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网络的著作权问题 内容摘要:在著作权法领域对于如何将原有的完全规范有形的著作物的著作权法适用于新的网络上传输的无体著作内容的现况各国甚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都在积极寻求对策本文拟对网络著作权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一、网络上作品的认定;二、暂时复制等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复制形式的性质;三、网络传输权的设立;四、网络环境下的侵权责任关键词:网络著作权网络作品暂时复制网络传输权侵权责任1、引言网络结合了电脑技术与通讯技术之特点以其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等优势被誉为第四类媒体并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据估计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网络的发展规模将超过出版、广播、电视等前三种媒体信息高速公路和地球村的概念将在网络时代得以真正体现而法律作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却因网络技术的超速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其中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急需通过立法加以解决网络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已引起了众多发达国家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WorldIntellectualPropertyOrganization)的关注和重视各自都在积极地寻找对策网络的发源地美国早于1995年即已提出全国性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报告并于1998年10月颁布了千禧年著作权法案(THEDIGITALMILLENNIUMCOPYRIGHTACTOF1998);1996年9月欧盟执委会也颁布了信息社会著作权及相关权绿皮书(增补);最值得瞩目的是联合国下设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1996年12月20日通过了由近一百六十个国家的专家制定的主要涉及作者在计算机网络上权利的WIPO版权条约和WIPO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除此之外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自1987年北京计算机科学研究所建成中国第一个究所建成电子邮件节点以来Internet在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94年ChinaNet、?hinaGB、CASNe及及CERN四大互联网的开通运行更是大大加快了Internet在我国前进的步伐据估计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400多万并正以150%的速度增长同时中国的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也由1995年的四五家迅速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家而准备注册的则达三四百家之多网络的高速发展在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契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给中国的法律特别是著作权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今年北京有关网络著作权纠纷的案件就有十件左右而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里却找不到任何有关网络著作权的规定保护网络著作权的法律可以说是处于真空状态因此对网络著作权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已具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试图对网络著作权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二、网络的作品在网络这个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包罗了生活、教育、经济、科技、政治、军事、宗教等各个领域的资讯信息的获取没有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但信息和有体物是不同的有体物的利用以有体物的占有为前提物的流通意味着其占有的转移因此物仅以单线状态一脉相传与此相反信息是公共财富其利用不以占有为必要条件同样的信息可同时为复数的人共同享有在信息的流通过程中权利人与利用人之间呈网状的放射流通形态随着信息复制技术的发展为了保证权利人能收回创作成本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激发权利人的创作积极性从而推动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制定了著作权法保护在文学、艺术、科学领域中有独创性并具有可固定性的信息(我国著作权法称为作品)赋予权利人对信息一定期限的财产专有权那么在网络这个拟制世界(Cyberspace)中处于流动状态的信息是否也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呢这个问题早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网络里信息庞杂多样对于那些没经过智力加工的信息由于不符合作品独创性这一实质要件因此也不能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对于经过智力加工并具有独创性的信息由于它们在网络里存在的状态及传播的方式和传统作品不同因此也就给人们带来了认定上的困惑对于这些符合作品实质要件的网络信息我们可以称之为网络作品 内容摘要:在著作权法领域对于如何将原有的完全规范有形的著作物的著作权法适用于新的网络上传输的无体著作内容的现况各国甚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都在积极寻求对策本文拟对网络著作权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一、网络上作品的认定;二、暂时复制等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复制形式的性质;三、网络传输权的设立;四、网络环境下的侵权责任关键词:网络著作权网络作品暂时复制网络传输权侵权责任1、引言网络结合了电脑技术与通讯技术之特点以其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等优势被誉为第四类媒体并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据估计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网络的发展规模将超过出版、广播、电视等前三种媒体信息高速公路和地球村的概念将在网络时代得以真正体现而法律作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却因网络技术的超速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其中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急需通过立法加以解决网络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已引起了众多发达国家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WorldIntellectualPropertyOrganization)的关注和重视各自都在积极地寻找对策网络的发源地美国早于1995年即已提出全国性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报告并于1998年10月颁布了千禧年著作权法案(THEDIGITALMILLENNIUMCOPYRIGHTACTOF1998);1996年9月欧盟执委会也颁布了信息社会著作权及相关权绿皮书(增补);最值得瞩目的是联合国下设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1996年12月20日通过了由近一百六十个国家的专家制定的主要涉及作者在计算机网络上权利的WIPO版权条约和WIPO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除此之外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自1987年北京计算机科学研究所建成中国第一个究所建成电子邮件节点以来Internet在中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94年ChinaNet、?hinaGB、CASNe及及CERN四大互联网的开通运行更是大大加快了Internet在我国前进的步伐据估计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400多万并正以150%的速度增长同时中国的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也由1995年的四五家迅速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家而准备注册的则达三四百家之多网络的高速发展在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契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给中国的法律特别是著作权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今年北京有关网络著作权纠纷的案件就有十件左右而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里却找不到任何有关网络著作权的规定保护网络著作权的法律可以说是处于真空状态因此对网络著作权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已具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试图对网络著作权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二、网络的作品在网络这个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包罗了生活、教育、经济、科技、政治、军事、宗教等各个领域的资讯信息的获取没有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但信息和有体物是不同的有体物的利用以有体物的占有为前提物的流通意味着其占有的转移因此物仅以单线状态一脉相传与此相反信息是公共财富其利用不以占有为必要条件同样的信息可同时为复数的人共同享有在信息的流通过程中权利人与利用人之间呈网状的放射流通形态随着信息复制技术的发展为了保证权利人能收回创作成本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激发权利人的创作积极性从而推动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制定了著作权法保护在文学、艺术、科学领域中有独创性并具有可固定性的信息(我国著作权法称为作品)赋予权利人对信息一定期限的财产专有权那么在网络这个拟制世界(Cyberspace)中处于流动状态的信息是否也应受到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GDACERCU 0009-2020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制取电池级硫酸镍绿色工艺规范
- 高中化学说课课件教学
- 高中化学冶金课件
- 2025学年四川省高三语文秋季入学摸底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半导体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走向更高端国产掩膜版厂商2.0时代
- 高一化学钠课件
- 砂石场物流管理人员劳动合同及供应链管理协议
- 景观园林住宅区物业合同终止及园林景观维护协议
- 体育休闲公园空地租赁及赛事运营管理合同
- 离婚协议书范本:共同债务处理明确责任归属
- 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申请表
- 2025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与答案(共60题)
- 买卖合同法律知识及风险防范培训课件
- 3到6岁育儿知识讲座
- 教育也是一场修行
- 婚恋关系的维系与发展艺术
- 小学科学副校长聘用协议书范文
- 2025年中国人保财险全系统江苏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个人黄金抵押合同范本
- 中试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