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越绝书》研究(1).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越绝书》研究(1).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越绝书》研究(1).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越绝书》研究(1).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越绝书》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越绝二f 是一部反映春秋末年吴 越 楚三国争霸及复仇斗争的著作 在文学史上具有比 较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其内容蕴涵着较为丰富深刻的历史意识 但艺术上又表现出与史传迥然不 同的特征 本文除了考察其作者及成书时代外 主要从作品本身出发 论析 越绝书 的小说倾 向 阐释 越绝书 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以期提示该j 舄在我国古代叙事艺术发展史上的地 位和价值 本文一共分三章对 越绝 5 进行研究 第一章 越绝二传 的成书时代 作者 主要考证 越绝传 与子贡 伍子胥 袁康 吴平的 关系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越绝书 的成书时代应为三国至西晋初 越绝 伟 之 作者已不可考 这一章分为两节 第一节主要归纳前人诸说 并对其进行评论 第二节从古籍中 越绝书 的初现 越绝j 牿 的内部证据 古籍中有关 越绝书 作者活动的记载来考证其成 二侈时代 作者 并分析了唐朱及其后诸多学者对 越绝j l s 成l j 时代与作者进行研究这种文化现 象的成因 第二章主要探究 越绝 s 的小说倾向 本章在论证其杂史属性的基础上 从 越绝书 叙 事艺术 历史内容的虚化程度及人物形象塑造三个方面来阐述 越绝书 中的小说倾向 这一章 分为三节 第一节从 越绝 l 时空结构和叙事视角上的创新来论述该一 5 叙事艺术的小说倾向 第二 肖根据 越绝书 的材料来源来阐述其对历史事件叙述的虚构倾向 第三 1 了分析主要人物形 象及其形象塑造艺术 第三章是从 越绝 饽 看史传向小说转化的历史轨迹及成因 在勾勒杂史 杂传产生 发展 及鼎盛过程的基础上 分析 越绝书 及其他杂史 杂传类作品在史传向小说转化过程中所起到 的桥梁作用 并从文学之外及文学本身 陌生化理论 两个方面论述杂史 杂传产生及繁荣的原 因 关键词 越绝 f s 小说倾向 史传 转化 s t u d y o i ly u ej u es h u h a n b i n gb i n s l i t e r a t u r eo f a n c i e n tc h i n a d i r e c t e db yw a n g 场增 a b s t r a c t y u e 如ps h u ab o o ka b o u tt h ew a rf o rt h el e a d e r s h i pa n dt h er e v e n g ea m o n gt h et h r e es t a t e sw u y u ea n dc h u h a sap a r t i c u l a rp o s i t i o na n dv a l u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i tp o s s e s s e st h e p r o f o u n d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i ni t sc o n t e n t w h i l ei t sa r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r ec o m p l e t e l y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t h eh i s t o r i c a lb o o k s b e s i d e si t sa u t h o ra n dt h et i m ew h e ni ta p p e a r e d t h ep a p e rs e t so f fa d i s c u s s i o no naf e wq u e s t i o n sa b o u ti t sn o v e li n c l i n a t i o n i t sr a n ka n di n f l u e n c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c h i n e s en o v e l s oa st od i s c o v e ri t sp l a c ea n dv a l u e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n a r r a t i v e a r t t h e r ea r et h r e ec h a p t e r so ft h es t u d yo ny u ed u es h u c h a p t e ro n et r i e st ov e r i f y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o fy u ed u es h uw i t hz ig o n g w uz ix u y u a nk a n g a n dw up i n g t h i sc h a p t e rp u t sf o r w a r dt h eo p i n i o nb a s e do n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s c h o l a r sr e s e a r c h y u e j u es h ua p p e a r e df r o mt h ep e r i o do f t h r e ek i n g d o m sa n dt h ee a r l yp e r i o di nx i j i nd y n a s t y i t sa u t h o r c a nn o tb ed e t e r m i n e dn o w t h i sc h a p t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p a r t s i ns e c t i o no n e i ts u m su pa n d a p p r a i s e st h ep o i n t so f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 sa b o u tt h eb o o k sa u t h o r i ns e c t i o nt w o i td e m o n s t r a t e sy u e j u es h u sa u t h o ra n dt h et i m ew h e ni ta p p e a r e df r o mi t si n s i d ea n do u t s i d ee v i d e n c e s i ta n a l y s e st h e r e a s o n st h a ts om a n ys c h o l a r ss t u d i e dy u e 如gs h u sa u t h o ra n dt h et i m ew h e ni ta p p e a r e da f t e rt a n g d y n a s t ya n ds o n gd y n a s t y c h a p t e rt w od i s c u s s e sy u ed u es h u sn o v e li n c l i n a t i o n i nt h i sc h a p t e r t h ep a p e rd e m o n s t r a t e si t s s t y l eo fu n o f f i c i a lh i s t o r i c a lw o r kf r o mi t st e x ts t r u c t u r e t h e ni ti l l u s t r a t e sy u ed u es h u sn o v e l i n c l i n a t i o nf r o mi t sn a r r a t i v ea r t f a b r i c a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c r e a t i n ga r t t h i sc h a p t e ri sd i v i d e d i n t ot h r e e i ns e c t i o no n e i td i s c u s s e sy u ej u es h u sn o v e li n c l i n a t i o nf r o mi t si n n o v a t i o ni nt i m e s t r u c t u r ea n dv i s u a ln a r r a t i o n i ns e c t i o nt w o i tr e l a t e sy u ej u es h u sf i c t i o ni n c l i n a t i o ni nh i s t o r y e v e n t s n a r r a t i o nf r o mi t sm a t e r i a l so r i g i n a t i o n i ns e c t i o nt h r e e i ta n a l y s e si t sm a i n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a n di m a g e c r e a t i n ga r t c h a p t e rt h r e ei n d i c a t e st h e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h i s t o r yt on o v e la n dt h er e a s o n sf r o my u e 九ps h u i n s e c t i o no n e i ti l l u s t r a t e st h ep r o c e s so fu n o f f i c i a lh i s t o r i c a lw o r k s o r i g i n a t i o n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 p r o s p e r i t y i ta n a l y s e su n o f f i c i a lh i s t o r i c a lw o r k s b r i d g ef u n c t i o ni n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 h i s t o r yt on o v e l i ns e c t i o nt w o 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r e a s o n so fu n o f f i c i a lh i s t o r i c a lw o r k s o r i g i n a t i o na n d p r o s p e r i t yf r o m b e s t r a n g e m e n t t h e o r ya n dt h eo t h e rs o c i a la n g l e k e yw o r d s y u ed u es h u n o v e li n c l i n a t i o n h i s t o r yb i o g r a p h y t r a n s i t i o n i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钎咖咿 时间 纱谚年尹砂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 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 传播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研究生签名 勋涝碓 别磁轹巧和气奸 时间 时间 宁夏大学硕 学位论文绪论 i i i 曼曼 曼曼曼曼 曼曼曼 曼曼曼曼 曼 曼曼曼曼曼曼曼舅 曼曼曼曼曼苎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 蔓曼舅曼皇曼 曼 曼 曼曼皇皇曼曼曼皇曼曼 绪论 越绝书 是约在三国至西晋初成书的一部具有小说倾向的杂史 此书主要记载春秋末期吴 越争霸事 也兼及楚事 着重描写了越王勾践 吴王夫差 伍子胥 子贡 范蠡 文种 计倪等 人的活动 作者在历史的人轮廓下 多采用异闻趣事 民间传说 以虚幻的形式表现现实的内容 从而使该书情节曲折离奇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获得了虚实兼备的叙事丰富性和奇丽性 达到了 词颇丰蔚 博丽奥衍 的审美境界 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看 越绝书 表现出了杂史 杂传突破正史体制 向小说不完全转化的文体变异轨迹 因此 从文学史特别是小说史的角度讲 对 越绝l 进行深入研究对丰富小说文体的起源与发展 演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古人对 越绝 的研究多是只鳞片爪的考证 释评 或是体例的简单阐发 或是风格的抽 象性论述 或谓 其文辨而奇 博而机 藏知周信 重仇明勇 与 国策 谲权倾捭者异 独 陈 成子 篇 愚间列国 操纵成败 故游士谭也 固 或谓 其文纵横蔓衍 颇类 吴越春秋 而 博丽奥衍 则过之 中如 计倪内经 军气 之类 多杂术数家言 皆汉人专门之学 非后来 所能依托也 或谓 自 外传本事 以迄 叙外传记 凡十八篇 其文纵横蔓衍 颇类 吴 越春秋 而博奥伟丽 赵长君所弗及也 认为此 5 出于赵哗水平之上 或谓 国语 之言 文 越绝 之言质 文或夸以损真 质则约而存故 欲论吴越之世 舍此焉适矣 也有对 越 绝 饽 提出批评的 认为 虽其自言欲窃附于 春秋 而实不离乎短长家之余习 其文奇而不 典 华而少实 且亦多庸猥烦复 盖其辞义多出 国策 下矣 也有人将其与纬书相提并论 云 或先有其 如诡诞之言 必后人所加也 若 古周 f 5 吴越存秋 越绝1 5 诸讳书 之流是也 e 观点各异 今人对 越绝书 之研究 主要集中于文献学方面 专著有张宗祥的 越绝 s 校注 乐祖 谍 越绝书 点校本 李步嘉 越绝 例交释 考证方面的论文有十余篇 其中考释r t 作主要集 中于对 越绝书 成 5 时代 作者 书名 佚文等问题的考证 讨论 武汉大学教授李步嘉的 研究 一书 从文献学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总结 并提出了个人独特看法 对 越绝书 进行文学方面的研究 笔者仅见到三篇论文 分别是黄震云 神话比较 万晴川 与道家思想 张仲清 事补史缺 义 存世鉴 说说 的要旨和越国精神 以上研究概况表明 近代及以前 对 越绝书 的研究还不成体系 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论 指引 感性成分较强 大部分是体验式的论述 今人对 越绝书 的研究 特别是对 越绝 l 弓 的文学研究及文学史价值探讨还相当薄弱 闪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文学艺术角度对 越绝一 进行深入研究 以期进一步发掘出该j 弓的文学价值 并期望能以此为契机 为朵史 杂传的深入研究提供一条探索的路径 清 纪昀等 i i i 阼仝持总1 t 提要 北京 商务印l s 馆 工云霞 e 编万有文库 i 蚓 张f 胤 越绝1 5 序 1 s g l 海 箱j 版社 1 9 8 5 页1 1 7 清 纪昀等 旧j 乍个f s 总i 提要 北京 商务印i 馆 工云珏1 i 编万仃文库 清 川中孚 郊 蛰凄l s u 咨二 人 转引f i 李步搿 研究 上海 上海占籍出版社 2 0 0 3 页3 明 瞄 垲 越绝 5 跋 i 海 海占祷 j j 扳 1 1 9 8 5 年版点校本 越绝l s 页1 1 6 清 r 艾弼 抱绝 z 文集 奄九 北京 巾 l5 硒点校本 唐 杜佑 通媳 州 l i r i 北京 中1 忙局影e i j j 4 f 文痒本 黄震 神话比较 文史博览 2 0 0 5 2 几睛 i i 炙越荐敞 l j 通家思想 浙i i 学刊 2 0 0 5 5 张仲清 事补史缺 义存世鉴 说说 的要旨和越囝精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卷2 4 2 0 0 4 i 1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 越绝书 的成书年代 作荇 i 第一章 越绝书 的成书时代 作者 第一节成书时代 作者前人诸说及得失 关于 越绝书 成书时代与作者问题 最初的线索来自于该书的序 跋 卷一 本事 篇中 言 或以为子贡所作 又言 一说盖是子胥所作也 此说自唐朝中叶司马贞提出质疑以来 直到今天 对此问题的研究探讨都没有间断 把前人的各种观点及争论梳理一下 可以分成以下 三类 一 先秦子贡 子胥说 此说最初来自 越绝 s 的序 跋 该书卷一 本事 篇中言 或以为子贡所作 又言 一说盖是子胥所作也 这种说法为 七录 和 隋书 经籍志 等文献所接受 南朝萧梁时 期阮孝绪的 七录 在著录此书时就称 或云伍子胥撰 隋一 经籍志 旧唐书 经籍 志 新唐书 艺文志 朱史 艺文志 皆言此书为子贡所作 唐朝中叶 司马贞在 史记索隐 中首先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孙 武既死 句下 索隐 云 按 越绝 5 云是子贡所著 恐非也 其书多记吴越亡后土地 或 后人所录 始宋代学者对此l 为子贡 伍子胥所作的观点进一步提出怀疑意见 宋代黄震 黄氏 日钞 卷五十二云 越绝 之义 取勾践功成能绝人之恶 于理既无当矣 谓子贡作 义疑 子胥作 而所载乃建武二十八年 何其自为矛盾耶 其 f i 人抵 袭 吴越春秋 而其文则杂而 不伦矣 姚宏在 战国策 楚策四 注日 越绝持 隋经籍志 称为子贡作 今杂记秦 汉事 疑后人所羼 不敢尽信 舢赵彦卫 云麓漫钞 卷九云 秦 越绝书 隋经籍 基 云 子贡作 其书杂记秦汉事 疑后人所羼 姻王尧臣在 崇文总目 中也称 越绝书 十五卷 子贡撰 或口子胥 旧有 内纪 八 外传 十七 今文题阙舛 裁二十篇 又载春中君 疑 后人窜定 从这里 我们可以看到 唐宋学者冈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谁是 越绝 持 的作者 所以还没有完全否定子贡 子胥说 但大多存疑 认为 后人所羼 后人窜定 不敢尽信 宋 人陈振孙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又有了一定的突破 他在 直斋书录解题 卷五 杂史类 中说 越绝书 十六卷 无撰人名氏 相传以为子贡者 非也 其书杂记吴 越事 下及秦 汉 直至建武二十八年 盖战四后人所为 而汉人又附益耳 之后 明 清 民国及现代学者很多 都接受了这个观点 本文以为 前人对 越绝书 作者的质疑为该j 饽成j 5 时代与作者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越绝l5 卷二写了不少秦汉以后吴地的历史沿革 非子贡 伍子胥所能及见 越绝 5 记载 的秦事见 记吴地传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 坏诸侯郡县城 西汉的纪年事件包括 汉高祖封 唐 释道宜 弘l j 月集 卷乏 转引 转引f 1 李步嘉 研究 上海 上海占籍 版社 2 0 0 3 页2 汉 司 j 王 史记 北京 中华l5 1 0 1 1 9 5 9 宋 黄震 黄氏r 丁钞 影印义渊阁 j 库全f s 本 一t 海 上海占籍 l 版社 汉 刘阳 战围策 汉 高诱注 来 姚宏校正续注 上海 上海占籍出版社 1 9 7 8 宋 赵彦卫 厶麓漫钞 北京 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从刊本 1 9 9 6 朱 土尧臣 崇文总 i 北京 中毕 s 局丛 5 生成初编奉 1 9 8 5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上海 上海占籍出版社点校奉 1 9 8 7 2 宁砭人学硕f 学f 论文笛一章 越绝f5 的喊 5 年代 作行 吴王刘濞及濞反事 汉文帝九年 会稽并故郡事 汉景帝五年五月 会稽属汉事 汉武帝元封元 年 二年置由钟 丹阳郡事 元帝永光四年罢太公 高祖 孝文皇帝庙于吴事 西汉至东汉之间 刘玄时期的纪年事件有 更始元年太守府大殿烧 五年太守李君治属县屋不成 六年凿官池等事 东汉纪年的记录一条 勾践徙琅邪 到建武二十八年 凡五百六十七年 另外 越绝书 有征 引 汉书 之语 计倪外传 篇云 哀哉 夫差不信伍子胥 而任太宰轺 乃此祸晋之骊姬 亡周之褒姒 尽妖冶于图画 极凶悖于人理 倾城倾国 思昭示于后王 丽质冶容 宜求鉴于前 史 倾城倾国 见 汉书 卷9 7o i 戚传 李延年侍汉武帝歌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哪这就可能显示了此书的真实作者应是东汉建武年间或班同著 汉二f 之后 二 两汉袁康 吴平说 两汉袁康 吴平说起源于明代杨慎破解 越绝 抒 隐语而形成的 杨慎在 杨升庵全集 云 卷十 或问 越绝 不著作者姓名 何也 予日 姓名具在书中 览者第不深考耳 子 不观其绝篇之言乎 日 以去为姓 得衣乃成 厥名有米 覆之以庚 禹来东征 死葬其 乡 疆 不直自斥 托类自名 文属辞定 自于邦贤 以口为姓 承之以天 楚相屈原 与之同名 此以隐语见其姓名也 去其衣乃袁字也 其日不直自斥 托类自名 厥旨昭然 欲后人知也 文属辞定 自于邦贤 盖所共著 非康一人也 以口承天 吴字也 屈原同名 平字也 与康同著此书者 乃吴平也 不然 此言何为而设乎 或日 二人何时人也 予日 东汉也 何以知之 日 东汉之末 文人好作隐语 黄绢碑其著者也 又孔融时遇害 与 鬼为邻云云 隐其姓名于 参同契 融与伯阳俱汉末人 故文字稍同 则兹书之著为同时 何疑焉 问者喜日 二子名微矣 得子言乃顾之 谁谓后世无子云乎 卷四十 后汉人好作隐语于文学中 蔡中郎题曹蛾碑云 黄绢幼妇 外孙薹臼 隐 绝 妙好辞 四个字 魏伯阳斌参同契 后序 云 郐会鄙夫 幽谷巧生 委时去害 依托丘山 循游寥廓 与鬼为邻 百世一下 邀游人间 汤遭厄际 水旱隔屏 隐 会稽魏伯阳 五字 古魏字作故云依托丘山 宜乎后世白丁道士不知 而以丹法解之 可发一笑 又孔融离合 j 作郡姓名诗云 渔父屈节 水潜匿方 与d 进止 出行施张 吕公钓矶 盍口渭滂 九域 有圣 无土不王 好是正直 女回于匡 海内有截 隼逝鹰扬 六翮将奋 羽翼未彰 蛇龙 之蛰 俾也可忘 玟璇隐曜 美玉韬光 无名无誉 放言深藏 按辔安行 认谓路长 蔡中 郎 魏伯阳 孔文举 皆后汉末同时人 与袁康 吴平亦同时 隐语 离合相似 故说著之 以见 越纽 之出于袁 吴二子也 历千余年而始显 不谓余为千载知音乎 口 杨慎从隐语中破解出作者为袁康 吴平二人 再以东汉末魏伯阿 孔融姓名的隐语相比附 认为袁康 炅平也是东汉末人 他义认为千充 论衡 案书 篇之 越纽录 即今之 越绝书 卷十 越绝 一书 或以为子贡作 又云子胥 皆妄说也 而 越绝 二字尤非 解者 日 绝者绝也 谓勾践时也 内能约己 外能绝人 故日越绝 叉日 圣文绝于此 辩士绝 于彼 故日越绝 二说似梦魇谵语 不止齐东野人之类而已 王充 论衡 案书 篇 临淮 袁太伯文术 会稽吴君高 即其人乎 又日 吴君高作 越纽录 绝 即 纽 字之误 汉 班碉 汉书 北京 中 朽局 2 0 0 7 页1 3 5 明 杨慎 杨升庵全集 民国十八年新都同文会影印本 3 一 宁砭人学硕f 学f 论文第一帝 越绝 弓 的成书年代 作肯 书以纽名 犹汉隽之例也 绝 字曲迂不通 而千年之误 无人证之 袁康 吴平之姓名 著在卷末 无人知之 盖睹书者卤莽 阅未数筒已欠伸 意思睡 而束之高阁矣 余始发其 隐 然即其书以证其人 以订其名 非臆说也 博古君子 必印可而乐闻之乎 杨慎在 丹铅总录 卷十三中又进步解释说 越绝 后篇隐语云 以去为姓 得衣乃成 又日 其姓有口 承之以天 乃袁与吴也 论衡 按书 篇云 临淮袁太伯文术 会稽吴君高 岂其人乎 又日 君高之 越纽录 疑 越纽 即 越绝 也 绝与纽相近 口 本文以为 杨慎破解隐语是正确的 对破解 越绝书 作者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 但对作者 及成 5 时代的论述不够科学 如果王充 论衡 案 s 篇所述之 越纽录 即今之 越绝 5 那么 越绝节 旨定产生于王充去世之前 约公元9 7 年 处于东汉初期 杨慎又认为 蔡中郎 魏伯阳 孔文举 皆后汉末同时人 与袁康 吴平亦同时 蔡邕 魏伯阳 孔融是东汉末人 不可能与成一 5 于东汉初期的 越绝书 的作者同时 而且袁康 吴平二人不见于任何古籍文献记 载的证实 不能完全证明此二人就是 越绝书 作者 三 两汉以后说 这种观点主要有晋朝说 六朝说与两汉以后说三种 清代学者马与龙认为 越绝j 体 成 侈于晋朝 司马彪 续汉书 郡国 怎四 扬州 会稽郡 诸 暨县 条下刘昭注 越绝 日 兴平二年分立吴宁县 王先谦集解 惠栋日 韦昭云 有句无亭 注 越绝 日兴平二年 越绝 无此文 传写误也 马与龙日 据刘注 越绝 晋代出 四 马与龙此条未见论据 我们无法采纳其说 明朝陈垲认为 越绝书 成书于六朝 其 越绝书 跋 云 越绝书 刻成 今宫詹泰泉黄先生视予以杨升庵所为跋语 日 千我隐语 得升 庵而后白 盍刻诸 予受而读之 而因稽之于书 而知斯之为信也 书具建武二十八年 其为东汉之作无疑 其自命日 记陈厥说 其谓邦贤日 文辞属定 盖袁康草创 而润 色之以吴平也 东汉去古未远 残编遗事 固当不泯 缀辑而成之 语虽质 犹近于古 独 祸晋之骊姬 亡周之褒姒 不类 盖六朝之先驱也 其日作于子贡 又日子贡 盖皆隐 语假托 以尊邦贤也 书载子胥之死 彼岂不知其不可以为子胥作耶 固 陈垲根据0 1 传计倪 篇中 祸晋之骊姬 亡周之褒姒 一语来判定作者可能是六朝人太牵 强附会 我们知道 西汉初的政论文就表现也强烈的骈俪色彩 仅凭此句是不能作出作者为六朝 人的论断的 梁启超认为 越绝书 是两汉以后作品 他在 中国历史研究法 第五章 伪书鉴别十二公 例 第八中指出 某书题某人撰而书中所载事迹在本人后者 则其书或全伪或一部分伪 例如 越绝书 明 杨慎 杨升庵全集 民国i 八年新都同文会影印本 明 杨慎 丹铅总录 转引自转引自李步韶 研究 上海 上海占籍出版社 2 0 0 3 页23 2 清 土先谦 后汉协集解 巾o 持局影f l j f 青光绪嘘受堂本 明 陈垲 越绝l s 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5 贞 6 4 宁夏大学硕 学化论文第一章 越绝书 的成f 5 年代 作抒 隋志 始著录 题子贡撰 然其书既未见 汉志 且书中叙及汉以后建置沿革 故知其书 不唯非子贡撰 且并非汉时所有也 梁启超先生并未说明其论点之根据所在 所以 并非汉时所有 的说法也不足为凭 第二节 越绝书 之成书时代与作者 一 越绝书 的成书时代应为三国至西晋初 本文以为 从古籍中 越绝f 5 的初现来看 汉书 艺文志 并未著录 越绝 1 t 故 越 绝二转 的成书当在班同著 汉书 之后 史 s 中最早著录者为 隋持 经籍志 其他古籍中最 早著录的是南朝萧梁阮孝绪的 七录 题 越绝 十六卷 或云伍子胥撰 古籍中征引 越 绝二 5 者 最早是 文选 左思 刘逵注 刘逵为西晋初年人 所以 越绝j 5 的成二 s 时代的下限应定位在西晋初 从 越绝r f 5 的内部证据来看 记吴地 篇末云 汉高帝封有功 汉文帝前九年 汉孝景帝五年五月 汉孝武帝元封元年 汉孝武帝元封二年 这些带 有汉帝谥号的年号与文字 当是汉亡以后后人所作 因为汉人称汉事云某帝某年即可 不须称汉 另外 从钱培名所辑的 越绝 l s 佚文中也有关于该f s 时代的线索 越绝一 札记 佚文 载 阖阀葬女于邦西 名为三女坟 吴先主发掘无得 凿分为三 呼为三女坟也 此处吴先主应 指三国吴国开国皇帝孙权 陈寿 三国j 基 吴书 中立孙权为 吴主传 孙亮 孙休 孙皓为 三嗣主传 相对于三嗣主 孙权当然应为 吴先主 吴先主 当是吴灭亡后人们对孙权的 称谓 如 文选 干宝 云 彼刘渊者 离石之将兵都尉 王弥者 青州之散吏 孔子 盖皆弓马之士 驱走之人 凡庸之才 非有吴先主 诸葛孔明之能 固此处 吴先主 即 孙权 所以从内 外两层证据来看 越绝 5 的成书时代当为三国至西晋初这段时期 二 越绝书 之作者已不可考 从 越绝伟 杂记吴 越事 时限下及秦 汉 直至建武二十八年的情况来看 其作者应当 不是子贡或子胥 而杨慎虽破解隐语 但袁康 吴平二人不见于任何古籍文献记载的证实 确实 令人费解 对此 仓修良先生就曾发出过这样的疑问 东汉时代 会稽究竟有无袁康 吴平这 两个人 为什么史书里找不到他们的名字 不仅范晔 后汉 亏 里没有 就连专门记载会稽先贤 的虞初 会稽典录 也没有 被誉为百岁一贤的袁康 吴平 自东汉至明中叶以前 竟然 蛛丝马迹全无 于是使我感到这两人全然不像历史人物 实际上乃子虚乌有 掣 即使杨慎等学 者的论断完全正确 既承认袁康 吴平是 越绝二 5 的作者 也承认 越绝书 即是 越纽录 但这两个论点的本身 也是彼此径庭的 因为在 越绝书 篇叙外传 的引语中 此f 弓是袁康所 粱启超 中国历史研 z i t i 海 f 海f 与籍 j 版社 1 9 8 2 页9 2 膊 释道宜 f 弘明集 卷三 转引门转0 l 臼李步嘉 研究 上海 海古籍出版衽 2 0 0 3 页2 唐 虞世南 北常 5 钞 清 孔广陶校注 转0 l 自转引自李步嘉 研究 上海 上海古箱出版杜 2 0 0 3 页2 6 1 南朝 粱 萧统 文选 上海 卜 海古籍i i 版社 1 9 8 6 仓修良 袁康 炅甲是历史人物吗 论 的作者 历史月刊 台湾 1 9 9 7 3 月号 仓修良 越绝转散论 史学史研究1 9 9 8 1 5 宁呸大学硕 j 学位论文第一帝 越绝捧 的成书年代 作行 撰 吴平所定 但王充在 论衡 书虚篇 超奇篇和案书篇中 仅提到吴君高其人 却未提及袁 康 假定袁康是一个倡导并主持修此书的地方官 而吴平是实际上的作者 这样王充在 论衡 中不提袁康理所当然 但袁康仕于越又全无根据 无法解释 所以从现有的材料来看 越绝书 具体撰人名氏已不可考 对 越绝j f s 成书时代与作者研究是自唐朝中叶以来有关 越绝书 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问题 学者们对此意见纷纭 莫衷一是 本文以为 有关 越绝书 成书时代与作者的研究史本身就是 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 反映了吴越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追溯文化源头的需求 也反映了 越 绝书 在当时的传播广度 一 唐代中期以后 北方战乱频繁 南方相对安定 人口人量南迁 既增加了多7 动力 又 引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 加上有利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好的社会环境 使南方区域经济飞速发展 从而带动相关文化需求 明朝王鏊 姑苏志 序 云 吴在周末为江南小国 秦属会稽郡 及 汉中世 人物财赋 为东南最盛 历唐越宋以至於今 遂称天下大郡 唐代以后 南方都市与 村社的富足 已与北方社会区域经济发展趋向一致 所谓 仓廪实 则知礼节 衣食足 则知荣 辱 此时江南人士当然迫切需要追溯本十文化源头 在古籍中曾记载吴越历史的 主要有 国 语 史记 越绝t 1 5 吴越春秋 其中后两者关丁二炅越各方面情况的述记 远比前两种丰 富 而 越绝书 记述内容除叙述历史事件外 又涉及地理 兵术 占气 阴阳五行等 内容较 吴越春秋 庞杂 可以说 没有任何一部古籍能像 越绝书 这样为吴越文化研究提供如此丰 富的史料 因而很白然会引起唐以后众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的热情 二 越绝 s 在唐代以后广为流传 为进行有关成1 5 时代与作者研究提供了条件 越绝 书 是古籍中记载吴 越两国史地少有的专 5 而且行文状物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所以此r 5 在 古代流传甚广 这从唐人的诗歌中就可以反映出来 唐朝高适的 送崔功曹赴越诗 云 莫恨 吴劬曲 当看 越绝书 今朝欲乘兴 随尔食鲈鱼 印 吴自 扩曲 指吴地的流行歌曲 吴劬j 曲 与 越绝 f 5 对举 可见 越绝书 是当时十分流行的二持籍 另外 唐代诗人司空曙 柳宗 元 罗邺的诗歌中都有有关 越绝书 的内容 所以唐中叶人司马贞能开 越绝书 讨论风气之 先河实非偶然 明 王鏊 姑苏志 北京 全困圈f 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 黎翔风 管子校注 e 京 巾华1 5 局 2 0 0 4 孙钦爵 岛适集校注 上海 上海占籍i l 版社 1 9 8 4 页2 1 1 6 宁夏人学硕 学化论 艾 第二章 越绝书 的小说倾向 i 蔓 曼苎曼曼 曼曼曼曼 曼 曼 曼曼皇曼鼍蔓 曼曼蔓 皇舅舅 曼皇 曼曼 苎曼皇曼 曼曼皇曼曼蔓 皇曼皇曼曼 曼曼 曼曼曼曼 曼曼 曼曼鼍曼 皇 曼苎曼 第二章 越绝书 的小说倾向 古代多将 越绝书 归入杂史类 如 隋书 经籍志 谓之杂史 四库全书总目 也将其 归入 史部 载记类 现代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地方史 如上文所述的仓修良先生 越绝书 又具有较浓厚的小说色彩 所以部分现代学人认为它是小说 如 杨义 石昌渝 等主此说 还 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它处于杂史与小说之间 是史书向小说的过渡的桥梁 持这种观点的人有李剑 国 陈松青 从内容看 越绝书 与我国古小说 主要指先唐小说 文本有较大的差异 小说文体是独 立的文体 小说文本为独立的文本 古小说文体又有特殊的体制 大致分两种类型 一种是丛集 体制 即由若干条故事汇集为一书 如 世说新语 按 德行 言语 政事 等分为3 6 篇 另一种是单篇体制 首尾贯通 如 穆天子传 燕丹子 赵飞燕外传 等 越绝书 虽叙 事 虚构 人物塑造方面有小说倾向 但明显采用了史书体制 属于夹杂有大幅叙事篇章的杂史 且其体例杂乱 包含了传记 地志 杂记 诸子书等诸多内容 如 吴地传 地传 两篇文字 不仅把吴 越两国国都及附近的山川形势 地池道路 宫殿陵墓 农田水利等记载得十分详尽 还写出了这两不同地区即太湖流域和会稽山地的地理特征 纪策考 陈成恒 请籴内传 范伯 吴王占梦 九术 军气 诸篇 内容更繁杂 述及兵备 阴谋 术数 复仇之事 计倪外传 外传枕中 两篇 论述了经世致用的发展生产 流通经济诸问题 一部三万多字 的著作 内容如些芜杂 无怪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文为 纵横蔓延 所以从文本体制和叙 述内容上看 越绝 饽 属于 非史策之正 的地方史史书 称不上是杂史杂传体小说 但 越绝书 叙事艺术 历史内容的虚化程度及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都富有小说倾向 笔者以 为 对 越绝书 的小说倾向的论析应抓住了该书的主要文学特征 而论述小说倾向 需要对 小 说 的概念进行辨析 按照目前文艺学的一般概念 作为文学体裁的小说 其成熟的标志应包括 以下要素 就表现形式而言 其主体应为散文 但并不排除用一定数晕的韵文写景 描状与议论 就其内容而言 它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从而与文学散文有明显的区别 就构成其故事情节的性 质而言 它应当是虚构的 或者基本上是虚构的 另外 小说应俱各较成熟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和 环境描写 这一概念是在本世纪接受西方文学理论影响后提出的 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形态如 金 瓶梅 红楼梦 等大致都符合这一概念 但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全过程而言 这一定义便 有了很大的出入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发展成熟 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我们在界定古代文言 小说时 既不能被古代目录学家的 小说 概念所束缚 也不能简单用现代 小说 概念去衡量 应该适当放宽视野 周先慎先生就认为 中国早期文言小说 只要有人物 有故事 人物故事 有一定的增饰和虚构 而且反映 定的社会面貌 即使是比较粗糙 我们也应承认它是小说 程毅中先生在 古小说简目 中提出的古小说的标准是 叙述故事 塑造人物形象 并辅以艺 仓修良 越绝fe 敏沦 殳学殳研究1 9 9 8 1 杨义 巾嗣占典小说i 殳论 北京 人民m 版社 1 9 9 8 石吕渝 中围小说源流论 北京 夸活 读拈 新知t 联书店 1 9 9 4 李剑陶 唐前志怿小说史 天津 南开人学m 皈社 1 9 8 4 陈松青 先秦两汉儒学与文学 长沙 湖南师范人学 版社 2 0 0 4 封先慎 明清小说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3 页3 7 宁夏人学硕l j 学住论文 第一二章 越绝f 5 的小说倾向 术上的想像和虚构 以下 本章就从时空结构和叙述视角 历史内容的虚化程度及人物形象 塑造方面三个方面来论述 越绝书 的小说倾向 第一节时空结构和叙述视角的小说倾向 越绝书 叙事篇章共十三篇 占全书的绝大部分 其叙事 围绕一个确定的中心线索 春秋末年三大复仇 伍子胥为父 兄报仇 夫差报父仇 勾践报己仇 事件 把丰富的芜杂材料组 织起来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有机长篇叙事结构 作为一部杂史 越绝书 叙事艺术的小说化倾 向主要表现为在时空结构和叙事视角上的创新 一 时空结构的小说式安排 越绝书 所创造的审美时空形态呈现出历史与审美的时空形态差 所谓 时空形态差 郑铁生在 叙事艺术 一文中对历史演义小说审美时空结构的特点有一番较为详细的 论述 历史演义小说的审关时空结构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 一方面 它以现实时空关系为 自身的存在方式或表现手段 另 方面它又是精神的 现实时空形态在审美活动中展现 是 通过小说家对叙事机制的控制而得以实现的 这就是说 现实时空形态和审美时空形态既有联系 又不相同 从现实的时空形态转化为叙事时空形态 小说家需要经过一个艺术感知和创造过 程 这里渗透着小说家艺术感知的审荚特点和主体意识的直接介入 小说家由于受个人的生活经 历 文化修养 审关理想 气质才能 创造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对现实时空形态的感受和理解以 后 所建构的审美时空形态 就会同现实时空形态之间存在着距离 错位和倾斜 因此 在艺术 表现的过程中 现实的时空形态发生了改变 有的地方时空形态强化了 有的地方则弱化了 这 就造成了现实与艺术的时空形态差 如果我们把 越绝 5 每卷所容纳的历史时间和历史内容 统计一下 便会发现上述这种时空形态差的特点 卷一 荆平王内传 时间从伍奢得罪楚平王而王欲杀之 楚平王六年 公元前5 2 3 年 年 代征引据 史记 下同 到伍子胥伐楚胜利 昭王欲收买伍子胥 约为公元前5 0 6 年 历史跨 度为1 7 年 字数为1 2 0 0 字数统计据中华书局丛j 侣集成初编1 9 8 5 年版 越绝书 下同 卷二 吴地传 叙述吴国历史的部分 时间从吴太伯受封于吴 公元前1 2 世纪 到夫差 公 元前4 9 6 至公元前4 7 3 年在位 历史跨度为7 0 0 多年 叙事字数为2 9 卷三 吴人内传 时间吴王阖闾授命伍子胥率师救蔡 公元前5 0 6 年 伐楚中间穿插吴越 交点阖闯中箭受伤而卒 公元前4 9 6 年 又叙述了越王勾践返国第六年 约为公元前4 8 6 年 的事什 历史跨度为2 0 年 叙事字数为2 0 4 0 卷四 计倪内经 为越千勾践返国后与计倪一次对话的时间 字数为1 9 2 1 卷五 请籴内传 时间从夫差伐越 越人败 公元前4 9 4 年 勾践使文种求和剑勾践伐吴 成功 夫筹自杀 公元前4 7 3 年 历史跨度为2 1 年 字数为2 2 2 9 卷六 纪策考 记述了从楚平王二年 公元前5 2 7 年 到丈差伐越 公元前4 9 4 年 时间 程毅巾 古小说简日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1 页1 郑铁生 叙事艺术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 0 0 0 页2 2 0 2 2 1 8 宁夏大学硕 学位论文第二 帚 越绝书 的小说倾向 跨度3 3 年 字数为1 4 6 4 卷七 范伯 篇 时间从范蠡居楚到助勾践灭吴 历史跨度大约为2 0 3 0 年 字数为5 0 8 陈成恒 篇 时间从孔子使子贡游说齐相田常 约为公元前4 8 4 年 到越灭吴称霸 公元 前4 7 0 年 历史跨度大约为1 4 年 字数为2 2 5 6 卷八 越地传 叙事部分的时间从越之先君无余 约为公元前2 2 世纪 到越国灭亡 公元 前3 2 3 年 历史跨度为1 8 个世纪 字数为1 0 0 4 其中勾践之前历史的叙述为3 2 4 字 勾践之后 历史的叙述为9 8 字 卷九 计倪 越王勾践与计倪的一次对话 之后又叙述吴越棉李之战 公元前4 9 6 年 与 夫椒之战 公元前4 9 4 年 时问间隔2 年 字数为1 1 5 9 卷十 吴王占梦 主要记叙吴王夫差占梦事 字数为1 5 4 6 卷十一 宝剑 叙述薛烛为越王勾践论剑字数为5 8 3 叙述楚王铸剑事字数为5 1 9 卷十二 九术 篇 主要记述文种向越王勾践献灭吴之 九术 并实施之事 历史跨度人约 为1 8 年 公元前4 9 1 年 勾践自吴返越 公元前4 7 3 年 勾践灭吴 字数为5 6 0 卷十三 枕中 主要记述越王勾践与范蠡之间的几次重要谈话 从吴越夫椒之战 公元前 4 9 4 年 到勾践灭吴 公元前4 7 3 年 时间跨度为2 1 年 字数为2 6 1 9 卷十四 春中君 主要记述春中君与李同之妹女环之事 字数为5 2 3 很明显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文本单位 卷 内 所涵盖的历史时间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 历史时 问和叙事时问存在着巨人的反差 如卷二 吴地传 对阖阀 夫差之前吴国历史的叙述 时间跨 度是7 0 0 多年 作者仅h j 了2 9 字 叙述本文的速度为每字约2 4 年 在卷五 请籴内传 中 历 史跨度为2 1 年 字数却为2 2 2 9 叙述本文的速度为每字约为0 0 1 年 对勾践之前越国历史的叙 述 时间跨度为1 7 0 0 多年 用字3 2 4 个 叙述本文的速度为每字约5 年 而在卷十三 枕中 记 述越王勾践与范蠡之间的几次重要谈话 时间跨度为2 1 年 字数却为2 6 1 9 叙述本文的速度为 每字约0 0 0 8 年 叙述本文的速度之比 最人已达到3 0 0 0 l 如果我们再换个角度 以年为单位来看 我们也会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单位内 作者叙述内 容的多寡是有很大悬殊的 例如吴千阖闯十九年 吴越槁李之战 仅用了 吴人败丁就 棉 李 六字 但楚平王六年 公元前5 2 3 年 仅写伍子胥奔吴一事 就用了5 9 2 字 计倪内经 为 越王勾践返国后某一年与计倪一次对话 字数为1 9 2 1 在面对历史的现实时空时 作者既可以让 数百年 数千年的历史跨度在一个瞬间的叙事中完成 也可以让时间慢速运行以增加情一i 了密度 完全打破客观历史时间的均匀性 在作者所描写的吴越历史中 阖闾 夫差时期和勾践时期 在 相同单位时间里描写的扩张幅度远远超过其他历史阶段 用约1 8 6 6 7 字 全 f 5 共3 0 2 8 5 字 形 成了 越绝1 5 叙 事时空结构中强化的部分 作者艺术地再现了吴越争霸斗争的历史画面 完成 了儿个主要人物性格及命运的塑造 成为 越绝j 捧 艺术创造的精华所在 另外 越绝j 辂 时间上出现了频繁 人幅度的跳跃和错位 杨义在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中是这样分析的 它经常使用 昔者 一词代替史籍中的时间词 初 使时间欠向逆转 出现 往返的摆动 比如卷一 荆平王内传 叙述了公元前5 2 3 年伍子胥奔吴事及其后公元前5 0 6 年伐楚和楚昭 杨义 中国占典小说史论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 9 9 8 9 宁夏人学硕i 学位论文 第二章 越绝节 的小说倾向 王使臣求和事 卷二 吴地传 追述吴国历史 把时间从吴王阖间时倒回到七百多前吴太伯时 卷三 吴人内传 先回到公元前5 0 6 年伍子胥伐吴事 又折至公元前4 9 4 年夫椒之战之前勾践欲 伐吴而范蠡谏止事和公元前4 9 6 年吴越棉李之战 卷四 计倪内经 记录了勾践自吴返越后 问 计于计倪 兴农积粟之事 卷五 请籴内传 把时间倒回至勾践败退会稽山 入吴为臣三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