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韩少杰.pdf_第1页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韩少杰.pdf_第2页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韩少杰.pdf_第3页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_韩少杰.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韩少杰 1 易 炎 2 1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系 四川 成都 610074 2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北京 100089 摘 要 把英语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相结合有利于改变英语专业教学中重语言 技能训练 轻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本文首先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涵义 分析了写作教学与批 判性思维教学的内在联系 论述了写作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 了在写作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教学 批判性思维培养 英语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4720 2009 01 0024 05 1 引言 近一二十年 批判性思维教学在以美国 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受到高度重视 众多的大 学纷纷设置批判性思维的课程来加强学生批 判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美国政府为美国大学 确定的一个总目标是优先发展大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能力 这是因为培养批判性思维不仅 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 如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受教育者 的创新能力 因为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 这已 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 1999年 何其莘等 在 5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6 中提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 力的重要性 何其莘等 1999 26 目前 国 外对批判性思维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已 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国内对此研究还相当 有限 因此 笔者从写作教学的角度入手 对 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法 进行了探究 2 批判性思维 60年代 批判性思维研究在西方盛行 这一领域的一些专家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各 不相同 其代表人物 现代批判性思维传统0 之父约翰 杜威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于 任何信念或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 推导出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 持久和周密的 思考 Dewey 1909 9 Robert Ennis是最早 对批判性思维做出定义的学者 他认为批判 性思维是个体以后天的客观经验为基础 为 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 反 省性的思维 Ennis 1962 国际公认的批判 性思维权威 美国 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 会 0主席 RichardPaul把元认知模式引入批判 性思维研究 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个体 思维模式 在这个思维模式中思考者熟练地 控制思维的内在结构并应用知识标准来评价 它们 借此改善自己的思维 Pau l 1990 Harvey Siegel把个体情感意向纳入批判性思 维 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意味着能够在事实的 基础上进行客观 公正判断的能力和意愿 国内大部分学者认同把批判性思维分为精神 和智力两大要素 刘儒德 2000 罗清旭 2000 孔令翠 2000 概括而言 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应该包 含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批判性思维源于反思 通过反思提出 24 韩少杰 易 炎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问题 进而引发思考 2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评判 即对某一 现象和事物的是非真伪利弊做出评判 从而 形成个体独特的见解 评判是基于一套知识 和技能标准 3 批判性思维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 练加以培养 包括认知技能的培养和情感培 养 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技能主要包括解释能 力 分析能力 评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情感意向包括质疑的勇气 公 正的态度 谦逊的品格 以理服人的信念 坚 忍不拔的品质和换位思考情商 3 在写作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 要性 长期以来 外语专业教学对学生思维能 力的培养缺乏重视 这一问题已引起许多专 家学者的关注 例如何其莘等在 5关于外语专 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6中提到 在语 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 却忽略了 学生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 分析问题和独立提 出见解能力的培养 0 何其莘等 1999 26 5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 6课题组 2001 则更 为尖锐地指出 外语专业毕业生显现出令人 担忧的 思辨缺席症0和智性不足0 这在学 生写作中表现犹为突出 许多外语专业学生 的习作立意浅显 缺乏新意 同时学生作文内 容空洞 多为事实的罗列 缺乏深入的分析和 说理 在一项对 120名不同年级英语专业学 生习作的实证研究中 仅不到五分之一的高 年级学生作文能符合逻辑 有理有据 这进 一步说明 英语专业学生在思维能力培养方 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文秋芳 2006 究其 原因 我国目前的外语写作教学侧重于语言 知识 写作结构和写作技巧 对学生作文评阅 的重点也放在语言形式和篇章结构方面 使 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和 发展 因此 教师们应该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是因为 批判性思维不仅与逻辑思维能力 和辩证思维能力相关 也与创新思维能力密 不可分 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分析与综合 抽 象与概括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多角 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等 创新 思维能力包括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批评能力 显然 这三种思维能力都与批判 性思维能力的认知技能相重合 另一个重要 的原因是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认知和思维的 创建过程 从立意到构思到成文到修改 都需 要运用批判性思维 立意要新就需要写作者 质疑别人的观点发现问题 构思要缜密就需 要写作者多角度分析问题 成文的过程是把 思想条理化的过程 而修改阶段更需要写作 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 在改进文章的过程 中发展思维 因此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能力有利于学生创建新观点 言之所物 言之 有理 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写作过程与批判性思维 写作 过 程 包 括 两 个 不 同 的 生 成 过 程 语言形式的形成过程和思想内容的 形成过程 语言形式的形成过程包括遣词 造句 衔接 连贯 语体和文体 思想内容的 形成过程包括概念 命题 例证 话题 论点 假设等 语言的形成过程与内容的形成过 程并非彼此独立的两个平行过程 而是相互 影响 相互渗透的过程 写作者在确定话题 之后 要选择相应的文体 如议论文 说明 文 记叙文 诗歌等 对话题的假设是指为 什么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这影响着语言风 格的选择 是使用正式语言还是选择日常通 俗语言 或者是选择专业性 学术性强的语 言 论点决定文章的连贯性 文章的连贯程 度虽然可以由文章的形式衔接手段体现 但 他实际反映的是文章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郭纯洁 2007 60 25 2009年第 1期 外国语言文学 季刊 总第 99期 了解了写作过程的特点 教师才能找准 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切合点 引导 学生关注写作过程中应该审视和评判的内容 和标准 例如审视相关话题的文章所切入的 不同角度 是为什么样的人群解决什么样的 问题 话题与所选择的文体 语体是否配合 文章的观点是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而不是 仅仅关注文章的语言形式 如主题句 衔接 词 三段式结构等 在评判别人写作成果的 基础上 让学生思索我要选择的话题和别人 有什么不同 我潜在的读者是谁 我的论点之 间有什么联系 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文体 语 言风格以及衔接手段与话题 假设 论点相匹 配 学生在提出这些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文章的构思 训练自己的 批判性思维能力 5 通过写作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组织写作教学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1 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评价 教师可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 向学生示范如何批判性地思维 教师引导学 生对文章的观点 论证和表述进行评价 如观 点是否有意义 论证过程中引用的论据是否 准确 精当 相关 深度和广度如何 论证是否 具有逻辑性 表述的语言和方式是否清晰 使学生对批判性思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理 解批判性思维是一种 扬弃 0的思维 即通过 对信息的批判性的审视 否定消极的因素 吸 收积极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例如 一名教师在教授如何写因果型文章时采用了 如下方法 首先 她向学生呈现因果型文章的范式 以及衔接手段 然后让学生识别一些英文段 落中的因果关系 接着她引导学生评价一篇 短文 我为什么选择在北京读大学0 教师启 发学生首先看文章的优点 文章开篇有趣 作 者谈到因选择就读的大学和父母发生争执 然后提出自己选择到北京读大学的原因 原 因之一 北京有独特的文化遗迹 原因之二 北京有很多书店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文 中列出的理由 通过和学生的探讨 教师总 结指出 该文章是一篇典型的写给教师的应 试作文 虽然结构清晰 但内容缺乏新意 没 有提出新的观点 教师进一步提供了四篇因 果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分组评价 每个小组选 出一名同学为代表 评述文章的优点或缺陷 学生评价的结果是 第一篇文章语言优美 但 是文章观点不明确 各段落的连接逻辑性不 强 作者写作的目的仅仅是一种个人经历的 分享 并不是为了学术交流 第二篇文章观 点没有新意 在阐述原因时并没有进行更深 层次的挖掘 第三篇文章的潜在读者是学 生 选题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对问题的分析 全面 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 能从不同角度分 析问题 但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有重合的部 分 第四篇文章作者能深入透彻地分析亚裔 美国人出类拔萃的原因 从一个原因发掘更 深层的原因 从亚洲人刻苦的品质 到亚洲人 回报父母的传统 追溯到儒家思想的文化背 景 借此 教师使学生明白 在写作的过程 中 只注意框架结构 语言优美是不够的 文 章的观点是核心 观点是否有价值 有新意更 为重要 同时 能从多角度深入论证问题 论 点之间有逻辑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评价标准 只有使观点 论证 结构形式与语言风格达到 统一和协调 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通过评 价范文或他人的写作成果 教师帮助学生理 解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并把握评价的标准 使 学生产生反思的愿望和质疑的勇气 5 2 教师设置话题 通过示范激发学生积极反思的愿望之 后 教师可引入写作话题 写作的话题应有 一定的启发性 开放性和争议性 并且能引发 学生的兴趣 因为有启发就有思考 有争议 26 韩少杰 易 炎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就需要评判 开放的话题能提供自由发挥的 思维空间 有趣的话题能引发探究 如果写 作话题设计得当 既能有效培养学生多角度 看问题的能力 也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话题最好贴近学生的现 实生活 涉及他们平时所关注的社会现象 学 生不但有直接的生活体验而且可以找到丰富 的相关资料 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 仍以上述课堂教学实践为例 在让学生 练习写作因果型文章时 这位教师设置了话 题 他们之间为什么发生冲突 0 他们可以 是同寝室同学之间 也可以是父母与子女之 间 夫妻之间 种族之间或国家之间 这种开 放性的话题给以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 学生 在斟酌 我想写什么 0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 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自己能驾驭的话题 甄选话题也是训练批判性思维 什么样的话 题有价值 这需要学生做出判断 同时教师可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眼光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 现象 例如对引发冲突的琐事进行深入探究 从个体性格差异 不同社会背景 不同人群的 时代特征 人性等角度切入 站在冲突双方不 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学生会发现很难用孰对 孰错来简单判定 从而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包容 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设置 话题 教师不仅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经历贴 近的写作话题 也可以选择那些现实意义强 的文化或社会现象话题 教师不仅可以让学 生以记叙的方式来反思 批判自己或他人的 人生 也可以鼓励学生写一点文学评论 教师 不仅可以设置话题让学生写评论文 还可以 让学生写辩论稿或驳论文 如教师出辩题把 同学分成正反两方 让学生选择辩论的立场 和角色并为所代表的辩护群体撰文 5 3 学生评价话题相关资料 教师向学生传授批判性思维方法 教师 设置有批判价值的话题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 间 接下来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书目或索引 让学生获得搜集资料的途径 让学生查阅资 料去充实 想写的内容 0 查阅资料的过程实 际上是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甄 选信息的过程 因为这一过程中 学生需要根 据自己的立场 通过分析 比较 综合 概括去 整理搜集到的材料 不断地找到证明自己观 点的材料 也不断地搜集到推翻自己观点的 材料 这个肯定又否定 否定又肯定的过程 正是批判的过程 在这种批判的过程中使思 维更广 更深 更富有创意 而不是人云亦云 不加批判的接受别人的观点 因此 批判性 思维是知识加批判的思维 学生在查阅资料 的过程中构建知识 依据知识并运用标准而 形成评判 5 4 学生相互评判观点 学生明确 我要写什么 0和 我想写什 么 0之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来 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 中 学生相互交流观点以及收集的信息 学生 的观点可能相同也可能有很大差异 这时教 师要使学生明白讨论的目的不是达成一致 而是集思广益 在求同存异中完善思维 修正 谬误 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同学的观 点 善于抓住支持这些观点的理由和根据 发 现论证过程中的疏漏并给予同学改进的建 议 同时 当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学有差异 甚至是对立时 一方面要依据自己所掌握的 资料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另一方面应该有理 有据地进行反驳 以理服人而不是把自己的 观点强加于人 通过批判性的讨论和辩论可 以使学生深化文章的主题 充实文章的内容 完善文章的论证 提高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和 精神 5 5 学生相互评价写作成果 从选题 查阅资料构思文章到通过讨论 帮助解决困惑和得到修改建议 学生经过深 27 2009年第 1期 外国语言文学 季刊 总第 99期 思熟虑完成写作任务 最后 教师应组织学生 相互对习作进行评价 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 写成的文章在课堂内接受质疑 经受批判之 批判 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 教师应要求学 生既能指出优点也能指出缺点 引导学生一 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既能对偏误之处提出质 疑 又能换位思考 让评价者真诚地给予建 议 被评价者能虚心地接受批评 对于不能达 成一致的观点和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深入研 究 以理服人 同时 学生会改变以往倾听教 师讲评的习惯 慢慢接受同学的评价 意识到 这么做不仅是帮助自己下次做得更好也是帮 助其他同学提高 形成积极的态度 最后 教 师应该加以点评 对学生的精彩评判表示赞 赏 对学生的疏漏之处予以补充 使学生在知 所长与知不足中进一步熟练运用批判性思维 技能 激励和指正相辅相成 缺乏激励 学生 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缺乏指正 学生难以得 到提高 6 结语 总之 从教师示范学生如何评价 到学 生评价相关资料确定写作的观点和角度 学 生讨论评判观点 到学生评价最后的写作成 果 评价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 通过评价使 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能 学会批判 性地写作 然而 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写作过 程 不应仅仅是通过批判来获得知识和能力 以完善思维 更应该注重通过批判来完善人 格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质 疑的愿望入手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坚持立 场 锲而不舍地探究 鼓励学生既要以理服 人 又要做到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 使学生 在提高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同时 批判性精神 得以培养 参考文献 1 Dewey John1 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 M 1 Boston HoughtonM ifflin Company 19091 2 Ennis Robert 1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 J 1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 1962 32 1 81 1111 3 Ennis Robert1A taxonomy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and abilities in joan BoykoffB1 Robert Sternberg ed 1 1 J 1 T eaching Thinking Skills Theory and Practice1 New York W1H1Freeman 1987 9 261 4 Pau l R ichard 1 CriticalThinking W hat Every Person N eeds in a Rapidly Chang ing W orld M 1Sonoma CA Sonoma State University 19901 5 Siege l Harvey1 Cr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