押上做“多头”,孤注一掷,以求挽救自己。但由于杜竹斋关键时刻卖出公债,使得吴荪甫终于没能逃脱垮台的命运。 e、吴荪甫不满意范博文肤浅的议论,便郑重告诉林佩瑶,范博文气魄不大,不适合林佩珊。但林佩瑶对他的意见不置可否,心里另有打算。三、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欣赏的精神自由朱以撒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除了反映每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有一个欣赏者审美趣味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全然相同的欣赏。抱朴子说得好:“观听殊好,爱憎难同。”可是,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却是不易的。在许多场合上,欣赏如此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如此,欣赏之前要“去蔽”则不是庸人自扰。千百年来,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充栋宇而汗牛马,给后人形成定势,无形中成不二法门,影响和约束着不同见解的展开,以至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其次,名流效应也给人以消极的影响。每每欣赏作品,先关注书者名姓:啊,名流所书,笔下绝对精品。有人就对我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书法是最好的,理由是:“如果不是最好为何让他当主席?为何不让你当?”这类欣赏观的失误,在于它针对一个人的职务,而忘记了应该针对他的作品只有面对作品才是可靠的。应当坚决粉碎这种名流观、职务观。当我们欣赏秦简、汉简时,那些寻常巷陌人家、守境戍边兵士、无名百姓留下的作品,营造了一个个美妙的空间,并不逊色于同时期名家的小篆和隶书。对欣赏者而言,寻常心态,有助于欣赏本真的韵致,摒去那些虚幻的、浮夸的表相。狭隘的欣赏也是需要抵御的。欣赏过程形成的积弊、陋习,使欣赏受到局限,格局狭小,浮薄相扇。譬如地域审美的局限,南朝偏安江南,高谈玄理,品第风流,登山临水,流连诗酒,耳闻丝竹管弦雅乐艳歌,目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对北朝苍茫刚硬棱角毕露的书风未免不适。而北朝人在朔漠苍凉胡马嘶风中,感受够了劳作艰辛悲笳动月的粗犷浑厚,也认为南朝书风软媚轻滑。欣赏缺乏兼容的胸襟与视野,走入极端,就成了畸形欣赏、难以转捩的不健康欣赏观。如果持这种欣赏观的人同时又拥有评判权柄,则害莫大焉。“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这是古人早已批评过的。只有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而不是名气、职务这些附加的方面。从作品欣赏出发,不同的见解都是正常的。或者说,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的欣赏。晋人卫铄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杜甫则认为“书贵瘦硬方通神”。萧衍称王羲之书“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韩愈则认为“羲之俗书趁姿媚”,都显示了不同的审美见解,也给后人营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而那种把书法欣赏从审美范畴拖曳出来,纳入道德伦理空间,所谓“人品高,书品亦高;人品低,书品亦低”的欣赏,既简单又粗暴,更达不到欣赏真谛。生存论的本体把审美视为人的精神生存方式之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欣赏者自身精神的自由。 (选自2005年7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欣赏同样的书法艺术作品产生差异”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欣赏者审美趣味有差异。 b对作品的欣赏长期以来形成了诸多的流派。 c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卷帙浩繁,已成不二法门。 d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欣赏。14、本文提及的“精神自由”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_15、作者认为怎样才会有健康的书法欣赏?(3分)答:_(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辛亥年的枪声(节选)南帆现代知识分子很少有这种颐指气使的性格。鲁迅对于正人君子的虚伪深恶痛绝。他的内心存有深刻的怀疑。既怀疑他人,也怀疑自己。他很难与哪一个人成为刎颈之交,并肩地挽起手臂临风而立。“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种孤独的确是鲁迅的精神写照。美国回来的胡适当然有些绅士风度,温和,大度,自由主义式的宽容,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与陈独秀共同提倡白话文的时候流露出些许霸气,后来就是一个好好先生,闲暇时吟一些“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之类的小诗。徐志摩呢?“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个浪漫多情的诗人骨头轻了一些。当然,还有“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那是一个沸腾的郭沫若,尽管他的激情有余而刚烈不足。一身中山装的林觉民手执步枪,腰别炸弹地闯入广州总督衙门的时候,人们联想到的多半是江湖上的大侠。林觉民在福州结交的许多同盟会员都喜欢行侠尚武,这一批知识分子不是书斋里的人物。驳康有为,斥梁启超,林觉民与这一批知识分子崇尚行动,不仅用笔,而且用枪。如今,许多历史著作提到陈独秀、胡适或者鲁迅、周作人的启蒙思想,另一些风格迥异的知识分子群落往往被忽略了。侠肝义胆的一个标志就是随时可以赴死。真正的大侠只能独往独来;缠缠绵绵只能消磨意志。英雄手中的长剑,一方面是格杀敌手,另一方面是挥断自己的情丝。儿女情长是柳永、梁山伯或者贾宝玉们的故事,与行走在刀尖上的革命者离得很远。然而,没有想到,福州乡亲林觉民同时还是一个情种。他不仅一身侠骨,而且还有一副柔肠。“意映卿卿如晤”,他要离开自己至爱的女人赴死,他希望陈意映明白他的心意,不要怨他心狠,不要悲伤过度;即使成为一个鬼魂,他也会依依相伴,阴阳相通。天下为公,坦坦荡荡;两情相悦,寸心自知。福州的林觉民纪念馆即是他出生的原址。这座大宅院曾住着林觉民父辈的七房族人。当时,生活在大家族中的年轻一辈压抑,无助,未老先衰。如果套上一个不称心的婚姻,他们的下半辈子再也产生不了任何激情。上一代人的嘤嘤悲泣始终缭绕在林觉民的耳边。也是父母之命,也是媒妁之言,但是,老天爷却让他遇到了情投意合的陈意映。但是,林觉民就要岛开这座大宅院,远赴疆场。死何足惧,真正割舍不下的是陈意映。可是,没有一个至爱的女人,林觉民的内心一定轻松许多;可是,没有一个至爱的女人,生活还值得喷出一腔的鲜血吗?“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就是在这一刻,历史无情地撕裂了这个男子。广州起义时,林觉民的岳父陈元凯正在广州为官。得到林觉民被捕的消息,他急如星火地遣人送信。赶在官府的追杀令抵达福州之前,林家火速迁走。一个月后,陈意映早产;五个多月之后,武昌起义;又过了一个月,福州起义,福建革命政府宣告成立。革命的成功将归于众人共享,丧夫之痛却是由陈意映独吞。两年之后,这个女人还是被绵长不尽的思念噬穿、蛀空,抑郁而亡。武昌起义成功之后的半年,孙中山先生返回广州时途经福州,特地排出时间会见黄花岗烈士家属。至于陈意映是否参加,史料之中已经查不到记载。这个女人的踪迹此时已经淡出历史著作。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之中。(选自辛亥年的抢声有删改)1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顶是(5分) a以林觉民为代表的一批风格独特的知识分子,既善辩敢言也崇尚行动,他们拿得起笔,还握得起枪,却往往被忽略。 b林觉民既有一身侠骨,还有一副柔肠。他的婚姻虽然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婚后,与妻子陈意映情投意合。 c陈意映没能出席孙中山先生接见黄花岗烈士家属的会面,她独自承受着丧夫之痛,在无止境的思念中香消玉殒。 d篇首使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尖锐地批评了鲁、胡、徐、郭等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赞颂了林觉民的豪侠之气。 e这篇文革既有散文家的真情,又有批评家的睿智,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穿梭自如,字里行间洋溢着智慧的警觉。17、请谈谈第段划线句在文中的含意。(4分)答:_18、请根据文本,探析“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之中”这句话的涵义。( 6分)答:_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对于“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地旅游景点门票是否涨价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在近期召开的信息发布会上已予以确认。 b.食品安全、国五条等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它们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两会的意义在于解决民生问题。 c.3月份,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对苹果公司售后服务的“双重标准”提出质疑,这让苹果公司陷入了入华以来最大的舆论危机。 d.越来越重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日益狭窄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使现在的中学生们很少有生活的体验和真实的感情。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b、落雪翩翩,一夜之间,万物披素,唯有东湖的水依旧清澈,湖岸茫茫雪野上几行雪泥鸿爪,湖面平平湖水上几点游鱼涟漪。 c、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d、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穿行在繁华世界,但内心仍会有清寂感。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人生遇到怎样的波折起伏,都会安之若素。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书法艺术与歌曲的本质精神是相通的,都是通过相关物象的陈述堆积构成相应的意象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_,_,_,_,_,_。关于书法与音乐的相通之处,唐代孙过庭书谱就有载:“书之为妙,象八音迭起,感会无方。”通过人的声音来综合表达出情感歌曲是通过歌词来安排意象通过字形的变化来安排节奏书法艺术则是通过不同图形的安排来堆积意象通过毛笔书写的线条来综合表达书家的情绪通过曲谱来安排节奏 a、b、 c、 d、22、请仿照下列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然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动天地的离骚吗? 宋代的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恢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吗? 2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如今地铁、公交车里很多人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低头族”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特征,他们的视线和智能手机相互交感,直至难解难分,即便聚会时也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陈,也是个典型的“低头族”,自言“每五秒钟,就会查看手机”。 关于“低头族”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5分)五、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块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只剩小小一块。 冰感叹道:“沙漠是冰的北极,北极才是冰的天堂。” 沙对冰块说:“冰在沙漠里才最珍贵,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要套作。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得分 请 勿 在 密 封 线 内 答 题 长泰一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语文答题卷a一、古诗文阅读(45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文言文阅读(25分)2、( )(2分)3、( )(2分)4、( )(2分)5、(1)(2分) (2)(2分) 6、( )(3分)7、( )(3分)8、( )(3分)9、(1)(3分) (2)(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10、(1)(2分) (2分) 11、(1)(3分) (3分) 二、名著阅读(5分) 12、( )( )三、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8分) 13、( )(3分)14、(2分) 15、(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16、( )( )(5分)17、(4分) 18、(6分) 四、语文文字运用(17分)( )(3分)20、( )(3分)21( )(3分)22、(3分) 23、(5分)长泰一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a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1)鱼龙潜跃水成文(2)人随沙岸向江村(3)凭轩涕泗流(4)画船听雨眠(5)古来圣贤皆寂寞(6)三峡星河影动摇(7)石破天惊逗秋雨(8)雕栏玉砌应犹在(9)侵晓窥檐语(10)况阳春召我以烟景(二)文言文阅读(8分)【答案】2、 c (a.先妣抚(对待)之甚厚 b.室始洞然(明亮的样子)d.风移影动,姗姗(美好的样子)可爱)3、d(介词,在;a介词,凭借/连词,表修饰;b时间词后,无实义/代词,它;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5、(1)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西”、“逾”各1分)(2)我的孙儿,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太像)个女孩子了?”(若、竟日、大类、句意各0.5分)6、(3分)c(厌:嫌恶,腻烦)7、(3分)d(排除,本题重在考查“重游”、“乐”的理解。)8、(3分)a(作者并没有因为易梅为桃而对寺僧不满)9、(6分)(1)名士喝酒吟诗,常常在这里聚集,大概是福州的第一美景吧。(得分点:觞,名词作动词,喝酒,1分;判断句1分;通顺1分。)(2)梅的福气难道比不上桃?但是终究比不过桃。(得分点:宁,表反问,难道,1分;而,表转折,但是,1分;通顺1分。)【参考译文】距离闽省城五十里,有座山叫鼓山,镇守在马江的害冲要道,是城市东边的屏障。这座山山石嶙峋,野路曲折,寺观高大,松树楸树疏落地生长着。每隔五里一个亭子,每隔十里一座阁楼,名士喝酒吟诗,常常在这里聚集,大概是福州的第一美景吧。去年,我雇船返乡,行装刚刚卸下,就雇了竹轿子,向东边出发,直达山之美景所在。当时恰逢春和日丽,晴空万里,山景如画一般,显出酒窝迎接客人。刚过了五里亭,绿林茂密,香草缤纷,许多株桃花情态娇羞,憨态可掬。回忆十年前,几株老梅高出屋檐,现在都快要枯萎了。寺里的和尚改种桃树,千红争艳,几乎要怀疑武陵源还在人间啊。但我本性爱梅花,不爱桃花,转瞬几年,景象全变,可以借此窥视到人情世故之沧桑啊。中午,我进入涌泉寺,跟着山僧一起吃蔬菜饭食。吃饱后,我轻轻抚触寺院的四壁,过去题写的字词都模糊不清,不可再得了。回忆少年时候和我的朋友石生、霁泉在这里优雅聚会,尽情高歌吟唱,抒发壮怀,意气豪迈,不可一世。曾几何时,我们的流风余韵如浮云般散尽,霁泉墓边的树已经可以两手合抱了,石生在欧洲漂泊流浪,想要再和他们亲切会晤,只能是付之于梦想罢了。这座山自古以来不曾改变,能够在十年后让我重游旧地。我的人缘虽然缺乏,但(游玩)名山的福分还能够得以再次享受,也是幸运的事情呀!这天晚上,我辗转难寐,和尚云印尽力描述鼓山顶峰的美景,邀请我一起外出赏游,我答应了他。我们半夜出发,阴雾迷漫,相距很近都难以辨识。我们攀爬高高的岩石,拨开密密的草丛,小步行走在石头间。走了大约十余里,我们到达朱熹所提写的“天风海涛”处,有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一样,匾额上用颜体写着“观日”。可惜为时太晚,太阳已经在半天空徘徊了。俯看四方,群山如弹丸一般,密林像荠菜一样,行云游走,快如飞鸟。久聚的云气化作降雨,天气忽阴忽晴。远处碧海连天,混为一色不可分辨。靠近山岩处松涛怒吼,气象阴森,零乱的世俗之心,到这里就会全部归于寂静。山下正升起缕缕炊烟,时间已经临近正午,我们乘兴下山,到达喝水岩。我又和尘世之外的僧人们纵谈琐事,但是那些人中没有擅长吟诗作赋的人,甚觉得让人腻烦了。第二天一早,我得到邮寄来的书信,敦促奔赴芜湖,于是匆匆远行。如果山灵有知觉,一定会替我扼腕叹息。倘若上天能借给我缘份,数年以后,能够和石生再来游玩一趟,想想也应该是山灵所深切许可的吧!但是假使老天爷或者不肯给予我年岁,或者不肯给予石生年岁,不让我们再相见;即使再见面,或许不能携手重游旧地,也都是在意料中的吧。就像半山亭的梅树,全部都变成桃树。梅的福气难道比不上桃?但是终究比不过桃。又怎么知道桃树之后,不会有其他树再取代桃呢?我能否再游这座山,也就像这梅树与桃树啊。唉!树尚且像这样是会变的,更何况是人呢?舟行停泊时很无聊,挥笔记下这次游玩,也姑且用它来表达我的感触罢了!(三)古代诗歌鉴赏(10分)10、(1)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效仿之。(2分)(2)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受更加深刻。(3分)11、(1)(3分)“铺”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草的茂盛和“横野”的辽阔无垠,给人以平缓舒坦的感觉;“弄”从听觉的角度传达出了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的特点以及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2)(3分)刻画了一个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无羁无绊,自由自在,自然天真的牧童形象。寄寓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二、名著阅读(5分)12、ad(a“结果赔了一大笔钱,从此他恨上了赵伯韬。”第一次合作吴荪甫赚钱了。d做“多头”该为“空头”“杜竹斋关键时刻卖出公债”该为“买进”)三、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8分)13、c (3分)(c项说的“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的原因。)14、(2分)对自身的审美趣味、审美眼力有自信。(不受前人定论、狭隘欣赏观束缚。)欣赏活动只从审美对象出发(或:欣赏活动只针对审美对象)。(不受名流效应、作者职务、非审美因素的干预。)(每点各1分)15、(3分)欣赏者有欣赏的精神自由。欣赏者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不陈陈相因,不以前人的定论代替自己的赏评;欣赏者不受名流效应的消极影响,用寻常心态欣赏本真的韵致;突破狭隘审美的局限,破除狭隘的派别观念;坚守精神自由,把欣赏对象置于审美范畴,不混淆不同范畴。(答对1点1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16、(5分)c d 解析:c现存资料无法证明陈意映到底有没有出席孙中山先生接见黄花岗烈士家属的会面,而不是肯定她没有出席。d并非对比手法,没有尖锐的批评意味。17、(4分)【要点】辛亥革命前夕,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作为革命者的林觉民不得不割舍下情投意合的妻子,这是残酷的现实。(2分)被撕裂的不仅是他的生命,还有他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2分)(围绕“历史”和“撕裂”进行分析,意思对即可。)18、(6分)【要点】陈意映在其他史料之中难以查到记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团购协议合同范本
- 灯杆灯具采购合同范本
- 维修设备免责合同范本
- 美容店面出租合同范本
- 2025年初中一年级历史单元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
- 货物质押监管合同范本
- 网签合同三方合同范本
- 翻新改造装修合同范本
- 盒装牛奶购销合同范本
- 酒店冻品供货合同范本
- GB/T 5757-2008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
- GA/T 1133-2014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
- ansys教学算例集fl-二维流化床中均匀分析
- 涉外礼仪-课件
- 橡皮障护理技术课件
- CAD如何定义图块属性(属性块定义编辑)
- 河南济源 PJG47-630-10Y开关说明书
- 等离子体技术课件
- 创业指导师二级理论考试重点题库(含答案)
- 《长度单位》-完整版课件
- 钣金加工基本工艺流程钣金加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