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doc_第1页
统计学原理.doc_第2页
统计学原理.doc_第3页
统计学原理.doc_第4页
统计学原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一、选择题1.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按(B )选择的。 A. 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总量的很大比重 B. 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很大比重 C. 这些单位有典型意义,是工作的重点 D. 这些单位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2.有意识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的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 A. 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普查3.2007年12月31日的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是( C)A. 典型调查B. 重点调查C. 一次性调查D. 经常性调查4.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B )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5.工人对生产的一批零件进行检查,一般采用(D )A. 普查B. 重点调查C. 典型调查D. 抽样调查6. 若要对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进行调查,则填表单位是( A )A. 每一个工业企业 B. 每一台设备C. 每一台生产设备 D. 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7.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第选择若干调查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B) A. 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普查8.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C ) 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 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 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 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9.某市规定2002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呈报时间为2003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10.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点是为了( A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C.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C.确定调查单位 D.确定调查时限第三章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资料整理的最初环节是(D )A.编制统计报表 B.审核汇总资料C.审核原始资料 D.设计整理方案2.对职工家庭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 C )A. 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 B. 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C. 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D. 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 3.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B )A. 企业按年产量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4.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C )A.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组数的多少不同C.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D.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5.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B )A. 510 B. 520 C. 530 D. 5406.某小区居民人均收入最高为5500元,最低为2500元,据此分为6组,形成等距数列,其组距应为(B )A.500 B.600 C.550 D.6507.某年收入变量数列,其分组依次为10万元以下,1020万元,2030万元,30万元以上,则有(C )A.10万元应归入第一组 B.20万元应归入第二组C.20万元应归入第三组 D.30万元应归入第三组8.对总体按照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称为( B)A.简单表 B.简单分组表 C.复合分组表 D.整理表9.如果要研究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应用下面那个统计图最合适?( A) A. 饼图 B. 直方图 C. 连线图 D. 散点图10.如果要研究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布规律,那一个统计图最合适?BA. 饼图 B. 直方图 C. 连线图 D. 散点图第四章习 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额是( D )。A、时期指标和实物指标 B、时点指标和实物指标C、时期指标和价值指标 D、时点指标和价值指标2对某市全部工业企业的职工进行调查研究时,总体单位总量是( C )。A、工业企业的个数之和 B、职工工资之和C、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之和 D、工业企业的产值之和3下列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 D )。A、产品废品率 B、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C、工人出勤率 D、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例关系4某厂200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200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B )。A、5.5% B、5% C、115.5% D、15.5%5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B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6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相比( AB )。A、都具有平均意义 B、都可用复名数表示 C、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体对比 D、都有正逆指标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8下列哪个指标不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B ) 。A、人均国民收入 B、单位产品成本 C、每百元产值利润 D、商品流通费用率92007年平均每人月可支配收入上海市为2049.96元,比北京市多了240.52元,则240.52元是( A )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10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C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11我国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为106.7:100,这是( A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12某商场计划销售额比去年增长3%,实际增长了5%,则销售额计划完成程度为( B )。A、166.67% B、101.94% C、60% D、98.1%13某市总人口为50万人,零售商业机构1000个,则商业网点密度为( A )。A、500人/个 B、500个/人 C、5个/人 D、0.5个/千人14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B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15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 A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CE )。A、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E、进出口总额2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CD )。A、某工厂月末在册人数 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D、某农场年底拖拉机数 E、某地区人口数3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同一总体数值对比的指标有( ABD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4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与分母可以互换的指标有( BCE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5下列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有( BC )。A、男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65% B、甲厂的产量为乙厂的1.2倍 C、中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4.2倍 D、某企业2007年的产值为1997年的3倍 E、某厂销售成本为销售额的5%6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ACD )。A、国有制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 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C、大学生占有全部学生的比重 D、中间投入占总产出的比重 E、某年人均消费额7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BDE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月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 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0.115%8下列指标中强度相对指标是( BDE )。A、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B、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产量 C、 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E、人口密度9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AB )。A、各组频率或频数 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C、各组组距的大小 D、各组组数的多少 E、各组组限的大小第四章作业答案1、(1)强度相对指标:(2)比较相对指标:(3)结构相对指标(4)比例相对指标(5)动态比例2、(1) (2)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产值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101.85%,超额完成了1.85%;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降低2.47%,即超额完成2.47%.4、6、7、 8、从变异系数来看,可以说明甲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值得推广。9、(1)(2)根据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大小,可以判断该单位职工医疗费用支出的分布为左偏。(3)由题意得 由此可以判断该单位2007年职工医疗费支出分布呈右偏分布。第六章复习思考题:一、 单项选择题1、统计指数是说明社会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绝对数、平均数、倒数2、指数的产生首先是从()开始的。、成本指数、价格指数、工资指数、产量指数3、工业产品产量指数为110%,货物运输总量指数为130%,这些指数都是()。、数量指标指数、平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个体指数4、粮食价格指数为80%,农产品亩产量指数为90%,工人工资水平指数为109%,这些指数都是()。、数量指标指数、平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个体指数5、按照一般原则,计算数量指标指数时,选择的同度量因素是()、基期数量指标、报告期数量指标、基期质量指标、报告期质量指标6、按照一般原则,计算质量指标指数时,选择的同度量因素是()、基期数量指标、报告期数量指标、基期质量指标、报告期质量指标7、计算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方面起到同度量作用,另一方面起()。、权数作用、平均作用、固定作用、比较作用8、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5.0%,粮食作物平均亩产提高2.0%,则粮食总产量增加()。、7.0%、10.0%、7.1%、3.0%9、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不同、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10、某企业2007年比2006年产量增加了15%,单位产品成本下降了4%,2006年企业总成本为3000万元,则2007年的总成本比2006年增加了()万元。、30、450、312、13811、某工厂报告期与基期比较,某产品的产量增长了6%,其单位产品成本下降了6%,那么该产品报告期的生产总成本比基期()。、增加了、减少了、不变、无法确定12、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相当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10%、90%、110%、111% 二、多项选择题1、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划分为()。、平均指数、简单指数、个体指数、总指数2、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农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额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3、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农产品价格指数、工业产品产量指数、工业生产成本指数、职工工资水平指数4、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属于()。、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个体指数、质量指标指数5、指出下列指数公式中的帕氏指数公式()。、6、全社会零售商品价格指数属于()。、个体指数、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7、使用报告期商品销售量作权数计算的商品价格综合指数()。、消除了销售量变动对指数的影响、包含了销售量变动对指数的影响、单纯反映了商品价格的综合变动、同时反映了商品价格和消费结构的变动、反映了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8、某商业企业今年同去年相比,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为115%,这一结果说明()。、商品零售价格平均上涨了15%、商品零售额平均上涨了15%、商品零售量平均上涨了15%、由于价格提高使零售额上涨了15%、由于价格提高使零售量下降了15%9、某企业今年与去年相比,各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为120%,这个相对数是()。、个体指数、加权综合指数、数量指数、质量指数、价值总量指数 三、简答题1、 什么是指数?在社会经济统计中,指数有哪些作用?答:指数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数是指一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相对数,如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等。狭义的指数是指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即专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如零售物价指数等。统计指数的作用如下:(1) 综合反映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2) 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的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3) 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4) 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2、 什么是个体指数?什么是总指数?答:个体指数是反映一个项目或变量变动的相对数,如一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相对变动水平;总指数是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如多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综合变动水平。3、 什么是综合指数?编制综合指数怎样确定同度量因素?对拉氏、派氏公式怎样评价?答: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即两个时期的总量指标),当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标固定下来,仅观察其中一个因素指标的变动程度,这样的总指数就被称为综合指数。编制综合指数的关键,是根据客观现象的内在联系,寻找同度量因素,而后再把它固定不变,通过计算相应指标来反映我们所要研究总体某种现象的变化情况。同度量因素是指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为可以相加的指标,在指数的计算中起着同度量和权数的作用。例如,在计算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时,由于已知商品单价不能直接相加而无法计算,则用商品销售量作为同度量因素,把商品单价过渡为销售额,就可以相加了。拉氏指数的经济意义是:拉氏数量与质量指数表明,以基期为权数,综合多种商品的数量或质量指标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程度;而分子与分母的差额表明,由于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增长,使总额指标增长的绝对额。派氏指数的经济意义是:派氏数量与质量指数表明,以报告期为权数,综合多种商品的数量或质量指标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程度;而分子与分母的差额表明,由于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增长,使总额指标增长的绝对额。4、 什么是平均数指数?它有哪两种平均方法?平均数指数和综合指数有何区别?各适用于何种情况?答:平均数指数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采取加权平均法而获得的总指数。常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加权算术平均数;二是加权调和平均数。在每种平均数指数中,由于使用的权数不同,可再分为综合指数变形权数和固定权数的平均数指数两种。一般来说,平均数指数的方法既可用于全面的调查资料,也可用于非全面的抽样调查或重点调查数据,在现实中,对一个资料计算总指数时,是直接用综合指数还是用加权平均数来计算,主要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而定。四、计算题1、某商业企业经营三种商品,其基期和报告期的有关资料如下:商品名称计量单位销售量价格(元)基期 报告期基期 报告期甲乙丙件吨米100 12550 60300 2701500 15003000 1150980 1200要求:用拉氏、派氏公式分别计算销售量综合指数和价格综合指数。1、Kq=106.41%Kp=91.84%2、某公司报告期生产的四种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成本及个体成本指数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单位产品成本(元)个体成本指数(%)ABCD台台件件3001500240040065008007002501079611286要求:根据上表资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四种产品成本的总指数。2、K = =105.15%3、某厂产量资料如下:产品名称上年实际产值(万元)本年实际产值(万元)本年产量比上年增长(%)甲20024025乙45048510丙35048040要求:根据上表资料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3、Kq = 123.5%4、某商店三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商品名称去年销售额今年销售额今年销售量比去年增长%甲乙丙1502004001802404508515要求:(1)计算销售量指数;2计算销售额指数和价格指数;3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简要分析销售额变动所受的因素影响。4、(1)Kq = 110.93%(2)116%K104.57%3) 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0.93%,绝对数增长832-75082;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4.57%,绝对数增长(870-750)-82120-8238;故销售额因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的变动共增长16%,绝对数增长870-7501205、某年我国商业部门的商品收购额为19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剔除价格提高因素,实际增长了4.5%,试计算价格水平提高的幅度,并计算由于价格上调商业部门多支付的货币额。5、114.5% Kq104.5%K109.57%因为1818.4所以1992.4-1818.4174(亿元)6、某企业的有关指标资料如下表:工人类别基期工人数报告期工人数基期月工资总额报告期月工资总额技工普工30020040060036000180005200066000(1) 分析该企业工人总平均工资的变动及其原因;(2) 分析该企业工人工资总额的变动及其原因。6、(1)总平均工资的变动如下:可变构成指数109.26%118-10810表明:该企业全体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报告期比基期增长9.26%,人均增加10.总平均工资受各因素影响如下:固定构成指数115.6%=118102=16表明:由于各类别工资上涨15.69%而使人均工资增加85元结构影响指数:=94.44%表明:由于各类工人数结构变动使总平均工资下降5.56%,人均减少(108-102)6元。(2)工资总额变动如下:218.52%118000-5400064000表明:该企业工人工资总额增长118.52%,总额增长64000.工资总额受各因素影响如下:Kq=188.89%102000-5400048000表明:由于各类工人数结构变动,使总工资增长88.89%,绝对数增长48000Kp=115.69%118000-10200016000表明:由于人均工资变动使工资总额增长15.69%,绝对增长16000第六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A8、9、10、11、12、 二、多项选择题1、2、3、4、5、6、E7、8、9、 第六章作业答案1、(1)(2)(3)(4)2、(1)(2)3、(1)(2)4、其中(1)(2)所以:计算结果表明:该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29.10%,绝对增长640元。其中:由于销售量增长9.10%,使销售额增加200元,由于价格增长18.33%,使销售额增加440元。5、根据资料计算如下:其中:(1)所以:可变指数=固定指数结构指数结果表明:由于三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都出现了下降,使得总平均成本下降了0.14元,同时由于三个企业的产量分配也出现了变动,C厂的产量由28.57%上升到50%,使得总平均成本下降了0.06元,最终使得总平均成本下降0.20元。6、(1)(2)(3)(4)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时间数列(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2某地区19892008年排列的每年年终人口数时间数列是( )A.绝对数时期数列 B. 绝对数时点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3某地区19992008年按年排列的每人分摊粮食产量的时间数列是( )A.绝对数时间数列 B.绝对数时点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4.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5.2008年11月某企业在册工作人员发生了如下的变化:11月1日在册919人,11月6日离开29人,11月21日录用15人,则该企业11月份日平均在册工作人员数()A900 B905 C912 D9196.某企业4 月、5 月、6 月、7 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 人、295 人、293 人和301 人,则该企业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A.(290295293301)/4 B.(290295293)/3C.(290/2295293301/2)/(41) D.(290/2295 十293301/2)/47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9.2、8.6、7.1、7.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A.9.28.67.17.5 B.(9.28.67.17.5)100C.109.2108.6107.1107.5D.(109.2108.6107.1107.5)1008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9累计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关系表现为( )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积 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C.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差D.以上都不对10广东省第三产业增加值2008年比2002年增加了219.67%,则广东省这几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A B. C. D.11某种股票的价格周二上涨了10%,周三下跌了2%,周四上涨了5%,这三天累计涨幅为( )A13% B.13.19% C.14.10% D.17.81%12.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A.年年下降 B.年年增长 C.年年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13今年某月发展水平除以去年同期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A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 C. 平均发展速度 D.年距发展速度14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15若无季节变动,则各季的季节指数为( )A0 B.100% C.小于100% D.大于100% 二、多项选择题1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直接相加没有实际意义的有( )A时点数列 B时期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E绝对数时间数列2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指标名称 B指标数值 C指标单位 D现象所属的时间 3时点数列的特点有( )A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B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C指标数值是通过一次登记取得的 D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不断登记取得的E指标数值的大小与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4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 )A我国近几年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的黄金储备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5.下列数列哪些属于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构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 )A.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数列 B.百元产值利润率时间数列C.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时间数列 D.某单位人员构成时间数列E.各种商品销售额所占比重时间数列6.下面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 A.历年旅客周转量 B.某工厂每年设备台数 C.历年商品销售量D.某高校历年毕业生人数 E.某银行储户存款余额7根据时间数列中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所求的平均数称为( )A序时平均数 B算术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D平均发展水平 E平均发展速度8某水产公司2001年产值为2000万元,2008年产值为2001年的300%,则该公司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量及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年平均增长量为571.43万元 B.年平均增长量为500.00万元C.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99% D.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72%E.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09% 10长期趋势的测定方法有( )A.季节比率法 B.移动平均法 C.最小平方法 D.时距扩大法三、计算题1某企业2008年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日 期1月1日4月1日5月1日11月1日12月31日职工人数(人)30203260295032003270计算该企业2008年全年平均职工人数。1 2某企业2008年各季度实际完成利润和利润计划完成程度的资料如下:季度一季二季三季四季实际利润(万元)利润计划完成程度(%)860130887135875138898125试计算该企业年度利润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23某企业集团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职工人数及产值资料如下:月份7月8月9月10月销售产值(万元)月初人数(人)80004640840046609000468093004600 要求:(1)计算第三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2)计算第三季度的劳动生产率3(1)(2)第三季度劳动生产率1.81951221.834(万元/人)4某企业2003-2008年间某产品产量资料如下: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产量(万件)500逐期增长量(万件)_50.00累计增长量(万件)_44.00环比发展速度(%)_环比增长速度(%)5.00定基发展速度(%)132.80定基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万件)_7.00要求:(1)将表中空格数据填齐;(2)计算200-2008年间该企业的年平均产量、年平均增长量和年平均增长速度。4(1)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产量(万件)500550544664700735逐期增长量(万件)_50-61203635累计增长量(万件)_5044164200235环比发展速度(%)_110.0098.91122.06105.42105.00环比增长速度(%)_10.00-1.0922.065.425.00定基发展速度(%)_110.00108.80132.80140.00147.00定基增长速度(%)_10.008.8032.8040.0047.00增长1%的绝对值(万件)_5.005.505.446.447.00(2)年平均产量为615.5万件,年平均增长量为47万件,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01%。52008年末我国人口为13.28亿人,为争取2020年末我国人口控制在15亿人之内,要求:(1)计算年人口平均增长率;(2)若从2009年起今后年人口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之内,试计算2020年末我国人口数。5(1)(2)6某市制定城市社会发展十年规划,该市10年后人均绿化面积要在2000年的人均4平方米的基础上翻一番,试问:(1)若在2010年达到翻一番的目标,每年的平均发展速度是多少?(2)如果希望提前两年达到翻一番的目标,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多少?(3)若2001年和2002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10%,那么后8年应该以怎样的平均增长速度才能实现这一目标?6(1)(2)(3),所以平均增长速度为6.48%720042008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14.8%、13.8%、14.6%、14.7%、12.7%,试计算广东省这几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若按照此速度发展,广东省需要多少时间可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7 (年)8某企业连续6年的销售额资料如下:年份销售额(万元)20032004200520062007200885.691.096.1101.2107.0112.2要求:(1).试用最小平方法建立恰当的趋势方程; (2).试预测该企业2009年和2010年的销售额。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